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楊氏遭難餘孤生 高歡破敵定新局
字數:15325 加入書籤
北魏司空楊津的兒子叫楊愔。
楊津的大哥叫楊播,二哥叫楊椿,都在北魏做官,名聲顯赫。
楊播性格剛烈,做事果斷;
楊椿和楊津卻謙遜溫和。
這一家子兄弟和睦,子孫滿堂,上百口人住在一起,從不爭吵。
他們家族顯赫,出了七位郡太守、三十二位州刺史,楊椿和楊津更是官至三公,位極人臣。
可惜好景不長。楊播早逝,他的兒子楊侃曾擔任侍中,參與誅殺權臣爾朱榮。
後來爾朱榮的侄子爾朱兆攻入洛陽,楊侃知道大禍臨頭,趕緊逃回華陰老家。
爾朱天光假意赦免楊侃,派人召他出山做官。
楊侃心裏明白:“這是陷阱,我若去,必死無疑。”
可他又想:“若我不去,全家上百口人恐怕難逃一死。”
他歎了口氣,對家人說:“我一人死,總比全家遭殃強。”
妻子拉住他,哭道:“你明知是死路,為何還要去?”
楊侃苦笑:“我不去,爾朱家會放過我們嗎?”
最終,他還是應召而去。
楊侃剛踏出門應召,就被爾朱天光一刀結果了性命。
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到死都沒明白,自己究竟為何而死。
此時,楊椿已經辭官回鄉,正和兒子楊昱一起返回華陰。
路上,楊昱憂心忡忡:“父親,堂兄楊侃被害,我們回去會不會……”
楊椿搖搖頭,神色凝重:“該來的躲不掉,先回家再說。”
此時,楊椿已經辭官回鄉,正和兒子楊昱走在回華陰的路上。
他捋著胡須,望著遠處的山影,歎道:“朝廷風雲變幻,咱們還是回鄉種地安穩。”
楊昱點頭:“父親說得是,遠離是非之地,總好過提心吊膽。”
可他們哪裏知道,洛陽城裏,楊家的災難才剛剛開始。
楊椿的弟弟楊順,是冀州刺史;
楊順的兒子楊辯,是東雍州刺史;
楊順的另一個兒子楊仲宣,是正平太守。
再加上留在洛陽的司空楊津,楊家一門顯赫,卻也因此成了爾朱氏的眼中釘。
爾朱世隆咬牙切齒:“楊家處處與我作對,不除不行!”
他立刻上奏魏主元恭,誣告楊家謀反,請求滿門抄斬。
元恭猶豫:“楊家世代忠良,豈會謀反?”
世隆冷笑:“證據確鑿,陛下難道要包庇逆賊?”
元恭無奈,隻得下令徹查。
世隆哪會等什麽調查?
他直接派兵包圍楊津府邸,見人就殺。
一時間,慘叫連連,血流成河。
楊津臨死前怒罵:“爾朱氏殘暴不仁,必遭天譴!”
與此同時,爾朱天光也帶兵殺到華陰。
楊椿和楊昱剛進家門,就聽見外麵馬蹄聲震天。
楊昱大驚:“父親,不好!”
楊椿苦笑:“逃不掉了,咱們楊家,今日要絕了。”
刀光閃過,楊家滿門老少,無一幸免。
隻有楊愔,因在外辦事,僥幸逃脫。
他一路狂奔,終於逃到信都,投奔高歡。
一進門,他就跪倒在地,痛哭流涕:“高公,爾朱氏滅我滿門,此仇不共戴天!”
高歡扶起他,歎道:“楊家忠義,竟遭此劫,實在可悲。”
楊家百口人,最終隻剩楊愔一人。
或許是因為他平日孝悌仁厚,老天給他留了一條生路。
可這樣的“幸運”,又何嚐不是一種殘酷?
作為高歡帳下的謀士,楊愔才智過人,很受高歡器重。
每次商議軍機大事,楊愔總能提出精妙計策,高歡對他十分信任。
“先生,這些軍中文書、檄令,就全權交由你處理吧。”
高歡拍了拍愔的肩膀,語氣裏滿是倚重。
楊愔微微一笑,拱手道:“主公放心,屬下必不負所托。”
於是,高歡隻讓谘議參軍崔浩從旁協助,其餘一概交給楊愔處理。
楊愔文筆犀利,下筆如飛,一篇篇檄文寫得慷慨激昂,字字如刀。
“爾朱氏殘暴不仁,欺壓百姓,天下共憤!”
