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開元建製

字數:6873   加入書籤

A+A-


    公元一八六年三月,李信在陰山與漠北諸部會盟,被各部大人推舉為諸夏共主,開元建業。
    國號大夏,尊為諸夏共主,夏華可汗,定晉陽為中都,鄴城和彈汗山,為東北二京。
    分天下十八州,其中有幽州,冀州,並州,青州,兗州,雍州,涼州...
    又分河套、東西南北,四部草原為夏州,東州,西州,泰州,漠州...
    又改遼東為遼州,北海為瀚州,北冰荒原為冥州,共十八州之地。
    同時又封五王九公,和十八位萬戶侯,世襲罔替,與國同修,永世不減,以示大夏恩澤...
    其中太史慈為東王,上柱大將軍,兼冀州刺史、青州牧、徐州都督,領三州軍務,總督東南軍政。
    賈詡為涼國公,兼內閣首輔,以及中書省中書令,總理大夏內務政事。
    魏延為魏國公,領柱石大將軍,兼夏州刺史、並州總管,督巡漠西、漠南、漠北、三州軍政。
    臧霸為輔國公,涼州刺史、雍州牧、兼征西將軍,領征西將軍府,總督雍涼軍政。
    徐晃為衛國公,兗州刺史、司州牧、兼征南將軍,領征南將軍府,總督河南河內河東等三河軍政。
    韓忠為韓國公,幽州刺史,兼征東將軍,領征東將軍府,總督青州軍政。
    步度根為西王,西州刺史,昆州牧,兼西州將軍,領西州將軍府,總理漠西軍政。
    慕容度為複王,南州刺史,南州牧,兼中州將軍,領中州將軍府,總理中南軍政。
    拓跋榮為北王,瀚州刺史,兼北州將軍,領北州將軍府,總理漠北軍政。
    魁頭為東興王,東洲刺史,東洲將軍,領東山將軍府,總領東山軍政。
    典韋為虎侯,禦前指揮使,兼鐵衛統領,領親衛營,護主左右。
    張遼為燕雲侯,征遼將軍,兼遼州刺史,領遼東將軍府,總領遼州軍事。
    高順為成高侯,鎮朔將軍,兼朔州刺史,領朔州軍事。
    魏越為忠勇候平北將軍,兼雁門太守,總領雁門武城軍事。
    王雄為順義侯,鎮北將軍,兼長城守備,總領代郡上穀軍事。
    閻柔為寧北侯,兼漁陽太守,總領漁陽,及長城邊塞軍事。
    劉豹為歸義候,兼涼州刺史,領涼州政事...
    石勒為忠勇候,兼涼州牧,領涼州軍事...
    多禿為禿了候,兼武城太守,領武城軍事等等...
    同時又追封已故的逢紀、郭圖、郭緼、楊開、周倉、大飛、石頭、江淮等人為國公侯,以示悼念...
    而在處理步度根拓跋榮等,這些新附的鮮卑大人的事情上,一如既往的維持原定策略,未改變草原上的部落模式。
    雖沒有改變大漠的原有的,大人頭人運行基礎,但李信也不是單純的放權不管...
    總體來說,他還是搭建了一套,以巡務院為統治草原的核心架構...
    並頒布了,草原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即《夏天可汗大法典》
    確立草原上的成文法統,並在基本社會秩序,基本倫理關係、基本行為準則等方,麵進行了詳細的規定。
    法典的第一條明確認定:天賜夏天可汗,地尊夏極可汗,民舉夏華可汗...
    法典的開篇,便確立了李信天可汗,為大漠和草原的天主,荒原和林原的領主,遊牧民族的共主,不容置疑的絕對權威...
    這種權威,是神權與君權及主權的三權結合,從思想信仰和世俗權威上,無限的加強了李信的權威...
    同時為了保證汗位,在自己身後的血統中流傳,以及將來大汗繼承法理性,李信直接弄了個三級世襲製...
