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蕭勃亂終陳帝立 武昌敗報帝心憂

字數:10018   加入書籤

A+A-


    古人雲:“銅山西崩,洛鍾東應。”
    天下之事,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禍不單行,福無雙至。
    北周朝堂之上,宇文氏兄弟鬩牆,權柄更迭如走馬燈般頻繁;
    而南朝的梁國,亦如鏡中倒影,風雲驟變,動蕩不休。
    陳霸先自平定侯景之亂後,權勢日盛,官拜丞相,手握軍政大權,儼然已是無冕之君。
    梁敬帝方智雖居帝位,卻形同傀儡,在陳霸先眼中,不過是個礙事的累贅罷了。
    陳霸先本欲即刻廢帝自立,可天不遂人願,南方忽傳警訊——晉州刺史蕭勃舉兵造反,嶺南諸郡紛紛響應,一時烽煙四起。
    陳霸先無奈,隻得暫緩登基大計,先調兵遣將,南下平叛。
    這蕭勃何許人也?
    他本是梁室宗親,素有野心,見朝廷內鬥不休,便趁機擁兵自立,意圖割據一方。、
    此番叛亂,雖非滔天巨浪,卻也攪得南朝上下不得安寧。
    陳霸先心中暗恨,卻也不得不先按下篡位之心,專心應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禍亂。
    天下大勢,便是如此——一處動蕩,八方震蕩;
    北周內亂未平,南朝烽煙又起,真可謂“亂世紛紛,禍不單行”!
    說起來,這蕭勃也是個反複無常的主兒。
    先前王琳回援江陵時,他就搬到了始興。
    始興那時已改名叫東衡州,蕭勃讓歐陽頠當刺史。
    後來朝廷調歐陽頠去郢州,蕭勃卻扣著人不放,還派兵偷襲,把歐陽頠抓了回來。
    “大人,您這是何意?”
    被五花大綁的歐陽頠跪在地上,滿臉不解。
    蕭勃卻笑著親自給他鬆綁:“歐陽將軍受驚了。
    本官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啊。”
    他拍著歐陽頠的肩膀,“隻要你肯跟著我幹,保你榮華富貴。”
    歐陽頠心裏明白,這是被逼上梁山了,隻得低頭應道:“末將願聽大人差遣。”
    就這樣,蕭勃把歐陽頠放回原職,當成了自己的左膀右臂。
    等到梁主方智繼位,蕭勃被升為太尉,他表麵上派人去祝賀,背地裏卻打著小算盤。
    轉眼到了太平元年,國家亂成一鍋粥,誰還顧得上南方?
    又過了一年,陳霸先篡位的跡象越來越明顯,蕭勃這下可找到借口了。
    “諸位!”
    蕭勃在大帳中慷慨陳詞,“陳霸先狼子野心,我等身為梁臣,豈能坐視不理?”
    他派歐陽頠打頭陣,侄子蕭孜的部將傅泰當副手,還發檄文給南江州刺史餘孝頃,讓他帶兵來會合。
    歐陽頠率軍出了南康,駐紮在苦竹灘;
    傅泰占據蹠口城;餘孝頃從豫章出兵,守著石頭津。
    三路人馬呈犄角之勢,聲勢不小。
    梁廷接到急報,趕緊派平西將軍周文育調兵討伐。
    這時,巴山太守熊曇朗假裝響應歐陽頠,約他一起攻打高州。
    “歐陽將軍,”熊曇朗在軍帳中拱手道,“高州富庶,若能拿下,軍需不愁啊。”
    歐陽頠不疑有詐,帶著兵馬就去了。
    誰知到了高州城下,兩軍交戰沒幾個回合,熊曇朗突然掉頭就跑,反而衝亂了歐陽頠的後軍。
    “不好!中計了!”
    歐陽頠大驚失色,慌忙丟下兵器逃命。
    這邊周文育帶著大軍趕來,正為缺船發愁。
    探子來報:“將軍,餘孝頃在上牢囤了不少船。”
    周文育眼睛一亮:“好!
    焦僧度,你帶人連夜去把船搶來!”
    得了數百艘船,大軍逆流而上到了豫章。
    可糧食又吃完了,運糧的隊伍遲遲不到。
    將領們紛紛建議撤軍。
    “將軍,再這樣下去,士兵們要餓肚子打仗了。”
    副將憂心忡忡地說。
    周文育卻搖頭:“不行!
    現在撤軍,前功盡棄。”
    他想了想,“派人走小路去衡州,找周迪借糧。”
    使者見到周迪,遞上書信:“我家將軍願與刺史結為兄弟,共謀大事。”
    周迪看完信哈哈大笑:“好!周將軍果然爽快!”
    立即命人運糧接濟。
    有了糧食,周文育卻不急著進攻,反而讓老弱士兵乘船東下,還拆了營寨,裝作撤退的樣子。
    餘孝頃的探子急忙回報:“大人,梁軍糧盡退兵了!”