楊愔的檄文一經頒布,立刻傳遍四方。
百姓們爭相傳閱,議論紛紛。
“這檄文寫得真痛快!”
一個老兵拍案叫絕,“句句戳中爾朱氏的痛處!”
“是啊,早就該有人站出來揭穿他們的惡行了!”
旁邊的同伴附和道。
很快,爾朱氏的種種罪行被公之於眾,天下人無不憤慨。
然而,戰局並不樂觀。
爾朱兆率軍攻打殷州,守將李元忠獨木難支,最終棄城逃往信都。
“哼,李元忠這個酒鬼,果然靠不住!”
高歡得知消息,冷哼一聲。
楊愔眉頭微皺,勸道:“主公,眼下爾朱仲遠、爾朱度律聯合斛斯椿、賀拔勝、賈顯智等人,正進軍高平,形勢對我們不利。”
高歡點點頭,神色凝重:“確實棘手,先生可有良策?”
楊愔沉思片刻,道:“需盡快調整部署,否則腹背受敵,後果不堪設想。”
高歡歎了口氣,憂心忡忡地望著遠方。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戰局瞬息萬變,稍有不慎,便會滿盤皆輸。
長史孫騰眉頭緊鎖,上前一步道:“如今朝廷隔絕,號令無人聽從,將士們軍心渙散。
不如先擁立一位元氏宗親,以凝聚人心。”
高歡沉吟不語,心中暗想:此計雖能穩定軍心,但真能扭轉局勢嗎?
孫騰見他不語,再次懇切道:“將軍,此時若不立新君,恐怕人心離散,再難挽回啊!”
高歡終於點頭:“好,就依你所言。”
於是,他們迎立渤海太守魯郡王元朗為帝。
元朗是景穆太子晃的玄孫,父親章武王融早已離世。
他被接入信都,登基稱帝,改元中興。
新朝初立,高歡被任命為侍中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手握大權。
高乾為侍中司空,高敖曹為驃騎大將軍,兼領冀州刺史。
孫騰和魏蘭根則分別擔任尚書左、右仆射。
一切安排妥當,高歡立即整軍備戰。
他深知,爾朱氏勢力龐大,硬拚絕非上策。
一日,他召集眾將商議:“爾朱氏兵多將廣,若正麵交鋒,我軍勝算不大。”
高敖曹性子急躁,拍案道:“那難道坐以待斃?
不如直接殺過去!”
高歡微微一笑:“不必硬拚,我有一計。”
他派人散布謠言,挑撥爾朱氏內部關係。
很快,爾朱仲遠和爾朱度律互相猜忌,彼此提防。
不久,爾朱兆率軍來攻。
高歡早已設下埋伏,待敵軍陣腳大亂,一舉出擊。
戰場上,高敖曹率鐵騎衝鋒,高喊:“殺!”
爾朱軍猝不及防,潰不成軍。
仲遠、度律見勢不妙,匆忙撤退。
高歡站在高處,望著敗逃的敵軍,嘴角微揚:“此戰已勝,但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卻說高歡從信都發兵,準備迎戰爾朱氏大軍。
他聽說爾朱氏兵強馬壯,心裏不免犯難。
這時,參軍竇泰獻計道:“將軍,爾朱氏人多勢眾,硬拚未必能勝。
不如用反間計,讓他們自相猜疑,我們才有可乘之機。”
高歡眼睛一亮:“此計甚妙!”
當即派出細作,四處散布謠言。
有的說爾朱世隆兄弟密謀要殺爾朱兆,有的說爾朱兆已經暗中投靠高歡,準備除掉爾朱仲遠等人。
這些謠言很快傳到了爾朱兆耳中。
他本就因為爾朱世隆擅自廢立皇帝元曄而心懷不滿,如今聽到這些傳言,疑心更重。
這天,他帶著三百輕騎,突然來到爾朱仲遠大營。
“兆兄怎麽突然來了?”
仲遠連忙出帳相迎,卻見爾朱兆神色古怪,手裏不停擺弄著馬鞭,眼睛還四處張望。
“怎麽,我不能來嗎?”
爾朱兆冷冷反問,眼神中透著警惕。
仲遠心裏一驚,暗想:“他今日怎麽這般古怪?”
