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烈士陵園
字數:6101 加入書籤
天蒼蒼野茫茫,北風呼嘯肆八荒,辰時的天明明朗朗,空氣中帶著潮濕刺骨的冷意。
連綿起伏的陰山北麓,青山之巔龍柏森森,碑石林立肅穆中更增添一抹威嚴。
巨大墓群中,一座座高大的漢白玉碑高高聳立,陵墓四周用塊塊的巨石砌壘,屹立於山巔之上。
碑林的正中央,一座高達十八丈的白玉碑,迎著北方的冷風巍然屹立。
它像一柄絕世戰劍,矗立山巔,直插雲霄。
石刻的碑文中,密密麻麻的記載著一個個名字,也祭奠著,一位位戰死將士的出身與功績。
這是青山之巔,是動用了數以百萬徭役,和大軍三月之間,鑿空了山腹。
亦是夏軍戰忠烈的將士陵園,安息著十萬名戰士的忠骨。
很顯然,李信這名人主,從來不會忘記,為他浴血奮戰,流血犧牲的兄弟。
鮮卑人戰死了,李信還能大方的,施以仁慈,給他們弄個萬人坑,做個記號。
那夏軍將士,這群真真正正的自己人,真真正正為自己犧牲的兄弟,待遇自然要翻千萬倍。
是的,夏軍將士,特別是戰場上,犧牲的將士,其身後的待遇,確實是千倍萬倍,乃至千萬倍...
碑石林立間,八萬名夏軍將,士身披白色縞素,靜立默哀。
他們麵色沉痛,矗立在高大的漢白石碑前,靜默無言。
正前方,李信罕見的卸下了一身戎裝,換上了素淨白袍,靜靜的立在那裏。
他撫摸著墓碑上的石刻,指尖劃過一個個名字,一個個曾經鮮活的名字...
感受著手掌中,冰冷刺骨的寒,他眸光充滿了沉重與哀傷。
李信抬首而望,北風凜然,鬆柏屹立,冬雪消融。
大地山川上孕育著新的生機,泥土下掩埋著的生氣,在蠢蠢而欲動,欲破土而出。
然在那一座座墓碑下,卻是一名名英勇的夏軍將士,在此長眠。
他們戰場上,奮勇殺敵,流血犧牲,是夏軍中,最英勇的一批人...
也是北方,真正的長城,是李信和夏軍將士的脊梁所在...
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屍骨,撐起了北方的安寧,撐起了李信堂堂正正做人的機會。
相對於複蘇的萬物,他們是真的倒下了,永遠沒了蘇醒的機會。
逝去的是歲月與曆史,獻出的卻是烈士們,自己寶貴的年華與生命。
沒有這些英勇的將士,在疆場上拋頭顱灑熱血,便沒有李信今日的立身之地。
沒有將士們,在戰場上的奮勇與犧牲,便沒有今日的南北和平...
在這場與南方大漢,與北方鮮卑的大戰中,打的很慘烈也很悲壯。
夏軍前前後後,戰死了近十萬人,犧牲了七八名高層將領,和三百名中層武官。
其中更有逢紀、郭圖、郭藴、周倉、楊開、王修等夏軍中的心腹文武,相繼犧牲。
雖然夏軍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其中境況,不可謂不慘烈,不可謂不悲壯。
“青山埋忠骨,熱血灑北疆!”李信扶碑北望,眸光掠影。
往事如同過眼雲煙稍縱即逝,此刻卻又曆曆在目。
時光荏苒,滄桑與沉痛,遮蓋不了他心中的悼念。
李信輕撫著郭藴的名字,喃喃自語:“有些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些人死了,但他還活著!”
“爾等雖死猶生,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永遠銘刻在這世間的山河上...”
身後臧霸太史慈等人聞言,眸光微紅一時間有些淚目,大帥待將士們很好,很好,真的很好。
尋常士兵戰死,能有個安身地就不錯了,而郭藴郭圖他們,九泉之下有知,應該會瞑目吧。
收殮將士屍骨,給予安葬,不是李信首創,但他卻做到了,古往今來的極致。
在西周時就規定:凡行軍,吏士有死亡者,給其喪具,使歸邑墓,此堅軍全國之道也。
然這個時代,人是要分三六九等的,普通人死了,最多起個土包,叫做墳。
軍中吏士死了,會有指定的埋葬地點,叫做邑墓。
公侯王子死了,會起大封堆,叫做封塚...
而最高規格的,也是隻有天子皇帝的地寢,才有資格叫做陵...
從這一係列的稱謂中,就可以看出,時代的等級,以及階級的森嚴。
在階級製度的壓迫之下,不同地位人,死後的待遇,也不同。
這就是封建社會的等級製度,是皇權社會的森嚴榮耀,就算死了也要承受等級壓迫。
有道事死如事生,墓葬規格嚴格對應墓主人,生前的社會地位...
