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定喘湯

字數:5410   加入書籤

A+A-


    隆冬時節,北風卷著細雪撲向朱漆窗欞。城樓上的麻黃將軍緊了緊玄色大氅,望著遠處翻滾的烏雲皺起眉頭。他鎮守的太陽經城牆已三日未曾換防,戍衛們鎧甲上結著冰霜,手中長矛卻始終指向不斷侵襲的寒邪。
    "報——!"斥候喘著粗氣衝上城樓,"東南方太陰經水寨傳來急報,白果軍師要將軍即刻退兵!"
    麻黃握劍的手背暴起青筋,城下寒邪化作的冰矛正簌簌釘入城牆。他記得三日前接診的老者,那人在風雪中趕了三十裏夜路,此刻正在太陰經深處咳喘不止。"白果老兒又要阻我解表?"將軍抽出佩劍斬斷襲來的冰棱,"傳令三軍,準備麻黃桂枝湯!"
    "將軍且慢!"蒼老聲音自城門傳來。白果軍師踏著滿地冰屑登上城樓,霜色鶴氅在風中獵獵作響。老者從袖中取出《金匱要略》殘卷:"《痰飲咳嗽篇》有載,喘家作桂枝湯,需加厚樸杏子。如今病患喉間痰鳴如鋸,舌苔黃膩,豈可再行辛溫?"
    城下寒風突然裹挾著燥熱,麻黃鼻尖滲出汗珠。他想起昨日巡營時,戍衛們鎧甲下的皮膚已隱隱發燙。"你是說..."將軍劍尖垂地,"寒邪未去,痰熱已成?"
    "正是。"白果展開經絡圖,指尖點向太陰經某處:"邪氣已從太陽傳入陽明,衛陽鬱而化熱,當用定喘湯法。"老者從藥囊取出二十一枚白果,"老朽願獻斂肺之能,助將軍開中有闔。"
    "報!陽明經糧道遭劫!"傳令兵的聲音突然撕裂城樓上的寂靜。麻黃與白果同時望向東南,但見天際騰起暗紅色煙塵,隱約傳來金石相擊之聲。
    蘇子勒住棗紅馬的韁繩,繡著紫蘇紋的披風在熱風中翻卷。她與胞妹杏仁鎮守的胸膈要衝,此刻正彌漫著令人窒息的黃濁霧氣。"是痰瘀伏兵。"杏仁摘下銀絲手套,指尖沾了些許黏液,"比晨間診脈時更顯黏膩,定是邪熱煉液成痰。"
    雙姝對視一眼,同時抽出腰間軟劍。蘇子的劍鋒掠過之處,沉積的痰濁如春雪遇陽,漸漸化作清露滲入地脈;杏仁的劍招則如急雨打萍,將膠結的痰塊擊成齏粉。但黃霧非但不散,反而愈聚愈濃,裹著火星的痰團不斷從地縫湧出。
    "這樣下去不是辦法。"蘇子抹去額間細汗,劍穗上的紫蘇香囊已染上焦糊味,"得請桑白皮將軍的水師來援。"話音未落,遠處江麵突然傳來戰鼓聲,數十艘艨艟逆流而上,桅杆上"瀉白散"三字旌旗迎風招展。
    江心主艦上,桑白皮正與黃芩對弈。青衣文士落下一枚黑子:"《小兒藥證直訣》有雲,地骨皮、桑白皮相須為用,可瀉肺中伏火。如今邪熱已入氣分..."話音未落,船艙外突然傳來驚呼,但見江麵浮起無數赤色泡沫,隱約可見火苗在水麵跳躍。
    "是痰熱壅肺!"桑白皮霍然起身,甲胄上的桑葉紋泛起青光,"速傳半夏督郵,準備燥濕化痰!"黃芩卻按住將軍手臂:"且慢,待本官先清肺經鬱熱。"禦史解下腰間玉壺,將壺中寒泉傾入江心。霎時間白霧升騰,江麵赤潮退去三丈,露出水下盤根錯節的痰瘀礁石。
    "大人!下遊出現浮屍!"水兵驚恐的喊叫打斷江心戰局。黃芩執棋的手微微一顫,棋盤上星羅棋布的黑子突然化作遊動的蝌蚪——那是《溫熱論》記載的"舌絳而幹,邪入營分"之兆。
