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願聞其詳

字數:9404   加入書籤

A+A-


    孫堅眼中的怒火稍斂,目光落在蘇羽背上的陌刀上。那刀身比尋常戰刀長近尺,刀背銘刻著細密的雲紋,一看便知是能劈開重甲的利器。他忽然翻身下馬,甲葉碰撞聲中帶著幾分江湖氣:“先生若真有良策,孫堅願聽其詳。但若是再如袁本初那般空談,休怪我這雙鐵戟不認人!”
    進了孫堅營帳,蘇羽立刻在案幾上鋪開輿圖。他指尖點在虎牢關南側的一處斷崖:“此處名為鷹嘴崖,峭壁雖陡,卻有樵夫踩出的秘徑可通關上。董卓定然料不到我軍敢從此處攀援,隻需派一支精銳奇襲,配合正麵強攻,必能一舉破關。”
    “此計雖險,卻值得一搏!” 孫堅猛地拍案,案上的銅爵都被震得跳起,“某麾下程普、黃蓋皆是攀岩好手,願率三百死士執行此任!”
    曹操卻忽然按住輿圖:“文台將軍且慢。那斷崖距關樓不足百步,若是被守軍發現,便是插翅難飛。某願率軍在關前挑戰,吸引董卓軍的注意力。”
    三人正商議間,帳外忽然傳來一陣喧嘩。一名親兵連滾帶爬地衝進來:“將軍!不好了!虎牢關下,呂布搦戰!”
    孫堅猛地站起,腰間雙戟的掛環叮當作響:“某正欲報仇雪恨!”
    蘇羽卻拉住他的衣袖,目光凝重地望向帳外:“呂布素有‘馬中赤兔,人中呂布’之稱,文台將軍不可輕敵。且讓諸侯聯軍先去試探虛實,我等再相機行事。”
    來到關前戰場時,諸侯聯軍已經列好了陣勢。袁紹身披紫袍立於高車之上,身旁的袁術手持玉如意,正對著各營兵馬指指點點。呂布騎著赤兔馬立於關前,頭戴三叉束發紫金冠,體掛西川紅棉百花袍,手中方天畫戟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仿佛一尊不可戰勝的戰神。
    “何人敢與我一戰?” 呂布的吼聲如同驚雷,在兩軍陣前回蕩。
    河內太守王匡麾下的名將方悅拍馬而出,舞動長槍直衝呂布。兩馬相交不過三合,方悅便被呂布一戟挑落馬下,鮮血染紅了黃沙。聯軍陣中一片嘩然,袁紹臉色鐵青,正要再點將出戰,卻見呂布身後衝出一將,乃是其義子呂翔,揮舞著兩柄短戟叫道:“殺雞焉用牛刀,某來會會你們!”
    曹操低聲對蘇羽道:“此乃試探我軍虛實之舉。呂布故意讓部將出戰,想摸清聯軍的實力。”
    蘇羽點頭道:“孟德所言極是。我們且靜觀其變,看看諸位諸侯的反應。”
    果然,接下來幾戰,聯軍雖然派出了數員大將,卻都被呂翔、呂曠兄弟擊敗。袁紹急得在高車上踱來踱去,袁術則在一旁冷嘲熱諷,說聯軍無人能敵呂布。
    就在這時,孫堅忍不住了,翻身上馬,舞動雙戟衝向呂翔。兩人大戰十餘合,孫堅一戟將呂翔挑落馬下。呂布見狀大怒,拍馬舞戟直衝孫堅。孫堅毫不畏懼,挺戟迎戰。兩人你來我往,大戰五十餘合,不分勝負。
    聯軍陣中一片喝彩,袁紹也露出了笑容。曹操對蘇羽道:“文台將軍果然勇猛,竟能與呂布大戰五十餘合不分勝負。”
    蘇羽卻眉頭緊鎖:“孟德有所不知,呂布雖勇,卻有勇無謀。他見文台將軍勇猛,必然會使出全力。文台將軍雖勇,卻恐難久戰。”
