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高歡邙山驚逃命 侯景虎牢再鎮關
字數:12829 加入書籤
東魏接連改元,這事兒說來有趣。
先是南兗州出了件稀罕事——有人捕獲了一頭巨象。
朝廷上下都把這當成了祥瑞之兆,於是改年號為“元象”。
“陛下,巨象現世,此乃天降祥瑞啊!”
一位大臣在朝堂上激動地說。
高歡捋著胡子點頭:“既如此,改元‘元象’,以示慶賀。”
第二年,宮裏又熱鬧起來。
高歡的次女被冊立為皇後,朝廷忙著給她修建新宮殿。
這一來,又得改年號了。
“興和二字如何?”
高歡問群臣。
“妙極!既昭示國運興盛,又暗合祥和之意。”
眾臣紛紛附和。
這期間,朝廷還出了幾項新政。
先是禁止民間私自建寺廟,接著改革了官員選拔的“停年格”製度。
最引人注目的是,高歡命百官在麟趾閣商議製定新法典。
“諸位愛卿,”
高歡在麟趾閣對大臣們說,“這新法務必簡明實用,要讓百姓易懂,官吏易行。”
大臣們日夜商議,終於定出一部新法典,取名《麟趾格》。
新法頒布那天,洛陽城張燈結彩,百姓們都在議論紛紛。
“聽說這新法比舊法簡明多了。”
一個賣燒餅的小販對顧客說。
“是啊,總算不用為那些晦澀難懂的條文發愁了。”
顧客邊吃燒餅邊點頭。
就在這當口,高歡做了個重要決定。
他召來心腹大將侯景:“河南乃軍事要地,非卿不能鎮守。”
侯景抱拳應道:“末將定當竭盡全力,保境安民。”
於是侯景被任命為吏部尚書,兼尚書仆射,同時出任河南大行台。
這個職位可不簡單,既要管理地方政務,又要隨時準備防禦外敵。
“記住,”
高歡送別時叮囑道,“既要守土有責,更要隨機應變。”
侯景鄭重地點頭:“請丞相放心,末將明白。”
適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暗地裏謀劃叛逃。
他本是東魏重臣,卻因一場家變,徹底改變了立場。
高歡察覺異樣,立刻派將領奚壽興接管軍務。
誰知高仲密竟先下手為強,直接扣押壽興,轉頭投奔西魏,還把戰略要地虎牢關當作見麵禮獻上。
其實,高仲密並非天生反骨。
他出身名門,是高敖曹的二哥,早年忠心耿耿,官拜禦史中尉,以直言敢諫聞名。
可偏偏家宅不寧,夫妻反目,最終休妻。
這一休,休出大禍。
他的前妻是崔暹的妹妹。
崔暹是誰?
高澄的心腹,朝中紅人!
高澄是誰?
大丞相高歡的長子,皇親國戚,權勢滔天。
崔暹記恨在心,處處刁難。
“仲密大人,您舉薦的禦史,恐怕不合規矩。”
崔暹冷笑。
“朝廷用人,自有法度,崔大人何必處處針對?”
高仲密強壓怒火。
“嗬,規矩?
我說合規矩,才叫合規矩。”
崔暹甩袖而去。
果然,高仲密推舉的人選,全被崔暹一一駁回。
高仲密憤懣難平,漸漸對朝廷失望。
另一邊,崔暹的妹妹被休後,高澄親自做媒,將她改嫁給一位顯貴。
婚禮排場極大,分明是故意羞辱高仲密。
“高澄!崔暹!你們欺人太甚!”
高仲密拍案而起。
一怒之下,他決定叛逃。
扣押奚壽興,獻虎牢關,投奔西魏——這一連串動作,既是報複,也是自保。
而高澄和崔暹,依舊在鄴城耀武揚威,渾然不知自己逼反了一位大將。
仲密新娶了一位繼室李氏,不僅容貌出眾,還寫得一手好文章。
高澄聽說後,心裏癢癢的,借著賀喜的名義親自上門打量。
一見之下,果然名不虛傳——李氏身段婀娜,氣質非凡,在一眾女眷中格外顯眼。
“嫂夫人果然才貌雙全,”高澄假意奉承道,“難怪仲密兄如此得意。”
李氏隻是淺淺一笑,並未多言。
但這更勾起了高澄的邪念。
從此,他就像聞到腥味的貓,時刻惦記著這塊“肥肉”。
這天,趁著仲密外出,高澄迫不及待地闖進高宅。
見四下無人,他一把拉住李氏的手:“嫂嫂何必如此拘謹?
