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針鋒相對,強推新政(上)

字數:3853   加入書籤

A+A-


    翌日清晨,陽光透過薄霧,灑在刺史府的庭院中。
    荀攸起得很早,他並未急於投入繁雜的政務,而是在庭院中緩緩踱步,觀察著這座冀州權力中樞的運轉。
    仆役往來,腳步匆匆卻井然有序;衛士巡邏,目光警惕而紀律嚴明。處處透著一股生機勃勃、效率至上的氣息,與幽州沉穩厚重的風格略有不同,卻同樣令人心安。
    徐庶也已起身,見到荀攸,連忙上前行禮:“公達先生早。”
    “元直不必多禮。”荀攸回禮,微笑道,“看來主公治下的鄴城,氣象果然不凡。”
    “皆賴主公運籌,我等不過是勉力執行。”徐庶謙遜一句,隨即道,“先生遠道而來,主公特意吩咐,今日可先熟悉環境,不必急於公務。”
    “無妨。”荀攸擺擺手,“昨日聽主公提及《三字經》、《千字文》之事,攸思慮一夜,頗有感觸,正想與主公詳談。”
    “主公此刻應在書房。”徐庶引路。
    書房內,袁尚正對著幾張寫滿零散字句的紙張凝神苦思。聽到通報,他抬頭見是荀攸和徐庶,便招手道:“公達,元直,來得正好。這《三字經》我隻記得大概框架,許多字句尚需斟酌推敲,正頭疼呢。”
    荀攸走近,看著紙上“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的字句,眼中光芒閃爍:“主公此等蒙學之作,看似淺顯,實則蘊含大道。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極易記誦,若能輔以釋義,必能事半功倍。”
    “正是此意。”袁尚點頭,“隻是我一人之力,難免疏漏。元直,你文采亦是不俗,可一同參詳。”
    徐庶連忙道:“庶才疏學淺,恐難當此任。不過,主公府中,尚有一人,才學冠絕當世,或許能助主公一臂之力。”
    袁尚和荀攸同時看向徐庶。
    “元直所言,莫非是……”袁尚心中一動。
    “正是蔡夫人。”徐庶肯定道,“蔡夫人學識淵博,於經史子集無不精通,且心思細膩。若能請她相助,完善此二書,必能增色不少。”
    荀攸撫須沉吟:“蔡中郎之女,才名遠播,若肯屈就,確是最佳人選。隻是,此事關乎重大,不知主公……”
    袁尚哈哈一笑:“公達放心,文姬非外人。此事交由她,我亦放心。元直所言甚是,我這便去尋她。”
    他將手稿仔細整理好,對荀攸道:“公達,幽冀兩地協調之事,以及書院籌建、蒙學推廣的初步章程,便勞你費心了。待《三字經》、《千字文》初稿完成,我們再細議推行之法。”
    “攸,遵命。”荀攸躬身應下。
    袁尚帶著手稿,徑直往後院文心苑而去。
    此刻,蔡琰正在窗前撫琴,琴聲清越,帶著幾分初為人婦的恬淡喜悅。聽到腳步聲,她停下動作,抬眸望去,見是袁尚,臉上不由泛起一抹紅暈,起身相迎:“夫君。”
    “擾你清靜了。”袁尚走上前,目光在她臉上停留片刻,柔聲道,“今日前來,是有一事相求。”
    “夫君但說無妨。”蔡琰垂下眼簾。
    袁尚將手中的幾張紙遞給她:“你先看看這個。”
    蔡琰接過,仔細看了起來。從“人之初”到“天地玄黃”,越看越是心驚,眼中異彩連連。
    她沒想到,自己這位夫君,不僅雄才大略,於這等啟蒙教化之功,亦有如此驚世駭俗的構想。
    “夫君,這……”蔡琰抬起頭,語氣中帶著難以置信的讚歎。
    “此乃我欲編撰推廣的蒙學讀物,暫名《三字經》與《千字文》。”袁尚解釋道,“意在讓更多百姓能識文斷字,開啟民智。隻是我於細節處記憶模糊,難免錯漏。想請你這位大才女,幫我斧正完善,不知可願屈就?”
    蔡琰聞言,心中湧起一股暖流。這不僅是對她才學的認可,更是將如此重要的、關乎冀州未來的大事托付於她。
    她用力點頭,鄭重道:“能為夫君分憂,助益百姓,是文姬的榮幸,豈敢言屈就。隻是,此事幹係重大,文姬定當竭盡心力。”
    “哈哈,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袁尚大喜,“不必有壓力,慢慢來。若有不明之處,隨時可以問我,雖然我可能也記不太清……”他撓了撓頭,露出一絲窘迫。
    蔡琰被他這難得一見的模樣逗笑了,嗔道:“夫君又取笑我。”
    兩人相視一笑,氣氛溫馨而融洽。袁尚又陪著蔡琰說了些體己話,叮囑她保重身體,莫要太過勞累,這才起身告辭,將完善蒙學讀物的重任,正式托付給了蔡琰。
    接下來的幾日,刺史府內外,一片繁忙景象。《三字經》、《千字文》的修訂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蔡琰展現出了驚人的才情和效率,她沉浸於書卷之中,時而伏案疾書,時而蹙眉沉思,與袁尚、徐庶等人反複推敲字句,力求盡善盡美。
    與此同時,荀攸也開始著手幽冀兩地的協調事宜,以及書院的籌建規劃。他每日奔波於刺史府各處,與各部門官員商議細節,製定章程,整個鄴城,都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推動著,高速運轉起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南郊的窯場,日夜窯火不熄,水泥產量節節攀升,為冀州各地的大興土木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一條條寬闊平坦的水泥路,如同血管般,在冀州大地上延伸開來,連接起各個郡縣,極大地促進了物資流通和人員往來。
    工坊城的建設更是如火如荼,一座座嶄新的房拔地而起。
    鄴城內外,一派欣欣向榮,蒸蒸日上之勢。
    然而,在這表麵繁榮的景象之下,暗流也在湧動。
    鄴城,範府。
    範岄臉色陰沉地坐在書房中,手中拿著一封剛剛送達的密信,信紙上寥寥數語,卻讓他眉頭緊鎖,久久不語。
    “家主,洛陽那邊,可是出了什麽變故?”管家範忠小心翼翼地問道。
    範岄抬起頭,目光中帶著一絲凝重:“十常侍……要對袁尚動手了。”
    範忠聞言,臉色微變:“他們終於按捺不住了?可……袁尚如今在冀州根基已穩,又有聖旨支持,恐怕……”
    “恐怕什麽?”範岄冷哼一聲,“十常侍權傾朝野多年,豈是易與之輩?袁尚不過是羽翼未豐的小兒,真以為得了點小利,就能與朝廷抗衡?”
    他將信紙遞給範忠:“你自己看看。”
    範忠接過信,仔細閱讀,臉色愈發難看。信中言明,十常侍已在朝中散布流言,在朝會上羅織罪名,彈劾袁尚在冀州擅權,大興土木,名為改革,實有割據之心,意圖不軌。並已聯合朝中禦史,準備在朝會上彈劾袁尚。
    “這……十常侍當真要置袁尚於死地?”範忠聲音有些顫抖。
    喜歡漢末袁尚:攬盡江山與美人請大家收藏:()漢末袁尚:攬盡江山與美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