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打火機,銃,履帶
字數:3899 加入書籤
孫元化聽到張好古關於燧石和火輪的獨特見解,頓時如獲至寶。燧石與火輪的巧妙結合,能夠產生火星,這在孫元化看來,或許能夠為火銃的點火方式帶來革命性的變革。
\"如果把這一套用到火銃上麵,打火不就簡單了麽?隻不過是把火油換成火藥而已。\"孫元化眼睛一亮,迫不及待地向張好古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認為,這種利用燧石和火輪產生火星的方式,可能會比傳統的火繩點火更加便捷和可靠。
然而,張好古的回答卻出乎他的意料。\"可以啊 ,不用點火,其實還有更好的辦法,撞擊。\"張好古的聲音平靜而堅定,卻蘊含著讓人驚歎的創新思維。張好古深知曆史上火器的發展曆程,他帶來的不僅是一種新的技術思路,更是一種跨時代的思維方式。
他詳細解釋了撞擊的原理:通過機構設計,在扳機被扣動的瞬間,利用機械裝置使空間迅速縮小,壓力驟然增大。在這種極端壓力作用下,火藥會迅速發生爆燃反應,同時將彈丸以極高的速度推出銃口。
這種方式不僅省去了繁瑣的點火步驟,大大提高了火銃的射擊速度和可靠性,而且在風雨天氣中也能正常使用,不受外界環境幹擾。
孫元化聽得入神,他敏銳地察覺到了這項技術背後巨大的軍事價值。如果能夠成功應用於火銃製造,將極大地提升明軍的戰鬥力,在對抗外敵的戰爭中占據優勢。但他也明白,要將這一理論轉化為實際的武器,麵臨著諸多技術難題和工藝挑戰。
盡管如此,孫元化並沒有退縮。憑借著對火器的熱愛和執著,他決心與張好古一起,克服萬難,將這一創新的火銃技術變為現實。
“致遠,良甫,你們聊,我先回去研究研究。\" 孫元化揮了揮手,轉身便向門外走去。他滿腦子都是關於火銃技術的新構想,仿佛已經看到了那令人振奮的未來。
\" 等等,師兄!\" 張好古大著嗓門喊道,\" 關於接個世侄來照顧你的事,我要和你說說。如今就在家跟前,你雖不能回家,但是可以讓侄兒來一個照顧你啊!\"
孫元化停下腳步,微微皺了皺眉。他知道張好古是好心,但他此刻的心思全都在火銃上。\" 這事不急,我先去研究研究。\" 他擺了擺手,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摔炮一摔就能爆開,那麽火銃也能用,把爆炸的方向固定,推動彈丸……\"
這些話幾乎是從他嘴裏蹦出來的,充滿了激動與興奮。張好古還想再說些什麽,但看到孫元化越走越遠的身影,隻好作罷。
張好古和王徴互相看了一眼,不由的都苦笑一下,搖了搖頭,兩人都知道現在的孫元化是一個工作狂人,一旦進入工作狀態,哪怕是驚雷在麵前也不會眨眼的。
回到自己的工作室,孫元化立刻撲在了書案上。他找來各種紙張,快速地書寫著、勾勒著。摔炮的爆炸原理、火銃的構造、如何固定爆炸方向讓力量推動彈丸,這些想法在他腦海中交織碰撞,形成了一幅充滿希望的藍圖。
他想起之前在戰場上看到的那一連連的火銃手,點火時的笨拙和緩慢,常常讓軍隊處於危險的境地。如果能實現像摔炮那樣快速且無需外部明火的引爆方式,那該多好啊!