    桑白皮拔劍劈開浪濤,劍鋒過處顯出渾濁水底蟄伏的陰影:"是痰瘀結成的瘰鬁,速取《外台秘要》皂莢丸方!"突然,漫天箭雨挾著熱浪襲來,箭鏃上跳動的火焰竟呈詭異的青紫色。
    "是相火妄動!"黃芩揮袖掃落箭矢,玉壺中寒泉已所剩無幾,"速請款冬花使者!"江岸忽然飄來清冽梅香,素衣女子踏雪而來,所過之處焦土綻出嫩芽。款冬花從藥籃取出蜜炙花蕾,輕輕撒向灼熱的江麵。
    對岸密林中,半夏督郵正率工兵開鑿暗渠。這位以"燥濕化痰"聞名的將領,此刻卻盯著手中羅盤眉頭緊鎖:"十二經痰濁分布有異,《三因方》記載的導痰湯路徑怕是不適用..."突然,地脈傳來劇烈震動,無數黏稠黑液從新辟的溝渠噴湧而出。
    "是頑痰!"副將驚呼後退。半夏卻露出笑意:"《醫學心悟》雲,濕痰滑而易出,燥痰澀而難出。取生南星三錢,煎濃汁來!"當暗綠色藥汁注入溝渠,黑液竟如春冰乍破,順著新開的三焦水道奔流而去。
    城樓上,麻黃看著漸散的寒霧,將佩劍收入鞘中。白果軍師正在調配最後七枚白果:"《本草備要》記載,白果生用降痰,煨用斂肺。如今外邪已去八九..."老者忽然頓住,望著天邊晚霞般的赤色雲氣:"將軍可聞金水相生之聲?"
    麻黃側耳傾聽,風中傳來清越的編鍾聲,那是甘草國老正在太淵穴調和諸藥。暮色中,二十一味藥材的精魄在經絡間流轉,如星河落入銀針劃定的疆界。遠處病患的咳喘聲,正隨著更漏漸漸平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城頭冰霜化作涓涓細流滲入地脈,麻黃將軍的玄甲卻遲遲未卸。他望著太淵穴方向升起的嫋嫋藥霧,突然按住心口悶哼一聲。白果軍師正在謄錄《慎齋遺書》的手驀地頓住,墨汁在"喘證日久必累及腎"的"腎"字上暈開濃重黑影。
    "將軍的衛陽之氣耗損過甚了。"老者從袖中取出三枚蜜炙白果,"《藥品化義》有言,白果味甘能補,煨製後尤善..."話音未落,城樓突然劇烈震顫,尚未散盡的寒霧中竟滲出腥甜血氣。
    蘇子勒馬衝進城門時,發間紫蘇釵已斷作兩截。她拋來的戰報上字跡被血汙浸染:"太陰經地脈湧出黃濁黏液,杏仁妹妹被困在膏肓之地!"
    杏仁的銀絲手套早已被黏液腐蝕,指尖在琴弦般的地脈上急促撥動。她正試圖用《萬病回春》導痰法疏通經絡,但琴弦每次震顫都會噴湧出更多腥臭痰濁。突然,三枚裹著蜜蠟的藥丸破空而來,在黏液表麵炸開金色漣漪。
    "是《幼科發揮》裏的健脾丸!"蘇子揮劍斬斷纏住妹妹的黏液觸手。白果軍師的聲音從經絡深處傳來:"《黃帝內經》雲,飲入於胃,遊溢精氣。如今脾失健運..."老者手中《脾胃論》殘卷突然無風自動,書頁間躍出茯苓、白術兩員小將。
    茯苓手持《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參苓白術散圖譜,白術揮動寫著"坤土"二字的杏黃旗。二者所過之處,太陰經地脈漸複柔韌,黏液中竟析出晶瑩水珠。蘇子突然明悟:"脾為生痰之源!"
