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鎮惡遇害義真慌 長安大亂急求援
字數:6010 加入書籤
關中大地,戰鼓雷動,守將沈田子與傅弘之率領著兵馬,本欲出迎夏軍的挑戰。
然而,一探聽夏軍勢如破竹,聲勢浩大,兩人心裏不禁犯了嘀咕,哪還敢貿然前進?
於是,他們決定退守留回堡,並派使者火速回去向王鎮惡等人報告。
王鎮惡接到消息後,眉頭緊鎖,對王修說道:“劉公將十歲的義真托付給我們,我們理應竭盡全力輔佐他。
如今大敵當前,沈田子卻擁兵不前,這如何退敵?
難道要坐以待斃嗎?”
王鎮惡雖然並非劉裕的嫡係,但他自從投靠劉裕以來,一直忠心耿耿,不負所托。
他的為人,還是值得稱道的。
於是,王鎮惡打發走了使者,決定親自率軍前去支援。
沈田子得知王鎮惡要來,心中更加怨恨。
他眼珠一轉,計上心來,便散布謠言說:“王鎮惡打算殺光我們南人,把義真送回南方,他自己要占據關中稱王!”
這謠言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傳遍了軍營,幾乎所有人都信以為真。
而王鎮惡對此卻一無所知,他匆匆趕到留回堡,與沈田子商議軍情。
沈田子假意邀請王鎮惡到傅弘之的營帳中,說有密計要商量,還讓左右的人都退下。
王鎮惡毫無防備,單槍匹馬就進了營帳。
誰知,沈田子的族黨沈敬仁突然率兵殺出,一刀就將王鎮惡砍死在營帳之中。
沈田子隨即假傳劉太尉的密令,說王鎮惡謀反,已被誅殺。
王鎮惡本是前秦王猛的孫子,後來南奔投靠劉裕。
劉裕一見如故,提拔他為參軍,一路升至上將。
沒想到,如今卻落得如此下場。
傅弘之得知消息後,驚恐萬分,連忙跑去告訴劉義真。
劉義真一聽,急得團團轉,立刻召來王修商量對策。
王修沉著冷靜,他讓劉義真披上鎧甲,登上城牆,同時暗中命令親軍埋伏在城外,靜待時機。
不一會兒,就見沈田子帶著數十騎前來。
王修在城上遙呼,問沈田子王鎮惡的情況。
沈田子下馬回答,剛說出“鎮惡造反”四個字,那埋伏的親軍就一躍而出,將沈田子團團圍住,立刻將他拿下。
王修怒斥沈田子擅自殺戮大將,當即下令將他梟首示眾。
這沈田子,實在是罪有應得。
隨後,王修任命冠軍將軍毛修之為安西司馬,與傅弘之等人一同出城迎戰夏軍。
在池陽一戰中,他們擊敗了夏將赫連璝;
又在寡婦渡大敗夏軍,斬獲頗豐,夏軍終於退去。
此時,劉裕正鎮守在彭城,未曾入朝。
他得知王鎮惡被害的消息後,悲痛萬分,上表朝廷,請求追贈王鎮惡為左將軍、青州刺史。
同時,劉裕又命令彭城內史劉遵考為並州刺史,兼領河東太守,出鎮蒲阪;
征召荊州刺史劉道憐為徐、兗二州刺史;
調任徐州刺史劉義隆出鎮荊州,並任命到彥之、張邵、王曇首、王華等人為參佐。
劉義隆年紀尚輕,府中的事務大多由張邵決定。
這天,張邵正在與劉義隆商議府中的事務,隻見劉義隆眉頭微蹙,似乎有些心事。
“義隆公子,近日關中局勢動蕩,您可有什麽打算?”張邵問道。
劉義隆歎了口氣,說道:“張邵兄,你也知道,我年紀尚輕,經驗不足。
如今關中局勢如此複雜,我心中實在有些擔憂。”
張邵安慰道:“公子無需擔憂,有我們在,定會竭盡全力輔佐您。
隻要我們團結一心,定能度過難關。”
劉義隆點了點頭,心中稍感安慰。
他知道,自己雖然年輕,但有這麽多忠心耿耿的下屬輔佐,他一定能夠承擔起這份重任。
接下來的日子裏,劉義隆在張邵等人的輔佐下,逐漸熟悉了府中的事務。
他勤奮好學,虛心請教,很快就贏得了下屬們的尊敬和信任。
而關中那邊,雖然經曆了王鎮惡被害的風波,但在王修等人的努力下,局勢逐漸穩定下來。
他們繼續堅守城池,與夏軍對峙,等待著劉裕的進一步指示。
日子一天天過去,關中局勢依然緊張。
劉義隆在荊州也時刻關注著關中的動態,他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
每當夜深人靜時,他都會獨自坐在書房中,思考著如何應對當前的局勢。
而張邵等人也始終陪伴在他身邊,為他出謀劃策,共同守護著這片土地和這裏的百姓。
他們相信,隻要團結一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劉裕又召來劉義隆,語重心長地囑咐道:“王曇首這個人,器度深沉,真是宰相之才。
你以後遇到事情,一定要多向他谘詢,這樣才不會誤事。”
劉義隆恭敬地應命而去,心中暗暗記下了劉裕的話。
剛安頓好劉義隆,劉裕又突然接到關中的急報,說是長安大亂,夏兵四麵逼進。
這消息讓一向雄毅沉鷙的劉裕也不免有些惶急。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原來,劉義真年少好動,喜歡和一群小人親近,賞賜起來毫無節製。
王修常常加以裁抑,結果激起了眾人的怨恨。
於是,有人開始誣陷王修,說:“王鎮惡想要謀反,被沈田子殺了。
現在王修又殺了沈田子,難道他就不想謀反嗎?”
