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天子南巡 19
字數:4827 加入書籤
申時行聽著皇帝陛下的話,是越聽越緊張。
不是說宗藩的事情嗎。
怎麽扯到地方吏治了。
實際上,朱翊鈞不微服私訪,永遠的身處在天上宮闕之中,他照樣能成為一個有為君主。
因為,他可以毫無負擔的借用著已經越發強大的國家機器去斂財,毫無負擔的將老人的兒子送上戰場,並且可以毫無負擔的享受著屬於帝王的榮耀……
可有些事情,看的明白了,心裏麵就會有負擔。
有了負擔,隻能讓其糾結,也並不能改變什麽。
“很多事情,想要改變,難……可若是難了,就難道什麽都不做嗎?”
“朕親眼看見百姓吃什麽土饃,裏麵是麵,表麵是土,為何這樣吃啊,因為這樣更加充饑……朕呢,也嚐了嚐,那個味道朕今生也不會忘了……“
“有個老阿娘拽著朕的衣角問‘當今聖上可知道民間疾苦’……”
“朕無言以對……”
“百姓生活如此貧苦,倒還能安穩度日。”
“可藩王身旁,就出現了一個不聽他們話的人,他們就忍不下去了。”
“今日,三王前來,哼,給朕訴苦呢。”
“他們哪有那麽多的苦楚,該訴苦的人,訴苦無門,不該訴苦的人,卻能直接到朕的麵前,說一通有的沒的。”
申時行是越聽越心驚。
而朱翊鈞是越說越憤怒。
“太原城裏,晉王的私礦日夜不停,挖空的何止是煤山,是朝廷的稅基……當地縣令遞來的折子,通篇寫的卻是晉王如何修繕文廟、賑濟災民。”
“還有這漕運,德王的船隊打著‘官船’旗號,強征民夫,私運鹽鐵。那些本該上繳國庫的賦稅,都進了王府的地窖……”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地方官府不敢得罪藩王,甚至與他們沆瀣一氣……”
“他們不敢得罪,朝廷就得罪……”
“朕就得罪……”
“宗藩……用十年的時間,完善其製度,約束其行為……”
“要是有人效仿成祖皇帝,那就讓他們來,朕不是朱允炆,朕可不是好欺負的………”
朱翊鈞說完這些,已經是氣喘籲籲,可見,年輕的皇帝確實大動肝火了。
從申時行進來,就回答了兩個問題,而後,便一直聽著皇帝陛下說話。
而且說的這些,應該是皇帝陛下關起門來,才能說的,根本就不是他一個外臣能聽的。
皇帝陛下甚至蛐蛐了永樂大帝。
“陛下,有此雄心,是社稷之幸,百姓之福。”
“你們呢,你們這些做官的,就沒有過想法,就看不出問題,你們看不出來,朕看出來了。”說完這些,朱翊鈞輕歎口氣,平複了一下自己的情緒。
而這個時候,馮保也端著一杯茶水放到了朱翊鈞的麵前……
“朕,苦思冥想了一番,有了些許的想法,現在朕說,你聽,你覺得可行性如何?”
