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計劃中

字數:5720   加入書籤

A+A-


    禮學一派,得從戰國時期開始講起了。
    韓趙魏三家分晉之後,魏國快速崛起為戰國七雄之一。那麽魏國憑什麽呢?憑的就是儒家禮學一派。
    禮學一派很有意思。孔子的學生子夏就是禮學一派的代表人物。子夏認為,想要讓人做到‘克己複禮’那就需要用利益去引導,用法律去規訓。
    舉個例子,孩子寫作業這件事上,按照禮學一派的想法就是。給孩子規定好什麽時候寫作業,寫多久,正確率多少算是優秀。然後為此給出獎懲。寫的好了,給獎勵,寫的不好給懲罰。
    而以仁為主的流派則覺得應該告訴孩子學習的意義是什麽,為什麽要學習,讓孩子主動去把作業完成,寫好。
    孔子其實就是仁派的,之後的孟子,以及大漢如今的儒家讀書人都是這個思路。而且孔子還說子夏的這種想法,屬於小人之儒。
    其實從禮學一派的想法就能看出來,這些人的想法跟法家很接近。事實上也正是如此,法家的一些巨佬都是禮學一派的儒家弟子。
    說回魏國崛起這個事兒。
    魏國崛起這件事上,有一個人起了很關鍵的作用,那就是李悝。李悝是子夏的學生,是魏國人。
    公元前 406 年,魏文侯滅中山國後,經翟璜舉薦,李悝出任中山相,輔佐太子魏擊治理中山。後來被魏文侯任命為魏國宰相,主持魏國變法。
    李悝,可以說是古往今來變法第一人。也是在李悝變法之下,魏國才快速崛起。
    後來的商鞅從魏國去秦國的時候,帶走的最為重要的就是李悝的著作。
    《法經》
    也是在這個基礎上,商鞅在秦國主持了變法。
    劉平其實現在做的事兒也差不多,也因此才會讓諸葛玄覺得,劉平是少見的禮學一派的儒家讀書人。
    其實劉平自己都不知道,他目前還在研究如何用儒家思想包裝自己的想法呢。已經到了他現在這個年齡,這個地位,已經在思考寫一本包含自己學術思想、理論思想、政治主張的書籍了。
    跟《德安新書》那種淺嚐輒止不一樣,眼下要寫的那本,是想要成為後世經典的。
    不過眼下都不重要。
    諸葛亮離開之後,劉平繼續研究任家和杜家的問題。杜家這個,可以交給鄭玄去談,任家還是得自己談。
    任家是沒有除了耕地之外的任何產業的,耕地遍布整個蜀郡,一共有四百多頃,可以推算出來,大概有四千上下的佃農。
    沒有產業,也就意味著用產業去換這事兒,不是很好處理。因為任家不一定有人能夠接手。
    而且就算任家願意接手,劉平也要考慮任家能不能勝任。產業發展起來不容易,萬一所托非人,那就不妙了。
    劉平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那就給任家三成絲綢生意,一成的琉璃生意。然後拉上糜家一起,讓糜家代管,任家隻要收錢就行。
    糜家還可以從任家的份額中拿走一成,這樣也能讓劉禪賺點。
    同理,杜家也可以這麽搞。
    糜家那邊肯定是沒問題的,問題就是任家是否願意。
    “還是得先談啊。”劉平歎了一口氣。
    ......
    建安元年九月。整個天下陸續都開始進入秋收的階段。這個時間段裏,是整個大漢最平靜,也是最忙碌的時節。
    整個丞相班房也基本上把工作重心給放到了秋收上麵。任家和杜家的談判還沒有結果,基本上的意向已經沒問題了,但是具體的細節還在扯皮。
    這事兒已經全權委托張鬆負責了。
    至於剩下的幾家還沒有展開談判,主要是杜家和任家沒有拿下來,再跟其他家談也沒必要。
    劉平最近倒是清閑了不少。因為具體的工作都是董川、張既等人在做。他每日裏就在班房裏坐著就行。
    說好聽一點是統籌兼顧,說難聽點就是在班房等消息就行。
    有了時間,劉平也沒有幹坐著,反而開始著手重新理清了一下如今的劉備勢力情況。
    到了今年年底,劉備入蜀就滿五年了。第一個五年計劃需要收尾,同時這五年的一些官製、政策也需要調整。
    大概倒是不至於,但是一些調整還是有必要的。比方說商業司如今掛在戶部下麵,其實已經不合適了。很多時候需要工部和禮部一起參與。
    按照劉平的想法可以把商業司的級別提上來,變成商業部。
    但是,多一個部級單位不是那麽簡單的。這裏麵牽扯到了很多。尤其是戶部,肯定是不會願意的。
    但也有很多人會願意的。畢竟一個部級單位,意味著更多的高品官位。
    同樣的還有隸屬於工部的格物司,這個也應該提一個級別。也就是說,等到建安二年的時候,劉備勢力會變成丞相府加八部加都督府的中樞機構。
    當然這隻是劉平的想法,具體能不能成,還要商量。戶部和工部肯定會有意見,畢竟權力被分走了。