周禮記載:天子墳高九仞,諸侯七仞,大夫五仞,士三仞,尺寸差異有嚴格規定...
秦漢以後,厚葬之風盛行,連等級都變得十分分明,不同的階級,對應不同的社會地位...
人們普遍相信人死為鬼,逝者有知,可福禍生者...
也就是說,人哪怕死了,但依然能夠蔭蔽生者,影響生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若不然,哪裏來的風水學說,哪裏來的鬼神學說...
風水學鬼神學,能流傳成千上萬年,必然有著它內在的東西...
這種東西,確確實實有著非同一般的作用,隻是底層百姓,接觸不到罷了...
因為有些東西,隻有上層人才有資格接觸,才有資格使用...
普通百姓若敢亂用,那就是僭越、是異端、需要施以火刑...
漢律曰:列侯墳高四丈,關內侯以下,至庶人各有差...
不止秦漢,曆朝曆代,皆事死如事生,對於死後的尊卑也特別重視...
墳墓碑文等規格,亦有嚴格規定:公侯一百方步二十尺虯首龜趺、一品九十方步十八尺螭首龜趺、二品八十方步十六尺麒麟首龜趺...
三品七十方步十四尺為祿首龜趺,四品六十方步十二尺圓首方趺、五品五十方步九尺圓首方碣、庶人二十方步不許立碑碣...
至於墓穴規格,底層百姓,一般都是弄個草席,或者纏個裹屍布,直接入坑,了不起弄個小土堆...
而有條件的富民則按照活人宅院設計的,有主室後室,兩間耳室,死後也能享受...
貴族則龐大的多,地宮的墓室分為前中後三部分,門口吊著千斤閘,墓內有寢殿,和各種冥器陪葬品...
天子的規格,則更加高級,天子死不叫死,而叫崩,意為山崩地裂。
最下層的平民百姓死了,才直言死了,翹辮子嗝屁了...
天子墓,不叫墓,而叫陵,陵園中有寢,陵外立廟。
葬品中有童男童女,青壯力士,牛馬牲畜,金銀玉器等,動輒數以十萬件...
這些都能說明了,什麽叫事死如事生,什麽叫生前有森嚴的等級製度,死後依然如此...
什麽人人平等,什麽生死麵前,眾生平等,都特娘的糊弄鬼呢,糊弄底層百姓的...
普通百姓不但生前被壓榨剝削,死後也一樣也要被統治者,在等級規格,壓在最底下...
甚至直接砍頭殉葬,死後也要被主子奴役,被權貴支配...
無論是曆史上,還是現實中,那些個達官顯貴,嘴上說著什麽人生道理,要求百姓薄葬賤葬,弄個席子草草了事...
但轉過頭來,把自己祖宗的墓地,修飾的高高在上,威嚴大氣,極具規格...
為什麽這些達官顯貴,自己相信那一套,施行那一套,轉過頭來,卻要求百姓擯棄那一套...
底層的百姓,有想過為什麽嗎?他們被洗的幹癟的腦殼裏,除了皇帝還有什麽?
恐怕他們到死都不會明白,哪怕死了,也會被分成三六九等,被天皇老子奴役吧...
這就是赤裸裸的規則,是封建社會的禁錮,皇權社會的黑暗。
是極為殘酷的,是世世代代,哪怕死了,也不得安生的時代...
而李信做的不多,他隻是給予士兵們,給予了陣亡將士,應有的待遇。
對於北方的敵人,對於那群曾經敵對的胡人,李信尚且能夠給他們立墳樹碑,更何況是為自己流血犧牲的將士...
李信對於敵人能夠施舍仁慈,對胡人報以一屠泯恩仇。
對於支持自己,為自己奮戰到士兵,也不會有絲毫虧待...
他能盡自己所能,把士兵當人一樣看待,盡最大的努力,給他們配備最好的刀甲。
他會在軍中設立講武堂,教基層士兵們識文斷字,給他們傳授一些,戰陣知識和歪理邪說。
他給士兵們,配備了專屬醫療團隊,給他們弄了個軍功俸祿...
他讓士兵們戰死之後,能享受帝王的規格,乃至天子陵葬般的待遇而已...
生前李信給不了他們帝王般的待遇,但身後的帝葬,死後的陵園規格,卻還是能夠做到的...
古往今來,帝王者幾何?享受帝王待遇者,幾何?哪怕是身後的葬禮待遇,又有幾何?
李信做的這些,已經足夠了,哪怕這個時代的將領,能做到其中任何一點,士兵們便會死心塌地的為他賣命殺敵。
夏軍戰力到底強不強,看看眼前這片,一望無際的青山陵園便知。
因為戰場上犧牲的將士們,真的享受到了隻有帝王才能享受,才有資格享受的陵寢待遇...
也就是說,將士們在陽間做不得天子,但死後卻能住那陰間龍庭,做那陰世的天子。
也有機會在龍庭中,與那群高高在上的皇帝,一論長短,比個高下…
喜歡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