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真正的人皇共主

字數:5831   加入書籤

A+A-


    想到這裏,張既目露不屑,再次進言道:“主公,中原王朝,尊天子,攘夷狄,誅亂臣賊子,皆性也,皆天道也,皆所以正天下也...”
    “如今中原之主為漢,天子為漢帝,正統在朝廷,大漢視吾等為賊為寇,何以為正?何以尊舊義?”
    “以吾之見,當繼單於之位,長生天子之尊,得草原法統,隔中原相望,南北之尊,分庭抗禮,乃至俯視之...”
    “你...一派胡言...”張遼高順等人聞言,心血上湧,怒氣博發。
    他們世居漢地,接受王化,拱衛北疆,本就視胡虜為仇寇。
    此時聽到對方為胡虜吹噓,當下氣的恨不得拔刀砍了這小人。
    張遼知道這奸人口舌之利了得,當下不與對方辯駁,而是轉向上首道:“主公,戎狄豺狼,多為異類,不顧恩義,此乃天性,人麵獸心,更是常態...”
    “鮮卑胡虜,久居蠻荒,常年南下宼掠,其強必寇盜,其弱而卑伏...”
    “此畏威而不懷德,若稍有大意,必反噬為害,貽害千古....”
    這一刻,張遼毫不客氣的,當著步度根慕容虎等鮮卑大人的麵,表現出強烈的敵意與蔑視。
    此舉雖然讓步度根等鮮卑首領難堪,但他們心中有氣也得憋著忍著。
    因為張遼高順等一眾朔方兵員的將領,確實有蔑視他們的實力。
    “主公!”張即作為曾經跟隨過逢紀的狗腿子,不但言語犀利,胸中學識同樣不少。
    他當仁不讓,亦拱手道進言道:“天大地大,日月所照,江淮所表,皆為人矣!”
    “陵蔑以之於無文,而人之返乎軒轅以前,是故夷狄入華夏,則天下之,華夏入夷狄,則夷狄之...”
    “我軍統治江淮以北,黃河以中,據大漠之廣,蠻荒之域...”
    “南北會盟,百族俯首,擁草原萬裏之疆,禦北部胡眾,尊號單於,長生天子,有何不可...”
    “嗯!”上首處,李信聽文武爭議,心中一時有些拿捏不定主意。
    這到底是否進位單於尊號,是否為長生天子,張既和張遼的意思說的明白,也很明顯。
    張遼此人不但武略出眾,文略同樣不可小覷,見識也是極高。
    自古以來,世人都以中華的禮儀與習俗示為高尚與尊貴,而輕視胡人那種混亂的倫理製度與習俗。
    胡人的製度與道德確實與中原有異,乃至胡人的法理繼承,也與中原有著很大差別。
    在鮮卑乃至匈奴,父死子繼乃是常態,這其中也包括父親的女人,這種混亂野蠻的倫理關係與落後的習俗,很難讓人接受。
    中原王朝也有父死子繼的傳統,皇帝後宮佳麗,更是如此,但是他們往往會遮掩含蓄一二,是以就有了繁雜的禮儀...
    張即的歪理邪說雖然有點離譜,但不可否認他很會說話,也很會做人。
    因為有些觀點與李信不謀而合,那就是大家都是人,都是兩隻眼的人,沒有什麽高低貴賤之別。
    若說有,那就是有種和沒種的區別,以及可為我所用,不為我所用的區別。
    漢人也好,夷狄也罷,在李信這裏,其實都與路邊草狗無異,沒啥區別。
    能否為自己所用,能否為自己的大業出力,這才是李信所關心的...
    其他所謂南北正統,所謂天下大義,在李信看來,有用就用,無用則廢...
    之所以還要弄個名號,弄個正統大義,隻不過是想要更好的統治,以及添加一些法理神聖性罷了...
    怎麽說呢,那就是李信雖然對於這些東西,不屑一顧,也不信奉那一套。
    但他明白,想要更好的統治天下,有些東西,不可或缺,總歸是要拿來用一用的...
    現在鮮卑人已然臣服,隻要後續治理得當,逐漸收人、收權、收力,早晚會成為自己麾下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李信思慮著,心中逐漸有了決斷,當即眸光一定:“如此,吾便勉為其難....”
    “主公!”
    一直沉默的賈詡,突然起身進言:“主公,詡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哦...軍師有何高見....”
    “主公是想當中原的單於,還是想當草原的皇帝...”
    “嗯!”李信聞言,微微不滿:“文和莫非是,忘記吾之前所言!”
    “草原的皇帝,誰愛當誰當去...”
    “主公!”賈詡上前一步,朗聲道:“您既然不願當草原胡人的皇帝,那當中原百姓的單於如何!”
    “中原百姓的單於?”李信微微一愣,有些微微回味過來了。
    搞了半天,賈詡是不想讓自己進單於尊號,所以才弄了草原皇帝把自己繞進去了。
