第114章 權鬥的暗流
字數:3309 加入書籤
京城,吏部尚書府。
馮修,吏部尚書,是三朝元老,門生故吏遍布朝野。這三年替身監國期間,他趁機安插了不少自己人,勢力越發龐大。
對於蕭承煦親政後大刀闊斧的整頓,尤其是督察院查貪腐,他表麵上支持,暗地裏卻極為不滿——因為不少被查的官員,都與他有關聯。
“大人,黑石縣的劉彪被拿下了。”心腹幕僚低聲稟報,“聽說陳默掌握了不少證據,恐怕會牽連到咱們安插在西北的幾個人。”
馮修端著茶杯的手微微一頓,眉頭緊鎖:“陸錦棠這是越來越放肆了!一個督察院,竟敢如此興風作浪,動搖國本!”
幕僚道:“大人,不如咱們在朝堂上發難?就說督察院辦案過急,搞得人心惶惶,影響地方穩定。聯合幾位大人一起上奏,想必陛下會三思。”
馮修沉吟片刻,搖了搖頭:“陛下此次是鐵了心要整頓,直接反對,隻會引火燒身。劉彪這種小魚小蝦,丟了就丟了,不能因小失大。”
他眼中閃過一絲陰狠:“但也不能讓陸錦棠太得意。你去查查那個陳默的底細,看看有沒有什麽把柄可抓。另外,讓西北那幾個人收斂些,把尾巴藏好,別給督察院抓到把柄。”
“是,大人。”
幾日後,朝堂之上,馮修果然發難了。但他沒有直接針對督察院,而是以“秋收將至,地方官需全力籌備,督察院駐點辦案,恐分散地方精力”為由,建議“縮短自首期限,讓地方官能專心民事”。
“陛下,”馮修出列奏道,“臣並非反對清查貪腐,隻是凡事需有度。如今各地官員既要應對督察院,又要處理政務,難免顧此失彼。秋收乃國之大事,關乎百姓溫飽,若有差池,恐生民怨。不如將自首期限縮短為二十日,待秋收過後,再由督察院深入調查,豈不兩全?”
不少與馮修交好,或自身不幹淨的官員紛紛附和:“馮大人所言極是,請陛下三思!”
陸錦棠立刻出列反駁:“陛下,馮大人此言差矣!貪腐一日不除,百姓一日不安。若因秋收而放緩清查,隻會讓那些貪腐之徒心存僥幸,甚至變本加厲。督察院與地方官各司其職,何來分散精力之說?臣懇請陛下,堅持原定期限,勿要動搖!”
蕭承煦端坐禦座,看著下方爭論的群臣,目光在馮修和陸錦棠臉上掃過。他心中了然,馮修此舉,名為關心秋收,實則是想給貪腐官員喘息之機。
“馮愛卿,”蕭承煦開口,聲音平靜卻帶著威嚴,“秋收重要,清查貪腐同樣重要。兩者並非不可兼顧。督察院辦案,隻會打擊貪腐,不會幹擾正常政務。若有官員以此為借口懈怠公事,或阻撓督察院辦案,一律按律嚴懲!”
他頓了頓,加重了語氣:“自首期限,不變!任何人不得再議!”
馮修臉色一白,不敢再言。其他附和的官員也紛紛低下頭,朝堂上的爭論,以蕭承煦的一錘定音告終。
退朝後,馮修回到府中,臉色陰沉。他知道,這次交鋒,他輸了。但他並未放棄,隻是將手段變得更加隱蔽。
他開始暗中聯絡那些被督察院查處的官員家屬,許以好處,讓他們散布謠言,說督察院屈打成招、誣陷忠良,試圖動搖民心,給蕭承煦施壓。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才剛剛開始。
……
與黑石縣的劉彪、京城的馮修不同,青州知府蘇明遠,是個難得的清官。他出身寒門,靠著十年苦讀考上功名,深知百姓疾苦,為官多年,始終清廉自守,政績卓著。
督察院的官員抵達青州時,蘇明遠親自出城迎接。他看過公文後,當即表示全力支持。
“兩位大人,清查貪腐,乃是利國利民之舉,本官舉雙手讚成!”蘇明遠態度誠懇,“青州府下轄各縣,本官都知根知底。有幾個縣的縣令,確實風評不佳,還請兩位大人嚴查!”
他不僅立刻召集了青州府所有官員,讓督察院官員當眾宣讀製度,還主動將府衙西側的一排廂房騰出來,作為督察院駐點,配備了最好的筆墨紙硯和茶水點心。
“兩位大人有任何需要,盡管開口。青州府的衙役、文書,任憑調遣!”蘇明遠說道。
更難得的是,蘇明遠以身作則,主動來到駐點,將自己任內的所有賬目、俸祿明細一一呈上,請督察院官員核查。
“本官自上任以來,不敢說毫無瑕疵,但絕無貪腐之舉。這些賬目,兩位大人可仔細查驗,若有任何問題,本官甘願受罰!”
督察院的官員深受感動,對蘇明遠更加敬佩。他們知道,像蘇明遠這樣的官員,正是南陵國的希望。
在蘇明遠的帶動下,青州府的不少清廉官員也紛紛主動配合,有的提供線索,有的協助調查,使得青州府的清查工作進展得異常順利。
短短半個月,就有十幾名官員主動自首,交代了自己貪腐的行為,其中不乏一些平日裏道貌岸然的家夥。
蘇明遠還利用自己的影響力,鼓勵百姓舉報。他下令在青州府各縣的集市、村口都設立了舉報箱,由督察院官員親自開箱取信,確保舉報渠道暢通。
一日,蘇明遠陪同督察院官員下鄉巡查,路過一個村莊時,看到一群百姓圍在舉報箱前,議論紛紛。
“聽說了嗎?隔壁縣的王縣令,被人舉報了,貪了不少賑災糧!”
“真的假的?那王縣令平時看著挺和善的啊……”
“人不可貌相!這次朝廷是動真格的了,有冤的報冤,有仇的報仇!”
蘇明遠聽到這些議論,欣慰地笑了。他對身邊的督察院官員道:“大人你看,百姓心裏都有一杆秤。隻要咱們公正辦案,他們是會支持的。”
督察院官員點頭:“蘇大人所言極是。有蘇大人這樣的父母官,青州百姓真是有福了。”
蘇明遠卻歎了口氣:“隻可惜,像王縣令那樣的蛀蟲,還有不少。希望這次清查,能把他們都挖出來,還南陵一個朗朗乾坤。”
他的聲音不大,卻充滿了堅定的信念。在這波貪腐清查的風暴中,蘇明遠和其他像他一樣的清流官員,如同黑暗中的明燈,照亮了前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