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為子女計
字數:5627 加入書籤
“手工業方麵,某主要說兩個。一是桂陽郡,可以發展冶鐵業。二是長沙郡,可以發展陶瓷業。”
“接下來,某具體說一下。”
糜竺清了清嗓子,繼續道:“桂陽郡方麵,耒陽縣、便縣等地有礦脈。在鐵礦產地附近建設大型冶鐵作坊。作坊內配備先進的冶煉設備,如高爐、鼓風設備等。預計用五年的時間,達到年產量三百萬斤左右。”
“三百萬斤?”劉忻有些驚訝。
糜竺點點頭,道:“可能有些同僚不清楚,目前吾等技術條件,一座高爐,日的產量大概在三千五百斤左右。當然桂陽那邊的情況不如成都這邊,產量肯定會降低,但是以桂陽的鐵礦產量來看,足以支撐吾等建立建立十到十五個高爐,年產量三百萬斤還是保守的說法。”
“主要還是目前桂陽的鐵礦開采處於半停滯狀態,想要恢複到之前的產量,需要大量人手以及熟練的工人。不然的話產量肯定是能跟上成都這邊的。”
“繼續說一說長沙郡的陶瓷業吧。”劉平擺了擺手,讓糜竺繼續說。
“喏!”
糜竺整理了一下思路,又開口說道:“在醴陵縣、臨湘縣等地有非常優質陶土和瓷土可供開采。在原料產地和交通便利的地區建設陶瓷窯廠若幹座。窯廠采用龍窯和饅頭窯技術,提高陶瓷燒製質量和產量。”
所謂龍窯和饅頭窯其實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了。
龍窯最早可追溯至商代,在東漢時期的南方已較為成熟且應用廣泛。因其依山坡而建,狀若臥龍得名。長沙郡多丘陵山地,為龍窯建造提供了便利地形條件。龍窯一般由窯頭、窯室、窯尾三部分構成 。
窯頭設有單獨火膛,位置最低,點火後,窯工從兩側窯門向火膛投柴。窯室是放置陶坯的主體部分,窯尾則有煙囪,地勢最高。利用煙囪形成的吸力,火焰自然上升,流經窯室中的陶坯。
其長度從幾米到幾十米不等,像在一些產區,常見的龍窯可能長達二三十米。這種結構使得窯內火焰多平行窯底流動,能充分利用熱能。以燒製陶瓷大器的龍窯為例,一次裝燒量頗為可觀,能放置大量不同規格的陶坯,極大滿足當時社會對陶瓷產品的需求。
而且,龍窯升溫速度快,燒製時間最快僅需三十個小時,溫度可達 1170 度至 1300 度之間,適合燒製坯胎較薄、粘度較小的石灰釉瓷器,這對長沙郡發展以青瓷為主的陶瓷業極為有利 。
饅頭窯大約出現於西周晚期,在北方地區流行,不過在東漢時期,南方部分地區也有使用。它由窯門、火膛、窯室、煙囪等部分組成,多在生土層掏挖修製或以坯、磚砌築而成。整體形狀類似饅頭,故而得名。一般長約 2.7 米,寬約 4.2 米,高約 5 米以上。
饅頭窯點火後,火焰自火膛先噴至窯頂,再倒向窯底,流經坯體,最後煙氣從後牆底部的吸火孔進入後牆內的煙囪排出,屬於 “半倒焰” 式窯。這種火焰走向延長了火焰在窯室內流動的路線和時間,能充分利用熱能,且可以控製溫度和氣氛,燒成溫度可達 1300c左右 。
其優勢在於容易控製升溫和降溫速度,保濕性較好,適用於焙燒胎體厚重、高溫下釉黏度較大的瓷器 。但它也存在一些缺點,比如升溫、降溫都比較慢,燒成時間相對較長,且窯內溫度前後、上下分布不夠均勻,容易導致燒製出的瓷器質量參差不齊,次品率相對較高 。
在長沙郡發展陶瓷業時,可根據不同陶瓷產品的需求選擇合適的窯爐技術。若要燒製胎體輕薄、釉色淡雅的青瓷,龍窯技術更為適宜,能快速升溫燒製,保證青瓷的品質;若要燒製一些胎體厚重、釉料特殊的陶瓷製品,饅頭窯的控溫與保濕優勢則可發揮作用,提升產品質量 。
接下來糜竺又說了一下一些其他的想法作為補充,然後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依照慣例,眾人就糜竺所呈的方案展開了一番熱烈探討。一番權衡之後,大家一致認定,糜竺的想法確實有其獨到之處。雖說相較於張既那考慮周全、邏輯縝密的構思,糜竺的方案在細節完善度上稍顯遜色,但從整體架構來看,不乏創新思維,且具備較高的可行性。
然而,其中關於商業區建設的部分,卻讓眾人隱隱有些擔憂。畢竟,在當下的局勢中,從未有人嚐試過打造如此規模的商業區,其前路充滿未知與變數。
於劉平而言,就現階段的發展狀況而言,推行商業區規劃的時機尚未成熟。畢竟,商品經濟得以繁榮發展的基石,是要有豐富多樣、數量充足的商品作為支撐。莫說是尚在開發建設階段的荊州,即便是曆經多年發展,經濟相對繁榮的益州與涼州,想要在每個郡都設立專門的商業區,也絕非易事。
縱觀各地,也僅有成都、武都、長安等商業底蘊深厚、經濟高度發達的核心城市,才有推行的可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過,劉平深知,糜竺能提出這樣大膽創新的想法,實屬難能可貴,內心對他的這份開拓精神頗為讚賞,故而也大力支持他去嚐試探索。
隻是,劉平私下裏也暗自決定,定要尋個恰當的時機,鄭重地告誡糜竺,在推進商業區建設時,切不可好高騖遠,一開始就追求大規模、高規格。應當從規模較小的試點項目入手,待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取得初步成效後,再逐步擴大規模,穩步推進。
......
