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義師勤王(二十八)

字數:5428   加入書籤

A+A-


    賈二心中惴惴,照著吩咐做了,不多時,果然結算到十八兩銀子,還有幾個碎角子。
    他有點不真實的感覺,怎麽就種個土煙,莫名其妙的,兩個多月就有了十八兩?!
    這不比隔壁那個老農伺候二十畝水稻田強多了去了?
    小羅和賈二說過,若是他忙得過來,冬天這塊地也別閑著,種些冬小麥,或者油菜,到了來年五月份收割,休息兩個月再播種煙葉,這樣輪作有利於土壤肥力保持。
    五十畝地的小麥他一個人肯定幹不完,賈二原本琢磨著種二十畝就行了,剩下的丟些油菜種子,讓它自己隨便長就是。不過,現在有了十八兩銀子的收入,賈二突然有了野心。
    隔壁老農說得對,得請兩個人來幫忙。
    小麥的收購價大約是百斤二錢,五十畝地能產萬斤以上,也就是二十多兩銀子,如果農忙時花幾兩銀子請短工幫忙,他完全可以將這二十兩銀子賺到手。
    說幹就幹,賈二馬不停蹄又去賣農資的窗口,花了五兩銀子買了種子,又花了三兩銀子請了兩個小工一個月,準備大幹一場。
    像賈二這樣想法的農民不光是英山有,在霍山縣,邢紅娘也迎來了領地的大豐收。
    合作社提供的玉米、紅薯種子,配合本地的水稻、小麥種植,邢紅娘今年收獲的糧食,自家的幾千人根本吃不完,拿來養豬喂馬不說,還新招募了不少外來流民,現在,整個溫泉鎮已經養了將近一萬二千人。
    相對來說,對麵的革裏眼、李孩兒就慘了許多。
    他們生產能力比不過,麾下不少人看對麵日子過得好跑了過去。
    革裏眼和李孩兒幾次糾集起來同邢紅娘叫板,但都被一隻耳帶人支援給打敗了。
    大半年來,兩家的領地一再萎縮,人丁也跑散大半,不能同邢紅娘抗衡了。
    十月初,邢紅娘、一隻耳再次糾集山民,合計出兵五千人,將革裏眼、李孩兒徹底趕出天堂鎮,統合了大別山東部。
    做完這件事,在桐城書生孫臨的牽線下,安慶巡撫史可法,便收到了邢紅娘意圖接受招安的談判書。
    史可法不敢怠慢,連忙將此事向應天巡撫張國維報告。
    這個張國維是天啟二年進士,與盧象升是同科,但兩人能力有所區別。
    張國維是個民政係官僚,治政很有一套,尤其擅長水利,但於軍事不太在行。
    他自崇禎七年巡撫應天,在抵擋張獻忠、高迎祥等流寇方麵沒有什麽建樹,早就讓崇禎皇帝心生不滿了。
    而如今,竟然有大別山內的流寇大盜主動投誠,提出招安,張國維大喜過望,連忙責成史可法前往談判,力促招安。
    上次,陳吉發到桐城見史可法,與他談過屯田養流民的事情,但被他拒絕。
    不過,孫臨這個家夥反倒很認同陳吉發的主張,時不時就深入大山,去查看流寇的情況,這一來二去,就與盤踞在溫泉鎮的邢紅娘牽上了線。
    這裏麵當然有合作社的功勞,但孫臨這個人的個人魅力也是一方麵因素。
    這次進山,史可法便帶上了孫臨。
    起初,史可法害怕山賊使詐,主張帶五百精銳兵馬。
    孫臨力主縮減,最終,定下帶二百人入山。
    邢紅娘帶著部下前出十裏迎接,同樣隻帶二百護衛。
    對等的見麵儀式頓時就增加了雙方的好感,不過,史可法卻是心中有些納悶,這些山賊躲在窮山惡水,看起來麵色紅潤,裝備也都像模像樣,不像是走投無路需要招安的樣子。
    到了溫泉鎮,就更是吃驚。
    這裏已經成了一座頗有規模的小城,物資糧草堆積如山,人來人往繁忙異常。
    特別是依著山坡的位置有很大一片工地,一些年輕的學子正在指揮工人用某種灰色的泥漿灌注建築物,顯然是要在這裏築城。
    “溫泉鎮、天堂鎮現在已經幾乎連在一起了,總共聚集了將近一萬六千多人口,再叫鎮子也不合適了。而且這個地方處於山口要衝,連接河南、湖廣、應天三省。老身覺得這地方養老不錯,於是決定修個小城,也算留給兒郎們一份基業。”
    史可法一口氣差點沒順上來。
    聽聽,這匪寇說的啥?
    養老不錯,所以修座城?
    給兒郎們留份基業?
    “女俠心懷溝壑,史某佩服。隻是您這般築城養兵,又何來招安的誠意?”
    “老身沒花朝廷一分錢,沒拿朝廷一天餉,未來也不準備要朝廷的官,全靠自己養自己,招安不過是想保麾下兒郎們未來生活安定罷了。老身聽說,上個月的時候小皇帝發了個罪己詔,稱老身這些人為赤子,隻是走上了歪路。現在,老身想走正路了,這城,往後也是大明的城了,史大人覺得,能不能修?能不能傳給兒郎們呢?”
