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周厲王(四)

字數:5354   加入書籤

A+A-


    在曆史的悠悠長河中,周夷王姬燮的名字,其含義竟為“機械”。這看似平常的名字,或許冥冥之中對他的兒子姬胡周厲王死後諡號為“周厲王”)產生了一種別樣的觸動。
    或許姬胡心中暗自揣測,總覺得父親姬燮為政的方式太過中規中矩,就像機械一般,刻板而缺乏變通,墨守著成規,難以適應時代的變化。於是,在姬胡即位成為周厲王之後,他的內心深處燃起了一團熾熱的火焰,那是改變現狀、重振周王室雄風的強烈願望。他一心渴望通過一係列大膽而創新的舉措,實現周王室的偉大複興,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一位能夠扭轉乾坤、改變曆史走向的改革家。
    周厲王姬胡在推行他那雄心勃勃的“改革”大業時,身邊聚集了一批重要的幫手。他們是周厲王身邊的"三駕馬車"!
    其中,榮夷公無疑是首屈一指的關鍵人物。
    榮夷公被委以主管財政改革的重任,在那個周王室經濟狀況日益窘迫的時代,他肩負著為王室開辟全新財政來源的艱巨使命。他整日冥思苦想,試圖通過一係列複雜而精妙的經濟手段,來扭轉周王室入不敷出的財政困境。
    然而,此人在眾人眼中卻有著一個明顯的缺點——對財富的過度貪婪。
    他的一舉一動,都仿佛被金錢的欲望所驅使,這也為日後的改革埋下了隱患。
    另一位對周厲王來說至關重要的幫手便是虢公長父。他肩負著主管軍事征伐的重任,這一職責在那個諸侯紛爭、戰亂頻繁的動蕩時代顯得尤為關鍵。畢竟,軍事力量的強弱直接決定了周王室的生死存亡。
    虢公長父深刻明白自己所肩負的責任之重大,因此他不敢有絲毫懈怠。他憑借自身卓越的軍事才能,身先士卒,多次為周厲王衝鋒陷陣,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立下赫赫戰功。每一場勝利,都不僅為周王室贏得了寶貴的尊嚴和威望,更為周厲王增添了無盡的榮耀。
    隨著時間的推移,虢公長父的英勇表現愈發讓周厲王對他信賴有加。他成為了周厲王最為倚重的將領之一,其地位和影響力也與日俱增。
    還有衛巫,他負責行使監察權。在周厲王的“改革”藍圖中,監察體係的建立至關重要,它如同一張無形的大網,確保著各項改革政策能夠順利推行。衛巫就像是周厲王安插在王國內部的耳目,時刻監視著王國內的一切動向,無論是官員的履職情況,還是民眾的言論行為,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說起周厲王的“改革”手段,最引人矚目的便是他在斂財方麵的一係列舉措。
    當時,周王室正麵臨著嚴重的經濟困難,國庫空虛得如同一個幹涸的湖泊,這一狀況已經成為製約國家發展的巨大瓶頸。
    為了緩解財政壓力,周厲王可謂是絞盡腦汁,想盡了各種奇思妙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山林川澤“收歸朝廷所有”的改革。他下令強行對山川川澤等自然資源收取賦稅,將原本分散在貴族和地方勢力手中的利益收歸朝廷所有。這一舉措,在當時聽起來頗具前瞻性,甚至有點現代社會主義資源統一調配的意味,其初衷是通過對自然資源的集中管理和合理調配,來實現國家財政收入的增長,從而為周王室的複興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
    此外,周厲王還將官位當作了斂財的重要工具,這便是臭名昭著的“賣官鬻爵”。史料中明確記載“爵以賄成”,在那個時期,一個人若沒有足夠的錢財,幾乎不可能謀得一官半職。周厲王通過出賣爵位的方式,獲取了大量的財富,妄圖以此填補國庫的空虛,緩解王室日益艱難的財政困境。然而,他卻沒有料到,這種短視的行為會帶來一係列嚴重的後果。
    山林川澤收歸朝廷所有的政策,從某種角度來看,確實有著一定的先進性。甚至有人將周厲王與後世的王莽相提並論,更有甚者,懷疑周厲王是疑似穿越者,因為他的這一舉措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顯得過於超前。
    然而,周厲王賣官鬻爵的製度,卻引發了一係列連鎖反應。那些花錢買來官位的官員,在上台之後,滿心想著如何盡快收回買官時所投入的“成本”。在這種強烈的逐利心態驅使下,他們對百姓進行了無盡的盤剝。他們巧立名目,征收各種苛捐雜稅,使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百姓們麵對這樣的壓迫,怎能不心生怨恨,怎能不奮起反對呢?
