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讓禮部尚書去談

字數:5757   加入書籤

A+A-


    “兩成?”
    張家,張鬆和張肅兩兄弟正在商議。
    “對,兩成。”張鬆點點頭:“這件事肯定是要同意的,丞相既然開始做了,那就一定要見到成果的,吾等作為第一家,要麽同意,要麽被同意,沒有其他的選擇的。”
    張肅聞言點點頭:“某也很清楚,隻不過兩層規模和二百多頃土地.....”
    “從收益上來說,差不多。而且絲綢生意肯定會越做越大的。”張鬆回了一句:“前提是,咱們的這位大王,日後能夠坐上那個位置。”
    “是啊。”張肅頗為感慨的說道:“咱們這位丞相,手段還是高明,一旦吾等同意了,那麽就必須傾盡全力祝大王坐上那個位置了。”
    “吾等本就要如此做不是嗎?”張鬆笑嗬嗬的說道。
    張肅聽了這話,也笑了起來:“說的也是。”
    “那兄長是同意了?”
    “沒錯。”張肅沉吟了一下道:“既然同意就不要婆婆媽媽斤斤計較了。”
    “兄長的意思是?”
    “隻要一成,張家所有的土地、人口都交給漢王。”張肅認真說道。
    這倒是讓張鬆有些驚訝了,笑著說道:“沒想到兄長竟然有如此魄力。”
    張肅看了一眼張鬆道:“咱們少要一點,丞相後續的工作就更好做。某估計的不錯的話,如今的漆器、琉璃等都會拿出來跟世家做交換。吾等少拿一些,就相當於給他們立了一個基本的標準。”
    “一成的絲綢,能換二百多頃土地。”
    “這就意味著,丞相可以靠現有的這些東西,拿下更多的世家。”張鬆接過話頭:“更少的代價獲得更多的實力....”
    “行了,你照辦就可以了。”
    “知道了,某這就去戶部。”
    .....
    張家的條件,交到劉平手上的時候,他笑了起來。不過還是要求戶部,仍舊按照兩成的規模給張家。
    畢竟張家這個態度,劉平是不可能讓張家吃虧的。不光如此,劉平還計劃等到明年的時候,讓張鬆做戶部尚書。
    這也算是一種回報。
    就是有點對不起荀悅了。
    不過這也沒辦法,現在荀家擺明車馬了要跟劉備對對著幹。說實在的,荀悅還能留在戶部侍郎的位置上,主要還是看劉平的麵子。
    作為荀家弟子的荀彧,現在都去給劉備當秘書了,看似升官了,其實本身的權力小了好多。
    這都是大家心照不宣的。
    跟張家達成交易之後,戶部跟張家對接絲綢生意的事兒,丞相班房這邊,則以董川為首,去接手了張家的所有土地和佃戶。
    張家一共有二百多頃耕地,佃農三百多戶,一共兩千來人。
    董川來的時候,張家已經安排好了對接的人。
    “官爺,咱們這些佃戶以後怎麽辦?”
    走在田壟間,一個看起來二十出頭的漢子壯著膽子問了一句。
    董川站定,看向了開口問話的那人。
    那人見狀縮了縮脖子,想要往後退。
    董川笑了笑道:“以後這些地,會按照人頭分給你們的。”
    眾人聽了,並沒有多開心,隻是稍稍鬆了口氣。董川也知道為什麽。這些人之所以給世家大族當佃戶就是為了避稅。
    甚至很多人都是連人帶耕地都給了張家。
    因為這樣,除了交給張家的租子之外,其他的各種苛捐雜稅都可以避免。
    其實是變相的提高了他們的收入。
    董川也不多做解釋,後麵自有地方官員來告訴這些人,如今的稅收政策,到時候他們就會打從心底裏感謝漢王了。
    帶著人將所有土地做了測定,隨後將耕地總麵積的數據記錄在案,記錄了兩份。一份要放到丞相班房,另外一部分則放到地方。
    地方會根據這份數據,劃定這些百姓們的耕地麵積。同時也方便日後收糧食稅。
    都弄完,已經是三天之後。
    董川帶著卷宗回到丞相班房,將情況一一說明。
    張家是非常配合的,董川幾乎沒有受到任何的阻礙。
    “一共給張家留了一百三十畝地。”董川又說道:“但是也說明了,這些耕地該交稅也是要交稅的。張家也都同意了。”
    “戶部張侍郎的意思是,這一百三十畝地也可以不要。但是屬下還是給他們留下來了,畢竟一點兒土地沒有,也不太合適。”
    “這沒問題。”劉平點點頭:“其實按照某的想法,給他們留一成都行。”
    董川笑了笑道:“太多了,他們家沒了佃戶,沒那麽多人耕種。”
    “就這一百多畝地,他們都打算改稻為桑,為日後擴大的絲綢生意做準備。”
    劉平聽到這,笑了起來:“那這一百多畝地可不夠用啊。”