    黃芩禦史的玉壺出現蛛網般裂痕。他剛封印的邪熱在經絡間左衝右突,竟幻化成《溫病條辨》記載的"燥痰"形態。桑白皮將軍的水師戰艦被黏稠痰塊困在曲池穴附近,船底龍骨與痰濁摩擦發出令人牙酸的吱呀聲。
    "取《醫方集解》清燥救肺湯!"禦史突然擲出半部《臨證指南醫案》。書頁在空中燃起青白色火焰,將燥痰照得無所遁形。款冬花使者踏火而來,手中藥籃盛著十二枚露水凝成的銀針。
    江心突然升起七座青銅藥爐,暗合北鬥七星方位。半夏督郵的工兵正在爐間鋪設紫蘇葉管道,蒸氣中浮動著《雜病源流犀燭》的經絡圖示。"這是...燻蒸療法?"桑白皮震驚地看著黏痰在蒸氣中軟化剝落。
    明代醫家李中梓在《醫宗必讀》中記載:"商姓喘證患者,每至亥時必發哮鳴。餘斷為脾虛痰泛,用六君子湯加杏仁、白果,服二十劑而根除。"此案正對應故事中茯苓、白術修複太陰地脈的情節。
    在藥物配伍層麵,《本草求真》指出:"白果得白術,則補脾益肺;得麻黃,則宣斂相濟。"這種動態平衡在故事中具象化為白果軍師與麻黃將軍的能量互補——當麻黃因過度發散導致衛陽虛弱時,白果及時用蜜炙法增強其補益之性。
    當最後一縷寒霧在足太陽經消散時,所有藥靈忽然感應到深藏經絡的震顫。白果軍師展開的《古今醫統》自動翻到"哮病"篇,書頁間升起三十六顆星辰,正是人體三百六十五穴中的喘證要穴。
    "真正的戰場在這裏。"老者指尖點在星辰交匯處,虛空中浮現《醫學入門》記載的"膈上伏痰"病機圖。麻黃將軍的劍尖突然不受控製地指向足少陰經方向——那裏湧動著《類證治裁》描述的"腎虛痰泛"黑潮。
    款冬花使者的銀針組成河圖洛書陣型,半夏督郵的蒸氣在經絡間勾連出先天八卦。當白果將最後七枚煨製白果投入陣眼時,《景嶽全書》記載的"金水相生"法陣轟然啟動,太淵穴湧出的不再是痰濁,而是《素問》描述的"上焦如霧"的氤氳清氣。
    三月後,驚蟄雷聲喚醒地脈春氣。麻黃將軍的玄甲已換成葛布輕衫,正與白果在太淵穴觀星台對弈。棋盤邊擺著《遵生八箋》養生卷,蘇子姐妹帶來的藥茶騰起嫋嫋熱氣。
    "《石室秘錄》喘證十六法,終究不如治未病。"白果落下一枚黑子,棋盤突然浮現《黃帝內經》經絡圖。茯苓、白術正在足太陰經修築堤壩,遠處隱約可見沉香大將鎮守的命門關。
    甘草國老的笑聲自中焦傳來,他手中《養生論》化作萬千金線,將各經要穴串聯成璀璨星圖。病榻上的老者睜開眼,望見軒窗外柳絮紛飛,胸中竟再無往年春日的窒悶。他不知曉的是,此刻體內二十一味藥靈正循著子午流注,在經絡間織就一張生生不息的護命網。
    ————————
    定喘湯《攝生眾妙方》
    【組成】白果去殼,砸碎,炒黃色,二十一個 麻黃三錢 蘇子二錢 甘草一錢 款冬花三錢 杏仁去皮尖,一錢五分 桑皮蜜炙,三錢 黃芩微炒,一錢五分 法製半夏,如無,用甘草湯泡七次,去臍用,三錢
    【用法】上用水三盅,煎二盅,作二服。每服一盅,不用薑,不拘時候,徐徐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宣降肺氣,清熱化痰。
    【主治】風寒外束,痰熱內蘊之哮喘。喘咳痰多氣急,痰稠色黃,或微惡風寒,舌苔黃膩,脈滑數。
    【證治機理】證為素體痰熱內蘊,複感風寒外邪所致。痰熱內蘊日久,肺失清肅,複感風寒,肺氣壅閉,不得宣降,氣逆於上,發為哮喘,喘咳痰多氣急、痰稠色黃;風寒束表,衛陽被鬱,故見微惡風寒;舌苔黃膩,脈滑數均為痰熱內蘊之征。證屬素有痰熱,複感外邪,肺失宣降,鬱而化熱所致。治宜宣降肺氣,清熱化痰。
    【方解】方中麻黃疏散風寒,宣肺平喘;白果斂肺定喘。二藥配伍,散收結合,既能增強平喘之功,又可使宣肺而不耗氣,斂肺而不留邪,共為君藥。桑白皮瀉肺平喘,黃芩清熱化痰,二者合用以消內蘊之痰熱,為臣藥。杏仁、蘇子、半夏、款冬花降氣平喘,化痰止咳,俱為佐藥。甘草調藥和中,且能止咳,用為佐使。本方為治外寒內熱哮喘之常用方。
    【配伍特點】宣降清斂相伍,以適肺性,主以肅降肺氣。
    【方歌】定喘白果與麻黃,款冬半夏白皮桑,蘇杏黃芩兼甘草,外寒膈熱哮喘嚐。
    喜歡方劑雜論請大家收藏:()方劑雜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