    想到這裏,他眸光微眯,半闔的眸子中閃爍著危險的光芒:“文和此話何意?中原豈有單於之尊?”
    賈詡麵色不變,直言道:“主公亦知中原未有單於之尊,為何還要晉此尊號?”
    “莫不是主公非漢人,亦不想將來入主中原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中原從未有單於之尊,也沒有先例,若李信繼單於位。
    那將來,南下必然阻力重重,能否入主中原,得天朝神器,還是兩說。
    所以賈詡話裏話外,還是想讓李信回轉初心,弄個皇帝的稱號當當。
    “汝想逼吾稱帝?”李信明白過來,眸光愈發冷漠。
    “主公!”賈詡神色平靜,卻依舊不急不緩道:“主公若不想稱帝,亦無須繼胡人尊號!”
    “今我軍與北部各部會盟於陰山腳下,可效仿上古先賢,北逐葷粥,合符釜山,晉為天下共主...”
    “共主?”聽到這個名字,李信神色一怔。
    “沒錯,就是共主,天下共主,人族共主...”賈詡神色慨然,語氣堅定。
    夏軍眾將,皆是些泥腿子出身的粗鄙莽夫,認知有限,眼皮子太淺。
    在他們眼裏,隻有皇帝,把皇帝當成了至高的主宰,仿佛沒有了皇帝,便失去了生養父母,天下就難以運行了一樣。
    這是中原官僚,和中原百姓的通病,因為皇帝不但是他們頭上的統治者,同時也是他們的父。
    他們幹癟的腦殼中,隻能想到皇帝,也隻有皇帝,隻能想到皇帝這個概念,容不得其他。
    在他們的世界,和舊有的觀念裏,不能沒有皇帝,失去了皇帝,便相當於失去了生命,失去了人生方向…
    但賈詡不同,做為漢末的五毒智者,他並非愚忠之輩,更沒有君父的概念,和舊統堅持。
    他智慧很高,知識也足夠淵博,博古通今也不誇張,認知比腦子裏隻有皇帝的愚夫,高了不止一個層次。
    賈詡這名智者眼中,可不止有皇帝,不止有天子,更不止所謂的北方單於…
    “人族共主!”李信眸光幽幽,對於賈詡口中的諸夏共主,還是有些了解的。
    因為那是真正的人皇,是中原地區,真正意義上,也是第一種,以法理為依據的形式正統。
    其中的神聖性,與根源性,比之始皇帝的皇權法統,不知早了幾千年。
    史記五帝本紀載:阪泉之戰,蚩尤作亂,不用帝命...
    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
    經過阪泉、涿鹿兩戰皆捷之後,黃帝勢力大增,聲威遠播四方。
    遂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上古部族聯盟出現了兵禍息,萬族和的局麵...
    合符釜山,是具有深遠意義的重大曆史事件,因為它通過部落會盟,共同推舉軒轅黃帝為上古各部共主。
    建構了中原大一統的雛形,這才是中原曆史上,真正的第一個具有法理意義上的大一統時期。
    皇權大一統,封建大一統,甚至是聯盟大一統,皆是大一統的一種形式。
    至於所謂的始皇帝,實現了中原第一次大一統,純粹就是閹豬不入味,扯蛋呢...
    三皇五帝才是黃河兩岸聯盟的,第一次大一統的形式,這是中原曆史上,第一種大一統的形式...
    夏商周是真正的封建大一統,即黃河江淮兩岸的大一統,分封諸侯,稱邦建製...
    漢之初,也是與項羽等多路諸侯相王,承的是封建製,而不是秦朝的天子皇統。
    曆史不能否認夏商周這些王朝的正統性,所以李信不想當皇帝也無所謂。
    因為中原正統,不止一個,也不止有皇權正統,不止天子正統,還有人皇正統。
    賈詡就弄個上古人皇,上古共主的稱號,弄個比大漢天子,更古早一些的法理與正統共主來當當。
    其在法理性,神聖性,以及正統性,並不比大漢的天子正統弱。
    總之無論如何,就是不能讓李信胡作非,甚至弄個什麽胡人單於尊號,這是萬萬行不通的。
    若不然哪一日夏軍入主中原,到時李信這個勢力到底是蠻夷入侵?還是中原內鬥?
    史書該怎麽寫?該怎麽粉飾掩蓋?後世之人又該如何評價?
    賈詡是看出來了,李屠夫對皇帝似乎是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偏見,甚至是敵視和抵觸。
    那他這名首席軍師,為了諸夏大業,也為了自己的身後名聲,隻能多操碎些心思。
    查缺補漏,另辟蹊蹺,弄出個人族共主,人皇正統,還是有理論可尋,有法統可溯的...
    喜歡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