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蘇子降氣湯
字數:6666 加入書籤
紹興十三年春分,臨安城西仁濟堂的雕花木窗欞間,飄散著新焙的艾草香氣。老藥師李時安端坐在紫檀木藥案前,案頭《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正翻至卷三"治痰飲"篇,泛黃的紙頁上"蘇子降氣湯"五個墨字在桐油燈下泛著微光。藥匣七格中的藥材在月光浸潤下,各自凝聚著不同色澤的靈氣。
"報——!"戌時三刻,藥匣第二格突然迸出青碧光暈。身著翠葉紋短褐的紫蘇子化形落地,這味君藥化成的藥靈不過孩童形貌,眉間卻隱現肅殺之氣。他手中降氣旗的流蘇無風自動,正對應《藥品化義》所述"紫蘇子體潤性降,專治痰壅氣逆"之性。
廂房外傳來急促腳步聲,學徒捧著診籍疾步而入:"師父,城東米鋪張掌櫃舊疾複發,症見咳喘痰鳴如拽鋸,坐不得臥,雙足厥冷如浸寒泉。"李時安執筆記錄的手腕微頓,狼毫在宣紙上洇開墨點——這正是《丹溪心法》所述"上盛下虛"的典型脈症。
藥匣第三格忽有白光流轉,素紗廣袖的半夏淩空而起,發間玉簪刻著"燥濕化痰"四字篆文。她展開手中《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指著"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的經文蹙眉:"此患素有痰飲,本當溫化,然其尺脈沉微,腎陽式微若風中殘燭,若單用我等燥烈之品..."話音未落,藥匣震動,第四格中的前胡已化形成青衣文士,手持《本草綱目》殘卷現身。
"肺氣壅塞非開宣不能解,然《醫學啟源》有雲"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前胡揮袖間,藥氣在沙盤上凝成三焦模型:上焦如烏雲蔽日,痰濁翻湧;中焦氣機如亂麻纏結;下焦腎陽虛衰,恰似將熄的炭盆。這正是張元素在《醫學啟源》中強調的"治病必求其本"。
忽有暖香浮動,第五格中的厚樸化形成褐衣匠人,手持青銅矩尺量度沙盤:"陽明經氣滯塞三寸七分,太陰經濕濁淤積五寸有餘。"他丈量的軌跡暗合《黃帝內經》"升降出入,無器不有"的氣機運行規律。第六格中的當歸幻化出宮裝女子形貌,腰間錦囊繡著"衝為血海"字樣,她展開的經絡圖上,足少陰腎經與手太陰肺經的交接處正泛著赤光。
"諸君且看!"紫蘇子劍指沙盤中焦部位,"《醫方集解》言本方主治"痰涎壅盛,喘咳短氣",然患者足冷脈微,此非純實之證。"藥匣最末格的甘草突然發出金玉之聲,化作黃衫老者緩步而出:"《本草正》載老夫能"調和諸藥,解百毒",然此證虛實夾雜,需明辨標本。"
月光偏移間,七味藥材的靈氣在沙盤上交織成網。半夏指尖凝出白色水汽,模擬痰飲形成之勢;當歸引動血色絲線,演示氣血運行之徑;肉桂雖未化形,其格中已有隱隱紅光透出,暗合《景嶽全書》"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之論。
李時安突然起身,從醫案中抽出一冊泛黃脈案——正是五年前張掌櫃初診記錄。彼時患者僅見咳嗽痰多,尚未出現下元虛損之象。"此乃典型病傳!"老藥師以朱筆圈出"冬至加重"四字,"《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雲"冬傷於寒,春必溫病",腎陽久耗,終致上實下虛。"