    餘孝頃拍案大笑:“天助我也!
    傳令下去,全軍休整!”
    他哪裏想得到,周文育早已繞到上遊,悄悄占據了芊韶。
    梁軍在那裏築起新城,犒賞士兵,營寨煥然一新。
    芊韶一帶,戰雲密布。
    左邊駐紮著歐陽頠、蕭孜的軍隊,右邊則是傅泰、餘孝頃的營寨。
    而梁將周文育,偏偏卡在中間,像一把尖刀,直插敵軍腹地。
    歐陽頠和蕭孜慌了。
    “文育這是要斷我們的後路!”
    蕭孜拍案而起,臉色鐵青。
    “不能坐以待斃,得撤!”
    歐陽頠咬牙道。
    於是,頠率軍先退,直奔泥溪。
    可剛走不遠,身後馬蹄聲驟起——梁將周鐵虎追來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歐陽頠,哪裏跑!”
    鐵虎大喝一聲,長槊直刺頠的馬腹。
    頠被迫回馬迎戰,可不到十個回合,鐵虎一聲怒吼,頠便栽落馬下,被梁軍生擒。
    文育大營內,歐陽頠被押了上來。
    “將軍饒命!”
    歐陽頠跪地求饒,“我是被蕭勃逼迫的,並非真心反梁!”
    文育打量著他,忽然笑了:“好,那我放了你。”
    他親自解開頠的繩索,還邀他同乘一舟,飲酒談心。
    與此同時,梁軍已逼近蹠口城。
    傅泰出城迎戰,沒幾回合就敗退而逃。
    “別讓他跑了!”
    梁將丁法洪策馬狂追,一把將傅泰拽下馬,生擒活捉。
    蕭孜和餘孝頃得知兩將被擒,嚇得魂飛魄散。
    “完了,全完了!”
    蕭孜麵如土色。
    “還等什麽?快跑!”
    餘孝頃二話不說,翻身上馬,一溜煙逃了。
    另一邊,德州刺史陳法武和衡州刺史譚世遠,原本接到蕭勃的調兵檄文,正率軍趕來支援。
    可半路聽聞勃軍大敗,兩人對視一眼,心照不宣。
    “蕭勃大勢已去,不如……”
    陳法武陰冷一笑。
    “反戈一擊!”
    譚世遠接話。
    於是,他們率兵衝入勃營,亂刀砍死了蕭勃。
    勃將蘭敳大怒:“你們這些叛徒!”
    他帶人突襲,殺了譚世遠報仇。
    可還沒喘口氣,另一員將領夏侯明徹又帶兵殺來。
    “蘭敳,拿命來!”
    明徹一刀斬下敳的首級,隨即提著蕭勃的人頭,出營投降梁軍。
    至此,蕭勃的叛亂,徹底終結。
    文育將敵軍首領的首級送往建康,同時押送歐陽頠、傅泰等人回京。
    陳霸先與歐陽頠曾有交情。
    他不僅寬恕了歐陽頠的罪過,還考慮到歐陽頠在嶺南的聲望,仍任命他為衡州刺史,讓他招撫當地人心。
    與此同時,陳霸先派平南將軍侯安都前去支援文育,剿滅殘餘叛軍。
    蕭孜和餘孝頃仍占據石頭津。
    他們在河兩岸紮營,備有大量戰船。
    侯安都率軍抵達後,並未強攻,而是趁夜偷襲。
    他借著風勢,點燃火把,瞬間將石頭津的戰船燒成一片火海。
    火光衝天,敵軍大亂。
    文育見狀,立即率軍夾擊。
    蕭孜走投無路,隻得投降。
    餘孝頃見大勢已去,倉皇逃竄。
    戰後,文育和侯安都整頓軍隊,凱旋而歸。
    歐陽頠回到嶺南後,憑借自己的威望,迅速穩定局勢。
    各郡官員紛紛歸順,廣州也隨之平定。
    陳霸先聽說王琳收留了孝頃,便特意征召王琳擔任司空。
    但王琳不肯接受任命,於是陳霸先派周文育、侯安都等人率領水軍攻打武昌,討伐王琳。
    與此同時,他也在謀劃篡奪梁朝政權,自封為相國,總攬朝政,逼迫梁朝皇帝封他為陳公,並賜予九錫之禮。
    沒過多久,他又晉升為陳王,開始使用皇帝的儀仗;
    很快,他又逼迫梁朝皇帝退位,並發布禪位詔書。
    詔書大意是:“陳王啊,自古以來,聖明的君主治理天下,有的以無為而治,有的功成身退。
    如今國家動蕩,您英勇神武,平定叛亂,安定四方,深得民心。
    天象已預示新朝當立,眾望所歸,請您順應天命,登基稱帝,繼承大統,安定天下,永固江山!”
    詔書剛頒布完,尚書左仆射兼太保王通和司徒左長史兼太尉王瑒就捧著玉璽和綬帶,來到陳霸先麵前。
    陳霸先故作推辭,連連擺手道:“我何德何能,怎敢受此大位?”