今日良辰美景,不如......”
“大人請自重!”
李氏猛地抽回手,臉色煞白,“若被我家老爺知道......”
“知道又如何?”
高澄獰笑著逼近,“在這鄴城,還沒有我高澄辦不成的事!”
說罷竟強行將李氏拖入內室。
事後,衣衫不整的李氏癱坐在地上,淚如雨下。
高澄卻整了整衣冠,揚長而去。
“老爺!”
管家慌慌張張地找到仲密,“家裏出事了!”
仲密趕回家時,隻見妻子蜷縮在角落,身上的衣裳都被撕破了。
“這個畜生!”
他氣得渾身發抖,“我定要讓他付出代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氏抽泣著說:“夫君,我們......我們離開這裏吧......”
沒過多久,仲密就申請調任北豫州刺史。
臨行前,他暗中聯係了西魏。
恰逢高歡在朝中掀起風波,仲密索性公開投奔了西魏。
“聽說仲密那小子叛逃了?”
高澄不以為然地笑道,“為了個女人,至於嗎?”
可誰也沒想到,這場背叛會引發怎樣的連鎖反應。
說到底,仲密拋下發妻在先,如今惹出這些禍事,也是自作自受,怨不得旁人。
高歡聽說仲密叛逃西魏,一查竟是崔暹辦事不力所致,頓時勃然大怒。
他立即下令將崔暹押赴晉陽問斬。
崔暹嚇得魂飛魄散,連夜跑到高澄府上求救:“世子救命啊!
丞相要殺我!”
高澄皺了皺眉:“父親正在氣頭上,你先躲在我府裏。”
他轉頭對心腹說:“快去請幾位大人幫忙說情。”
經過多方周旋,高歡終於鬆口:“罷了,看在眾人麵上,饒他一命。”
可事情還沒完。
沒過幾天,探子來報:“西魏封仲密為侍中司徒,宇文泰正率大軍攻打虎牢,河橋南城也被圍了!”
高歡拍案而起:“宇文泰欺人太甚!”
他當即點兵十萬,親自渡河迎戰。
兩軍隔河對峙。
宇文泰見強攻不利,心生一計。
他命令士兵乘船順流而下,準備火燒河橋。
東魏大將斛律金急中生智,對副將張亮說:“快帶百艘小船攔住他們!用鐵鏈橫鎖江麵!”
張亮立刻行動。
士兵們將鐵鏈釘在兩岸,西魏戰船被死死卡住,河橋這才保住了。
高歡渡過黃河,在邙山紮營。
他占據險要,卻按兵不動。
宇文泰在燎留下糧草,打算夜襲高歡。
不料探馬早已飛報高歡大營。
高歡聽完哈哈大笑:“宇文泰離我們四十裏,半夜趕路,人困馬乏。
我們以逸待勞,正好殺他個措手不及!”
果然天剛亮,宇文泰的軍隊就趕到了。
東魏猛將彭樂是個急性子。
他見敵軍還未列陣,立刻大喊:“弟兄們,隨我衝啊!”
說罷,他帶著數千精銳騎兵,如狂風般衝向敵陣。
泰軍見高歡早有防備,心中已是慌亂。
更遇上驍勇善戰的彭樂,隻見他手執長刀,左右劈砍,刀光閃過,頭顱紛紛滾落,鮮血飛濺。
泰軍士兵嚇得腿腳發軟,紛紛掉頭逃竄。
宇文泰見勢不妙,也隻得下令撤退。
高歡的軍隊見彭樂如此勇猛,士氣大振,乘勝追擊。
泰軍潰不成軍,死傷無數。
彭樂一馬當先,直追到敵營前,大喝一聲,縱馬衝入營中。
宇文泰見營寨已破,隻得棄營再逃。
西魏的幾位王公大臣——臨洮王元柬、蜀郡王元榮宗、江夏王元升、巨鹿王元闡、譙郡王元亮,還有詹事趙善等人,還沒來得及逃跑,就被彭樂生擒活捉。
宇文泰正策馬狂奔,忽聽背後有人高聲喊道:“黑獺休走!”
這聲音如雷貫耳,嚇得他渾身一顫。
回頭一看,隻見一員大將威風凜凜,殺氣騰騰,正是彭樂。
宇文泰強自鎮定,額頭上卻已滲出冷汗。
“你不是大將彭樂嗎?”