    史可法仔細琢磨了下,覺得這件事從政治上講,是非常有價值的。
    若是這幫子山匪接受招安,還能形成對河南流寇的屏障,那麽黃州、安慶、池州就不必保留大量的兵馬,將重心集中於河南的防禦,對朝廷來說,是百利無一害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老夫今日來,就是同女俠商議招安的條件。既然來了,那條件都是可以慢慢談的。您大可以直接講,本官會如實向上峰轉告。”
    “其一,老身麾下兒郎,以溫泉鎮為本據在周圍屯墾種地,已經基本安家立業,朝廷不得將兒郎們拆散。其二,老身所修的溫泉城,自成一體,不得派遣官員坐城。其三,老身所部屯墾種地,所獲糧草按照大明正稅繳納,不納加征。”
    這條件,基本等同於獨立王國,隻承認納稅而已。史可法皺起眉頭,提出自己的條件:
    “其一,你們不解散可以,但必須駐派巡檢,也順便管理本地商貿;其二,溫泉鎮不單獨派官坐城,但應有一名通判管理錢糧治安;其三,你部持械者甚眾,須裁減至五百以內,鎧甲需封存。”
    “不行,駐派巡檢司還是坐城官。最多隻能設驛站哨所。另外,兵丁裁減至五百可以,軍資並非朝廷提供,是否著甲老身自會定奪。若你們不來騷擾,兒郎們自然不會著甲,若你們欺壓善良,也別怪我們不客氣!”
    “哼!莫非你們仍包藏禍心?!”
    “好說好說。”孫臨見氣氛突然又緊張起來,連忙打圓場,“兩位都是為了百姓安寧,些許不同意見,慢慢討論就是,總會有辦法的。”
    兩位稍微緩和了氣氛,繼續談判,雙方圍繞派遣官員、駐紮兵丁和甲士的問題始終爭論不下,最終,史可法決定回去請示再給回話。
    等史可法走了,譚青雲從幕後走出,邢紅娘斜睨他一眼,道:“若不是你們非要搞什麽招安,老身是不願意的。你瞧,朝廷根本沒誠意。”
    “慢慢來,咱們現在需要朝廷抽出手來對付北麵。”譚青雲陪著笑道,“張獻忠如今在襄陽給的壓力很大,陳公子說了,必須保住長江流域基本盤,不能讓流寇突破襄陽一線,更不能讓他們有實力跑到四川去作亂。隻要長江流域在合作社手裏,大明遲早還有翻身的時候。”
    “你們那陳公子就是會畫大餅。”
    邢紅娘嗆了一句,隨後又覺得話說的過了,畢竟,人家畫的餅,好像都慢慢實現了,就好比這大山裏的梯田,都是人家一把手教的,如今實現了大豐收,足以證明人家的正確性。
    “好了,你可以回去複命了。咱們等朝廷的誠意就是。”
    朝廷自然是很有誠意的,尤其是張國維有誠意。
    為了挽回在崇禎眼中剿匪不力的印象,他親自到了潛山縣,與史可法就山賊提出的條件進行了認真梳理,認為,除了養五百甲士這條實在敏感之外,其餘都可以同意。
    張國維連夜將奏折送到了北京,請示皇帝定奪。
    在奏章中,這位應天巡撫給崇禎算了筆賬:
    這股山匪已經在山中頗有規模,丁壯過萬,若是要圍剿,肯定不是一兩年的事情。
    而為了維持安慶、池州的軍備,每年應天府需要花費三十五萬兩軍費,還要承受前線地區無法正常征稅,以及鄉民難逃的困擾。
    如果能夠招安這些山匪,不僅安慶、池州的地方駐軍可以裁撤,而且這群山匪本身可以作為屏障,將廬州方向的兵馬解放出來,鞏固鳳陽一線的防禦。
    這樣一來,河南的局麵將會得到很好的控製,朝廷還將少花錢。
    唯一的付出,不過是將本來就貧瘠的大別山區暫時讓渡給這幫土匪罷了。
    為了增強說服力,張國維還舉了西南土司的例子,認為兩件事類似,即便是剿,最終的目標也是為了撫,不可能真的在大山裏麵駐紮朝廷軍隊的。
    給這撥人自治權,無非是多了個土司而已。
    崇禎皇帝深以為然,實際上,崇禎九年的朱由檢,已經被遍地烽火折騰的夠嗆了,見到有解決問題的契機,自然是願意妥協的。
    而且,七月份建奴入寇的事情,讓他對溫體仁的各項措施也產生了懷疑,他在考慮,是不是該換個首輔了。
    廷臣認為楊嗣昌是個懂軍事的,不過目前仍在丁憂。
    他已經下旨奪情,隻是路途遙遠,楊嗣昌尚未進京。
    這個張國維雖然前麵做的不咋地,但若是這回招撫成了,也可以用一用。
    還有那個小官,青縣的馬玉清,能以巡丁、衙役、民壯抵擋三萬清軍,是個難得的人才,可以提拔提拔。
    喜歡明末爭雄請大家收藏:()明末爭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