    因為中原的皇帝天子,為了保證權利交接,皇位繼承,還知道弄個東宮太子,做為儲君備用...
    李信在設計汗位的時候,同樣借鑒了上古禪讓製,和中原嫡長子和太子繼承製度的優勢...
    並搞了個三重晉位製,即夏天可汗之下,有夏極可汗和夏華可汗,雙重繼承製...
    即先由草原各族領袖會盟,從李信的後代中,選出一名汗位繼承人...
    經由夏天可汗認可,並晉升為正式的夏華可汗,相當於舜禹那種推舉禪讓製,但同時又具備中原皇朝中的儲君太子...
    若哪天李信精力不濟,厭倦了國事,或者自感時日無多...
    便將權利過度交接,民選太子夏華可汗,晉升為理政夏極可汗,直接處理草原政務...
    而李信這名夏天可汗,便相當於中原太上皇,享有尊位,卻不在掌權...
    如此也能避免,年老昏花,頭腦不清,弄成個昏庸君主...
    又能完美的,將汗位和權力,在自己無論是生前,還是身後,都能完整順利的交接下去...
    第二條則是,草原大汗,為世襲盟舉製,夏極可汗必須是夏天可汗的血脈繼承,夏華汗位由草原各部,從夏天可汗血統後裔中選舉產生,確保血統繼承的合法性...
    第三條是,大汗擁有,草原四王,和十二部大人,及各牙帳萬戶的任命權,東西南北,督王和大人萬戶,上任前必須得到大汗認可,確保大汗權力的威嚴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四條草原上的男女,牛馬奴隸,必須登記造冊,草原上的兒童,必須學習諸夏文字,成年之後必須會背誦天可汗法典,明確草原各部的信仰...
    第五條草原百姓,殺人者處死,傷人者刑罪,盜竊者抵罰,草場不可侵,私財不可犯,明知故犯者,罪加三等…
    第六條草原上的百姓,自即日起,皆為大汗子民,無論男女,不得產生新奴,不得強迫他人為奴,也不得自願為奴,違者主奴皆罪死,至於法典成文前的奴隸不在此列...
    第七條草原上所有成年男子,年滿十四歲皆要服兵役,無論男女皆有承擔賦稅、兵役和驛役的義務...
    第八條沒有草場牧場,沒有牛羊馬匹的牧民,可以向所在都督府申請兵役援助,即服三年兵役可領百頭牛羊,對於牲畜數量不超過九十九頭的貧困百姓,免征稅收免除勞役...
    第九條沿河及水草豐茂處,每隔三十裏需建立驛站補給倉,供給和維護由所在區域的千戶負責,千戶向轄區內的民眾分配驛役責是收集情報傳遞信息,保障官員和商業使節通行...
    第十條草原上需建立以狩獵為基礎的軍事訓練製度,按戰時組織進行,指揮官由所在萬戶擔任,軍事統帥由十二大人和四大督王擔任...
    軍隊編製實行十進位,分為什夫百夫,千戶萬戶,十人推舉什夫長,十什長推舉百夫長,百夫長推舉千戶長等等...
    夏天可汗大法典,一共有四十九項基礎法令,其中包括了,草原法統、民戶製度、社會管理、稅驛兵製、民事訴訟等草原上的方方麵麵...
    可以說,此法典過後,草原上的牧民,便迎來了新的天地,新的君主,新的時代...
    同時李信又任命魁頭、步度根、拖把榮、慕容度等首領,為四方督王,輔助大汗管理漠東、漠西、漠南、漠北等四大草原...
    同時又任命日律、羅睺、粟栗、柯最、素萊、南婁、扶羅翰、慕容虎、泄歸泥、拓跋珪、烏延羅等人為草原十二部大人...
    並將四大督王,和十二部大人,吸納入巡務院的核心位置,給予核心的參政和軍事職位...
    同時在配合李信的將軍府策略,及城池、驛站、軍事堡壘、貿易聚集、稅收、服役、貴族深造等多項措施...
