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士燮的家底

字數:5222   加入書籤

A+A-


    瓊州。
    儋耳港西側,一支在此時堪稱龐大的船隊正破浪而行。
    之前士燮將瓊州拿下,這其實算是收複故土了。也因為他拿下了瓊州,朝廷為了嘉獎於他,還給他封了侯,是為龍度亭侯。
    西漢武帝時,伏波將軍路博德平定南越叛亂後,在海南設立儋耳、珠崖兩郡,將瓊州海南島)正式納入大漢版圖,由中央直接管轄 。
    但到了西漢後期,由於當地民眾不斷反抗,朝廷治理成本過高,於漢元帝初元三年前 46 年),下令罷棄珠崖郡,海南島的行政管理一度弱化 。
    東漢建立後,並未在海南恢複郡縣設置,而是采取了較為鬆散的管理方式,更多依靠當地部落首領維持秩序,屬於 “隔海遙領” 狀態 。
    不過,這種管理雖不夠直接,但也讓海南島與中原地區維持著一定聯係,並未徹底脫離華夏體係 。
    整個瓊州也是漢胡雜居的狀態,原住民黎族的祖先 “駱越”後稱 “俚人”),早在 3000 年前就從大陸兩廣和越南北部遷移而來,形成 “雕題”紋身、繡麵之意)和 “離耳”佩垂肩耳環之意)兩個氏族部落 。
    到如今,島內黎族已廣泛分布,他們在平原、台地、河岸和海灣地帶定居,從事原始農業、手工業、狩獵、捕魚和采集等活動 。
    除了黎族之外,隨著黃巾之亂,有不少漢民也渡海到了瓊州,不過數量很少。整個瓊州仍舊是以黎族為主。
    但是黎族的戰鬥力很感人,不然的話士燮也不會這麽輕鬆就把瓊州拿下。在大漢已經進入鐵器時代這麽多年的情況下,瓊州的黎族用的還是石器、木製武器,隻有少量的從交州搞來的青銅器。
    甲胄更是無從談起。
    這種裝備代際差,不是人數或者勇氣能夠彌補的。
    士燮拿下瓊州之後,並沒有進行有效的統治,隻是在儋耳港和珠崖港駐軍,有效統治範圍也僅限於這兩個港口及周邊部分地區。
    “前麵就是儋耳港了,龍度亭侯在儋耳港有一千駐軍。”
    趙雲的座船,甲板上,範長跟在趙雲身後,對他介紹著:“在最北邊的珠崖港還有兩千駐軍。”
    趙雲思索了片刻之後開口說道:“成都方麵的命令是讓吾等牽製士燮,但是如今吾等怕是已經晚了.....不如先拿下瓊州,而後渡海去交州。”
    這也不怪趙雲。
    海上航行這事兒屬實有些困難了。畢竟大家都沒什麽經驗,能順利航行到瓊州已經算是難得。
    而趙雲想要拿下瓊州,主要還是為了補給。
    範長聽了趙雲的話之後,也點點頭,道:“如此也好。瓊州一共隻有三千守軍,吾等輕易便能打下來。”
    “那就吩咐下去,朝著儋耳港進軍。”
    “喏!”
    交州、交趾郡,龍編縣。
    交趾地處中南半島東北部,在今越南北部紅河流域。它北接中國嶺南地區,東鄰南海,西靠山地與其他區域相隔 。
    龍編縣乃是交趾郡治所在,同時也是士燮的居城,整個交州的政治文化經濟軍事中心。
    “咱們北上嗎?”
    龍編縣,交州州牧府內,士燮的親弟弟士壹看著上首的親哥哥開口問了一句。
    此時他們正在開會,與會的除了士家四兄弟之外,士燮麾下能拿得出手的文臣武將全都在場。
    士燮麾下也算是人才濟濟。士壹、士?兩人,長於軍事,老四士武則文武兼備,在士燮統治交州的初期,這三兄弟可以說是士燮最大的臂助。
    因為士燮本身就是漢末大儒,再加上交州沒有戰亂,所以不少讀書人都跑到了交州,成了士燮的座上賓。比較突出的就是袁徽、程秉、薛綜三人。不過這三人基本上都是在文化方麵比較突出,雖然也能出謀劃策,但並不擅長。
    士燮真正的班底,他敢於拿下瓊州,甚至想要北上的底氣所在,是剩下的十個人。
    五個文臣,分別是阮宏、李賢、陳煥、吳景、趙銘;五個武將分別是黎猛、林勇、何強、黃英、馮威。
    阮宏出身交趾當地名門望族,自幼研習經史子集,對本地風土人情了如指掌,擅長處理民族關係。阮宏憑借其對各部落習俗、語言的精通,頻繁穿梭於漢人與越族部落之間,化解諸多矛盾衝突,促進了民族融合,穩固了士燮在交趾的統治根基,為當地的長治久安出謀劃策。