“是,陛下,臣聽著呢。”申時行趕忙道。
“朕決定昭告天下,“太祖封王,本為‘藩屏帝室’,然今宗室不工不農不商不仕,空耗國帑,實違‘相生相養’之祖訓。朕今複太祖‘藩王當為天下先’之意,非削權,乃正名。”
朱翊鈞這個昭告,借太祖高皇帝得名號,打著“恢複祖製”的旗號,將改革合法性錨定在開國聖君身上,規避“違背祖製”的政治罪名……
實際上,違背祖製這個鍋,即便是現在的朱翊鈞都背不起來,還是要摳字眼,他想了一下午,才想到了,太祖高皇帝的意思,‘藩王當為天下先’……
“每年朝廷給藩王的祿米,有先提條件,要求“每萬石祿米需供養三百邊軍”,同時,王府莊田按“留三成、交七成”收歸官田……分給為王府種地得佃農們,讓他們獨立出來,而那些還要給藩王種田地的百姓們,交給王府的糧食,要與朝廷的賦稅相符,不能私自加征……”
“撤銷宗人府獨立司法權,規定“宗室犯罪,無論輕重,俱由地方按察司審理,三司會審時需有錦衣衛與宗人府各一名官員旁聽……”
“當然,朕還是要考慮下麵的宗室,對於偏遠宗室,鎮國將軍,奉國中尉,允許科舉開禁,特科選拔,隻要能夠考中秀才,優先安排擔任地方州縣縣佐官,主簿、典史等……”
“如果說,宗室中真的出了治世的大才,中了進士,中了狀元,照樣進翰林院,照樣可擔任京官要職,地方要職,朝中的黨已經那麽多了,朕也不差一個宗族黨了……”
“設置宗藩永製,召集內閣、六部、宗人府,各地的親王全都到京師來,好好商議,共同製定……一旦定下來,不能輕易更改。”
“當然,宗室爵位世襲但俸祿每代遞減兩成,至奉國中尉之後不再遞減,但需自謀生路……宗室除名……當然,除了名,朝廷會給一定的補助,按人口分給他們良田,一個人十畝夠種了,不過,要服從調劑……都想往江南跑,那怎麽行,大西北的田多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朕還要在各藩王府所在地派駐“京營監軍衛”,保護宗室安全……”
申時行聽完朱翊鈞的話後,陷入了沉思。
他當官那麽久,做了那麽久的事情。
皇帝陛下提出來的這些東西,在他看來,是有著可行性的。
雖然看起來,無比嚴苛,親王傳了五代,幾乎就領不到朝廷的工資,隻保有尊位……但卻讓大多數的底層宗室嚐到“就業增收”的甜頭……
可以參加科舉,可以當官……這是從圈養,變成了放養……不管了,混去吧……
這種情況下,底層宗室是被拉攏的,高階親王,郡王,多少多有些獨木難支了……
“朕說了那麽多,申愛卿,你也說兩句啊……”朱翊鈞看向申時行道。
“陛下,臣在想,這麽大的事情,是否要先回京師在議論呢。”
“朕隻是問你有什麽想法,朕又不是現在就頒布旨意,昭告天下……”
聽完朱翊鈞的話後,申時行點了點頭:“臣覺得陛下所言,有理有據,不過,陛下,這個事情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還是要看陛下的……”
“此言何意?”
“陛下的皇子,也要得封親王,也會分封各地……您是否願意,自己的子孫有朝一日,流落民間為一農夫,為一工匠,每日為生活奔波呢……”申時行這番話,就是在試探朱翊鈞的決心。
現在的這些藩王都是前麵的皇帝陛下封的,先帝穆宗皇帝陛下,沒有封王,你沒有親兄弟,陛下的祖父世宗皇帝陛下,雖說封了王,也早就身死國除了……
說白了,現在皇帝陛下擬定的宗室條例,對待的都是跟他血緣很遠遠的藩王了,傳了那麽多代,可以說,關係不大了……
可你呢,你日後封了王爵,到了晚年,搞出一套舐犢情深的戲碼來,把現在做的一切在推翻,現在做的這些,不一點意義都沒有了……
朱翊鈞聞言笑了笑:“為一農夫,為一工匠,不好嗎……”
“太祖高皇帝,想當一個農夫,想做一個工匠,都難於登天……”
“朕的兒子們,朕是不會區別對待的,這一點,申愛卿,你完全可以放心……”
這才是正確的發展方式啊,太祖高皇帝是從窮苦大眾中出來的,他的子孫後代,也理應回到勞苦大眾中去……
這樣,他的基業,才有可能打破三百年曆史周期……不然,即便此時的朱翊鈞將大明朝的國力發展到了一個頂峰,可那又如何呢,唐玄宗的開元與天寶也是幾年的事情啊……
宗藩問題,必須要得到解決。
這本身就擰巴。
接少待遇,放鬆管控,對於宗室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這是內部頑疾……是癌症……
如果說不解決的話,即便沒有外患,可大明朝還是會倒在更加洶湧澎湃的百姓戰爭中……逃脫不了一根繩子的最終命運……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