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義師勤王(十)

字數:6510   加入書籤

A+A-


    張其平上了城牆,眺望東南方向,道路碼頭,果真是人山人海,數以千計的士民聚集,攜家帶口,大包小卷,都要南下投靠親友。
    “縣裏沒有發安民告示嗎?”
    “發了,沒用!那謠言太真,而且還每日流傳新的進展出來。前幾日,說是東虜賊酋皇太極已至得勝堡,昨日又傳,虜將阿濟格已下殺虎口。這等傳言最是難斷,除非有兵部出麵澄清才行!”
    張其平心中惴惴,這謠言也未免太真了些。
    而且,上個月邸報上的確登過,說是皇太極屯兵獨石口,意圖入侵宣大。
    可將近一個月過去,關外的消息反而在邸報上沒有再報,以朝廷的尿性,向來是報喜不報憂,這事情肯定是掃了聖上的麵子,才不敢再議的。
    張其平有些私人的信息源,知道這些傳言七分真,三分假,估摸著是某些士紳從上麵拿到的小道消息,較真起來,算不得謠言。
    不過,讓老百姓這樣跑也不是個辦法。
    “趕緊關閉城門,從即日起隻進不出!再發安民告示,也不說消息真假,就說朝廷要求戒嚴,各地加強防衛,所有男丁都組織起來,加強值守,加固城牆!”
    張其平的思路很簡單,這群人要跑,無非就是覺得不太安全。
    既然如此,他就幹脆讓各縣加強防守,讓兵丁四處巡邏。
    老百姓感覺安全了,自然就穩定了,不會到處亂跑了。
    這法子有些效果,而且張其平當天寫信給保定總督,詢問情況,到了下午的時候,保定總督帶著二百親兵,以及一千多兵卒到了定興,與張其平匯合。
    “中丞大人,北麵來消息了。”保定總兵悄聲匯報道,“大同、宣府急奏,皇太極興兵十萬南下,分四路劫掠宣大,已下得勝堡、殺虎口,宣府、大同被圍。盧中丞剛到任,被困在宣府,就地指揮防守。”
    “也就是這根本不是謠言,而是軍情!”
    “是,的確的是軍情。幕後策劃者,有一套比咱們更靈敏的軍情渠道,又或者,就是東虜細作幹的,以擾亂民心。”
    張其平皺起眉頭,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出現在他的轄區,都是不好的事情。
    “讓各地加強防範。尤其是北麵的幾個縣,一定要趕緊加強守備。”
    “末將得令。”
    張其平又囑咐縣令幾句,準備離開定興前往容城看看,出城的時候,卻被堵在了城門口。
    有些民眾正在爭吵。
    “為什麽不讓走?!你們這點人能守住嗎?當年通州什麽樣的你們不清楚嗎?”
    “就算要關門,也要讓老弱婦孺走吧。”
    “行行好吧,官爺,小的留下,讓某家妻兒出城吧。”
    百姓聚集在門口,喧鬧哭泣一片。
    縣裏的典吏帶著數個捕快在維持秩序,城門口的兵丁用木柵欄阻擋百姓衝擊城門。
    張其平有些煩躁,他正準備下轎子,親隨連忙製止。
    “大人不可!繞路吧。若是讓百姓知曉,將您圍了就壞了。”
    張其平想了想,是這個道理。
    正準備轉身,突然間,人群裏爆出一陣劈裏啪啦的脆響,緊接著,堵門的兵丁莫名就躺在了地上,有個人大喊:
    “狗日的朝廷要咱們在這裏等死,衝出去呀!”
    有人帶頭,老百姓瞬間就激動了,幾個壯漢衝開木柵欄,那縣丞還想攔,被個民夫撿起地上兵丁的長槍逼退。
    “你自己也有妻女,不想想家裏人嗎?”
    “本官自要成全大義!”
    “狗屁的大義,打不過韃子,在這裏充英雄,害老子們跟你們這幫王八蛋一起死!”
    那壯民夫用長槍刺縣丞,旁邊的捕快連忙抽刀格擋。
    民夫也不戀戰,一擊不中就混在人群中跑了。
    張其平目睹這一切,有些惶然無措,也顧不得自身安全了,跳下轎子大叫:“鄉親們別跑!朝廷大軍在此,不會讓東虜破城的!鄉親們,鄉親們別跑……”
    可鐵了心要跑的人哪裏能聽這些?紛紛奪路而逃。
    有個焦急的漢子竟然將張其平撞倒,幸好親隨扶了他,才沒有倒地被踩。
    城門口亂成一鍋粥,等保定總兵帶人控製秩序,將剩下的人驅趕回去的時候,怕是已經跑了上千人。
    保定總兵上前檢查,那幾個兵丁倒下後又被踩踏,都已經沒了呼吸。
    他們身上的血洞明顯是火銃造成的。
    “看來是韃子細作無疑。”總兵說道。
    “本官立刻上奏朝廷!煩請總兵大人出兵彈壓!”
    “怕是不行。”總兵皺著眉頭,“萬一激起民變……”
    張其平臉色白了白,想到當今聖上的脾氣,沒有了下文。
    “依末將看,還是依大人先前的籌謀,組織願意留下的百姓加強防備,隻有頂住了東虜,百姓才會安心回來。至於朝廷那邊,大人報幾個細作就好,不宜提及逃民。”
    “如今眾目睽睽,是不報就行的嗎?”
    “大人,法不責眾呀,而且,逃人又如何會檢舉自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張其平被這總兵說動了。
    半晌,小聲道:“那就……先按下不表?”