    再者,山川林澤長久以來一直是貴族和地主們的私有財產,他們在這些資源上享受著豐厚的利益。如今,周厲王突然對其征收賦稅,這無疑是深深觸動了他們的根本利益。這些貴族和地主們,在社會上擁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和雄厚的勢力,他們怎會輕易咽下這口氣,又怎會心甘情願地支持周厲王的“改革”呢?
    正因如此,周厲王的“改革”舉措一經推行,便遭到了平民和貴族的強烈反對。這種反對聲浪,如洶湧澎湃的潮水,從四麵八方席卷而來,上至朝堂貴族,下至市井平民,大家的態度空前一致,整個國家都被籠罩在一片對“改革”的質疑和不滿之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麵對這鋪天蓋地的反對聲浪,周厲王沒有選擇反思和調整自己的改革策略,而是采用了一種簡單粗暴的“維穩”辦法。他命令衛巫負責的“監察部”嚴格執行命令,規定凡是反對“改革”的人,一律要受到嚴懲。在這種高壓政策下,百姓們仿佛瞬間失去了言論自由,一旦有人對“改革”稍有微詞,就可能被衛巫的監察體係羅織罪名,遭受殘酷的迫害。在這樣的恐怖氛圍中,國人被嚇得噤若寒蟬,走在路上時,即使彼此相遇,為了規避可能降臨的風險,也隻能小心翼翼地點點頭,不敢有絲毫多餘的表情和言語,整個國家陷入了一片死寂。
    在軍事方麵,周厲王絲毫沒有鬆懈警惕。對於那些不來朝貢或者無故入侵周王室土地的行為,他堅決采取軍事打擊的手段,以維護周王室的尊嚴和領土完整。
    在他在位期間,他充分發揮了周王室強大的軍事力量,果斷地發動了多次大規模的戰役。其中,“攻噩之戰”無疑是最為引人矚目的一場。
    為了這場戰爭,他精心籌備,調集了“西六師”、“殷八師”以及大臣們的私家兵車百乘,還有廝禦二百人和徒兵千人,組成了一支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大軍。
    然而,這場戰役的進程卻遠非想象中的那麽順利。噩國軍隊展現出了頑強的抵抗意誌,他們憑借著熟悉的地形和堅固的防禦工事,給周軍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在虢公長父擔任統帥的情況下,周軍在戰場上一度陷入被動,甚至有被擊敗的危險。但周厲王並沒有被眼前的困境所嚇倒,他毅然決然地決定親自率領軍隊出征,發動“淮夷之戰”。
    在激烈的戰場上,周厲王身先士卒,他不僅親自指揮戰鬥,還以自己的勇氣和決心激勵著士兵們。他巧妙地運用戰術,充分發揮周軍的優勢,逐漸扭轉了戰局。
    在他的英明領導下,士兵們士氣大振,奮勇殺敵。最終,周軍成功地攻克了噩國的防線,取得了這場艱苦卓絕的戰役的勝利。
    這一係列輝煌的軍事勝利,讓四方諸侯無不震驚。他們親眼目睹了周厲王強大的軍事力量,無人敢不表示順從。
    就連向來自視甚高、野心勃勃的楚王熊渠,在見識了周厲王強大的軍事壓力和強硬的“維穩”政策之後,也開始心生畏懼。他深知周厲王的手段和決心,擔心自己會成為周厲王的下一個目標,於是趕忙取消了給自己兒子“句亶王”、“鄂王”、“越章王”的王號,以避免與周王室發生衝突。
    在周厲王強大的軍事壓力和“維穩”政策之下,他的“改革”在表麵上似乎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王室權威得到了極大的彰顯,周王室的勢力在一定時期內得到了鞏固和擴張。然而,這種表麵上的輝煌背後,卻隱藏著無數難以察覺的隱患。人們並非真正心服口服,大臣芮良夫也曾憂心忡忡地諫責周厲王“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周厲王的這種高壓統治,雖然暫時壓製了反對的聲音,但民眾心中的怨恨和不滿卻在不斷地發酵積累,如同地下湧動的岩漿,隨時可能噴發。