沙盤景象驟變,代表腎陽的赤色光芒愈發暗淡,而肺經區域的痰濁卻暴漲三分。紫蘇子降氣旗上的流蘇突然繃直,指向中焦脾胃之位:"《醫宗金鑒》有言"上下交病治其中",吾等當以中焦為樞,斡旋氣機!"此言一出,眾藥靈俱是頷首,暗合李東垣《脾胃論》升降學說。
子時更鼓傳來,藥堂梁柱間的陰陽魚木雕忽然轉動。紫蘇子與眾藥靈的身影漸淡,沙盤上的三焦模型卻仍在自主演化,演示著氣機升降的微妙平衡。李時安將七味藥材按君臣佐使之序排列,月光恰好將它們的影子投射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書頁上,與原文中的方劑組成完美重合。
寅時三刻,仁濟堂後院的更漏滴落聲驚起簷下宿鳥。藥匣中蒸騰的草木精氣在沙盤上凝成霧靄,將三焦模型籠罩得若隱若現。紫蘇子降氣旗上的流蘇忽明忽暗,映照著《醫門法律》中"治痰不治氣,非其治也"的鎏金字句。
"諸君且看此處!"半夏廣袖輕揚,沙盤肺經區域頓時泛起白沫,"《諸病源候論》言"痰飲者,由氣脈閉塞,津液不通",然此患痰中帶灰,乃寒熱錯雜之象。"她指尖凝出冰晶,卻在觸及痰濁時蒸騰成氣,正應《景嶽全書》"寒痰非溫不化,熱痰非清不除"的矛盾病機。
前胡手持《本草衍義》殘卷走近沙盤:"《醫學心悟》雲"治痰須理氣,氣順痰自消",然患者氣逆之勢..."話音未落,沙盤中焦突然騰起赤色氣旋,將前胡的文士巾吹得獵獵作響。這恰是李杲在《內外傷辨惑論》中描述的"濁氣在上,則生?脹"之象。
厚樸的青銅矩尺突然發出嗡鳴,量出太陰經氣滯已達八寸:"陽明經氣本應下行,今反上逆衝肺,此乃《素問·逆調論》"不得臥而息有音者"之機。"他丈量的軌跡在沙盤上劃出明黃色光帶,正是足陽明胃經的循行路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諸位是否忘了根本?"藥匣第七格迸射金光,肉桂化形成赤袍老者踏火而來,《醫貫》中"命門火衰,不能生土"的經文在其周身流轉。他掌中托著的琉璃盞裏,一縷淡藍火苗忽明忽暗:"此患子時咳甚、寅時足冷,正是《傷寒論》少陰病"但欲寐"之變證。"
沙盤突然劇烈震顫,下焦腎區的地火明滅不定。當歸展開的經絡圖上,足少陰腎經的湧泉穴泛起青黑:"《婦人大全良方》記載,妾身曾治一老嫗,痰喘伴月事淋漓,正是衝任不固、虛陽浮越之證。"她腰間錦囊飄出的血氣在空中凝成嘉靖年間醫案,病狀與張掌櫃竟有七分相似。
紫蘇子突然劍指沙盤天突穴位置:"《成方切用》載本方用法,若見真陽衰微..."降氣旗掃過之處,《類證治裁》中"上實下虛,蘇子降氣湯主之"的篆文浮現。旗尖輕點膻中穴,上焦痰濁竟化作《聖濟總錄》記載的"白芥子案"——宋徽宗年間某尚書同樣痰壅氣逆,卻因過用礞石滾痰丸而瀉利不止。
"此乃前車之鑒!"甘草化形的黃衫老者揮動《本草綱目》,書中飛出萬曆年間吳崑醫案:一商賈誤服三子養親湯致氣脫昏厥,幸得老參續命。沙盤上的藥氣頓時紊亂,昭示著《醫宗必讀》"攻邪勿忘扶正"的治則。
李時安忽然展開案頭《臨證指南醫案》,指著葉天士治療馬姓鹽商記錄:"汝等細看,此案痰喘足冷與今症雷同,葉氏以紫蘇子配沉香溫腎納氣,正是"治上顧下"之典範。"書頁間騰起的醫案靈氣注入沙盤,下焦地火竟穩定三分。
肉桂掌中火苗突然暴漲:"《張氏醫通》有載,老朽需借當歸引火歸元..."話音未落,沙盤腎俞穴處升起雙龍戲珠之象,正是趙獻可《醫貫》所述"命門火生脾土"之景。厚樸的矩尺突然橫架中焦,量出脾胃升降樞機已恢複五成通路。