    “他們自會想辦法的。”董川回了一句。
    劉平卻搖了搖頭道:“讓他們自由發揮還真不行。”
    “哦?”董川有些疑惑。
    “經濟作物和農作物是兩個概念。”劉平解釋道:“經濟作物越多,相對應的農作物就越少。咱們現在這個條件,肯定是要以讓百姓吃飽飯為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你可以跟張既商量一下,各地的保底需要多少耕地,日後的發展空間也要規劃好。剩下的地方可以種植經濟作物。”
    董川聞言點頭:“屬下知道了。”
    “對了,張家這事兒之後,成都有什麽風聲沒有?”劉平又問道。
    董川搖搖頭:“暫時還沒有,不過這段時間徐幹一直在寫文章宣傳這件事,應該有些成效了。”
    “世家大族對土地的渴望是植根到骨子裏的,一時半會兒很難解決這個問題。”劉平揉了揉眉心:“底層邏輯也很清楚,土地就是最有保障的財富。”
    “哪怕現在咱們翻出來的這些產業,要比土地掙錢的多了,但是他們的觀念還是沒有改變的,這事兒,還是麻煩。”
    董川安靜的聽著。
    “接下來是任家和杜家。”劉平繼續說道:“這兩家都沒有任何產業,隻是擁有龐大的耕地。拿咱們現有的產業,跟他們做交換恐怕是有些困難。”
    如今整個成都大小世家,都被記錄在案。
    蜀郡的張家、任家、杜家和已經被劉平一擼到底的柳家。這四家根基都在成都,另外還有郫縣的何家,江源的常家。
    按照計劃,成都三家肯定是要先拿下的,確保成都的是鐵板一塊。後續的何家和常家可以先放一放。
    再然後就是涼州的世家。
    老丈人安定皇甫家、隴西李家、董家、敦煌曹氏這四家是劉平選好的。皇甫家自不必多說。
    隴西李家,是飛將軍李廣之後。李廣子李陵兵敗降匈奴,陵幼弟李敢為郎中令、關內侯。李敢孫李丞公任河南太守,丞公子李先任蜀郡、北平太守等。雖然都是老黃曆了,但是李家在隴西還是非常有能量的。
    董家就更簡單了。就是董卓他們家,雖然董卓該死,並且董卓的死亡讓董家可以說是元氣大傷,但畢竟也是東漢末年第一權臣的家族,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眼下還是比較有實力的。
    而且董家非常有意思,不知道是出於什麽心理,董家對劉備的支持力度是巨大的。董家幾乎所有的子弟,隻要有能力的能被看上的,都會讓他們出仕。
    比方說董川,他本身就是隴西董家的旁係出身,按照輩分來說,他還得喊董卓一聲叔叔。隻不過關係太遠了,遠到了董川的父親隻能給虞家做佃農討生活。
    是的,董川家是虞應家的佃農。
    劉平在知道這一層關係的時候,還頗為驚訝了一番。
    最後一個敦煌曹氏,乃是曹參的後人。家族成員在西漢和東漢時期都擔任過重要官職。如西漢末的曹敏任張掖都尉,其子曹述在東漢時官蜀郡西部都尉,曹鳳任金城西部都尉,曹鳳之孫曹全拜酒泉福祿長,曹全弟曹鸞為永昌太守。
    當然這也是老黃曆了。如今的敦煌曹氏,基本上都在涼州西北活躍。馬騰軍中、涼州西北各郡都有曹家的人出仕。
    這四家,加上成都三家,一共就是七家。另外三家,劉平則還在挑選,按照計劃一家在長安挑選,另外兩家則在益州南部挑選。
    比方說李恢所在的李家這種,規模雖然小,但是在當地還算風評不錯,對劉備也比較親善。
    “任家如今出仕的人比較多,杜家則很少。”董川回憶了一下,然後道:“任家其實還是比較好談的,就是杜家,他們一家是非常傳統的世家,信奉的是耕讀傳家,甚至出來做官的人都極少。”
    “但是杜家在益州甚至整個天下的讀書人中的風評非常好....”
    董川這是在提醒劉平,跟杜家談的時候,是不能用強的。
    他很清楚劉平的性格,一旦決定去做,就一定要做出結果。談是肯定能談的,但要是談不攏,劉平絕對會使用一些狠辣手段以達到目的的。
    “某也清楚。”劉平對董川的判斷很是認可,然後道:“但是杜家也不是不能談,但不是某去談,也不是戶部去談。”
    “那是誰?”
    “禮部尚書!”
    “嗯?”
    董川覺得劉平的想法很奇怪,他不覺得鄭玄會答應,更不覺得鄭玄能談好這個事兒。
    喜歡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請大家收藏:()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