    通過利益、聯盟、製度、和府兵等,算是初步將草原各部捆綁,控製在巡務院框架統治之下...
    經過陰山會盟,李信被各族尊為共主,尊為夏華可汗,威嚴比之中原天子更強,權利比之中原天子還要大。
    甚至經過四方升王之後,李信這名大汗,在草原上的威嚴,比之當初的檀石槐還要更具威勢。
    因為相比於檀石槐,那種高強度軍事和政治手腕,李信的政治覺悟,顯然要弱了一籌...
    但架不住,李信軍事強盛,又心雄膽大,大肆放權,許以王爵,拉攏人心。
    乃至弄了個成文法典,來明確自身統治法統理的正統源頭,和神聖不可侵犯...
    如果說此前,在草原上,在鮮卑族群眾,檀石槐的政治九十六分,軍事是九十四分,心胸九十二分的話,威望九十分...
    那李信的政治可以打六十分,軍事九十八分,心胸直接升到九十九分,威望可以來到九十超...
    雖然總體數據,看著與檀石槐相比,相差甚遠,但比之此前的二世和連,那真是強了不知多少倍...
    因為相比於,曾經異想天開的和連二世,想要在草原上,改長生天子,為中原天子的和連單於...
    李信並沒有改變草原的固有格局,也沒有改變草原上的部落頭人製度,更沒損害各部貴族利益,也沒改變諸位大人自治的環境。
    反而是大膽放權,封王升爵,給予更多的權利支持,並在法典中明確了他們都統治地位,和王位合法性....
    這與當年一心發瘋,想要搞言出法隨,大權獨攬,與各部爭權奪利的和連二世,不知好了多少倍。
    彼時的和連貪財好色,斷法不公,還特娘的不斷借機,侵蝕草原各部的利益,和上層頭人的權利。
    將草原各部大人,和頭人得罪了個遍,甚至還妄想,在草原上集權專製,搞生殺予奪那一套...
    與之相對的李信這名,被推舉出來的夏華大汗,則要開明,也更加的靠譜多了...
    這種大膽放權,給予高度自治,乃至封王封地的舉動,站在中原統治的角度上看是極其不合格的。
    在始皇帝那種雄才大略者的眼中,李信的政治素養,簡直就是不及格...
    但還是那句話,要看和誰比,與當初的二世和連單於相比,那是真的不知強了幾百倍...
    因為和連那廝的政治水平,和治理手腕,已經不能用不及格來形容了,而是真真正正的,低能到了負數...
    到底什麽樣的人,什麽樣的腦殼,才能生出,想要在草原上,生殺予奪,施行皇權專製那一套的...
    有著前人的經驗,和後人的摸索,李信這名新晉大汗...
    也從來沒想過,在草原上施行,所謂的皇權大一統。
    更沒想過皇權專製,也沒想過當什麽,言出法隨的中原天子...
    因為草原是遊牧民族,有草原的風俗習慣,有著他們自己的一套運行規則...
    而且中原王朝兩千多年,從來沒有哪個帝王,哪個英明的帝王成功過...
    鳴鏑弑父的一代天驕冒頓,也沒施行過皇權至上,天授單於檀石槐也沒想過。
    牛逼哄哄的李二鳳沒試過,哪怕後來的絕代天驕成吉思汗,也隻是弄了個黃金家族盟舉製...
    這些個英雄人傑,不是冠絕當代的天驕,就是後無來者的雄主。
    他們都有自知之明,都沒在草原上施行,所謂的皇權專製...
    李信則更加的,不會自以為是的,去強行變更草原上的原有的部落製...
    因為他雖然容易順風膨脹,目中無人妄自尊大...
    但他的腦袋還是多少有一些的,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他自認與始皇二鳳這等雄主,與冒頓鐵木真這些天驕,還有著很大的差距。
    他目前還還沒有達到這些人傑的那個高度,就更加不會像和連那樣,異想天開的發瘋...
    喜歡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