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檀道濟智勇退敵 夏國主慌逃上邽

字數:10594   加入書籤

A+A-


    且說到彥之,那廝竟丟棄盔甲,像個喪家之犬,狼狽不堪地逃回了彭城。
    他一臉灰土,衣服也破破爛爛,簡直是丟盡了臉麵。
    竺靈秀也是個慫貨,一聽說魏軍來了,嚇得魂都沒了,放棄了須昌,一路向南溜到了湖陸。
    這一跑,可把青州、兗州的老百姓都嚇慌了神,人心惶惶的,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
    長沙王劉義欣見狀,心裏也是焦急萬分。
    他趕緊召集將士們,一臉嚴肅地說:“大夥兒聽著,現在咱們得進入戰備狀態,隨時準備打仗!
    魏軍可不是鬧著玩的,咱們得小心應對。”
    將佐們心裏都犯嘀咕,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裏都在想:魏兵要是大舉進攻,咱們可咋整啊?
    這彭城能守得住嗎?
    於是,將佐們紛紛勸劉義欣說:“王爺,要不咱們還是放棄鎮守,回都城去吧。
    這魏軍來勢洶洶,咱們怕是抵擋不住啊。”
    劉義欣一聽,眉頭一皺,眼睛一瞪,慷慨地說:“天子命我鎮守彭城,我豈能輕易放棄?
    我與這城共存亡!大家別怕,咱們隻要齊心協力,一定能守住彭城!”
    大夥兒一聽,心裏稍微安定了些,但還是有些忐忑不安。
    畢竟,魏軍的威名可不是蓋的。
    再說魏兵,他們一路向東,勢如破竹,很快就到了濟南。
    濟南城裏兵力少得可憐,不足千人。
    太守蕭承之可不含糊,他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他來了個空城計,打開城門,就等著敵人來。
    魏人一看,心裏犯嘀咕:這城裏是不是有埋伏啊?
    怎麽城門大開,一個人都沒有?
    他們觀望了好久,始終不敢進城。
    最後,魏軍將領一咬牙,說:“這城裏肯定有詐,咱們還是退吧。”
    於是,魏軍相繼退去。
    蕭承之心裏暗暗鬆了一口氣,他知道,這次能嚇退魏軍,全靠他的膽識和計謀。
    而另一邊,叔孫建攻打河陸的時候,竺靈秀那廝又棄軍逃跑了。
    他跑得比兔子還快,生怕被魏軍追上。
    這些戰敗的消息傳到宋都,宋帝氣得直跳腳。
    他拍著桌子大喊:“這個竺靈秀,真是個飯桶!
    還有到彥之、王仲德,也都是一群廢物!”
    宋帝下令處斬竺靈秀,還把到彥之、王仲德收捕入獄,免了他們的官。
    王仲德心裏暗暗慶幸,自己還算走運,沒被立即砍頭。
    他知道,這都是因為自己平時還算勤勉,沒犯過什麽大錯。
    宋帝又升垣護之為北高平太守,表彰他的直言不諱。
    垣護之心裏美滋滋的,他知道,這是自己平時敢於說真話的結果。
    同時,宋帝還催促檀道濟趕緊救援滑台。
    檀道濟是個有勇有謀的將領,他接到命令後,立刻從清河進軍。
    可是,檀道濟沒想到,自己剛一出兵,就被魏將叔孫建、長孫道生給攔住了。
    魏軍擺開陣勢,氣勢洶洶地衝著檀道濟的軍隊喊話:“檀道濟,你快來受死吧!
    今天就是你的死期!”
    檀道濟冷笑一聲,說:“哼,就憑你們這幾個蝦兵蟹將,也想攔住我檀道濟?
    真是癡心妄想!”