正想開口詢問,卻見爾朱兆已經轉身就走,翻身上馬揚長而去。
仲遠越想越不對勁,趕緊找來斛斯椿和賀拔勝:“你們快去追上兆將軍,問清楚到底怎麽回事。”
誰知二人剛追上爾朱兆,就被他當場扣押。
消息傳回大營,仲遠嚇得臉色發白:“完了完了,他這是要對我下手啊!”
度律勸道:“事已至此,不如先避其鋒芒。”
於是二人連夜帶著部隊向南逃竄。
就這樣,爾朱氏內部互相猜忌,誰也不信任誰。
就像俗話說的:狼怕虎,虎怕狼,結果是同歸於盡。
爾朱兆一把抓住賀拔勝和斛斯椿,瞪著眼睛,惡狠狠地對賀拔勝吼道:“你有兩條大罪,該死!”
賀拔勝眉頭一皺,反問道:“我有什麽罪?”
爾朱兆冷笑一聲,掰著手指頭數落:“第一,你殺了衛可孤!
衛可孤是破六韓拔陵的部將,跟我有什麽關係?
可你殺了他,就是得罪了我!”
賀拔勝一聽,差點笑出聲來:“衛可孤是叛賊,我們父子為國除害,立了大功,怎麽反倒成了罪過?”
爾朱兆不理他,繼續道:“第二,天柱大將軍爾朱榮遇害時,你不跟世隆他們一起報仇,反而去打仲遠!
這不是背叛是什麽?”
賀拔勝挺直腰杆,毫不畏懼:“天柱之死,是皇帝誅殺權臣,我賀拔勝隻知道效忠朝廷!
現在強敵在外,我們卻自相殘殺,內亂不休,還怎麽抵禦外敵?
我要是怕死,今天就不會來!”
爾朱兆聽了,一時語塞。
賀拔勝的話確實有道理,他握刀的手鬆了鬆。
這時,斛斯椿趕緊上前打圓場:“大王,眼下高歡才是大敵,咱們自己人鬥起來,隻會便宜了他啊!”
爾朱兆沉默片刻,終於冷哼一聲:“哼,滾吧!”
他鬆開二人,放他們離開,自己則握緊拳頭,咬牙切齒道:“高歡,咱們走著瞧!”
高歡心裏沒底,擔心自己兵力不足,難以對抗爾朱兆的大軍。
他找來段榮的兒子段韶商量對策。
“咱們這點人馬,能打贏爾朱兆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高歡皺著眉頭問道。
段韶一拍桌子,朗聲道:“爾朱氏這幫人,上敢弑君,中殺大臣,下欺百姓,早就天怒人怨了!
將軍您這是替天行道,就像熱水澆在雪上,必勝無疑!"
高歡還是不太放心:“可要是沒有天意相助...”
“將軍多慮了!”
段韶打斷道,”爾朱氏暴虐無道,人心盡失。
現在正是順應天意的時候,還有什麽好猶豫的?”
這番話讓高歡豁然開朗。
他當即下令進軍廣阿,準備與爾朱兆決戰。
兩軍相遇時,爾朱兆的士兵果然士氣低落。
剛一交戰,就有人開始逃跑。
“頂住!給我頂住!”
爾朱兆在陣中大喊。
但兵敗如山倒,根本攔不住。
不到半天工夫,爾朱兆的大軍就全線崩潰。
士兵們丟盔棄甲,四散奔逃。
爾朱兆見大勢已去,隻得帶著親信倉皇逃命。
“追!一個都別放過!”
高歡的副將興奮地喊道。
高歡卻擺擺手:“窮寇莫追,先把俘虜安置好。”
這一仗打得漂亮。
清點戰果時,竟俘虜了五千多名敵軍士兵。
高歡的軍隊士氣大振。
"將軍,接下來怎麽辦?"段韶問道。
高歡望著鄴城方向,目光堅定:"趁熱打鐵,直取鄴城!"
眾將士齊聲應和:"攻下鄴城!攻下鄴城!"
就這樣,高歡帶著得勝之師,浩浩蕩蕩向鄴城進發。
沿途百姓聽說爾朱兆大敗,紛紛出來迎接王師。
相州刺史劉誕死守城池,與高歡的軍隊僵持了整整一年。
城裏糧草漸盡,士兵們疲憊不堪,但劉誕仍咬牙堅持。
高歡見強攻不下,便想了個狠招。
他對手下說:“挖地道,燒城牆!”