    終於,物極必反。在公元前841年,這個在中國曆史上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年份,周朝爆發了震驚天地的“國人暴動”。憤怒的民眾,長期以來積壓在心中的怨恨如決堤的洪水般爆發出來,他們衝向王宮,宣泄著對周厲王的不滿和憤怒。周厲王被徹底趕下了台,狼狽不堪地被迫逃亡到“彘”今山西霍縣東北)。
    在這場危機之下,召公、周公二位相國挺身而出,共同理政。這段時期史稱“共和”,因此這一時期被稱作“共和行政”。這一事件在中國曆史,尤其是編年史上具有極其關鍵的意義。它標誌著中國曆史從此有了確切的紀年,此後曆經千年,一直未曾間斷。這一確切紀年,為中國曆史的延續性提供了重要保障,成為了中國曆史得以完整傳承的關鍵開端,讓後世子孫能夠清晰地追溯曆史的脈絡。
    其實,周厲王的諡號“厲”可謂實至名歸。他的確展現出了非凡的強勢與威懾力,對內使得民眾因恐懼而不敢言,對外竟嚇得楚王聞風喪膽,無奈之下取消王號。而姬胡的名字也稱得上名副其實,他的“改革”就如同胡來亂來,開創了具有周朝特色的山川江澤歸朝廷所有的曆史先河。不僅如此,他還開創了“防民之口”“不許言論自由”和推行“維穩”政策的先河,並且也開創了“賣官鬻爵”的曆史,在曆史上可謂是“獨樹一幟”。
    最終,“國人的暴動”並沒有將周厲王趕盡殺絕,而是在將他流放到“彘”地後十二年他才去世。從這一側麵也可以看出,姬胡雖被後世視為昏庸之君,但事實上他並不像其他一些劣跡斑斑的昏君那樣罪大惡極。
    姬胡的“改革”最終以失敗告終,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惋惜的結局。然而,我們不能僅僅將目光局限於失敗本身,更應該從這次“改革”中汲取寶貴的經驗教訓。
    首先,改革必須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任何改革措施,如果不能給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就難以獲得民眾的支持和擁護。姬胡的“改革”之所以失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忽視了人民的意願,沒有真正關注人民的需求。因此,後世的改革者應該深刻認識到,隻有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祉,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其次,改革絕不能限製人民的言論自由。言論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保障民眾的言論權利,可以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改革中來,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這樣不僅能夠集思廣益,使改革方案更加完善,還能增強民眾對改革的認同感和參與感。
    此外,改革還應致力於增強社會各階層的流動性。一個公平、公正的社會,應該為每個人提供平等的發展機會,讓平民也有上升的通道。通過教育、培訓等方式,提升人們的能力和素質,使他們能夠憑借自身的努力改變命運。隻有這樣,改革才能真正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實現社會的公平與和諧。
    總之,姬胡的“改革”雖然失敗了,但它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值得深思的教訓。後世的改革者們應該以史為鑒,從中吸取經驗,努力推動真正意義上的、造福於民的改革。
    喜歡我用ai穿越曆史之從洪荒到現代請大家收藏:()我用ai穿越曆史之從洪荒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