"報——!"藥堂外傳來雞鳴,東方既白。紫蘇子降氣旗上的流蘇完全舒展,在空中劃出《醫方考》"降氣而不破氣,化痰而不傷正"的軌跡。眾藥靈身影漸淡,唯有沙盤上的三焦模型仍在自主演化:上焦痰濁化雨而落,中焦氣機如磨運轉,下焦地火穩燃不熄。
李時安將七味藥材按《雷公炮炙論》古法炮製:紫蘇子文火微炒存其油潤,薑半夏用甘草水浸透,肉桂去粗皮取油桂。晨光中,藥材靈氣在銅秤盤上交織成太極圖案,暗合《周易》"保合太和"之旨。
卯時初刻,仁濟堂簷角的銅鈴被晨風叩響。藥匣中升起的七色靈氣在沙盤上交織成經緯,將三焦模型照得通明。紫蘇子立於中焦樞紐之位,降氣旗上《醫方集解》的篆文流轉如金:"治上實下虛,當以降氣化痰為君,溫腎納氣為臣。"
紫蘇子劍指膻中穴,旗尖挑破上焦痰濁:"《本草求真》言吾"下氣開鬱,專消胸膈逆氣",今當效法朱丹溪"氣順則痰消"之論!"旗麵卷動間,《證治準繩》中記載的"三子養親湯案"化作流光,警示眾人不可獨攻痰飲。沙盤肺經區域的灰白痰濁應聲裂開縫隙,露出《醫學衷中參西錄》所述"痰飲乃津液之逆"的本質。
半夏淩空踏出禹步,素紗衣袖展開《金匱要略》水氣病篇:"妾身依仲景"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法度,引太陰經濕土之氣..."她指尖凝出薑汁狀的靈氣,正是遵循《雷公炮炙論》中"半夏用薑製,毒性化良藥"的古法。沙盤脾胃區凝結的白沫遇此薑氣,竟化作《醫宗金鑒》所述的"燥濕相濟"之象。
厚樸突然丈量中焦氣機通道,青銅矩尺在沙盤劃出明黃軌跡:"陽明經氣滯已逾九寸,當效法張元素"通腑降濁"之法!"他取出《本草衍義補遺》中記載的"製厚樸法",將尺身浸入紫蘇子的降氣旗流蘇,尺紋頓時浮現《藥品化義》"厚樸苦能下氣,辛能散結"的銘文。沙盤中的氣滯節點應聲崩解,暗合李東垣《脾胃論》"中焦如漚"的氣化理論。
前胡手持《滇南本草》殘卷現身:"《醫學入門》雲"前胡能除內外痰熱",然此患痰中帶寒..."他忽然將書卷投入半夏的薑汁靈氣,經文中的"微寒"屬性竟轉化為《本草備要》所述的"宣散風邪"。沙盤上焦的痰濁被這改良藥性包裹,漸次化作《聖濟總錄》記載的"痰飲化雨"之象。
甘草化形的黃衫老者踏著《湯液本草》的經絡圖走來:"老夫依王好古"調和諸藥,解百毒"之囑,當為諸君殿後。"他展開的《本草圖經》中飛出十八反歌訣,將紫蘇子與半夏的藥性波動約束在安全範圍。沙盤上突然顯現崇寧年間醫案:某郎中未用甘草調和,致患者服後脘痞嘔逆,正應《醫林纂要》"甘能緩急"之誡。
肉桂掌中的琉璃盞突然大放光明:"《景嶽全書》言"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當歸娘子助我!"當歸展開的血氣經絡圖中,足少陰腎經泛起桃紅:"《女科要旨》載,妾身能引血歸經,助君藥降而不陷。"她發間的金步搖射出赤線,將肉桂的地火引向命門穴,恰如《醫貫》所述"先天之火得後天之血滋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眾藥靈齊喝一聲,各展所長。紫蘇子降氣旗攪動中焦氣旋,半夏的薑汁靈氣如網羅痰飲,厚樸的理氣尺疏通陽明經,前胡的改良藥性宣散肺鬱,當歸的血氣滋養衝任,肉桂的地火溫煦命門,甘草的金光調和諸藥。沙盤上的三焦模型劇烈震動,《素問·六微旨大論》"升降出入,無器不有"的經文在虛空浮現。
李時安突然取出嘉靖年間禦醫薛己的《內科摘要》,將其中"蘇子降氣湯加沉香案"的靈氣注入沙盤。下焦將熄的地火遇此靈氣,竟化作《醫林改錯》所述"腎間動氣",沿著督脈升騰而起。沙盤中焦的樞機之地,漸漸形成《吳醫匯講》記載的"氣化如輪"奇觀——清氣上升潤肺,濁氣下降歸腎。