這是一個大膽的想法,也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嚐試。孫元化深知,要實現這一構想,需要解決太多的技術難題。但他沒有退縮,反而越發堅定。為了軍隊的戰鬥力的提升,為了國家的安寧,他願意付出全部的心血與努力。
孫元化走後,張好古和王徴又對關於打火機的討論持續了一會,兩人從燧石原理談到機械構造,又從材料選擇說到實用性能。
等王徴把這打火機的原理吃透後,王徴忽然話鋒一轉,又回到自行車的話題上。
\"自行車好用是好用,但是對路麵的要求高。水泥路上跑的挺快,硬地上也可以,就是在軟地裏,跑的慢不說,還容易陷進地裏去。還是帶軌道的好啊?跑的格外快。\"
王徴一邊說著,一邊在紙上畫出了軌道自行車的簡易示意圖。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現有交通工具局限性的深刻認識,也展現了他對更高效移動方式的追求。
軌道固然能提供穩定的行駛環境,但王徴也明白,固定的軌道限製了行駛的自由度,這始終是一個難以兩全的矛盾。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當王徴提到\"軌道\"時,張好古的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履帶啊?怎麽能把履帶忘了呢?\"這個來自後世的記憶瞬間點亮了他的思路。
張好古興奮地打斷王徴:\"軌道有點太費鐵材了,費用太高了目前。而且隻能在固定的地方跑。
但是把軌道直接按在自行車上,不但軟地麵可以行走,而且還可以任意方向可去。\"他邊說邊在沙地上快速勾勒著草圖,\"我們在自行車上安裝履帶裝置,這樣無論是什麽地形,都能平穩快速地行駛!\"
這個構想讓王徴眼前一亮。他立刻意識到,這不僅僅是對自行車的改進,更是一種全新的移動方式。履帶的設計既解決了軟地麵行駛的問題,又保留了方向控製的靈活性;蒸汽動力的加入則提供了強大的驅動力。
兩人越說越激動,很快就圍繞著這個構想展開了詳細討論。他們探討了履帶的材料選擇、傳動方式、動力分配等具體問題,還初步構思了蒸汽鍋爐的安裝位置和安全性設計。
\"這樣一來,我們的軍隊就能擁有一種不受地形限製的快速機動裝備了!\"王徴興奮地說,\"無論是泥濘的戰場還是鬆軟的沙地,都能暢通無阻!\"
張好古連連點頭:\"不僅如此,民用運輸也會因此發生革命性的變化。貨物可以更快速、更安全地運送到任何地方。\"
夜幕降臨,但兩人的討論熱情絲毫不減。他們知道,這個構想一旦實現,將徹底改變人們的出行和運輸方式。
就這樣兩人一直討論到了下半夜,王徴才回到家中。
至於鄭芝龍那裏,傳信的來說還要等兩天,福建水師才能來鬆江匯合。
陽光透過樹葉的間隙灑在地上,形成斑駁的光影。鬆江府的街頭,行人來來往往,叫賣聲、談笑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
張好古站在府門口,看了看天色,微微皺了皺眉頭。自打從台灣回來,一直忙於軍務,竟已經許久沒有去吳江葉家埭了。若是偷襲清軍,短時間內怕是回不來,索性趁著眼下得閑,去葉府走一趟,也免得葉家人掛念。
\"吳大寶!\"張好古朝著院子裏喊了一聲。
\"在呢!\"
\"準備一下,咱們去一趟吳江葉家埭。\"張好古說道,\"買些禮物,再帶上一眾護衛。\"
吳大寶立刻明白了張好古的意思,點頭應是。他們很快準備好了禮物,然後帶著一眾護衛離開了鬆江府。
出城的路十分平坦,馬蹄聲噠噠作響。張好古坐在馬車裏,透過車窗看著窗外的風景。遠山如黛,近水含煙。
馬車在水泥官道上平穩前行,張好古的心思卻早已飛到了吳江。葉家的那位老爺子一向對他照顧有加,此番前去,主要探望,
一路上,眾人默默前行,偶爾傳來幾聲護衛的低語。張好古閉目養神,心中默默籌劃著接下來的安排。對於此次吳江之行,他心中已有諸多考量。
夕陽西下時,車隊終於抵達了吳江。張好古下了馬車,深吸一口氣,感受著這座小鎮的氣息。他知道,接下來的幾天裏,將有重要的事務等待著他去處理。馬上就要帶人去闖虎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