士兵們連夜掘通地道,悄悄潛入城下。
“點火!”
高歡一聲令下,熊熊烈火瞬間吞噬了城牆。
濃煙滾滾,守軍大亂。
劉誕站在城頭,眼睜睜看著火勢蔓延,
長歎一聲:“大勢已去……”
最終,城破被擒。
高歡進城後,立刻提拔楊愔為行台右丞,吩咐道:“去迎接新主元朗,請他入鄴城。”
楊愔領命而去。
不久,元朗抵達鄴城,對高歡大加封賞:“愛卿功不可沒,封你為柱國大將軍,兼太師!”
又轉頭對高歡的兒子高澄笑道:“小將軍英勇,封為驃騎大將軍!”
消息傳到洛陽,爾朱世隆坐不住了。
他來回踱步,眉頭緊鎖:“高歡占了鄴城,下一步豈不是要對付我們?”
謀士上前低聲道:“大人,不如先示弱,聯合爾朱兆?”
爾朱世隆點頭:“你說得對。”
他立刻修書一封,言辭謙卑,派人快馬送給爾朱兆:“高歡勢大,願與將軍合兵,共攻鄴城!”
爾朱兆收到信,冷笑一聲:“現在知道求我了?”
但轉念一想,高歡確實是個威脅,便回信答應:“好,三日後會師!”
就這樣,兩支心懷鬼胎的軍隊,暫時結成了同盟。
並請魏主恭納兆女為後,兆一聽,心裏樂開了花。
他立刻找來天光、度律,三人重新立下誓約,關係又變得親密起來。
斛斯椿和賀拔勝被爾朱兆放回後,又回到了爾朱軍中。
一天,斛斯椿悄悄拉住賀拔勝,低聲道:“現在天下人都恨透了爾朱氏,咱們要是還跟著他們,遲早得跟著完蛋。”
賀拔勝皺眉道:“可天光和兆各自擁兵一方,不把他們全除掉,後患無窮啊!”
斛斯椿微微一笑:“這有什麽難的?看我的。”
他轉身就去見爾朱世隆,裝作忠心耿耿的樣子,勸說道:“高歡勢力越來越大,若不趁早除掉,必成大患。
不如趕緊召天光他們一起出兵,合力討伐。”
世隆一聽,覺得有理,點頭道:“你說得對,我這就派人去召天光。”
天光按兵不動,遲遲不肯發兵。
斛斯椿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他主動請纓:“大將軍,讓我去關中走一趟吧。”
此時的爾朱天光手握重兵,卻首鼠兩端。
他既想保存實力,又怕錯失良機。
這種猶豫不決的態度,注定要付出代價。
快馬加鞭趕到長安,斛斯椿開門見山:“高歡造反,隻有您能平定。
您難道要坐視不管?
要是讓高歡得勢,您就危險了。
唇亡齒寒的道理,您應該明白。”
斛斯椿這番話直擊要害。
他深知爾朱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
這番話說得爾朱天光心頭一震。
天光猛地站起身:“我正打算出兵呢!”
他立即召來心腹賀拔嶽商議。
賀拔嶽分析道:“您坐擁三地,兵強馬壯,高歡根本不是對手。
依我看,您應該坐鎮關中,派精銳與其他部隊會合。
這樣進可攻,退可守。”
賀拔嶽的建議老成持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惜天光耳根子軟,終究沒能堅持己見。
天光覺得有理,正要采納。
斛斯椿卻急了:“機不可失啊!請立即發兵!”
曆史往往就在這樣的猶豫中改變走向。
一念之差,可能就會改寫結局。
最終,天光留下弟弟爾朱顯壽守長安,親自帶兵趕赴鄴城。斛斯椿馬不停蹄地回去複命。
爾朱世隆得知後大喜:“太好了!”
