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江南暴亂

字數:4626   加入書籤

A+A-


    汴京城,皇宮垂拱殿中,當下氛圍壓抑至極,平日裏總是熱衷前往萬壽宮與林靈素一道潛心修道的趙佶,今日卻極為難得地坐鎮垂拱殿,正襟危坐地臨朝聽政。
    “這江南之地,乃是我大宋賦稅的關鍵所在,如今盜賊猖獗,甚至驚擾了杭州城。爾等身為朝廷重臣,難道事先竟未收到絲毫消息嗎?那我朝廷養著諸位究竟有何用處?”帝座上的趙佶滿臉怒容地說道。
    在武植剛離開京師沒幾日,趙佶便收到了淮南轉運使的緊急上書,稱兩浙路青溪縣有一夥明教教徒,其中有個叫方臘的賊人率領百姓攻入了青溪縣,而後裹挾百姓向周邊州府進擊,已然威脅到了杭州城。
    收到奏報的趙佶,不得不緊急對尚在京師中沐休整的官員下達通令,讓他們即刻前往皇宮召開朝會。
    這江南之地向來富裕,而兩浙路更是其中的翹楚,每年都為趙佶帶來了巨額財富。他這般緊張,就是唯恐會影響江南的賦稅,屆時他的內庫將大大縮水。
    趙佶望著下方悶聲不語的朝臣,愈發惱怒道:“朕將這大宋江山托付於爾等治理,難道就換來這般回報?”
    宰相曾布望著帝座上的宋徽宗趙佶,輕歎一聲,心中卻不禁暗暗苦笑。這江南百姓的叛亂,實際上大半責任都歸咎於趙佶自身。
    趙佶為了收集天下的奇珍異寶,在登基之時派遣童貫前往江南杭州之地,設立了明金局,讓其為他搜羅江南之地的奇珍異寶以及財富。
    童貫雖也為人貪婪,不過在他任職於江南兩浙路期間,當地百姓尚可勉強忍受其行徑。
    可四年前,因西北戰事驟然爆發,趙佶便將童貫召回京師,隨後派遣他前往西北擔任監軍。
    此後,趙佶又指派朱勔和王黼兩人前往江南,接替童貫,讓他們為自己搜羅奇珍異寶並聚斂錢財 。
    然而朱勔和王黼這兩人,貪婪之性比童貫更加猖獗,有過之而無不及,且為人殘忍。
    他們到了江南後,朱勔於蘇州設置應奉局,打著為趙佶搜求浙中奇珍異寶的旗號大肆斂財,致使百姓被逼得走投無路,眾多中產之家盡皆破產。
    至於底層百姓,更是隻能賣子鬻女,以滿足其索取。仗著趙佶的寵信,朱勔甚至把控了江南的官吏任免,朱家人被江南百姓稱作“東南小朝廷”。
    王黼則坐鎮杭州,在兩浙地區瘋狂橫征暴斂。為了搜刮錢財,他費盡心機在兩浙路設立了眾多巧立名目的稅款。
    在杭州城中,新立的稅牌隨處可見,像“行路稅”,百姓僅是在街上行走就要交稅;“炊煙稅”,生火做飯也被囊括進征稅範圍;就連百姓家養的家禽家畜,也要交“畜養稅”。
    在他如此殘暴的搜刮之下,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許多家庭由於交不起稅而被官府抄家,變得流離失所。然而所得的錢財,王黼卻大肆中飽私囊,僅有少部分上交給了宋徽宗趙佶。
    江南之地盡管富裕,卻難以承受兩人這般的橫征暴斂。短短四年時間,原本富饒繁華的江南地區,竟變得十室九空,無數百姓紛紛淪為了無家可歸的流民。
    經兩人這般折騰,短短四年當中,盤踞於江南之地的摩尼教迅速壯大。原本僅有萬餘的教徒,在收歸了眾多流民後,壯大到了十幾萬人。
    起初,作為摩尼教主事人的方臘心中頗為欣喜。因為摩尼教的教徒數量與日俱增,這本是壯大教派的好事。
    但摩尼教一直以來都是自行組織生產,以維持教眾生計。然而,隨著教徒數量急劇增多,即便教中努力維持,糧食儲備也漸漸難以支撐。
    原本,方臘計劃再默默發展幾年,積攢足夠的力量後,才舉事反叛朝廷。可如今的形勢已然十分嚴峻,教中即將麵臨缺糧困境,倘若再不采取行動,眾多教眾恐怕都要被餓死,事已至此,實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於是,方臘果斷率眾在息坑與官軍展開激戰,一舉殲滅了2000名官軍。
    緊接著,他帶領眾人乘勝攻打了清溪縣,在當地百姓中廣泛宣傳,很多人響應加入,隊伍愈發壯大,隨後又分兵向著兩浙路各州府進軍,一路勢如破竹,直逼杭州。
    王黼坐鎮杭州,當聽聞兩浙路百姓叛亂的消息時,頓時怒不可遏。他一方麵火急火燎地著手組織官兵,企圖將叛亂迅速剿滅;另一方麵,因內心懼怕宋徽宗趙佶降罪責罰,便選擇將此事隱瞞不報,妄圖將事態平息於無形。