    話音剛落,就見呂布忽然賣了個破綻,引孫堅上前。孫堅不知是計,挺戟便刺。呂布卻猛地一轉身,方天畫戟橫掃而出,正中孫堅肩頭。孫堅慘叫一聲,跌下馬來。
    聯軍陣中一片大亂,呂布趁機率軍衝殺過來。袁紹急忙下令撤軍,諸侯聯軍倉皇後退,損失慘重。
    回到營中,曹操和蘇羽立刻來到孫堅帳中探望。孫堅躺在床上,臉色蒼白,肩頭的傷口還在流血。他見曹操和蘇羽進來,掙紮著想要坐起,卻被曹操按住。
    “文台將軍安心養傷,報仇之事,容後再議。” 曹操道。
    孫堅歎了口氣:“唉,某無能,不僅未能為祖茂報仇,反而損兵折將,連累了聯軍。”
    蘇羽道:“文台將軍不必自責。呂布勇猛異常,非一人之力可敵。我等當另尋良策,共破虎牢關。”
    正在這時,帳外傳來通報聲,說袁紹派人來請曹操和蘇羽去中軍大帳議事。兩人對視一眼,知道必然是為了戰敗之事。
    來到中軍大帳,隻見袁紹端坐主位,臉色陰沉。袁術則在一旁煽風點火,說曹操和蘇羽故意不出戰,導致聯軍失利。
    曹操怒聲道:“公路此言差矣!我等早已識破呂布的詭計,勸諸位不要輕易出戰,是你們不聽勸告,才導致今日之敗!”
    袁術也不甘示弱:“孟德休要狡辯!你若真有良策,為何不早說?如今損兵折將,你難辭其咎!”
    兩人爭執不休,袁紹卻在一旁沉默不語。蘇羽見狀,上前一步道:“盟主息怒,孟德兄和公路兄也不必爭執。如今當務之急是商議如何破敵,而非相互指責。”
    袁紹聞言,點了點頭:“先生所言極是。不知先生有何良策?”
    蘇羽道:“呂布雖勇,但虎牢關兵力有限。董卓遠在長安,難以迅速增兵。我等可分兵三路,一路正麵強攻,吸引呂布主力;一路從側翼迂回,襲擊董卓的糧道;另一路則從鷹嘴崖奇襲,奪取關樓。如此三麵夾擊,定能攻破虎牢關。”
    袁紹沉吟片刻,道:“此計甚好。不知何人願率軍正麵強攻?”
    曹操道:“某願率軍正麵強攻!”
    孫堅帳下的程普道:“某願率軍襲擊糧道!”
    蘇羽道:“某願率軍從鷹嘴崖奇襲!”
    袁紹大喜:“好!就依先生之計。明日拂曉,各路人馬準時出發!”
    散會後,曹操和蘇羽回到帳中。曹操道:“明日之戰,事關重大。先生從鷹嘴崖奇襲,務必小心。”
    蘇羽道:“孟德放心。某定會成功奪取關樓,配合你正麵強攻。”
    兩人又商議了一番明日的作戰細節,才各自休息。
    次日拂曉,三路大軍準時出發。曹操率領正麵大軍,來到虎牢關前挑戰。呂布果然率軍出關迎戰,兩軍展開了激烈的廝殺。
    程普率領的側翼大軍,則悄悄繞到董卓的糧道附近,準備襲擊董卓的糧草。
    蘇羽則率領三百死士,來到鷹嘴崖下。他抬頭望了望陡峭的懸崖,對身後的死士道:“兄弟們,成敗在此一舉!隨我攀崖!”
    說罷,蘇羽率先抓住繩索,開始向上攀爬。死士們也紛紛跟上,一個個身手矯健,如同猿猴一般在懸崖上攀爬。
    爬到半山腰時,忽然聽到上麵傳來一陣呐喊聲。蘇羽抬頭一看,隻見董卓軍的守軍發現了他們,正向下投擲滾石和箭矢。
    蘇羽大喊一聲:“兄弟們,加把勁!衝上去!”
