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四逆散

字數:2583   加入書籤

A+A-


    仲景先生筆尖懸著墨珠,在竹簡上寫下"四逆湯"三字時,附子正站在藥櫃最高層睥睨群芳。我抱著蜜罐縮在角落,看他紅衣獵獵如火,腰間墜著的十八枚黑順片隨動作相擊,發出金石之音。
    "不過是個燥烈匹夫。"幹薑抖落衣襟上的灰白色粉末,素色裙裾拂過藥秤。她總這樣,像終年不化的霜雪覆在南山之巔,偏生胸中燃著比附子更灼人的火。
    第一個病家是蜷在竹榻上的少年。他麵色潮紅卻四肢厥冷,唇邊結著白霜說胡話。"陰盛格陽。"先生將脈枕推近三寸,"當破陰回陽。"附子聞言縱身躍入陶罐,激起的水花帶著辛辣氣息。
    "且慢!"幹薑按住稱藥的手,"《本草經》有雲:附子無幹薑不熱。"她指尖翻飛如蝶,三兩幹薑片覆住附子鋒芒。我急忙捧出蜜炙甘草調和,卻見藥湯甫入口,少年突然抽搐,額角迸出冷汗。
    附子在水汽中現形,紅衣沾滿苦澀:"我本生用峻烈,你為何不用炮製之法?"幹薑冷笑:"《傷寒論》原方本用生附,分明是你不知收斂!"眼看附子腰間黑順片又要化作利刃,我慌忙將蜜汁澆在二人之間:"《用藥法象》說得好,甘草調和諸藥,我們且看先生施針。"
    銀針入內關穴,少年嘔出半碗黑水。先生將藥液分次喂服,到第三服時,少年指尖終於回暖。附子怔怔望著自己逐漸透明的雙手:"原來陽氣複蘇,急不得。"
    秋雨打濕經卷時,我們遇見裹著三重棉袍的婦人。她舌苔白膩如積雪,脈象沉遲似冰河,案幾上的黍粥早已凝成玉璧。"寒濕困脾。"先生以蒼術三錢為引,目光掃過我們三人。幹薑突然按住附子手腕:"這次我來主攻。"
    附子蹙眉欲言,卻在觸及婦人腕間冰寒時沉默。幹薑化為片片老薑鋪陳罐底,附子褪去紅衣化作淡黃薄片,我以炙草之姿融作甘潤藥汁。文火慢煎三個時辰,婦人飲下後卻連連作嘔。
    "薑性守而不走,附性走而不守。"先生添了半錢鹽,"《本草思辨錄》說得明白,二者相須方能徹上徹下。"附子與幹薑對視一眼,忽然化作流光沒入藥湯。這次婦人周身騰起白霧,竟在雨中走出醫館大門。
    冬至前夜,馬蹄聲踏碎薄霜。抬進來的老者麵如金紙,氣若遊絲,十指青紫如凍僵的桑葚。"亡陽厥逆。"先生話音未落,附子已自行跳進藥吊。我卻看見他腰間黑順片黯淡無光——連續七日救治凍斃災民,他早就不是初見時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
    "用炮附子。"他忽然出聲,紅衣褪為淺褐。幹薑正在稱量的手一顫,薑片落進炭火激起星芒。"生附救急,炮附溫補。"我念著《本草備要》,將蜜煉得愈發粘稠。這次湯藥濃如琥珀,老者飲下後卻遲遲不見動靜。
    更漏滴到子時,幹薑忽然將三錢薑片盡數投入火爐。烈焰騰空瞬間,老者喉間忽然發出龍吟般的痰鳴,灰白胡須無風自動。附子虛影在煙氣中明滅,嘴角卻噙著笑:"原來《醫宗金鑒》說的相得益彰,是要以命換命。"
    晨光穿透窗紙時,我捧著空了的蜜罐,看那二人身影在爐火中漸漸交融。附子腰間黑順片與幹薑鬢邊霜雪化作太極陰陽,而我的甘甜滲進他們每一道裂痕。先生合上《傷寒論》,墨字"甘草緩急"在曦光中微微發燙。
    ————————
    四逆散 《傷寒論》
    【組成】甘草炙 枳實破,水漬,炙 幹柴胡 芍藥各十分
    【用法】上四味,搗篩,白飲和,服方寸比,日三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透邪解鬱,疏肝理脾。
    【主治】1.陽鬱厥逆證。手足不溫,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脈弦。2.肝脾不和證。脅肋脹痛,脘腹疼痛,脈弦。
    【證治機理】本方在《傷寒論》中原治“少陰病,四逆”。四逆者,乃手足不溫也。其證緣於外邪循經入裏,氣機為之鬱遏,導致陽氣內鬱,不能達於四末,而見手足不溫。此“四逆”與陽衰陰盛的四肢厥逆有本質區別。正如李中梓雲:“此證雖雲四逆,必不甚冷,或指頭:微溫,或脈不沉微,乃陰中涵陽之證,惟氣不宣通,是為逆冷。”肝氣鬱結,疏泄失常,木來乘土,脾滯失運,故見脅肋脹痛、脘腹疼痛,或見泄利下重等症;脈弦亦主肝鬱。故治宜透邪解鬱,調暢氣機。
    【方解】柴胡入肝膽經,升發陽氣,疏肝解鬱,透邪外出,為君藥。白芍斂陰,養血柔肝,為臣藥。柴胡散疏,條達肝氣;白芍收斂,補養肝血,使柴胡升散而無耗傷陰血之虞,二藥合用,共達調肝之效。佐以枳實理氣開鬱,泄熱散結,與柴胡相伍,一升一降,調暢氣機,並奏疏肝理脾之效;與白芍相配,又能理氣和血,使氣血調和。佐使以甘草,益脾和中,調和諸藥;與白芍配伍,酸甘化陰,緩急止痛。原方用白飲米湯)和服,取中氣和則陰陽之氣自相順接之意。本方原治陽鬱厥逆證,又為疏肝理脾法之基礎方。
    【配伍特點】疏柔相合,以適肝性;升降同用,氣血並調。
    【方歌】四逆散裏用柴胡,芍藥枳實甘草須,此是陽鬱成厥逆,斂陰泄熱平劑扶。
    喜歡方劑雜論請大家收藏:()方劑雜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