    雙方立刻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你一刀,我一槍,打得難解難分。
    檀道濟身先士卒,親自衝入敵陣,揮舞著手中的長槍,左突右殺。
    他的士兵們看到主將如此英勇,也紛紛效仿,奮不顧身地衝向敵人。
    叔孫建和長孫道生也不甘示弱,他們指揮著魏軍,頑強抵抗。
    雙方前前後後打了三十多仗,每一次都是打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但是,檀道濟的軍隊畢竟訓練有素,士氣高昂。
    而魏軍雖然勇猛,但畢竟長途跋涉,疲憊不堪。
    漸漸地,魏軍開始力不從心,節節敗退。
    檀道濟乘勝追擊,指揮著軍隊一路追殺魏軍。
    魏軍被打得潰不成軍,四處逃竄。
    檀道濟看著戰場上的勝利果實,心裏美滋滋的。
    他知道,這都是自己和士兵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可轉戰到曆城的時候,形勢對宋軍來說糟糕透了。
    叔孫建等人像是約好了一般,前後夾擊,把宋軍打得措手不及。
    更糟糕的是,糧草也被一把火燒了個幹淨,宋軍隻好停了下來,進退兩難。
    這時候,魏將安頡、司馬楚之等人像是聞到了血腥味的鯊魚,趁機合力攻打滑台。
    滑台城裏,朱修之帶著將士們堅守了好幾個月,援軍像是斷了線的風箏,遲遲不來,糧食也耗盡了。
    他們開始熏老鼠吃,那滋味,想想都讓人頭皮發麻。
    魏國一看,這還不夠,又派了將軍王慧龍來協助攻打。
    這王慧龍也是個狠角色,一來就猛攻不止。
    最後,滑台城還是被攻陷了,朱修之也被俘虜了去。
    再說檀道濟這邊,也因為糧食耗盡,不得不撤退。
    魏國的叔孫建俘獲了些宋國的降卒,一打聽,原來檀道濟是因為缺糧才撤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一聽,眼睛一亮,立馬率軍追趕,那速度,跟追風似的,眼看就要追上宋軍了。
    宋軍將士們心裏都害怕得要命,心想:這下完了,要被魏軍追上了。
    可檀道濟卻像個沒事人一樣,從容不迫。
    他找了個地方紮營,夜裏還命令士兵們高聲數著籌碼。
    那聲音,在寂靜的夜裏顯得格外響亮。
    他還讓士兵們量著沙子堆積成幾個大囤子,上麵用少量的米遮蓋起來,擺放在軍營前。
    那米囤,一個挨著一個,密密麻麻的。
    天亮時,魏軍的前哨探子看到這些米囤,驚訝得眼珠子都快掉出來了。
    他連忙跑回去報告給叔孫建。
    叔孫建一聽,還以為降卒是在說謊,氣得下令將他斬首。
    然後,他率領騎兵逼近檀道濟的軍營,那架勢,好像要一口吞下檀道濟似的。
    檀道濟卻一點也不慌,他命令士兵們披上鎧甲,跟在自己後麵。
    他自己呢,卻穿著白色的衣服,乘著車子,從容不迫地走出來,向南慢慢走去。
    那姿態,就像是在散步一樣。
    叔孫建一看,心裏犯嘀咕:這檀道濟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不會是誘敵之計吧?
