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朝中局勢

字數:3448   加入書籤

A+A-


    現在應停在原地結營自固,白晝則揚旗伐鼓,出奇兵與之挑戰;夜晚則燃炬鳴炮,虛張聲勢,使敵軍難測我軍虛實。待我軍主力到來,再全力進攻,必可取勝,不然也可全師而還。
    他又提醒丘福:當初陛下是怎麽樣說的?將軍全都忘記了?王聰也竭力反對。那老梆子一概不聽。
    丘福遣火真使虜營假言求和,自率輕騎繼之,火真猶豫未決,丘福厲聲而言:違命者斬!而後當先率軍疾馳。麾士卒行控馬,諸將無奈,隻得被迫隨行。
    不久,韃靼大軍突然殺至,將丘福等人重重包圍。李遠、王聰率五百騎突虜陣,斬賊數百人,王聰戰死,李遠馬蹶被執,罵不絕口而死,丘福與王忠、火真盡皆被俘遇害,麾下全軍覆沒。
    這該死的蠢貨,當了幾年的太子太傅,腦子也沒個長進。
    窗外雨聲漸歇,遠處傳來更夫梆子聲,驚得簷下銅鈴又叮當輕響。他猛然將我攬入懷中:你總為大局著想,可有沒有想過自己?
    我凝視著他鬢角新添的幾縷銀絲,這位及冠的少年,在舞象之年便能勇赴戰場的猛,此刻亦被煩惱所擾:王爺,江南諸事已然了結,戶部有了錢糧,夠明年北伐的糧草了。
    朱高煦沉默片刻,忽然自嘲地笑了:戶部那群老狐狸,個個都是蛀蟲。若非你在江南周旋,這銀兩怕是要被他們吞個幹淨。
    王爺莫氣。我為他斟了杯茶,陛下遣使招撫韃靼,本雅失裏卻殺了丘福。明年北伐勢在必行,王爺得早做準備。
    他忽然握住我的手,掌心溫熱:蓮兒,我不想你叫我王爺,喚我夫君可好?
    王爺……壑兒還在……朱高煦卻是頭也不回的喊:徐驍,將小皇子帶下去安寢。
    朱高煦的語氣中帶著不可違逆的威嚴,待徐驍將朱詹壑帶走後,書房瞬間安靜下來。少了孩子的歡聲笑語。夜風自窗而入,搖曳的燭火平添幾分寒意。
    燭光映照下,他眼底泛起血絲。這些日子為了籌措糧草,他已許久未曾好好安寢。
    我輕輕撫上他緊蹙的眉心:臣妾已命張軏暗中查訪,劉觀貪墨的賬本,不日便能到手。
    此事需謹慎。他握住我手腕的力度加重,劉觀是太子的人,若貿然動手......
    臣妾明白。我抽出被他攥得發燙的手,待賬本到手,便由王爺親自呈給陛下。太子素來仁厚自居,定不會插手其中的。
    夫君......我喉間剛溢出半句稱呼,便被他的力道箍得更緊。
    他側頭看向窗外沉沉夜色,聲音裏帶著自嘲:這監國的差事,倒比領兵打仗更累人。
    丘福那蠢貨白白葬送十萬將士,那群蛀蟲還在日日吵嚷著要太子回朝。爹倒好,把爛攤子都甩給我。
    我順勢將茶盞遞到他唇邊:陛下自有考量,夫君莫要氣惱。丘福之敗,本就是孤軍深入之禍,怨不得旁人。倒是那楊榮,在昭獄關了半年,太子竟不聞不問?
    朱高煦啜了口茶,喉間發出冷笑:楊士奇效忠老大,楊蒲謹小慎微,謝晉倒是肯為我所用。可楊榮此人......
    他忽然傾身向前,燭光在他眸中映出灼灼鋒芒,若能收服他,倒是個臂助。
    妾身明日便去鎮北府司。我抽回被他攥得發燙的手,指尖在他肩上緩緩揉按,楊榮最重氣節,妾身自有辦法讓他開口。
    不可!朱高煦猛然起身,案上茶盞被震得叮當作響,那昭獄陰寒,你身子未愈......
    夫君忘了?我笑著打斷他,從袖中取出個瓷瓶在他眼前晃了晃,太醫院新製的傷藥,妾身試過了。
    他望著我腕間未愈的燙痕,忽然伸手將我攬入懷中。錦緞外袍上的龍涎香混著他身上常年不散的甲胄氣息,莫名令人心安:蓮兒,你總為大局籌謀,何曾顧惜過自己?
    我倚在他胸膛,聽著他擂鼓般的心跳,指尖在他腰間的玉帶鉤上摩挲:妾身這條命,早該在洪武三十一年就丟了。能多活一日,便多陪夫君一日。
    朱高煦忽然輕笑出聲,溫熱的氣息拂在我耳畔:你倒是比那幫腐儒通透。明日讓徐驍隨你同去,楊榮若不肯降,便......
    夫君放心。我按住他欲言又止的唇,妾身自有分寸。
    夜風自半開的雕花長窗湧入,吹得案頭燭火明滅不定。朱高煦忽然執起我染著藥香的手,拇指反複摩挲著我掌心的繭子:蓮兒,若有一日......
    不會有那日。我截斷他未盡的言語,將頭埋進他懷中,妾身定會護住王爺,護住壑兒。
    次日清晨,我披著鶴氅踏進鎮北府司時,晨霧還未散盡。張軏早已在刑房外等候,紅色飛魚服襯得他身姿愈發挺拔,見到我時,向來冷肅的臉上難得露出笑意:漢王這麽快就肯放你出府了?
    我輕撫著袖中的三枚玉牌,皇上既然不許我抽身,那何不把這北鎮撫司利用好呢……
    踏進昭獄時,楊榮正倚在牢牆邊閉目誦經。這個曾經意氣風發的內閣學士,如今形蓬頭垢麵,唯有那雙眼睛仍透出凜然銳氣。
    楊大人可還好?我讓獄卒退下,從食盒中取出桂花糕——這是他幼時最愛之物。糕香漫開時,他喉結動了動,卻始終未睜眼。
    丘福將軍戰死時,可曾想到自己效忠的太子,正忙著與蒙古使臣議和?我掰開一塊糕點,糖霜簌簌落下。
    本月初三,陛下收到丘將軍血書,太子卻攔著不讓陛下看。若非漢王力諫,那封請陛下北伐的遺書,怕是要爛在通政司了。
    楊榮終於睜眼,眼底燃起火星:你如何得知這些?漢王妃,道衍和尚的卦象竟然沒有讓皇上疑你?
    我微笑著將糕點遞至楊榮嘴邊:楊大人之出身與才學,皆勝楊士奇百倍。然大人在昭獄已半年之久,太子卻未曾向陛下進言,求大人出獄。
    楊榮嗤笑一聲:當初三司會審,可是漢王妃親自將楊某送入昭獄。漢王監國這半年,查抄之士紳、官員,皆出於漢王妃之手筆吧?
    表麵上漢王監國得當,為民、為國,然以其乖張之性,何來耐心查究那些醃臢事?
    非也,我雖在暗中為王爺調查諸事,然真正決斷者仍是王爺。大人當知,能統領三軍之人,能鎮住驕兵悍將,豈會是無謀的丘八?
    喜歡我靠同修闖江湖請大家收藏:()我靠同修闖江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