劉義真一開始還不相信,但經不住身邊人的不斷灌輸,竟然信以為真。
他急忙派遣心腹劉乞等人,去刺殺王修。
王修一死,人心惶惶,長安城裏一天之內多次驚動。
劉義真隻好把外軍都召進來守衛,閉門拒守。
然而,夏兵卻趁機又來進攻,秦地的百姓紛紛迎降,許多郡縣都被夏軍占領。
赫連勃勃更是入據鹹陽,截斷了長安的樵采和水源。
劉義真又恨又急,連忙派人飛馬求援。
劉裕接到求援後,急忙派遣輔國將軍蒯恩率軍火速前往,同時召回劉義真。
另一方麵,他又派右司馬朱齡石為雍州刺史,代替鎮守關中。
朱齡石臨行前,劉裕對他說道:“你到了長安後,就催促劉義真輕裝快速出發。
等他出了關外,再慢慢走也不遲。
如果關右實在守不住,你就和劉義真一起回來好了。”
劉裕心中暗自歎息,如果之前能更加謹慎一些,何至於落到今天這個地步。
朱齡石走後,劉裕又派遣中書侍郎朱超石去宣慰河洛地區,隨後繼續前進。
蒯恩率先進入長安,催促劉義真整裝東歸。
劉義真開始收拾行李,把服裝、貨物、珍玩等東西都集中起來,足足收拾了三五天才弄好。
等到朱齡石馳馬趕到長安時,劉義真還沒有啟程。
朱齡石一再敦促劉義真出發,劉義真這才勉強同意。
然而,劉義真身邊的親吏卻趁機大肆掠奪財物,甚至強行擄走了一些美貌的婦女,將他們統統裝上車輛。
車隊蜿蜒前行,緩緩移動著。
行至半途,突然警報傳來,夏世子赫連璝率領三萬鐵騎從後方緊追不舍。
傅弘之匆匆奔至劉義真麵前,焦急地說道:“劉公急令,命我們迅速出關。
如今輜重繁多,隊伍雜亂,一天難行十裏,敵騎眼看就要追至,我們該如何抵禦?
請立即棄車輕裝,方能免遭不測。”
劉義真卻固執己見,舍不得這些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輜重。
而那些親吏更是貪得無厭,對傅弘之的話置若罔聞,依舊慢騰騰地行進。
傅弘之心急如焚,再次懇切地勸道:“義真公子,眼下形勢危急萬分,我們必須盡快出關。
這些輜重隻會成為我們的累贅,不如果斷舍棄,輕裝簡行。”
劉義真卻搖頭拒絕:“這些都是我費盡心血積攢的家當,怎能輕易舍棄?
再說,我們人馬眾多,豈會懼怕他赫連璝?”
傅弘之無奈地長歎一聲,他深知劉義真已被貪欲蒙蔽了心智,再勸也是徒勞。
他隻能默默祈求奇跡的降臨。
然而,奇跡並未出現。
夏軍的追兵愈發逼近,劉義真等人的行進速度卻愈發遲緩。
眾人都心知肚明,一場慘烈的戰鬥已是在所難免。
就在這時,一位親吏突然跑到劉義真麵前,提議道:“公子,我看我們不妨分頭行動。
你帶領一些精兵快馬先行一步,我們在此拖住夏軍。”
劉義真猶豫不決,他依然舍不得那些輜重和美人。
就在這時,夏軍的胡哨聲隱約傳來,預示著夏軍已經近在咫尺。
劉義真最終能否脫險,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請大家收藏:()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