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漫長的戰爭開始了 4
字數:3552 加入書籤
此時的朱翊鈞,已然成年,在他登基的小八個年頭的所作所為,在張居正的視角中,天子是大明朝四代以來,最為英明的君主……
他有著世宗皇帝的權謀,禦下之道,又有著穆宗皇帝放手讓臣子去幹的魄力……算是先帝與世宗皇帝兩個人優點的結合體……
並且勤儉,果敢,性格堅毅,好學,對百姓,蒼生心懷憐憫之心,一個合格帝王該擁有的品質,天子都有。
而作為輔佐他的內閣首輔張居正,隻在天子登基之初,感受到來自最高皇權的脅迫……餘後,在改革的這些年頭來,張居正一直得到了年輕天子不留餘力的支持……
曾幾何時,朱翊鈞拿著自比漢和帝來威脅張居正,可在張居正日後的認知中,他還是覺得,陛下能夠朝著漢文帝靠攏。
他爺爺世宗皇帝沒有做到的事情,當今天子,真的能做到。
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是不可能出現千年王朝的,這一點,張居正跟朱翊鈞都清楚。
大一統的國家,隨著建立時間的增長,就像是一個人一般,到了二百歲,各部分身體開始走下坡路,最後發展成絕症而亡……
這次,兩個人因為蒙古的事情起了爭執,這是必然的,這也是張居正一直想要避免的。
所以,他才有了在萬曆八年請辭的打算。
因為張居正心裏麵很清楚,他遲早會跟皇帝的治國理念出現分歧,若是分歧小的話,那就罷了,可若是分歧大了,弄不好會影響到用自己畢生精力推動的新政上麵。
乾清宮中,兩人靜坐無語。
過了許久,海瑞、方逢時以及兩個國公紛紛到來,眾人行禮之後,室內的氣氛依舊有些凝重。
張居正微微抬眼,目光掃過眾人,心中暗自思忖著該如何打破這略顯壓抑的局麵……
在聽完朱翊鈞講述後,海瑞率先開口打破了沉默:“陛下,閣老,如今蒙古之事,關乎我大明安危,臣以為當以大局為重,慎重決策。”
朱翊鈞微微頷首,目光深邃地看向海瑞:“海卿所言極是,隻是朕還是覺得,主動出擊,方可保我大明邊境長久安寧。如今我大明兵強馬壯,若不借此機會震懾蒙古,日後恐生更多禍端……”
而海瑞聽完皇帝陛下的話後,直接反駁道:“陛下願為文帝,還是要當武帝……”
海瑞的反駁之語,可是一點麵子都沒有給朱翊鈞留……而朱翊鈞聽完海瑞的話後,有了些許的沉默。
這是被懟了。
張居正坐在一旁,心中對頭鐵的海瑞,又多了幾分敬佩,這是懟完爺爺,要教訓孫子了。
在張居正的口中,武帝晚年有追思,就已經是很重的話了,可海瑞就直接表達了,你是想當漢武帝……
乾清宮內,除了成國公,英國公兩人支持朱翊鈞之外,方逢時,海瑞都覺得應該靜待變化,不應該先下手為強……
朱翊鈞很生氣,倒不是生氣海瑞反對,海瑞若是支持自己才怪了。
而是覺得方逢時這個兵部尚書,竟然也會覺得應該靜待變化,先被動挨打一波,而後,有了大義,在進行後續的安排……
當然 ,雖然生氣,可朱翊鈞還是保持著理智,因為他明白,這個時候各有立場以及自己心中的擔憂考量,所以他不遷怒於任何人。
不過,現在眼瞅著自己要成獨斷專行的君主了,他也有辦法,將在京四品之上的官員全部找來,議論此事,先將這水給攪渾。
當諸多的臣子到了之後。乾清宮內氣氛凝重。
朱翊鈞端坐於主位,劍眉微蹙,目光如鷹隼般掃視著下方群臣。
秘奏的內容被公布……朱翊鈞先是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而後讓諸臣來議。
“陛下,依臣之見,我朝當先發製人!”率先開口的是禮部尚書張四維,“如今蒙古蠢蠢欲動,若等其兵臨城下,我朝必陷入被動。可在入秋之際,於邊境燒荒,清邊以絕蒙古騎兵之糧草,主動出擊,方可保我大明邊境安寧……”
張四維話音剛落,兵部尚書方逢時便微微皺眉,出列拱手,言辭懇切:“張大人所言雖有道理,但如今所得不過是一份情報,其真假尚未可知。俺答與我朝有封貢之約,若貿然出手,無疑是自毀和約,給人以口實,屆時戰火一開,生靈塗炭,得不償失……臣還是覺得,應在遼東薊門一線備重兵,痛擊來犯之敵,到時,土默特部與察哈爾部的聯盟,必定瓦解,西北也會無憂……”
“方大人,太過謹慎便是懦弱。”另一位官員高聲反駁,“我大明兵強馬壯,何懼蒙古?若不主動出擊,反倒顯得我朝畏懼他們,日後蒙古必定更加囂張……”
“此言差矣!”方逢時並未動怒,隻是耐心解釋,“主動出擊並非不可,但需時機成熟。如今我們應先積極備戰,對九邊進行嚴密巡查,加固城防,待掌握確切情報,再做定奪也不遲。貿然行動,隻會讓我朝陷入不義之地……”
“方大人,你這是畏敵如虎!”又有官員忍不住道,“若等到蒙古真的打過來,再備戰就來不及了。”
一時間,官員們各執一詞,爭論不休。
有人支持張四維的主動出擊之策,認為先下手為強方能彰顯大明威嚴,當然,這也是支持皇帝。
有人讚同方逢時的觀點,覺得應先確保情報準確,再做打算……
而從官員們陸續到來之後,張居正,海瑞便不再發表自己的看法了。
張居正明白,自己的態度隻能當著皇帝陛下的麵表達出來,不能出來帶節奏。
而海瑞也清楚,自己說話難聽,當著這麽多臣子的麵,還是要給陛下留點麵子。
朱翊鈞聽著眾人的爭論,心中早就有了決斷……
他微微抬手,製止了眾人的談論,聲音沉穩而有力:“朕意已決,我大明乃天朝上國,豈容外敵覬覦……方愛卿,備戰之事不可鬆懈,朕不日便派出巡查禦史巡查九邊,加強防禦,而邊境掃邊,清荒也要做……兵部需派遣援軍,前往薊門,遼東,宣府,大同,你先擬定一個章程,若是可行的話,不日便辦……”
方逢時雖心有異議,但見皇帝已做出決定,也隻能拱手領命:“臣遵旨。”
而看到這些,海瑞想要出列,還想再多說什麽,卻被一旁的張居正趕忙拉著……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