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書亞記第18章問答題

字數:4982   加入書籤

A+A-


    一、經文文本為主的思考題
    問題
    約書亞記183記載約書亞責備七個支派“耽延不去”得地為業,這與申命記18、21的應許有何關聯?從分地流程184  10)和便雅憫支派的分配結果1811  28),如何理解“神的應許”與“人的行動”之間的互動關係?
    答案
    申命記的應許與責任:在《申命記》的篇章中,神的話語擲地有聲。18裏,神宣告“我將這地賜給你們,你們要進去得我向你們列祖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應許之地” ,121又進一步激勵以色列人“看哪,耶和華你的神已將那地擺在你麵前,你要照耶和華你列祖的神所說的上去得那地為業,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這明確無誤地表明,神的應許並非是自動實現的,需要以色列人積極主動地采取行動,鼓足勇氣踏入那片應許之地,並通過爭戰去征服、占有它。
    而約書亞記183中,約書亞責備七個支派“耽延不去”得地為業,這裏的“耽延”在希伯來語中是“?????????????”,蘊含著鬆懈、拖遝之意。這七個支派的行為,無疑是對神在申命記中命令的公然違背。這種“耽延”背後,其實是他們內心深處信心的軟弱在作祟。《希伯來書》46警醒我們,“那些不信從的人,不得進去”,七個支派的“耽延”正是不信從的外在表現,他們因著自身的怯懦和對神能力的懷疑,險些與神所應許的產業失之交臂,錯失那豐盛的恩典。
    分地流程的屬靈原則
    勘測與規劃184  6):約書亞要求支派“走遍那地,描述出來”,這一舉措有著深刻的屬靈內涵。它體現出人類對神應許的一種理性參與方式。就如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做任何重大決策或行動之前,都需要進行周全的考慮和規劃。《路加福音》1428中說“你們哪一個要蓋一座樓,不先坐下算計花費能蓋成不能”,以色列支派在分地之前進行勘測與規劃,是他們對神應許的尊重與負責。他們通過實際行動,深入了解那片即將屬於自己的土地,包括土地的地形、資源、周邊環境等,以便更好地適應和利用這片土地,為未來的生活和發展做好充分準備。這也告訴我們,在麵對神的應許時,我們不能盲目行事,而要運用神賦予我們的智慧和理性,積極參與其中,使神的應許在我們的生活中得以更好地實現。
    拈鬮與順服1810):在分地的過程中,七次拈鬮均以會幕為中心181),這一細節至關重要。它有力地表明了神在整個分地事件中的絕對主權。《箴言》1633說得好,“簽放在懷裏,定事由耶和華”,拈鬮這一行為看似是一種隨機的選擇方式,但實際上,背後是神的旨意和安排在起作用。便雅憫支派在拈鬮後分得險要山地1816  20),從表麵上看,這片土地地勢險峻,可能不利於生活和發展,然而,這片土地卻包含了未來聖殿所在的耶路撒冷1828)。這一奇妙的安排預表著神的智慧和奇妙作為,即使在我們看來是不利的環境和條件下,神也隱藏著極大的祝福和計劃。便雅憫支派需要做的,就是全然順服神的安排,相信神的美意,積極在這片土地上開拓和建設。
    互動關係的總結:從《創世記》1518  21中,我們清楚地看到神的應許已然立定,“當那日,耶和華與亞伯蘭立約,說:‘我已賜給你的後裔,從埃及河直到幼發拉底大河之地’” ,神的應許是確定無疑的,是已經賜下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人類可以坐享其成,無所作為。《雅各書》222教導我們“可見信心是與他的行為並行,而且信心因著行為才得成全” ,人必須以堅定的信心去領受神的應許,同時以積極的行動去開拓和實現這一應許。那七個耽延的支派,由於缺乏行動,幾乎失去了神所應許的產業;而便雅憫支派順服神的安排,積極行動,最終成為救恩曆史的樞紐,例如《腓立比書》35中提到的保羅就屬便雅憫支派,他在神的救贖計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鮮明的對比充分說明,神的應許和人的行動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隻有當我們以信心為根基,以行動為支撐,才能真正經曆神應許的美好,彰顯神的榮耀。
    二、開放式思考題
    問題
    約書亞記181提到以色列全會眾聚集在示羅設立會幕,作為分地的核心。這一舉動對今日教會的群體敬拜與使命實踐有何啟示?結合詩篇1331  3和啟示錄79  10,試論“以神為中心”的共同體當如何平衡“敬拜”與“行動”的關係?
    答案
    示羅會幕的象征意義:在約書亞記181所描繪的場景中,以色列全會眾在分地之前,先聚集在示羅設立會幕,這一行為蘊含著極為深刻的象征意義。它首先表明了敬拜在所有行動中的優先地位。《馬太福音》633教導我們“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以色列人在分地這一重大事件之前,先設立會幕進行敬拜,正是遵循了這一原則。會幕是神與以色列人同在的象征,是他們敬拜神的中心場所,通過敬拜,他們表達對神的敬畏、感恩和依靠,尋求神的指引和祝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示羅處於中央位置,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便雅憫支派夾在猶大與約瑟支派之間1811),而會幕設立於此,象征著神權高於一切族群分歧。在以色列民族中,不同支派之間可能存在著各種差異和矛盾,但在神的麵前,這些分歧都應當被超越。會幕的存在就如同預表著基督後來打破了隔斷的牆《以弗所書》214),使不同的群體能夠在神的愛中合而為一,共同敬拜神,共同踐行神的旨意。
