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一視同仁

字數:3568   加入書籤

A+A-


    “唉!”看到這裏,李信微微歎了口氣,而後轉向另一側:“德容!”
    “小人在!”張既緩緩起身。
    “你說,這單於的尊號如何?”
    “主公!”張既麵色為難,心中對於步度根等人口中的單於尊號,很是抵觸。
    然他話到嘴邊,卻變成了:“乾坤毀則無以見易,非謂天地之裂也,乾坤之大文不行於此土,則其德毀矣!”
    “故吾所知者,中原之天下,黃帝以前,其猶夷狄者眾,太昊以上,其猶禽獸者遠,禽獸備其質,夷狄備其文...”
    “是故天下一家,入夷則夷,入夏則夏,無有異也...”
    很顯然,張既這名聰明人,是明白李信的意思的。
    是以直接整了個,天下一家的出處和理由,為李信繼承單於尊號,弄出了法理...
    畢竟皇帝尊為,中原正統,現在在大漢手裏握著...
    李夏想要自引法統,想要蓋過對方,確實需要一個夠得上分量的稱號...
    “荒繆!”張遼看不得他的吹噓,目光含煞,死死的盯著眼前的奸邪小人。
    他冷聲反斥道:“春秋之義,內諸夏而外夷狄,中原土沃物豐,為帝王之居,天子之尊,豈夷狄之土,蠻夷之君可比......”
    “且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蠻夷誌態,不與華同,戎狄參雜,不知感恩...”
    “哼!”張即可不是什麽好好先生,武略上十個自己不是這些武將的對手。
    但是口舌之利,一百個張遼,也不是自己的對手。
    張既理了理衣袍,哼聲道:“四夷之民長有重譯而至,慕華夏之仁義忠信,雖身出異域,能馳心於華,吾不謂之夷矣...”
    “華夏之民長有倔強王化,忘棄仁義忠信,雖身出於華,反竄心於夷,吾不謂之華矣...”
    “豈止華其名謂之華,夷其名謂之夷邪?”
    “華其名有夷其心者,夷其名有華其心者,是知棄仁義忠信於中華者,即為中華之夷矣...”
    “四夷內向,樂我仁義忠信,願為人倫齒者,豈不為四夷之華乎,記吾言者,夷其名尚不為夷矣,華其名反不如夷其名者也...”
    說道這裏,張既頓了頓道:“天下疆域,何止中原,四方之國,何啻千百,諸夏群族,何止於漢...”
    “且高祖嫁女,和親匈奴,稱臣納貢,睦鄰友好,漢民賓服,累世稱頌...”
    “以此觀之,夷狄入夏則夏,入夷則通夏,長生天子,高於中原天子矣...”
    張既能言善辯,巧如舌簧,引據經典,向李信和一眾文武,訴說著單於之尊,長生天子的優勢。
    且他此番並非胡言,當年大漢開國之時,天子劉邦曾經與匈奴單於約為兄弟之國。
    大漢七年,劉邦領兵三十二萬往征匈奴,匈奴單於冒頓,匿藏其精銳,示其羸弱,將漢軍誘至平城。
    然後縱精兵四萬騎,圍高帝於白登,七日不得食,漢兵中外不得救響。
    後劉邦采納陳平秘計,使使間厚遺閼氏,方得突出重圍,罷兵而歸。
    劉邦歸漢後,甚為憂慮,問建信候劉敬對策,劉敬言天下初定,實足罷於兵,未可以武服也...
    誠能以長公主妻之,厚俸遺之,彼知漢適女送厚,蠻夷必慕以為閼氏,生子必為太子,代單於何者,貪漢重幣...
    陛下以歲時漢所餘,彼所鮮數問遺,因使辯士風諭以禮節,冒頓在,故為子婿,死,則外孫為單於...
    豈嚐聞外孫,敢於大父,抗禮者哉,兵可無戰,以漸臣也...
    劉邦遂采納了劉敬的建議,嫁女和親,並每年上貢大量的絮增,酒米等物資...
    同時向匈奴派遣辯士,去勸解禮俗,以長城為界,與匈奴約兄弟之盟...
    每當匈奴有一位新的單於登基,大漢朝廷就會有一位公主嫁入匈奴。
    從高祖,到惠帝、文帝、景帝、武帝、元帝等十多位帝王,皆曾送公主嫁和親。
    是的,就連號稱大漢最硬氣的雄主,欲與始皇勢比高的漢武帝,也曾嫁過女和過親...
    大漢和親協定的重要標誌,是漢朝公主嫁入匈奴,但漢朝還需要每年奉送大量金銀、絲綢、茶葉、糧草等大量財物。
    這些財物的數量曾經過多次商議,多次變更,每年上貢的財物數量,都是在增加,而不是減少。
    至於雙方盟約,這裏麵到底誰為兄誰為弟,誰為長誰為下,並未明說,有待考究,也各有各的說法...
    有的說是大漢為尊,匈奴為臣,也有人說是匈奴為兄,大漢為帝,具體如何,各有各的說法...
    但觀後來,劉邦嫁女和親,年年納貢的表現來看,並不像是為尊的表現...
    因為西漢初初期的情形並不樂觀,班固在漢書中亦言:漢興,接秦之敝,民失作業大饑謹,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
    在這種境內百姓,接連餓死,乃至人竟相食的情況下,還要上貢給匈奴大量的糧食物資...
    這特娘的,若是真正有實力,為天朝之尊,那就是打腫臉,充胖子,比稱臣更可恨...
    畢竟實力不如人,咬牙切齒,含血苦吞,的上貢些物資,勉強說的過去...
    若是特娘的都占有優勢,貴為天朝上尊,卻還要在治下百姓餓死。
    乃至相殺相食的情況下,上貢大量糧食財貨給匈奴,那才是真可恨...
    很顯然,以劉邦老流氓的性格,在占據優勢的情況下,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出屈辱上貢的表現的...
    能讓老流氓忍辱負重,咬牙出血的狀態隻有一種,那就是形勢不如人,實力不如人。
    也就是說,草原上的長生天子,冒頓單於之尊,至少也是與中原天子,大漢皇帝並駕齊驅的存在...
    喜歡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