    他想了想,還是不敢輕易進攻,萬一真的是誘敵之計,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於是,他下令撤退,魏軍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檀道濟全軍返回。
    在宋國的將領中,檀道濟可真是首屈一指。
    他這次能全身而退,全靠他的智謀和勇氣。
    魏國國主已經攻占了河南地區,心裏得意非凡。
    他命令安頡率軍返回,安頡呢,也把朱修之帶了回來。
    魏國國主一看朱修之,心裏挺高興。
    他覺得朱修之堅守城池有功,是個難得的人才。
    於是,他封朱修之為侍中,還把宗室的女兒許配給他為妻。
    那宗室女兒長得可是貌美如花,朱修之美滋滋的。
    司馬楚之呢,他可不甘心就這麽算了。
    他請求再次出兵攻打宋國,想要再立戰功。
    但魏國國主卻沒答應他,反而召他入朝,擔任散騎常侍。
    司馬楚之心裏雖然有點失落,但也不敢違抗命令,隻好乖乖入朝赴任。
    同時,魏國國主還任命王慧龍為滎陽太守。
    王慧龍一聽這消息,心裏高興得不得了。
    他心想:這滎陽太守可是個肥差啊,我一定要好好幹。
    王慧龍在滎陽任職十年,那可真是既抓農業又抓軍事。
    他每天忙得跟陀螺似的,但心裏卻樂開了花。
    他深知農業是立國之本,所以特別重視農業發展。
    他鼓勵農民開墾荒地,興修水利,還親自下田耕種,給農民做榜樣。
    在他的努力下,滎陽的農業得到了飛速發展,糧食產量年年攀升。
    除了抓農業,王慧龍還特別重視軍事建設。
    他深知隻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才能保衛國家安寧。
    所以,他積極訓練軍隊,提高士兵的戰鬥力。
    他還親自督戰,確保每一次戰鬥都能取得勝利。
    在他的帶領下,滎陽的軍事力量也日益強大。
    王慧龍在滎陽的聲名也遠揚了開來。
    人們都說他是個難得的好太守,既會抓農業又會抓軍事。
    他的事跡也傳遍了四麵八方,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宋國國主劉義隆,那是個心思縝密的主兒。
    為了離間魏國,他派人悄悄溜到魏國,四處散布謠言。
    那謠言說得有鼻子有眼的,說王慧龍功勞那麽大,職位卻低得可憐,心裏肯定積怨已久,說不定哪天就投降宋國,背叛魏國了。
    魏國國主一聽這話,哼了一聲,心裏頭明鏡似的,他才不相信這些鬼話呢。
    他心想:王慧龍是什麽樣的人,我心裏清楚得很,這種謠言也想離間我們?
    真是笑話!
    劉義隆一看魏國國主不上當,心裏頭著急異常。
    他琢磨著,得來點猛料。
    於是,他派遣了刺客呂玄伯,讓他去刺殺王慧龍。
    呂玄伯也是個機靈鬼,他假裝投降,混進了滎陽城。
    那城裏頭,王慧龍正忙著呢,壓根兒沒想到會有刺客混進來。
    有一天,王慧龍在府裏搜出了呂玄伯藏的匕首。
    王慧龍拿著匕首,瞅了瞅呂玄伯。
    呂玄伯心裏慌張:這下完了。
    沒想到王慧龍卻笑了笑,把匕首一扔,說:“咱們各為其主,我不怪你。你走吧。”
    呂玄伯一聽這話,愣住了。
    他沒想到王慧龍會這麽寬宏大量。
    他撲通一聲跪下,哭著請求留下。
    王慧龍看了看他,點了點頭,說:“行吧,你就留在我身邊吧。我不會虧待你的。”
    就這樣,呂玄伯留在了王慧龍身邊,待遇還非常優厚。
    後來王慧龍去世了,呂玄伯為他守墓,終身不離。
    這也可以算是豫讓那樣的忠臣了,人們都誇他忠義。
    再說說夏國國主赫連定,那可是個厲害角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擊敗了魏國軍隊,俘虜了魏國將領奚斤等人,占據了關中地區,聲勢又壯大了。
    他心裏頭很得意,就想找個盟友一起對抗魏國。
    於是,他派遣使者到宋國,約定共同攻打魏國,瓜分魏國的土地。
    魏國國主拓跋燾一聽這個消息,氣得直跳腳。
    他心想:赫連定啊赫連定,你竟敢背叛我,還跟宋國勾結在一起!
    我非得好好教訓教訓你不可!