    詩篇與啟示錄的呼應
    合一中的差異:《詩篇》1331  3中充滿詩意地描繪道“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這好比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胡須,又流到他的衣襟” ,這裏以“亞倫的膏油”比喻合一的祝福。這與以色列各支派在示羅的聚集相呼應,盡管各支派在分地時有著差異化的地業分配1811  28),每個支派的土地範圍、地形、資源等都不盡相同,但他們卻能在示羅共同敬拜神,在敬拜中實現了超越差異的合一。這表明,在神的大家庭中,差異化與合一敬拜是可以並行不悖的。不同的個體、群體雖然有著各自的特點和差異,但在對神的敬拜中,能夠找到共同的根基和紐帶,實現真正的和諧與團結。
    使命的終極目標:《啟示錄》79  10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宏大而壯觀的景象,“此後,我觀看,見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麵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樹枝” 。這表明教會當下所進行的“分地”,即文化使命,是為了終極的“萬國歸主”服務。就像便雅憫支派所分得的土地中,耶路撒冷最終成為聖殿所在,成為神的榮耀彰顯之地。教會的一切行動,無論是傳教、慈善、社會服務還是文化傳播等,都應當指向永恒的敬拜,都應當以引領更多的人認識神、歸向神為最終目標。隻有這樣,我們的行動才有真正的價值和意義。
    平衡“敬拜與行動”的實踐
    敬拜驅動行動:以色列人在會幕中領受神的異象,從神那裏獲得力量和指引,然後積極地投身到分地和建設的行動中。同樣,今日教會也需要在敬拜中聆聽神的聲音,尋求神的方向。《使徒行傳》132記載“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 ,通過敬拜和禁食,教會能夠更加敏銳地捕捉到神的旨意,從而避免淪為一個僅僅處理事務性工作的機構。敬拜能夠激發我們的熱情和使命感,讓我們在神的引領下,積極地參與到各種使命實踐中,為神的國度拓展疆土。
    行動深化敬拜:便雅憫人分得險要山地,他們需要在這片充滿挑戰的土地上努力開拓,通過辛勤的勞作和不懈的奮鬥,將這片土地建設成美好的家園。教會也是如此,需要在職場、社會中活出敬拜。《羅馬書》121教導我們要“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例如,以環保行動呼應《創世記》128中“治理這地”的命令,我們通過關愛和保護自然環境,體現對神創造的尊重和敬畏;以公義倡導實踐《彌迦書》68中“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的要求,我們在社會中為公平正義發聲,幫助弱勢群體,踐行神的愛和憐憫。通過這些行動,我們將敬拜融入到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進一步深化對神的認識和敬拜。
    群體見證:以色列全會眾在示羅的合一聚集181),成為了外邦人的見證。《申命記》46  8中提到“所以你們要謹守遵行。這就是你們在萬民眼前的智慧、聰明。他們聽見這一切律例,必說:‘這大國的人真是有智慧,有聰明’” ,以色列人在神的指引下,通過團結一心的行動和敬拜,向周圍的外邦人展示了神的榮耀和大能。今日教會也需以“彼此相愛”的共同體生活《約翰福音》1335)吸引人歸主。當教會成員之間彼此關愛、相互扶持,展現出真正的愛與和諧時,這種美好的見證能夠吸引他人對基督教產生興趣,進而認識神、歸向神。我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舉止,就是對神的一種無聲的宣傳,通過我們的群體見證,讓更多的人看到神的愛和救贖的力量。
    總結
    這兩個問題分別從經文細節與教會使命的角度,深入地揭示了《約書亞記》18章的核心信息:
    神的主權與人的責任不可分割:那些耽延的支派因為沒有履行自己的責任,缺乏對神應許的積極回應,而險些錯失神的恩典;相反,順服的便雅憫支派則積極響應神的安排,通過行動經曆了神的應許。這清晰地告訴我們,在信仰生活中,我們必須明確認識到神的主權,同時勇於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積極回應神的呼召,以行動來彰顯我們對神的信心和忠誠。
    敬拜是行動的源泉與歸宿:教會隻有緊緊紮根於基督,以敬拜為中心,才能在多元的使命實踐中保持正確的方向。《馬太福音》514說“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教會要成為“山上的城”,就必須在敬拜中汲取力量,在行動中踐行神的旨意,通過敬拜與行動的緊密結合,向世人彰顯神的榮耀,引領更多的人走向光明和真理。在當今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教會更應當深刻領會《約書亞記》18章所傳達的信息,不斷反思和調整自己的群體敬拜與使命實踐,以更好地完成神賦予的使命。
    喜歡聖經千問請大家收藏:()聖經千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