宇文泰故作從容地說道,聲音卻有些發顫,“好一個英雄豪傑,可惜......”
彭樂勒住戰馬,長刀一指:“可惜什麽?”
宇文泰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可惜太過耿直。
你想過沒有?
今日若殺了我,明日高歡還能容得下你這樣的猛將嗎?”
彭樂聞言一怔,手中長刀微微下垂。
“不如速回營中,”
宇文泰見狀,繼續說道,“我營中金銀財寶無數,都歸你了。
何必非要取我性命?”
彭樂眉頭緊鎖,心中思量:這話倒也有理。
高歡素來多疑,若真殺了宇文泰,隻怕......
想到這裏,彭樂收起長刀,冷笑道:“今日且饒你一命!”
說罷調轉馬頭,果然往泰營中尋寶去了。
宇文泰見彭樂中計,長舒一口氣,急忙策馬西逃,終於脫險。
彭樂帶著從泰營繳獲的一袋金帶,興衝衝地回到自家軍營。
此時,各路將領也紛紛收兵複命,繳獲的兵器鎧甲堆積如山,數都數不清。
高歡坐在大帳裏,正等著論功行賞,卻忽然有人來報:“樂將軍放跑了宇文泰!”
彭樂大步走進營帳,一邊走一邊高聲喊道:“宇文泰那小子雖然逃了,可已經被我嚇破膽了!”
高歡一聽,臉色驟變,猛地從座位上站起來,怒喝道:“你敢騙我?!”
彭樂心裏一虛,趕緊跪倒在地。
高歡一把揪住他的頭發,狠狠往地上連撞三下,隨後拔出佩劍,抵在樂的脖子上,厲聲質問:“你私自放走黑獺,還有臉邀功?
再加上沙苑之戰輕敵冒進,導致大敗,該當何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彭樂額頭冒汗,結結巴巴地說:“大王息怒!請再給我五千騎兵,我一定把黑獺抓回來!”
高歡冷笑:“人都放跑了,現在說這些廢話有什麽用?”
說完,他舉起劍,作勢要砍,可劍懸在半空,遲遲未落。
如此反複三次。
帳下眾將早已看出高歡的心思,紛紛跪地求情,黑壓壓一片。
高歡這才收起怒容,重新坐下,吩咐左右:“拿三千匹絹來,壓在他背上!”
侍從們搬來沉重的絹布,一匹匹堆在樂的後背。
彭樂咬牙硬撐,麵不改色,連大氣都不敢喘。
高歡冷冷道:“力氣再大,不忠心也是白費!
今天饒你一命,但你得記住,日後必須將功贖罪!”
彭樂連連磕頭:“末將一定竭盡全力,報答大王!”
高歡這才讓人把絹布卸下,轉手又賜給了樂,說道:“你先前衝鋒陷陣的功勞,我不會抹殺。”——這一手恩威並施,真是高明。
彭樂感激涕零,拜謝退下。
第二天,高歡再次與宇文泰交戰。
宇文泰親自率領中軍,大將若幹惠統領右軍,兩路夾擊高歡的部隊。
高歡的軍隊抵擋不住,很快潰敗,所有步兵都被宇文泰的軍隊俘虜。
高歡見大勢已去,隻能倉皇向東逃竄。
此時,他身邊隻剩下七個隨從。
然而,身後的追兵越來越近,馬蹄聲如雷,塵土飛揚。
都督尉興慶勒馬停下,轉頭對高歡喊道:“大王快走!
我腰間還有一百支箭,足夠殺敵百人!”
高歡知道情況危急,咬牙道:“興慶,你……”
“別猶豫了!”
興慶打斷他,目光堅定,“我來斷後!”
高歡不再多言,狠狠一甩馬鞭,縱馬狂奔。
興慶獨自調轉馬頭,橫刀立馬,擋在追兵麵前。
追兵如潮水般湧來,興慶張弓搭箭,一箭一個,接連射倒數人。
敵人一時不敢上前,但箭矢終究有限。
“他沒箭了!殺了他!”
敵兵大喊著衝來。
興慶拔出佩刀,怒吼一聲,衝入敵陣。
他左劈右砍,連斬數人,但終究寡不敵眾。
最終,他力竭倒下,血染沙場。
而高歡,已趁此機會逃出生天。
宇文泰料定高歡逃得不遠,立刻又召集了三千精銳,讓他們手持短兵器,派賀拔勝擔任主將,再次追擊高歡。
賀拔勝和高歡本是舊識,此刻他手握長槊,一馬當先,終於追上高歡。
高歡回頭一看,見是賀拔勝,嚇得猛抽馬鞭,拚命逃竄。
賀拔勝帶著十三名親騎緊追不舍,一口氣追出數裏。
眼看槊尖幾乎要刺到高歡的馬尾,他厲聲喝道:“賀六渾!