    於是,拓跋燾親自率領大軍前往統萬城,進攻平涼。
    那架勢,就像是要把夏國給滅了似的。
    此時夏國國主赫連定正居住在安定呢。
    他一聽魏軍來了,心裏頭那個慌啊。
    他趕緊率軍回援平涼,想著:我得趕緊回去,不然平涼就被魏軍占領了。
    途中,赫連定遭遇了魏國將領古弼。
    那古弼也是個狡猾的家夥,他一看赫連定來了,就假裝敗退,把赫連定引入伏擊圈。
    赫連定一看魏軍敗退了,心裏頭那個高興啊。
    他率領夏軍追了上去,沒想到卻中了魏軍的埋伏。
    魏軍殺得夏軍大敗,斬首數千人。
    那場麵,血腥得讓人不敢直視。
    赫連定一看形勢不妙,趕緊逃往鶉觚原。
    他命令剩餘的士兵結成方陣,抵禦魏軍。
    那方陣,密密麻麻的,就像是個鐵桶一樣。
    魏將古弼一看赫連定逃往鶉觚原了,就指揮士兵將鶉觚原團團圍住。
    他切斷了夏軍的糧道,連打柴取水都無法進行。
    夏軍又饑又渴,戰馬也沒有草料可吃。
    那士兵們,一個個餓得麵黃肌瘦的,連站都站不穩了。
    無奈之下,赫連定隻好從鶉觚原突圍而出。
    他率領著剩餘的士兵,拚死殺出一條血路。
    赫連定從西麵殺出重圍的時候,卻遭遇了魏將尉眷的攔截。
    那尉眷也是個勇猛的家夥,他一看赫連定來了,就揮舞著大刀衝了上去。
    雙方一交戰,就打得難解難分。那刀光劍影的,讓人眼花繚亂。
    經過一番激戰,赫連定才得以逃脫。
    他率領著剩餘的士兵,狼狽地逃往上邽。
    那上邽,是夏國的一個城池。
    赫連定想著:到了上邽,我就安全了。
    且說那赫連定的弟弟烏視拔禿骨,還有公侯以下的百餘名官員,全都成了魏軍的俘虜。
    魏軍乘勝追擊,一路勢如破竹,直逼安定城。
    安定城的守將,夏將東平公乙鬥,一看魏軍來了,心裏頭慌得很。
    他想了想,覺得守是守不住了,幹脆棄城而逃,一溜煙兒地遁入了長安。
    可長安也不安全啊,他又逃往上邽,去投靠赫連定了。
    再說那平涼城,魏國國主親自率軍攻打,十多天了,愣是沒攻下來。
    這平涼城的守將,夏國的上穀公杜幹和廣陽公度洛弧,那真是個頂個的硬骨頭。
    杜幹站在城樓上,望著城外黑壓壓的魏軍,心裏頭一點不慌。
    他對著身邊的度洛弧說:“老度啊,你看這魏軍,雖然人多勢眾,但咱們夏國將士,豈是貪生怕死之輩?”
    度洛弧點了點頭,堅定地說:“就是,咱們堅守城池,等赫連定大將軍來救援,一定能打敗魏軍!”
    這時候,魏國國主派了赫連昌前來招降。
    赫連昌苦口婆心地對著杜幹和度洛弧說:“二位公爺,你們看看這形勢,魏軍兵強馬壯,咱們守是守不住的。
    還不如趁早投降,免受皮肉之苦。”
    杜幹一聽這話,冷哼一聲,說:“哼,我們夏國將士,豈會貪生怕死?
    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他的眼神裏,滿是堅定和不屈。
    度洛弧也附和道:“就是,我們絕不會背叛夏國!
    寧死不屈!”
    他的聲音,響徹城樓,讓在場的夏國將士,都為之動容。
    赫連昌無奈地搖了搖頭,他心想:這二位公爺,真是鐵了心要守城啊。
    他隻好回去,向魏國國主稟報。
    魏國國主一聽,眉頭緊皺,心想:這杜幹和度洛弧,還真是頑固不化。
    不過,他並不著急,因為他知道,魏軍兵強馬壯,遲早能攻下平涼城。
    而杜幹和度洛弧呢,他們依然堅守在城樓上,盼望著赫連定能早日來救援。
    杜幹和度洛弧能否等到赫連定的救援,且待下回分解。
    喜歡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請大家收藏:()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