他立即命令爾朱兆和仲遠的部隊與天光會合,又調度律從洛陽出發。
看似聲勢浩大,實則各懷鬼胎。
爾朱氏雖然兵多將廣,卻缺乏統一指揮,這為日後的失敗埋下伏筆。
短短數日,四路大軍齊聚鄴城。
二十萬大軍沿洹水兩岸駐紮,營帳連綿不絕,軍旗獵獵,聲勢浩大。
高歡帶著不到三萬步兵和兩千騎兵,匆匆趕往紫陌迎敵。
隊伍稀稀拉拉,卻個個神情凝重。
封隆之剛升任吏部尚書,被留在鄴城守備,高歡隻能親自督戰。
這時,高敖曹帶著三千漢人士兵前來會合。
他剛被任命為都督,身後跟著同鄉王桃湯等人。
高歡看著這支純漢人部隊,心裏直打鼓。
“敖曹,你這隊伍都是漢人,恐怕不夠用啊。”
高歡皺著眉頭說,“要不我撥一千鮮卑兵給你?”
高敖曹連連擺手:“將軍,帶兵講究的是默契。
鮮卑兵和漢兵素來不合,硬湊在一起反而壞事。
不如各帶各的兵,各負其責。”
高歡聽了覺得有理,點頭道:“你說得對,就這麽辦。”
他們在韓陵山下擺開圓陣。
為了表示破釜沉舟的決心,高歡讓人用牛驢堵住退路。
牲畜的嘶叫聲在戰場上格外刺耳。
對麵,爾朱兆的大軍已經列好陣勢。
他派人來喊話:“高歡!你為何背棄誓言?”
高歡拍馬向前,高聲回應:“我們當初立誓共輔帝室,如今天子何在?”
爾朱兆冷笑道:“永安王殺害天柱大將軍,我這是替天柱報仇!”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高歡厲聲道,“況且天柱本就心懷不軌,死有餘辜,談何報仇?
今日你我恩斷義絕!”
說罷,他猛地舉起令旗。
戰鼓聲頓時響徹雲霄,兩軍將士握緊兵器,死死盯著對方。
空氣中彌漫著濃重的殺氣,連風都變得凜冽起來。
“殺!”
高歡一聲令下,士兵們如潮水般衝向敵陣。
刀光劍影中,鮮血很快染紅了韓陵山下的土地。
高歡親自率領中軍,高敖曹統領左軍,堂弟高嶽指揮右軍。
三路大軍如猛虎下山,直撲敵陣。
士兵們個個咬緊牙關,誓死拚殺。
爾朱兆打頭陣,天光、度律分列左右,仲遠殿後。
他們仗著人多勢眾,像鐵桶般圍了上來,攻勢凶猛異常。
敵軍主攻方向很明確——直取高歡中軍!
“頂住!後退者斬!”
高歡在亂軍中大喊。
可敵軍實在太多,前隊士兵接連倒下,後隊開始動搖。
戰馬嘶鳴,刀光劍影中,中軍陣線眼看就要崩潰。
這時右軍的高嶽發現戰機:“中軍吃緊,我們不能坐視!”
他立即點齊五百精銳騎兵,轉頭對副將喝道:“隨我直取爾朱兆!”
與此同時,左軍的高敖曹也動了。
他一把扯下染血的披風,對親兵喊道:“帶一千騎,跟我截斷敵軍兩翼!”
說罷揮刀躍馬,如旋風般殺入敵陣。
戰局開始扭轉。
別將斛律敦也沒閑著,他悄悄收攏散兵,繞到敵軍背後,突然襲擊仲遠的後軍。
爾朱軍腹背受敵,頓時大亂。
“好機會!全軍壓上!”
高歡抓住戰機,揮劍前指。
霎時間殺聲震天,爾朱軍四散奔逃。
戰場上,徐州刺史杜德丟下兵器,對賀拔勝歎道:“大勢已去,投降吧。”
二人遂卸甲請降。
爾朱兆敗退途中,望著身後潰散的軍隊,懊悔地對慕容紹宗說:“早聽你的話,何至如此!”
他重重捶著胸口,調轉馬頭就往西逃。
“將軍先走!”
慕容紹宗臨危不亂,立即鳴角收兵。
他揮舞令旗,將殘兵重新整隊,總算保住部分兵力。
東麵塵土飛揚,那是仲遠逃往東郡的敗軍。
北邊煙塵滾滾,度律和天光正倉皇奔向洛陽。
夕陽下,戰場上橫七豎八躺著無數屍首,破損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
這一仗,高歡贏得漂亮。
但誰都知道,亂世中的勝負,從來都是暫時的。
爾朱氏雖然敗退,可真的會就此認輸嗎?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
喜歡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請大家收藏:()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