    王通勸道:“天下歸心,非公莫屬,還請順應天命。”
    百官也紛紛附和:“陳公若不登基,天下何安?”
    陳霸先這才“勉強”答應。
    他立刻派中書舍人劉師知去請將軍沈恪,讓他帶兵入宮,逼梁主蕭方智退位。
    誰知沈恪不肯,他獨自闖入大殿,跪在陳霸先麵前,紅著眼道:“我曾侍奉蕭氏,今日不忍逼迫舊主。若非要如此,我寧願一死!”
    陳霸先沉默片刻,心想:“倒是個忠義之人。”
    他揮了揮手,改派蕩主王僧誌去辦這事。
    王僧誌帶兵入宮,硬是把梁主蕭方智“請”到了別宮居住。
    至此,梁朝徹底落幕。
    從蕭衍篡齊開始,梁朝共傳了四位皇帝,曆經五十六年,最終滅亡。
    陳霸先在南郊登基稱帝,定國號為"陳",改年號為"永定"。
    這位新皇帝一上台就大刀闊斧地改革,把前朝梁主方智廢為江陰王。
    他追封自己的父親為景皇帝,母親董氏為安皇後,還特別追封早逝的前妻錢氏為昭皇後,連夭折的兒子陳克也被追認為孝懷太子。
    “陛下,立後之事宜早不宜遲啊。”
    禮部尚書進言道。
    陳霸先點點頭:“章氏賢良淑德,就立她為皇後吧。”
    說起這位章皇後,倒是個有故事的人。
    陳霸先年輕時娶了同郡錢仲方的女兒,可惜錢氏早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後來他續弦娶了章氏,這位新夫人可不簡單。
    她本是吳興鈕家的女兒,因過繼給章家才改了姓。
    “娘娘的字寫得真好。”
    宮女們常這樣誇讚。
    章皇後總是微微一笑:“不過是閑來無事練著玩罷了。”
    據說章皇後不僅精通書法算術,還能背誦《詩經》和《楚辭》。
    更神奇的是她的身世傳聞——她母親蘇氏曾遇到一個道士,得贈一隻五彩小龜。
    道士預言:“三年後必有異兆。”
    果然,三年後章皇後出生時,滿屋紫光籠罩,隻是那隻神龜卻不見了蹤影。
    “這些傳聞聽著玄乎,”朝中有大臣私下議論,“怕不是史官們編造的吧?”
    另一人附和道:“是啊,這種事哪能當真?”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神異傳說到底是真是假,恐怕隻有天知道了。
    畢竟連史書都明明白白寫著:這恐是史家附會,未足為憑。
    陳霸先的長子陳克,年紀輕輕便夭折了,白發人送黑發人,即便是帝王,也免不了心中悲痛。
    次子陳昌和侄子陳頊,原本住在江陵,可惜命運弄人,西魏大軍攻來,二人雙雙被俘。
    陳霸先雖遠在建康,卻仍心係親人,遙封陳昌為衡陽王,陳頊為始興王,算是給家族一個交代。
    “陛下,臨川王和南康王的封賞已定。”
    一位大臣恭敬地呈上奏章。
    陳霸先微微點頭,目光深沉。
    臨川王陳蒨和始興王陳頊,都是他兄長陳道譚的兒子。
    陳道譚生前曾任梁朝散騎常侍,如今雖已故去,但子孫仍得享榮華。
    南康王陳曇朗則是弟弟陳休先之子,陳休先生前官至驃騎將軍,同樣英年早逝。
    “一家富貴,全賴陛下恩典。”
    身旁的老臣低聲感歎。
    陳霸先淡淡一笑,道:“血脈相連,自當照拂。”
    帝王之家,一人登基,全族沾光,這本是常理。
    然而,權力之下,也暗藏血腥。
    前朝梁主方智,被廢黜後幽禁了一年多,最終還是難逃一死。
    可憐他登基時才十三歲,死時不過十六,短短三年帝王生涯,竟以悲劇收場。
    “陛下,梁敬帝的後事已安排妥當。”
    一位近臣小心翼翼地說道。
    陳霸先沉默片刻,揮了揮手:“按禮製下葬吧。”
    他心中明白,帝王之路,從來容不得仁慈。
    然而,還未等他喘口氣,壞消息又來了——武昌水師在郢州慘敗,數名大將竟被敵軍生擒!
    “什麽?!”
    陳霸先猛地站起身,臉色驟變。
    “陛下,前線急報,我軍……敗了。”
    傳令官跪伏在地,聲音顫抖。
    陳霸先握緊拳頭,心中翻湧著憤怒與憂慮。
    剛剛登基,內憂外患便接踵而至,這江山,當真不好坐!
    “傳令下去,召集眾將,朕要親自過問!”
    他沉聲下令。
    大殿內,群臣噤若寒蟬,誰也不知道,接下來會有什麽樣的風暴。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
    喜歡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請大家收藏:()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