    但因兩浙路的官軍長期懈怠,許久都未曾進行操練,士兵們平日裏散漫慣了,毫無紀律性可言,戰鬥力近乎為零。在麵對奮起反抗的百姓以及謀劃已久的摩尼教時,這些官軍毫無招架之力,被打得節節敗退。
    這場叛亂引發的戰火,如同燎原之勢,不僅在兩浙路迅速蔓延,還逐漸燒到了兩淮之地。兩淮轉運使猛然發現,自家地界竟遭到來自兩浙路的流民攻擊,頓時大驚失色。他深知此事幹係重大,絲毫不敢耽擱,急忙快馬上奏,將此事告知了宋徽宗趙佶 。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待趙佶收到兩淮轉運使的奏報之時,兩浙路境內的大部分州府已被摩尼教率眾攻克。唯有杭州這座大城尚在朝廷掌控之中。
    朝堂之上的曾布對朱勔和王黼兩人在江南的行徑已然知曉,曾多次向宋徽宗趙佶進諫,請求將二人召回。
    然而宋徽宗趙佶沉迷於修道,修建宮邸以及購置珍貴藥材耗費了大量錢財,而朱勔和王黼兩人每年從江南進貢給自己的財富數額巨大,所以,宋徽宗趙佶對曾布的諫言充耳不聞,反而斥責他多管閑事,擾亂朝堂視聽。
    曾布抬眸望著朝堂中諸多大臣那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模樣,作為宰相的他隻得無奈開口道:“官家,於今之計,應當盡快召回朱勔、王黼二人,並派遣得力將領率軍平叛,以平息江南暴動,不然江南之地將會愈發糜爛不堪。”
    帝座上的趙佶聽聞要召回朱勔、王黼二人,臉色頓時變得難看。若沒這二人在江南之地為自己斂財,他的內庫根本無力支撐。屆時必然會影響自身修道長生之事。
    他臉色陰沉地望著曾布,沉聲道:“曾相,朱勔、王黼二人乃是朕派往江南監察百官之臣,如今江南發生暴動,他們更應堅守其位,怎可輕易召回?”
    他朝著文臣行列裏的韓忠彥、蔡京、趙挺之等大臣望去,沉聲問道:“不知諸位愛卿可有何高見?”
    蔡京聞言,心中一動,這朱勔、王黼二人乃是他的黨羽,兩人在江南之地的所作所為,蔡京早有耳聞,但兩人為了穩固自身地位,每年都會給蔡京大量錢財,蔡京也在朝堂上對兩人多有維護。
    倘若朱勔和王黼二人被召回治罪,那自己便會失去兩個盟友。想到這裏,蔡京當即拱手向趙佶說道:“稟官家,微臣有一法子能夠迅速平複江南的暴亂。”
    趙佶神色一亮,說道:“蔡愛卿有何良策,快快道來。”
    蔡京向前一步,臉上掠過一抹陰鷙,向宋徽宗低聲進言:“官家,江南暴民鬧事,實屬大逆不道之舉。依微臣之見,可在江南各郡縣張貼告示,宣稱隻要有人能獻上暴民首級,便可按照人頭領取賞賜,不分親疏。這般操作,暴民內部必然人心惶惶,相互猜疑,甚至自相殘殺。”
    “與此同時,選派能幹的將領率領軍隊,將那些疑似暴民聚集的村落重重包圍,無論男女老幼,全部當作暴民同黨處置。如此一來,既能憑借血腥手段威懾四方,又能迅速瓦解亂黨的根基,使江南之亂得以迅速平息。”
    微微停頓,蔡京接著說道:“官家可將朱勔、王黼二人暫且留在江南之地。此二人久居江南,定然對江南各方勢力極為熟悉。借助他們之力協助朝廷平息暴亂,待事後再行處置,亦可保朝廷威望無損。”
    蔡京此言一出,曾布、韓忠彥、趙挺之、蘇轍等大臣當即紛紛拱手向宋徽宗進言:“官家,蔡大人此計萬萬不可施行,倘若依照蔡大人這般做法,那江南之地必定會血流成河,我大宋子民將十室九空啊。”
    趙佶端坐在帝座之上,聽聞蔡京獻上的計策能迅速平定江南暴亂,正欲開口應允,誰知目光掃過朝堂,見一眾大臣紛紛麵露反對之色,頓時臉色一沉。在他心中,修道以求長生才是頭等大事,至於治下的子民,他向來沒怎麽放在心上。
    身為皇帝,趙佶自認為深諳為帝之道。在他看來,天下百姓就如同韭菜一般,即便割去一茬,過些時日仍會慢慢長出來,根本不用擔心會斷絕。卻沒料到,此刻竟遭到眾臣反對。
    趙佶的目光冷冷掃過曾布、韓忠彥、趙挺之等人,心中恨意翻湧,這些人平日裏就常與自己的想法相悖,眼下更是公然反對他認同的計策。
    這些大臣們,表麵上義正言辭地反對此計,實則愛惜自己的羽毛,不想在後世留下罵名。其實天下百姓,對於這些身處朝堂高位之人而言,已不過是棋盤上的棋子、待割的芻狗罷了。他們在乎的並非百姓的死活,而是自身的清譽與權勢的穩固。
    喜歡大郎別怕,我有掛請大家收藏:()大郎別怕,我有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