    死士們奮勇向前,冒著滾石和箭矢,繼續向上攀爬。不少死士被滾石砸中,墜入山崖,但其他人絲毫沒有退縮。
    終於,蘇羽率領死士爬到了崖頂。董卓軍的守軍見狀大驚,紛紛上前迎戰。蘇羽揮舞著陌刀,奮勇殺敵,死士們也緊隨其後,與董卓軍展開了激烈的搏鬥。
    經過一番激戰,蘇羽終於率領死士擊退了董卓軍的守軍,奪取了關樓。他立刻下令升起信號旗,通知曹操和程普。
    曹操在關前看到信號旗,大喜過望,下令全軍猛攻。呂布見關樓被奪,軍心大亂,再也抵擋不住曹操的進攻,隻好率軍撤退。
    程普也成功襲擊了董卓的糧道,燒毀了董卓的糧草。董卓見虎牢關已破,糧草被燒,隻好率領殘軍退回長安。
    虎牢關之戰,以諸侯聯軍的勝利而告終。曹操和蘇羽站在關樓上,望著遠處的長安方向,心中感慨萬千。
    蘇羽道:“孟德,虎牢關已破,董卓退回長安。但天下大亂的局麵,才剛剛開始。”
    曹操點頭道:“先生所言極是。各路諸侯都有自己的野心,日後必然會相互攻伐。我等當早做準備,以應對未來的局勢。”
    “那孟德兄可知,董卓已在汜水關布下暗哨?” 蘇羽突然話鋒一轉,指向地圖上一處不起眼的峽穀,“明日韓馥的部將潘鳳出陣,必在此處中伏。”
    曹操猛地湊近地圖,瞳孔驟然收縮:“先生如何得知?韓馥昨日才定下讓潘鳳擔任先鋒。”
    “我夜觀天象,見西方有將星黯淡。” 蘇羽半真半假地說道,他不能暴露自己來自未來的秘密,“更重要的是,董卓麾下有位謀士叫李肅,此人最善用伏兵之計。”
    曹操盯著那處峽穀,忽然撫掌大笑:“先生真乃神人!某這就去提醒韓馥。” 他轉身欲走,卻被蘇羽伸手攔住。
    “韓馥此人剛愎自用,未必會信你我之言。” 蘇羽拿起筆在地圖上圈出另一個地點,“不如我們另做準備,在潘鳳兵敗後順勢拿下這處隘口,也算彌補損失。”
    曹操眼中閃過精光,舉杯與蘇羽的碗重重一碰:“先生妙計!某這就去調兵遣將。” 他大步流星地走出帳外,帳簾晃動帶進來的寒風讓燭火劇烈搖晃,卻未熄滅。
    蘇羽看著曹操的背影,心中暗歎。這位亂世奸雄此刻尚願與自己合作,可當權力的欲望膨脹時,又會走向何方?他搖搖頭,將這些思緒壓下,現在最重要的是打破曆史的慣性。
    次日清晨,聯軍大營號角齊鳴。韓馥果然不聽曹操勸阻,執意讓潘鳳掛帥出征。蘇羽站在高台上,看著潘鳳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向汜水關進發,如同一群走向屠宰場的羔羊。
    “先生似乎早已知曉結局。” 身後傳來沉穩的聲音,劉備帶著關羽和張飛站在不遠處,神色複雜地望著出征的方向。關羽丹鳳眼微眯,青龍偃月刀在陽光下泛著冷光;張飛環眼圓睜,手中丈八蛇矛緊握,仿佛隨時準備衝上去廝殺。
    蘇羽回頭拱手:“玄德公三位在此,倒是蘇某失禮了。” 他看向劉備,“董卓麾下並非隻有呂布勇猛,李傕郭汜之流雖不及呂布,卻也深諳兵法。潘將軍此去,怕是凶多吉少。”
    張飛忍不住嚷道:“那姓韓的老兒就是個糊塗蛋!俺二哥三弟出馬,保管把那汜水關給捅個窟窿!”
    關羽輕咳一聲製止張飛,對蘇羽拱手道:“先生高見。隻是不知先生可有良策,能助聯軍破敵?”
    蘇羽正欲答話,卻見遠處塵煙滾滾,一名斥候騎馬狂奔而來,在帳前翻身落馬:“報 —— 潘將軍中伏,全軍覆沒!董卓軍正在乘勝追擊!”
