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大唐詩人多少有點反骨,嗯,傲骨

字數:4425   加入書籤

A+A-


    “一句妾本長安杜陵柳氏女,家中世代侍奉蘭台,直接給我幹燒腦了,一瞬間我就想起琵琶行了,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這柳氏可比琵琶女的出身高的多,哪怕是家道中落,也能和遊俠兒和離,嫁妝都用了三年,甚至其中還包括這遊俠兒的揮霍。
    柳氏是有背景的,隻不過那遊俠兒的背景更大一點罷了。”
    “我去,這嫁妝羨慕了,我媳婦過來就三床被子,再看看人家,累絲金簪就能給遊俠兒贖回祖傳玉帶,這遊俠兒不是人啊!”
    “怎麽?你也有個叔父是太仆少卿不成?”
    “看義父扮演那麽多次,都是說嫁妝的,唯獨隻有魏征愁過彩禮,其他那都是女方給大量嫁妝,男方隻要給一點聘禮。
    哪像現在,彩禮是必須的,嫁妝純看運氣。”
    “之前匈奴找大漢求親的時候,漢使不是說過嘛,聘禮若是娘家說出來的,那就是賣女兒。
    所以咱們現在這種提彩禮的..........”
    “所以彩禮到底是什麽時候傳統啊!漢唐沒有,大明好像也沒有,滿清?可滿清時候我們有曆史記載啊!也沒有彩禮這一說啊!”
    “屁的傳統,借傳統之名而已。
    不過話說回來,就咱們這壽命長度,結不結婚無所謂,彩禮應該更多一點,不然以後人口過多,反而不好了。”
    “嗯,也是,生兒育女不過是為了基因傳承罷了,現在都長生了,我即傳承,結婚作甚?”
    “偏樓了,偏樓了,剛看到那柳氏說嫁個了遊俠兒,我還以為會有什麽其他故事。
    沒想到大唐的遊俠,比之大漢的遊俠要差這麽多啊!
    大漢的遊俠可是天天想著出使建立功業,到大唐,就成鬥雞遛馬了?”
    “應該都差不多吧,隻是大漢的機會更多罷了。。”
    ...........
    “方才多謝道長提點,還未得知道長高號,不知道長何方修行?”
    將詩詞又寫了一遍之後,崔顥回身對陸遠行了一禮道。
    “貧道峨眉散修元丹丘,號丹丘子。”
    陸遠回了一禮道。
    “丹丘子?
    仍羽人於丹丘兮,留不死之舊鄉?”
    “唉,不過一山野道人罷了,怎敢自比仙人?
    二位,請。”
    聽到崔顥念出屈原的詩句,陸遠擺了擺手。
    又給兩人倒了一杯猴兒釀道。
    “請。”
    崔顥兩人也是一笑,而後三人對坐。
    “哎呀,來晚了來晚了,子玉莫怪。
    這二位是?”
    就在三人交談片刻之後,一中年男子從雅間之外走入。
    入內後,對崔國輔行了一禮,而後看向崔顥和陸遠兩人道。
    “浩然,這位是我族弟崔顥,崔伯玉。
    這位是峨眉道長丹丘子。
    兩位,這便是襄陽有名隱士,孟浩,字浩然,號孟山人。”
    崔國輔起身為三人介紹道。
    “久仰久仰。”
    孟浩然對兩人拱了拱手道。
    “久聞浩然之名,今日得見,果非凡人呐。”
    陸遠上下打量了一下孟浩然,回了一禮道。
    “道長謬讚了,請。”
    孟浩然擺了擺手道。
    “方才聽聞此間有雅事,不知是何事?”
    四人落座之後,孟浩然看向三人詢問起了剛才柳氏的事情。
    剛剛他從外麵進來的時候,就聽到不少姑娘在議論此事,所以忍不住詢問道。
    ............
    一番交談之後,四人也是相談甚歡,並約定了時間同遊。
    九月重陽日。
    陸遠受邀登山。
    與之同遊者,除了孟浩然,崔顥,崔國輔三人之外,還有襄陽的主簿,以及一些襄陽學子。
    登臨峴山之後,眾人相約作詩。
    這種詩詞吧,也就看看 ,因為是臨時所做。
    加上登的又不是什麽名山大川。
    所以哪怕是崔顥作的詩,也就是中上水準。
    當然,用來發朋友圈肯定是夠用的。
    隻有孟浩然,他是這地方土生土長的人,又在此隱居多年,對這裏很是熟悉。
    於是做了一首《與諸子登峴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複登臨。
    ..........”
    一首作罷,大家紛紛稱讚,算是場上含金量最高的一首了。
    不過陸遠那是一點都不含糊,隻要有人敢作詩,他就敢記,除非是實在太差的流水賬,不然總能有一個積分的。
    太爛的流水賬,在這種場合也不會吟唱出來。
    相遊幾次之後,時間來到了723年十月。
    陸遠和崔顥兩人同崔國輔,孟浩然告別,前往武昌而去了。
    崔顥此行,是為散心而來,陸遠跟著崔顥,名為遊曆四方,實際就是盯上了崔顥的《黃鶴樓》。
    其實崔顥說起來也挺悲催的,他本來是今年723年)的進士,起點那是很高的,而且還出身名門。
    按理講,他此時此刻應該在長安任職才對。
    但是吧,他風流成性,考取進士之前,就做了不少的豔詩,名聲差了點。
    特別是那川上女和王家少婦兩首,在蜀地傳唱不低。
    然後他中進士之後,李邕剛好從渝州下任入長安。
    李邕前麵剛剛被李白的狂傲懟了一番,回京之後,又看到當年那個在川蜀之地寫皇叔的家夥中了進士。
    於是就在唐玄宗麵前參了崔顥一本。
    就抓著《川上女》和《王家少婦》不放,再加上崔顥二十年歲,就已經和離了一次,這事情一鬧大,大家覺得崔顥這人太浮躁,當下不堪重用,因此,這崔顥的仕途,那可謂是一片暗淡。
    唐玄宗就讓崔顥這個進士,暫時休息一番,等沉澱沉澱再用。
    然後就有了崔顥這一趟的遊曆。
    不過就目前來看,從他寫出的《七夕》和前麵寫的《代閨人答輕薄少年》來說,崔顥當下是沒什麽改過之心的。
    很正常,大唐的詩人,多少都有點反骨,嗯......傲骨。
    喜歡國運扮演:漢使怎麽扮演?死這!請大家收藏:()國運扮演:漢使怎麽扮演?死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