    李賢是從中原避難而來的儒士,滿腹經綸,尤其對律法研究頗深。他在交趾設立學堂,傳播中原文化與律法知識,協助士燮製定了一係列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法規政令,使得交趾地區在治理上有章可循,社會秩序井然,極大提升了士燮政權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陳煥精通天文曆法與水利工程,是交趾本土培養出的人才。他根據交趾的氣候特點和地形條件,主持修建了眾多水利設施,改善了農田灌溉條件,促進了農業發展。同時,他對天文現象的研究成果,也為士燮的軍事行動和航海貿易提供了重要參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吳景能言善辯,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這人劉平甚至還見過他一麵。當初關羽南征的時候,吳景專門跑了一趟成都,試探劉備軍是否會攻打交州。言辭之間很是犀利,劉平對他極為欣賞。
    趙銘,這人是成都二次開科的時候落榜的考生。當時吏部有延請他出仕,但是他決心要考中,就沒有答應。後來遊曆到交州的時候,被士燮賞識,征辟為官。
    他擅長財務管理,對交趾的商業貿易、稅收等經濟事務有深入研究。而且他在成都待了很久,耳濡目染之下對經濟發展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他整頓交趾的商業秩序,製定合理的稅收政策,大力發展對外貿易,使交趾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為士燮政權提供了雄厚的經濟基礎,保障了各項事務的順利開展。
    武將方麵也是可圈可點。
    黎猛乃是交趾本地的部落首領,武藝高強,熟悉當地山川地形。黎猛從自己部落當中抽調精銳,組織了一支五千人的精銳部隊。在士燮鎮壓當地少數民族、剿滅盜匪的過程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而黎猛本人也堪稱交趾第一猛將,武藝非凡。
    林勇原是中原的流亡武將,作戰經驗豐富,擅長排兵布陣。說是流亡武將,具體說就是他是陶謙的人,隻不過隻當過校尉。後來陶謙兵敗之後,林勇一路往南本想解甲歸田的。
    他來到交趾後,被士壹看重,拉入了軍中。之後屢立戰功,升了上來。為士燮訓練軍隊,將中原先進的軍事訓練方法和戰術理念引入交趾,使士燮的軍隊戰鬥力得到顯著提升。
    何強是出身交趾的水師將領,對南海海域極為熟悉。交趾水師就在他的手上,之前士燮攻打瓊州的時候,就是何強為主操辦的。他的情況跟甘寧很像,都是地方豪強出身,年輕的時候是個混不吝,當過一段時間的水賊。
    後來被士武感化,加入了士燮麾下。
    黃英則是荊州人士,這人擅長長途奔襲,性格剛猛果敢,武藝嫻熟。他麾下也是士燮軍中最為善戰的一支部隊,清一色的輕步兵,一手持刀,一手圓盾。這些士卒跟黃英一樣,擅長本息,悍不畏死。
    馮威則是從底層一步一步升上來的,武藝嫻熟,如今是士燮的親衛統領。
    此時這些人都在議事廳內。士壹的問題,也是他們的問題。所有人都在等著士燮做決定。
    袁徽等人其實是不想讓士燮參與到中原亂戰的,因為他們都覺得士燮沒必要摻和,隻要等著中原決出勝負,他們直接歸降即可。
    但是年輕人,尤其是阮宏等十人可不這麽想。他們希望能夠參與到中原逐鹿當中去。
    “漢王麾下悍勇,荊州又有關雲長坐鎮,吾等若是北上,就算僥幸拿下城池,又如何抵擋漢王怒火?關羽兵鋒?”士燮還是有些猶豫的。
    前些日子,朝廷和孫堅都派人過來了。兩家的要求都是一樣的,讓他北上,攻伐關羽。孫堅的話,士燮沒當回事,但是朝廷派人過來,那就不一樣了。
    不論是名義上,還是士燮自己,都一直標榜著交州是大漢領土,他士燮是大漢交州牧。
    黎猛聽到士燮的話,開口說道:“關羽又如何?不打過一場,誰知道他什麽水平?”
    其他人都有些意動,這個時候林勇開口說道:“關羽的確是當世名將,吾等還是要小心一些比較好。”
    跟其他人隻是聽說不一樣,林勇是真的見識過關羽有多猛的。見眾人意動,他實在是忍不住了,腦子不好使吧才想著北上跟關羽碰一碰。
    且不說關羽多猛了,特麽的現在漢王有多強哥幾個是都看不見嗎?與其北上,不如老老實實在交州等著被收編。到時候還能落得個下半生的富貴。
    真要北上攻打荊州了,下半生還有沒有都不好說了。
    “小心什麽,就算關羽再強,他還在荊州北部呢。要我說,咱們就先拿下荊南四郡!到時候就算他關羽來了也不怕,據城而守還能守不住?”黎猛繼續說道。
    “再說了,漢王雖然強勢,但已經是眾矢之的,他們尚且自顧不暇,吾等為何不火中取栗?”
    黎猛說話一套一套的,不像是之前那個莽夫。
    喜歡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請大家收藏:()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