    大營頓時一片混亂,韓馥麵如死灰癱坐在地,袁紹氣得連連跺腳。就在此時,曹操的聲音響起:“慌什麽!某早已備好伏兵,隨我迎敵!”
    蘇羽看著曹操帶人衝出大營,對劉備笑道:“玄德公,此時正是建功立業的好時機。”
    劉備眼中閃過猶豫,隨即被堅定取代:“雲長、翼德,隨我出戰!”
    三兄弟策馬衝向戰場,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在亂軍之中劃出一道璀璨的弧線,瞬間斬落數名敵兵。張飛怒吼如雷,丈八蛇矛橫掃之處無人能擋。蘇羽站在高台上看著這一幕,知道曆史已經開始偏離原來的軌道。
    激戰持續到黃昏,聯軍終於擊退了董卓的追兵。曹操帶著滿身血跡回到大營,臉上卻帶著興奮的笑容:“今日一戰,雖有損失,卻也讓董卓知道我聯軍的厲害!”
    袁紹召集眾諸侯議事,帳內氣氛卻有些微妙。韓馥因損兵折將被眾人指責,麵色慘白;曹操則因力挽狂瀾贏得不少讚譽,與劉備三兄弟並肩而立,顯得意氣風發。
    蘇羽坐在角落,冷眼旁觀著這一切。他知道,這場勝利隻是暫時的,更大的危機還在後麵。董卓絕不會善罷甘休,而諸侯之間的矛盾也會因為戰功分配再次激化。
    議事結束後,蘇羽剛走出中軍帳,就被曹操叫住:“先生留步。” 曹操快步上前,低聲道,“某觀玄德公三位皆是勇將,可惜未有根基。先生可有辦法助他們一臂之力?”
    蘇羽略一沉吟:“孟德兄可知,公孫瓚近日會率軍前來會盟?玄德公與公孫瓚有舊,若能得他引薦,或許能在聯軍中謀得一席之地。”
    曹操眼前一亮:“多謝先生指點!某這就去告知玄德公。”
    看著曹操離去的背影,蘇羽嘴角露出一絲微笑。他知道,劉備的崛起需要契機,而公孫瓚的到來,正是最好的機會。
    夜色再次降臨,蘇羽的帳內卻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賈詡一身黑袍,悄無聲息地坐在蘇羽對麵,眼中閃爍著狡黠的光芒:“先生近日的所作所為,真是讓在下大開眼界。”
    蘇羽端起茶杯,平靜地說道:“文和先生深夜來訪,不知有何指教?”
    賈詡輕笑一聲:“指教不敢當。隻是在下很好奇,先生究竟想做什麽?是想輔佐某位諸侯,還是想自己成就一番大業?”
    “天下大亂,民不聊生。” 蘇羽放下茶杯,目光深邃,“我所求的,不過是讓百姓少受些苦難罷了。”
    賈詡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化為嘲諷:“先生倒是心懷天下。隻是這亂世之中,心慈手軟者往往死得最快。” 他站起身,“董卓已經下令,要焚燒洛陽,遷都長安。先生若是有興趣,不妨隨我去看看這千古帝都最後的繁華。”
    蘇羽心中一凜,他知道這是曆史上的重要節點。洛陽的毀滅,標誌著漢室的徹底衰落。他必須阻止這一切,或者至少救下那些珍貴的典籍和百姓。
    “文和先生的好意,蘇某心領了。” 蘇羽站起身,“隻是蘇某還有要事在身,恐怕無法同行。”
    賈詡深深看了蘇羽一眼:“既然如此,那在下告辭了。希望下次見麵時,先生還能如此從容。”
    賈詡離去後,蘇羽立刻召集自己的親衛:“備馬,隨我去見孫堅。” 他知道,孫堅此人雖勇猛有餘,卻有些貪功冒進。若是讓他先入洛陽,恐怕會因為爭奪傳國玉璽而陷入險境。
    趕到孫堅的大營時,這位江東猛虎正在擦拭自己的古錠刀,見到蘇羽前來,連忙起身相迎:“先生深夜到訪,不知有何要事?”
