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未雨綢繆,開啟改革

字數:3666   加入書籤

A+A-


    次日清晨,袁尚換上一身簡樸的衣衫,帶著徐庶、石韜,悄然離開刺史府,前往鄴城郊外的一處村落。
    這裏曾是崔家的一處莊園,占地千畝,卻隻有寥寥數十戶佃農。大部分土地都用來種植名貴藥材和果木,而非糧食作物。
    袁尚走進一戶佃農家中,隻見屋內破敗不堪,一家老小擠在一起,麵黃肌瘦。
    “這位老丈,家中幾口人?種多少地?一年交多少租?”袁尚親切地問道。
    老農警惕地看了袁尚一眼,見他衣著樸素,態度和善,才放下戒心:“老漢一家五口,種崔家五畝地,一年交七成租,還要服勞役三個月。”
    袁尚心中一震:“七成租?這也太高了!”
    老農苦笑:“這已經算好的了。隔壁李家,因為得罪了崔家管事,租子提到了八成。去年鬧災,顆粒無收,還欠了崔家一屁股債。李家老大被抓去做了崔家家奴,老二被逼得上吊自盡,老三帶著一家老小逃走了,也不知道現在怎麽樣。”
    袁尚握緊拳頭,強忍怒火:“老丈,你們就沒想過反抗嗎?”
    老農搖頭歎息:“反抗?怎麽反抗?部曲數千,還有官府撐腰。我們這些泥腿子,拿什麽反抗?”
    袁尚沉默片刻,從懷中掏出些銀錢,塞給老農:“老丈,拿著這些錢,添置些家用。過幾日,會有官府的人來,按實際情況重新分配土地。到時候,你們就能種自己的地了。”
    老農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嗎?這……這是真的嗎?”
    袁尚點頭:“千真萬確。”
    離開老農家,袁尚一行人又走訪了幾戶佃農,情況大同小異,甚至有更慘的。
    回到刺史府,袁尚心情沉重。他命人取來冀州的戶籍冊和賦稅記錄,仔細查閱。
    “主公,發現什麽了嗎?”徐庶問道。
    袁尚指著冊子上的數字:“你看這裏,冀州官方記錄的人口是五百多萬,但根據我們的實際調查,至少有六百多萬,多出來的這一部分都被世家大族隱匿了。”
    他又翻到另一頁:“再看這裏,冀州的耕地麵積,官方記錄是五百萬畝,但實際至少有七百萬畝。這兩百萬畝土地,也被世家大族隱匿了。”
    徐庶和石韜倒吸一口冷氣。
    “這還隻是冰山一角。”袁尚繼續道,“世家大族通過各種手段,將大量人口和土地隱匿起來,逃避賦稅和徭役。這些人口和土地,都成了他們的私產,為他們創造巨額財富。”
    石韜憤然道:“如此說來,朝廷每年損失的賦稅,至少有三分之一!”
    袁尚點頭:“不止如此。這些世家大族,還通過壟斷仕途,將家族子弟安插到各級官僚體係中。他們結黨營私,貪汙腐敗,進一步削弱了朝廷的權威和實力。”
    徐庶憂心忡忡:“主公,如此看來,世家大族已經成為大漢的心腹之患。”
    袁尚沉聲道:“正是如此。他們表麵上忠君愛國,實則蛀蟲一般,蠶食國家根基。若不根除此患,大漢必亡!”
    他站起身,走到地圖前,目光堅定:“我決定了,從今日起,徹底改革冀州政治經濟結構,消除冀州世家大族的危害。”
    徐庶和石韜對視一眼,皆是一臉凝重。
    “主公,此舉恐怕會引起巨大反彈。”石韜擔憂道。
    袁尚胸有成竹:“無妨。崔家、郭家既除,其他世家已是驚弓之鳥。我們可借此機會,先易後難,循序漸進。世家大族之所以能夠長期把持冀州,根本原因在於他們壟斷了土地、人口、官職和文化教育。我們要從這四個方麵入手,徹底打破他們的壟斷。”
    石韜思索片刻,問道:“主公,若要推行這些改革,需要大量人手。現有官吏多為世家門生故吏,恐怕難以信任。”
    袁尚微笑:“廣元所慮極是。我已有計劃,將從幽州調來一批可靠官吏,同時提拔一些寒門子弟,組成改革班底。”
    徐庶補充道:“主公,改革之事,宜緩不宜急。若操之過急,恐引起更大反彈。”
    袁尚點頭:“元直所言甚是。我們會分階段推進,先易後難,循序漸進。”
    他走到窗前,望著窗外的夜色:“諸位,冀州之變,實為大漢之變。我們所做的一切,不僅是為了冀州百姓,更是為了大漢江山社稷。”
    徐庶和石韜肅然起敬,齊聲道:“主公高見!我等願追隨主公,共襄盛舉!”
    袁尚轉身,目光堅定:“傳令下去,立刻擬定文書,召集冀州各郡太守、國相,以及鄴城周邊十縣的縣令、縣丞,限三日內抵達鄴城刺史府,參與議事。其餘各縣主官,按距離遠近,分別限定在五日、七日、十日內抵達。文書需八百裏加急送出,不得延誤!另外,立刻派快馬去幽州,請軍師荀攸,盡快選調一批精幹可靠的官吏南下”
    徐庶和石韜躬身領命:“喏!”
    待二人退下,屋內隻剩下袁尚一人。他走到窗邊,望著沉沉夜幕籠罩下的鄴城,思緒萬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要打破世家壟斷,土地、人口、官職,這三項是眼前的硬骨頭,必須啃下來。但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根源——文化教育。
    世家子弟自幼讀書識字,壟斷了知識,進而壟斷了話語權和上升通道。寒門子弟,甚至普通百姓,連字都不識,如何與他們競爭?如何明辨是非?
    “不破除知識壟斷,改革終究是空中樓閣。”袁尚喃喃自語。他想起前世的一些基礎讀物,簡單易懂,朗朗上口,最適合啟蒙。
    “三字經……千字文……”一個個念頭在他腦海中閃現。這些東西在這個時代還沒有出現,但其蘊含的道理和啟蒙作用,卻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能在冀州,乃至將來更廣闊的範圍內推廣這些基礎讀物,讓更多平民子弟有機會識字讀書,那將從根本上動搖世家大族的統治基礎。
    想到這裏,袁尚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激動。這不僅僅是軍事征伐,更是文明的播種。
    “得找個時間,把這些東西默寫出來。”他揉了揉有些發脹的太陽穴,連日來的奔波和謀劃,確實耗費心神。
    “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袁尚給自己打氣,“先把眼前的土地和人口問題解決了,教育之事,也得盡快提上日程。”
    他轉身回到案前,拿起毛筆,開始構思明日會議的具體細節,以及推行新政可能遇到的阻力和應對之策。燭光下,他的眼神愈發明亮。
    喜歡漢末袁尚:攬盡江山與美人請大家收藏:()漢末袁尚:攬盡江山與美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