    “是極,先按下,等戰事結束再說。”
    保定巡撫這邊為了自己的烏紗帽著想,暫時將逃民的事情按下來了。
    不過卻加強了各縣的巡防,尤其是針對謠言和細作的甄別。
    保定總兵也到各縣巡視,加強城防,增派兵丁,到了六月中旬的時候,保定府北邊的幾個縣,已經做足了防禦準備。
    到這個時候,從保定逃離家鄉的難民,有一大部分到了真定府,還有一部分向東到了青縣,在城外運河碼頭大量聚集。
    青縣的縣令馬玉清站在牆頭,望著遠處人聲鼎沸的碼頭,眉頭緊鎖。
    青縣屬於滄州府管轄,本來保定的事情和他沒有關係,但隨著清兵南下的謠言日趨甚囂塵上,青縣士民也有開始躁動的了。
    好在,那謠言信誓旦旦,說是清兵隻過保定、天津,不及滄州,城中雖人心惶惶,卻不至於立刻出逃。
    馬玉清是新上任的縣令,不敢有絲毫馬虎。
    他安排人手,打開糧倉,在碼頭設置粥棚,供南下民眾取用。
    又找城內大戶籌措資金,將失修的縣城加固,準備增設望樓炮台。
    不管謠言真假,如今天下亂局已久,早作籌謀才是正道。
    按理說,城牆維修需要報備朝廷,但現在事急從權,他也顧不得許多,先做了再說。
    “大人,漕運總督衙門派人來了!”衙役跑上城樓,急急慌慌匯報道:“說是民眾大批聚集,威脅漕運安全,讓青縣立刻派人將民眾驅散。”
    “胡說八道!”馬玉清氣不打一處來,“是誰下的亂命?這麽多民眾,安撫還來不及,如何能直接驅散?若是激起民變,誰當其責?”
    “那人說是漕運總督衙門的命令,還讓三天之內驅散。馬上將有一批軍資從運河北上,不得有誤。”
    馬玉清氣的跳腳,卻又無可奈何。
    運河沿線的府縣雖然歸地方管轄,但有屬理運河事務之責。
    漕運總督衙門拿這個責權來壓他,作為縣令實在是沒有辦法。
    馬知縣在跳腳,碼頭上,合作社商會助理池玉成也是眉頭緊鎖。
    這位十九歲的小夥子是蘇家灣學堂二期生,金口鎮上的商戶出身,精於計算,去年進商會實習,業績優異,這次派出來執行任務,到青縣轉運難民。
    原本預計的難民在兩萬左右,當時段瑾和幾位局長還覺得這個預算樂觀了。
    都說故土難離,中國人的鄉土情結不是那麽容易改變的。
    但他們沒考慮到恐懼和清軍的威脅,最終到青縣碼頭的難民,足有五六萬之多,附近五六個縣的難民,大約有一半人到了這裏。
    運河上運力有限,過了半個月才走了兩萬多難民,如今還有三萬多聚集在青縣碼頭。
    按照這個進度下去,七月份之前很難全部運走。
    而這個時候,商會後續的船隊還被漕運總督衙門的官船堵住了,說是要讓重要的輜重軍備先行北上。
    池玉成與幾位雇員商議替代方案,有些人就主張不要管了。
    “反正動員的時候隻說是青縣有船,沒說這些人就是跟我們走。他們能不能到南邊,和我們也沒關係。”
    “是呀,有的人往真定、河間南下了,咱們不再來船,就停了施粥。縣裏的粥棚不夠,這幫人過兩日也就自己散了。”
    池玉成心中其實也默認這種意見的,因為他們商會接到的命令就是,盡可能的幫助難民南下,到蘇鬆常落戶,但並沒有說他們一定要把所有的難民都轉運完成,若是力有不逮,也不是他們的責任。
    正商議間,有馬蹄聲靠近,原來是近衛隊官郝岩澤,領著他的二十個騎兵。
    “外麵有漕運總督府的屬官來,要難民三天之內運完,你知道消息了嗎?”
    “什麽?!”池玉成有些驚訝,“這麽多人,三天怎麽可能?就算滿負荷一天也就轉運兩千來人,都是拖家帶口的,效率太低了。”
    “北麵每天還有人過來,每天又隻能運一兩千,這麽多人,還要二十幾天呢。七月份都運不完。”
    “你們搞回來的人太多了!”
    “公子的指令就是盡可能多的動員百姓南下。他的判斷是明軍頂不住清軍,留在北麵的人口要麽會被屠殺,要麽會被擄掠,我們就是按照這個口徑進行的宣講,而且六年前通州的那個事情之後,也不需要我們費多少唇舌,這些百姓就自然信我們。”
    “可這也太多了,遠遠超過預計。而且到了南邊,安置費用大概也不夠的。我已經給商會寫了信,看段會長如何籌劃吧。”
    “我看這不是幾天的事情,你們出麵把難民組織起來設置固定工事吧。要準備在這裏接敵。”
    “什麽意思?!”
    “我們把郊野的鄉民都疏散了,現在留在京畿南部的民眾不多,剩下的都在縣城裏麵。因為我們的舉動,現在各縣都將人口聚攏在縣城,加固城坊,加強守備。這樣一來,我懷疑清軍入關後不會像公子想的那樣逐次攻城,很可能在獲取我們的情報後直接奔襲青縣碼頭。如果我們不能在六月底前完成轉移,那麽在這裏設立營壘,就是非常必要的事情。”
    “你的這個判斷公子知道嗎?”
    “不知道,還沒報告。這裏距離大名縣七百裏,騎兵來去也要五六天時間,等得了命令再決定就晚了。而且,方才漕運總督府讓咱們三天之內走,肯定是不現實的,我想直接駐紮下來,不僅僅是對抗清兵,也是想要防備這幫官差。”
    喜歡明末爭雄請大家收藏:()明末爭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