這場關乎荊州未來發展走向的會議,持續了整整兩天之久。眾人各抒己見,經過無數次的爭論與妥協,最終敲定了一份詳盡且細致的方略。
這份方略明確了兩個關鍵方向:其一,成都方麵需在政策層麵給予荊州強有力的支持,從稅收優惠、資源調配等多方麵為荊州的發展保駕護航;其二,此方略還需迅速傳達給關羽,畢竟在名義上,關羽仍是荊州地區執掌行政大權的主官,荊州的各項舉措都離不開他的配合與協作。
會議結束後,劉平深感身心俱疲,仿佛被抽幹了所有精力。他給自己放了一天假,回到家中,整個人如同一灘軟泥般癱倒在榻上,試圖借此恢複連日來高強度會議所消耗的元氣。
連續兩天沉浸在激烈的討論與決策之中,他感覺自己全身上下仿佛積攢了比鬼魅還濃重的怨氣。此時,身旁的蟲娘正一臉溫柔地坐在榻邊,伸出纖細的雙手,輕柔地為他揉捏著酸痛的雙腿。
“天氣不知不覺已經轉涼了,今年這寒意來得似乎比去年更早、更凜冽些,才剛踏入十月份呢。” 蟲娘一邊專注地為劉平捏腿,一邊輕聲細語地閑聊著,試圖舒緩他緊繃的神經。
劉平微微眯著雙眼,一副睡眼惺忪、尚未完全清醒的模樣,慵懶地回應道:“子瑜今年不是也派人送來了棉衣嗎?要是覺得冷,就多添幾件衣物。實在不行,咱們也可以把炕燒起來,取取暖。”
“倒也不必如此大費周章,成都終究比武都要暖和許多。” 蟲娘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甜美的笑容,略帶自嘲地說道,“如今日子過得安穩舒坦了,連我都變得有些嬌貴、愛抱怨了。”
劉平伸出手,輕輕揉了揉蟲娘的腦袋,沒有再多言語,繼續閉目養神,享受這片刻的寧靜。
“夫君,有件事想跟您商量商量。” 蟲娘猶豫了一下,再次開口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小心翼翼。
“嗯?” 劉平從鼻腔中輕輕發出一聲,示意蟲娘繼續說下去。
蟲娘深吸一口氣,鼓起勇氣說道:“妾身的弟弟,如今也來到了成都,他一心想尋個差事,謀條出路......”
劉平聽聞此言,猛地睜開眼睛,轉過頭,一臉驚訝地看向蟲娘,說道:“這麽多年了,從未聽你提起過家人,我還一直以為你是個孤苦無依的孤兒呢。”
蟲娘嗔怪地白了劉平一眼,嬌聲說道:“夫君這是說的什麽話,妾身自然也是有家人的,父母俱在,兄弟姐妹也都安好。”
“那你詳細說說。” 劉平頓時來了興致,好奇心被徹底勾了起來。
蟲娘緩緩說道,她本姓陳,家中除了她之外,還有一個弟弟,兩個哥哥,以及一個妹妹。她的兩個兄長早已成家立業,各自有了安穩的生活。如今,一個兄長在武都擔任小吏,每日兢兢業業地處理著公務;
另一個兄長則投身軍旅,效力於長安,成為了張飛麾下的一員。妹妹也已嫁為人婦,過上了相夫教子的日子。
此次來到成都的,是她唯一的弟弟,今年剛滿十九歲,名叫陳棱。多虧了學社的興起,陳棱才有機會讀了幾年書,而這讀書的費用,皆是蟲娘省吃儉用、辛苦積攢下來的。
正因弟弟讀過書,有了一定的學識,蟲娘滿心期望能為他尋一個好前程,讓他在這亂世之中有一番作為,故而才鼓起勇氣,向劉平提出了此事。
“讓他到家裏來,我先見見吧。” 劉平並沒有當場應允,而是打算先親自觀察一下這位年輕人,再做定奪。
蟲娘聽聞,臉上瞬間綻放出燦爛的笑容,滿心歡喜地說道:“好,明天我就叫他過來。”
“明晚吃飯的時候見吧。” 劉平又補充了一句。
“好!” 蟲娘歡快地應道。
當天晚上,皇甫黛君也主動與劉平談及了陳棱的事情。劉平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真正想讓陳棱跟隨自己的人,竟是皇甫黛君。
“你呀,也該為咱們兒子多盤算盤算。日後他若踏入仕途,身邊沒有貼心可靠的人幫襯可如何是好?我瞧著蟲娘的弟弟就很不錯,知根知底,是咱們信得過的自己人。”
皇甫黛君略帶埋怨地對劉平說道。
劉平著實沒想到,皇甫黛君竟能考慮得如此長遠,無奈地笑了笑,說道:“豹奴如今才多大?獅奴和虎奴更是還隻是不懂事的孩子呢。”
“那又怎樣?” 皇甫黛君說到此處,忍不住又發起了牢騷,“你給豹奴找的先生,我實在是不滿意。大儒鄭玄、宋衷如今不都在成都嗎?以他們的學識,教導豹奴豈不是再好不過?”
劉平聽到這話,微微皺起了眉頭,語氣堅定地說道:“子遊是我為豹奴精心選定的先生,此事已然決定,不會更改。”
“你呀,總是有你自己的理由。” 皇甫黛君滿臉不悅,轉過身去,屁股對著劉平,不再言語。
劉平見狀,臉上又浮現出那副笑嘻嘻的模樣,伸出手,輕輕拍了拍皇甫黛君的肩膀......
然後順勢往下一滑。
喜歡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請大家收藏:()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