辰時日光透窗而入,沙盤景象終歸平靜。上焦痰濁化做晨露滋潤肺絡,中焦氣機如磨盤運轉有序,下焦地火穩燃不熄。紫蘇子收旗而立:"此非獨降之功,實乃《醫宗金鑒》"上下交病治其中"之要義。"半夏鬢邊的玉簪浮現"標本同治"四字,正是嚴用和在《濟生方》中強調的治痰原則。
厚樸丈量著恢複通暢的陽明經:"某家今方悟李杲"脾胃為氣機樞紐"之真諦。"當歸將血氣經絡圖收入錦囊:"《婦人大全良方》警示,若遇經期患者,需減肉桂而加阿膠,此謂"因人製宜"。"甘草老者撫須而笑:"《本草綱目》雲老夫能"安和七十二種石,一千二百種草",今日方見其妙。"
藥匣中的肉桂忽然紅光內斂:"《本經逢原》囑老朽用量宜慎,若見虛陽浮越..."話音未落,沙盤命門穴處的地火突然分出細流,沿著帶脈溫煦雙足,正是《張氏醫通》所述"引火歸元"之象。李時安將炮製好的藥材按君臣佐使之序排列,藥氣在空中結成太極陰陽魚,暗合《周易》"一陰一陽之謂道"的至理。
————————
蘇子降氣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紫蘇子 半夏湯洗七次,各二兩半 川當歸去蘆,兩半 甘草爁,二兩 前胡去蘆 厚樸去粗皮,薑汁拌炒,各一兩 肉桂去皮,一兩半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二大錢,水一盞半,人生薑二片,棗子一個,紫蘇五葉,同煎至八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現代用法:加生薑3g,大棗1枚,蘇葉2g,水煎服)。
【功用】降氣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實下虛喘咳證。痰涎壅盛,胸膈滿悶,咳喘短氣,或腰疼腳軟,或肢體浮腫,舌苔白滑或白膩,脈弦滑。
【證治機理】證屬痰涎壅肺,腎陽不足之上實下虛之喘咳。上實,即痰涎壅肺,肺失宜降,故見胸膈滿悶、咳喘短氣、痰多稀白、苔白滑或白膩;下虛,即腎陽不足,不能納氣化飲,故見腰疼腳軟、動則氣急喘甚、肢體浮腫。本證雖屬上實下虛之喘咳,但以痰涎壅肺的上實為主。治當降氣平嘴,化痰止咳,兼顧下元。
【方解】紫蘇子質潤而下降,善於降上逆之肺氣,消壅滯之痰涎,為君藥。半夏,化痰降逆散結;厚樸降逆平喘,寬胸除滿;前胡降氣祛痰止咳。三藥相合,共助蘇子降氣消痰止咳,是為臣藥。君臣相配,以治上實。肉桂溫補腎陽,納氣平喘;當歸既能治“咳逆上氣”《神農本草經》),又能養血潤燥,與肉桂共增溫補下元之效;略加生薑、蘇葉以宣肺散寒,共為佐藥。大棗、甘草和中益氣,調和藥性,為佐使藥。本方為治上實下虛之嘴咳的常用方。
本方始載於唐《備急千金要方》,原名“紫蘇子湯”。宋.寶慶年間,此方加入蘇葉,更名為“蘇子降氣湯”而輯入《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本方原書注“一方有陳皮去白一兩半”,理氣燥濕祛痰之力得增。《醫方集解》載本方“一方無桂,有沉香”“溫腎力減,納氣力增”。
【配伍特點】降以平上實,溫以助下虛,肺腎兼顧,主以治上。
【方歌】蘇子降氣橘半歸,前胡桂樸草薑依,下虛上盛痰嗽喘,亦有加參貴合機。
喜歡方劑雜論請大家收藏:()方劑雜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