今日落在賀拔破胡手裏,你必死無疑!”
高歡一聽,魂飛魄散,竟從馬背上摔了下來。
賀拔勝正要一槊刺下,誰知他的戰馬突然前蹄一軟,也把他掀翻在地。
原來,東魏大將段韶正好趕來救援,見高歡命懸一線,立刻張弓搭箭,“嗖”的一聲,正中賀拔勝的馬。
賀拔勝翻身躍起,可段韶已經衝到跟前,一把拉起高歡,扶他上馬,向東疾馳而去。
賀拔勝咬牙換馬再追,不料半路又殺出東魏河州刺史劉洪徽,率兵攔截。
劉洪徽連發兩箭,射死了賀拔勝的兩名隨從。
賀拔勝眼看高歡越逃越遠,知道今日殺不了他,隻得仰天長歎:“今日未帶弓箭,難道真是天意?”
說來也巧,宇文泰遇上彭樂,高歡遇上賀拔勝,兩人都差點喪命,卻都僥幸逃脫。
這難道不是天意嗎?
賀拔勝無奈,隻得率領騎兵,掉頭西歸。
東魏騎兵雖經苦戰,卻仍有再戰之力。
耿令貴將軍重整隊伍,大喝一聲:“隨我殺回去!”
他率先衝入敵陣,刀光閃爍,西魏士兵措手不及,紛紛倒下。
西魏將士本以為勝券在握,哪想到東魏竟殺了個回馬槍?
一時間,陣腳大亂。
趙貴等將領拚命喝止:“穩住!別退!”
可士兵們已被殺得心驚膽戰,紛紛潰逃。
宇文泰見狀,親自提刀迎戰。
然而東魏兵越聚越多,攻勢如潮。
他咬牙揮刀,連斬數人,可終究寡不敵眾。
眼看局勢不妙,他隻得咬牙下令:“撤!”
東魏兵見西魏敗退,士氣大振,緊追不舍。
就在危急時刻,獨孤信、於謹率殘兵從側翼殺出,高喊:“殺敵!殺敵!”
東魏追兵猝不及防,一時遲疑。
西魏軍這才穩住陣型,且戰且退。
若幹惠見狀,立即下令:“鳴角收兵!”
號角聲起,東魏兵也不敢貿然追擊,隻得眼睜睜看著他們緩緩退去。
這一戰,東魏雖占上風,可西魏終究未遭全殲。
雙方各自收兵,戰場重歸寂靜。
宇文泰率軍進入關中,在渭水北岸安營紮寨。
高歡的東魏大軍則推進至陝城,兩軍對峙,劍拔弩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宇文泰派大將達奚武據險防守。
東魏這邊,行台郎中封子繪急匆匆找到高歡,拱手進言:“大將軍,統一東西魏的時機就在今日!
當年魏太祖拿下漢中後,若乘勝追擊,早就平定巴蜀了。
可惜一念遲疑,終成遺憾。請大將軍當機立斷!”
高歡摸著胡須點頭:“先生說得有理。”
他隨即召集眾將商議。
帳內燈火通明,將領們卻各執一詞。
一位滿臉風霜的老將站出來說:“大將軍,眼下春荒時節,田野裏連青草都難覓。
我軍糧草不濟,士兵和馬匹都瘦弱不堪,實在不宜長途追擊啊!”
其他將領紛紛附和:“是啊,不如暫且退兵。”
“來日方長,何必急於一時?”
高歡環視眾人,沉吟良久。
他想起封子繪的勸諫,又看看疲憊的將士,終於拍案決定:“傳令三軍,即刻東歸!”
但轉頭又對侯景下令:“你率部收複虎牢關,務必守住要道。”
侯景抱拳應諾:“末將遵命!”
夜色中,東魏大軍開始拔營。
火把連成一條蜿蜒的長龍,漸漸消失在東方。
渭水北岸的宇文泰軍帳中,探馬正飛報敵情:“報——高歡大軍已撤退!”
宇文泰撫掌大笑:“天助我也!”
隨即又皺眉沉思,“不過侯景此人不可小覷......”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
喜歡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請大家收藏:()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