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本官給他擔保
字數:5167 加入書籤
看到後半篇文章的武器介紹時,宋修齊也有些詫異。
但畢竟是朝廷三品大員,見多識廣,波瀾不驚。
雖然以前沒出現過這種情況。
可如今邊疆大戰,每戰死傷的士卒不計其數。
隻要這三弓床弩威力屬實,哪怕不能力挽狂瀾,但隻要有助於戰事,他就願為此子破格一次。
抱著這樣的想法,他順著文章往下看去,還提筆圈了幾個他覺得寫得不錯的文句。
待看完最後一句,宋修齊吩咐道:
“向教授,你親自去將此考生其餘兩份答卷找過來!”
也許,他知道這考生是誰了!
向維領命去辦事。
趁著這段時間,宋修齊將答卷上,其餘的四篇文章都給看了一遍。
熟悉的風格,特別的論調,與眾不同的思維,這讓宋修齊更加確定心中所想。
考生考一場,考官改一場。
前兩場改好的答卷,此時就在偏廳,按照成績從上往下摞著。
向維根據糊名後的標記去找,本以為要找很久。
誰知道。
兩張答卷都在最上頭。
卷頭處,清清楚楚的落著宋修齊朱紅色的筆跡:
第一場第一名、第二場第一名。
向維:……
“莫不是大水衝了龍王廟?”向維隱隱猜出了試卷的主人。
再結合那人的性格和經曆。
他覺得還真可能是那人的答卷。
但緊跟著,向維睜大眼,抓住了關鍵點:
所以那三弓床弩能射千步不是玩笑,是真的!
想到自己那跑去西北戰場找死的長子,向維當即認識到了這東西的重要性。
他趕忙將兩份答卷帶走,幾乎是塞一般遞給了宋修齊,得了宋修齊一個不解疑惑的眼神。
但向維卻管不了那麽多,隻催促宋修齊閱卷。
軍械事關戰爭勝負;
戰爭勝負又事關大炎安危;
宋修齊不敢耽擱,隻埋頭閱卷。
看到卷頭的標記,他更加確信心中所想。
匆匆瀏覽完所有文章,宋修齊將三張答卷放在一起,沉默兩息,最後下令:
“命所有閱卷官統統來此議事!”
聞令,以青陽知府蕭正為首,包括向維在內的十二名閱卷官,全部停下手中工作,齊齊站在了宋修齊身前。
宋修齊也不廢話,直接道:
“邊疆戰事膠著,大炎風雨飄搖,今有鄉試一考生,文采斐然,又心懷報國之誌,於鄉試答卷之上獻軍械。”
“雖大炎建國至今,首出此況,然本官體士卒之難,念報國之心,願為此子破例。”
“今召諸位,便是要與諸位共閱此子答卷,議定解元之位歸屬。”
第三場的答卷都還沒改完。
宋修齊說的客氣,名為議定,其實就是要破格選這人為解元了。
雖然宋修齊是主考官,有資格直接拍板。
但有些流程,還是得走的。
何況,此次從朝廷派來清河省的考官團,除了宋修齊外,還有兩個官職不低,又愛較真的名仕大儒。
該給麵子還是得給的。
“此人前兩場排名均為第一,就不必再議了。”
“諸位隻用看這第三場的答卷即可!”
宋修齊話落,就將答卷交給他們,讓他們挨個翻閱。
原本,還有個姓秦的大儒覺得宋修齊此舉不妥,有偏袒之嫌,眼刀不住射向宋修齊,甚至連回去上奏彈劾宋修齊的內容都想好了。
但他剛想開口懟人,就聽到了這話。
當即,所有不悅煙消雲散:
“老夫先來。”
秦鑲直接擠走了蕭正,自己拿過答卷來看,邊看邊默念,下巴上的胡子一抖一抖的。
搭配上嚴肅的臉龐和消瘦的身形,有種反差的可愛,看起來極為討喜。
蕭正被擠走也不生氣。
秦鑲雖然與他同為從四品,但人家是國子監祭酒,桃李天下。
別說他了,年輕的時候,連熙和帝看不順眼了,都是當麵懟的。
也就是現在年紀漸長,收斂些罷了。
但蕭正也不想去觸這個黴頭。
很快,秦鑲看完了手上的文章。
答卷交給下一個人,他則是不等宋修齊開口,直言道:
“以此子之才,堪為解元。”
“老夫博覽群書,可這三弓床弩也是聞所未聞。”
“且此物定是要送往軍器所製造,一旦為假,我等被人嘲笑有眼無珠事小,若是耽誤了邊境戰事……”
那可就不一樣了。
說不準,此次鄉試的主考官從上到下全都得問責。
為了一個不知真假的軍械和一個不知什麽人的考生,冒這個風險?
值不值呢?
想是這麽想,但秦鑲也是惋惜:
“倘若此子規規矩矩作完最後一篇文章,解元之位,當屬此子。”
前麵的文章寫的真不錯。
隻可惜……
最後一道時務策,埋了個雷!
眾人輪番看完答卷,也各有看法:
“大炎如今所用之三弓弩,與此子描述之形狀相似,但也不過射出三百步,從未聽聞有什麽射程千步之遠的床弩,定然是無稽之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此子文采過人,然最後一篇文章,不僅有沽名釣譽之嫌,更有欺君犯上之險。依下官之見,若宋大人看好此子,可取中,然不得為解元。”
“大炎立國百年,從未有過在鄉試獻寶之事,真假難辨,此子不可取中。”
“如能驗證這三弓床弩為真,此子必為解元。”
……
大多閱卷官與秦鑲的看法一樣,還有幾個中立派。
隻有看出答卷主人的向維和蕭正極力為蘇潤爭取解元之位。
向維當然知道蘇潤不是無的放矢之人。
前兩個月周年上戰場,聽說他們還送去了一部兵書。
此番獻寶,定也是憂心國事。
而蕭正則是聽兒子說過蘇潤近來打了個小的物件每日研究武器,還試圖跟他們討論,隻可惜清逸都聽不懂。
蕭正看著手中答卷,暗道:
估計就是此物了!
可惜,眾人皆醉我獨醒,哪怕心裏知道此物為真,嘴上也不能說。
眾人爭論半晌,最後宋修齊道:
“若能證明此物為真,此子可為解元否?”
對此,眾人回答倒是一致:“可!”
“好!”
宋修齊點頭,提起朱筆,在第三份答卷卷頭,落筆寫下六個大字:
“第三場第一名。”
“宋……”有人覺得不妥,嘴剛張開,就聽宋修齊道:
“這最後一篇文章,本官給他擔保了!”
“立刻揭開糊名,命此子來考場,論此物真假。”
“若陛下怪罪,本官一力承擔!”
喜歡退親發家科舉路,六元及第娶公主請大家收藏:()退親發家科舉路,六元及第娶公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