    “孫將軍可知,董卓即將焚燒洛陽,遷都長安?” 蘇羽開門見山,“將軍若想建功立業,當趁此時機率軍進駐洛陽,保護百姓和典籍,此乃大功一件。”
    孫堅眼中閃過興奮的光芒:“先生此言當真?”
    “千真萬確。” 蘇羽點頭,“隻是將軍切記,入洛陽後不可貪功冒進,更不可奪取城中寶物,以免引起其他諸侯不滿。”
    孫堅有些猶豫,但想到蘇羽之前的提醒幫了自己大忙,便鄭重道:“先生的話,某記下了。明日一早,某便率軍前往洛陽!”
    蘇羽叮囑道:“董卓生性殘暴,定會在城中設下埋伏,將軍務必小心行事。”
    離開孫堅的大營,蘇羽心中稍安。他知道,有了自己的提醒,孫堅應該能避開一些陷阱。但他還是有些擔心,曆史的慣性是強大的,自己的幹預真的能改變一切嗎?
    回到帳中,蘇羽再次看向地圖。洛陽、長安、許昌…… 一個個地名在他腦海中閃過。他知道,這場博弈才剛剛開始,而他必須步步為營,才能在這亂世之中走出一條不同的道路。
    帳外的風越來越大,吹動著聯軍的旗幟,發出陣陣聲響。蘇羽握緊拳頭,眼中閃過堅定的光芒。無論前路多麽艱難,他都要堅持下去,因為他肩上扛著的,是無數百姓的希望,是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次日清晨,孫堅果然率軍向洛陽進發。蘇羽站在高台上,看著那支隊伍消失在遠方,心中默默祈禱。他知道,洛陽之行注定不會平靜,而這僅僅是個開始。
    沒過多久,公孫瓚率領的白馬義從果然抵達了聯軍大營。劉備三兄弟立刻前去拜見,憑借著舊日的交情,很快得到了公孫瓚的引薦。在袁紹的中軍帳內,劉備正式加入了聯軍,雖然隻是個小小的平原相,卻也算是有了一席之地。
    曹操找到蘇羽,笑著說道:“先生果然料事如神。玄德公如今也算有了歸宿,某這心裏也踏實多了。”
    蘇羽微微一笑:“孟德兄言重了。玄德公三位皆是人中龍鳳,遲早會有一番作為。”
    就在此時,一名斥候匆匆趕來,帶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報 —— 董卓已經下令焚燒洛陽,宮中珍寶被洗劫一空,百姓流離失所,哭聲震天!”
    帳內頓時一片嘩然,袁紹氣得拍案而起:“董卓匹夫!竟敢如此殘暴!傳我將令,全軍出擊,追殺董卓,奪回洛陽!”
    蘇羽心中一沉,知道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他立刻對袁紹說道:“盟主不可!董卓此舉必然有詐,他定會在沿途設下埋伏,我軍若是貿然追擊,恐遭不測!”
    袁紹皺眉道:“難道就讓董卓如此肆虐不成?”
    蘇羽沉吟道:“盟主可分兵三路。一路由曹操將軍率領,繞道截斷董卓的退路;一路由孫堅將軍繼續進駐洛陽,安撫百姓,收集典籍;另一路由盟主親自率領,坐鎮中軍,接應各路兵馬。如此一來,既能牽製董卓,又能避免過大的損失。”
    袁紹思索片刻,覺得蘇羽的計策有理,便點頭道:“好!就依先生之計行事!”
    曹操主動請纓:“某願率軍繞道截斷董卓退路!”
    劉備也上前一步:“某願隨孟德兄一同前往!”
    袁紹點頭同意:“好!曹操、劉備,你二人各率五千兵馬,即刻出發!”
    曹操和劉備領命而去,蘇羽看著他們的背影,心中稍安。他知道,有曹操和劉備聯手,截斷董卓退路的勝算又大了幾分。
    孫堅進駐洛陽後,果然遇到了不少麻煩。董卓留下的殘兵四處作亂,百姓流離失所,城中一片狼藉。孫堅按照蘇羽的囑咐,一麵清剿殘兵,一麵安撫百姓,收集散落的典籍,漸漸穩定了洛陽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