    除了這兩個衙門的提級之外,內部的產業規劃也要做調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如今劉備勢力,也不光是劉備勢力,整個世界都一樣。產業的主體都必然是農業,畢竟人口一直在增加,溫飽問題沒有哪一片土地上的人能夠在這個時候解決。
    目前劉備勢力在農業方麵最大的問題,其實不是耕地麵積的問題,也不是生產工具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時間。
    這麽多年下來,格物司在技術上的進步,讓劉備勢力的農業生產能力翻了一番。以現在劉備治下的人口規模,加上格物司的技術革新,以及從胡人那搞來的大量的牲口。
    完全可以耕種五億畝的耕地,甚至更多。
    就目前益州的百姓來說,一人一牛一台曲轅犁可以幹之前二十個人的活。這對生產力的提升簡直就是爆炸。
    不光如此,得益於鐵礦的產量增加,鐵製農具也逐漸普及,進一步提高了生產力。
    也就是說,現在劉備勢力需要時間去開墾更多的耕地,至少也要有三億畝才行。
    那麽有這麽多地方開墾嗎?
    完全是有的。
    此時統計的畝跟後世的畝不是一個概念,大概隻有後世一畝地三分之一左右的麵積。劉備勢力目前的耕地總麵積是兩億多一些,換算成後世的麵積,其實也就是七千多萬畝。
    說實話,還沒有四川一個省的耕地麵積多呢。
    大片的未開發土地在等著呢。
    按照後世的耕地麵積來算,就目前劉備統治區域,至少可以開墾出來四五億畝耕地,換算成現在的麵積,那就是十幾億畝。
    當然了,受限於技術條件等因素,有些地方後世能開發,現在開發不了。但,保守估計,按照現在的畝來算的話,能開墾出來十億畝。
    前提是,有足夠的時間,有足夠的人手。
    僅靠如今這一千多萬人和現有的技術條件,十億畝真的開墾出來了,也料理不過來。
    生產資料都是慢慢累積的,急切之間是搞不定的。
    但,接下來的計劃肯定是要做的。首先就是確定下一個五年計劃的耕地總麵積目標。
    如今是兩億出頭,五年之後,肯定要有三億畝的。三億畝地,是劉平的底線。以現在的糧食產量,一畝地平均產量已經來到了三石八,接近四石了。
    黃巾之亂之前,大漢的耕地總麵積在七億畝左右。當時的畝產拉平均肯定是不到三石的。
    這樣計算,隻要劉備勢力有三億畝耕地,加上大漢其他地方還保有的耕地,那麽糧食產量就能達到當初的產量,勉強可以維持五千萬人口的水平。
    那時候再去打大決戰,哪怕影響了部分民生,至少在糧食方麵是有保證的,可以在平定天下之後,絲滑的過渡到高度發展的階段。
    而不是要等上個十年八年的,休養生息。
    那時候老兵、精兵年齡都大了,大漢的軍隊戰鬥力就不在巔峰了,影響劉平飲馬密西西比河。
    當然,除了耕地麵積之外,還有農作物的調整。劉平打算拿出半成的耕地,建立國營種植場,種植一些經濟作物、水果、蔬菜之類的。
    具體的還要跟各部門商量。
    再之後就是畜牧業。這裏麵分為兩個部分,普通畜牧業和馬匹。馬雖然也是畜牧業的一部分,但肯定不能混為一談。
    這事兒,交給都督府去研究就行。而且都督府也一直在做這件事,在涼州就有不少馬場。
    普通畜牧業這部分,一是擴大養豬場。如今在成都、武都都有工部的養豬場,就以現在的水平來說,規模很大。幾乎每年都能出欄幾百頭大肥豬,其中有四分之三是直供給都督府的。
    剩下的則都給劉備,用來賞賜百官了。
    除了養豬場之外,劉平還計劃由官方出麵,培育小雞仔、小鴨仔。按人頭免費送給百姓,讓百姓們自己在家養著。
    日後不管是留著下蛋還是殺了賣錢都可以。
    當然,官府也不是搞慈善。如果百姓想要賣雞蛋、鴨蛋或者賣雞、賣鴨的話隻能賣給官方指定的店鋪,價格統一。
    簡單地說就是,官府提供雞仔、鴨仔,老百姓拿回去養育照料,之後再賣給官府。官府買雞的錢,其實就相當於付給百姓的工錢。
    這也是一個大工程,一開始的雞仔、鴨仔就得搜集不少時間。不過下一個五年計劃搞定這個事兒,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要做的事情當然不止這些,但是不可能都做,這些是重點要做的,也是主要目標。
    再之後就是手工業了。
    喜歡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請大家收藏:()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