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以牙還牙
字數:4704 加入書籤
當禮部尚書戰戰兢兢地呈上西域三十六國使團的"貢品清單"時。
蘇辰安站在朝堂之上,表麵上神色如常,內心卻掀起了驚濤駭浪,也是沒忍住罵出一句厚顏無恥。
他盯著那份清單上的數字,幾乎要氣笑了——琉璃盞十對、夜明珠二十顆、錦緞百匹......
這些所謂的"貢品",與其說是來朝拜,不如說是來打秋風的!
怪不得滿朝文武就沒有一個臉上有一絲喜色的,那群糟心的家夥。
這哪是進貢?這分明是來搶劫的!
蘇辰安在心裏暗罵一聲,眼神掃過朝堂上諸位同僚的臉色。
戶部尚書額頭冒汗,兵部尚書眉頭緊鎖,禮部尚書更是麵如土色——
顯然,所有人都知道,這次的外邦使團,根本就是一群披著朝貢外衣的強盜。
以往的曆史上,番邦進貢本該是彰顯國威、充盈國庫的盛事。
漢朝時,西域諸國進貢的汗血寶馬、和田美玉,哪一樣不是價值連城?
唐朝時,波斯、大食的商人帶著香料、寶石、珍禽異獸前來朝拜,換回去的不過是天朝上國的絲綢和瓷器,雙方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可到了他們這兒倒好,這群人空手套白狼來了!
蘇辰安的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朝笏,思緒飛快轉動。
他忽然想起自己曾經研究過的曆史——宋朝時,西夏和遼國也曾玩過類似的把戲。
他們每年派使臣來"朝貢",帶的不過是些粗製濫造的皮毛、藥材,卻要換走宋朝大量的金銀、絲綢、茶葉。
宋朝為了維持"天朝上國"的麵子,不得不一次次忍氣吞聲,最終導致國庫空虛,邊關軍備鬆弛。
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哪怕這曆史早就已經擁有不同的主線。
蘇辰安在心中冷笑,但這一次,絕不能重蹈覆轍。
硬碰硬自然不行。
直接拒絕,顯得小氣;武力威懾,又顯得霸道。
最好的辦法,就是用魔法打敗魔法——既然對方不要臉,那他們也不必給對方留什麽顏麵。
他忽然想起明朝時的一個典故。
當年倭寇猖獗,屢屢騷擾沿海,明朝朝廷最初也是束手無策。
直到後來,有一位大臣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計策——他命人在沿海各處張貼告示,高價收購倭寇的首級。
結果沿海漁民、商販紛紛自發組織起來,見到倭寇就殺,提著人頭去領賞。不出三年,倭寇之患竟不攻自破。
既然他們想占便宜,那就讓他們占個夠!
蘇辰安的嘴角微微上揚,一個缺德的計劃在他腦海中逐漸成形。
他抬頭看了看龍椅上的皇帝,對方也正若有所思地望著他,眼中閃過一絲詢問之色。
蘇辰安深吸一口氣,看到已經鬧哄哄的朝堂,都在爭論著要不要來一點兵力震撼。
蘇辰安也不磨蹭踏出兩步出列奏道:"陛下,不可,臣有一策......"
他的聲音不疾不徐,卻字字鏗鏘。
蘇辰安突然開口,讓整個朝堂都安靜了下來,畢竟安瀾伯可不是一般的智計百出。
剛才對方一直沒有說話,大家也隻當他是對這方麵還未了解,沒有什麽好的對策。
卻不想在大家爭論的時候,對方就已經捋清楚了所有。
大家都是一副洗耳恭聽的模樣,跟剛才那鬧哄哄的模樣截然不同。
蘇辰安,看到大家也沒有反駁他,為何不可。
順利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畢竟,這種事情本身就是對方先不要臉的,他這個年輕人也隻是以牙還牙而已。
"各位大人,當著對方秀一秀兵力,反倒顯得我朝心胸狹隘。"
皇帝挑眉:"蘇愛卿有何高見?快快說來。"
蘇辰安從容道:"臣以為,不如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他們既以"朝貢"之名行打秋風之實,我們何不將計就計?"
他詳細道來:首先大張旗鼓地準備迎接使團,讓沿途州縣熱情款待,美酒佳肴管夠;
其次在京城舉辦"萬國博覽會",讓各國使臣"自願"展示特產;最後...
"最後讓商部出麵,以"促進貿易"為由,將他們的貨物高價賣出。"
蘇辰安眼中閃過一絲狡黠,"他們不是喜歡占便宜嗎?那就讓他們嚐嚐被"反占便宜"的滋味。"
眾位大臣也是被這一番,以彼之身,還彼之身的操作給驚呆了。
等到細細想來其中的操作之後,更是恨不得拍手叫好。
就連心中堵了多年的鬱氣,都有了疏通的跡象。
李璟燁更是心中暢快不已,撫掌大笑:"妙!就這麽辦!"
笑著笑著,眼神又不免露出幾分傷感,要是父皇還在,想必也會一解多年鬱氣吧!
其實那群家夥,就是仗著他們多年的盟約,不怕他們把他們怎麽樣。
所以說真要起兵把他們弄死也不是什麽難事,可他們那些部落聯合起來,真要誓死反撲,受苦的隻會是百姓。
三日後,西域使團浩浩蕩蕩進入京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為首的烏孫國使臣昂著頭,一副等著被供奉的模樣。
誰知剛到驛館,就被熱情的禮部官員拉去參觀新開的"互市"。
"這是..."使臣看著琳琅滿目的攤位,目瞪口呆。
"貴使請看,"商部侍郎笑眯眯地介紹,"
這是我朝特意為各國使節準備的貿易盛會。
貴國的馬匹、玉石,在這裏都能賣個好價錢..."
使臣還沒反應過來,他的隨從已經被蜂擁而至的商人圍住了。
中原商賈們對這些異域商品趨之若鶩,價格抬得一個比一個高。
當晚,蘇辰安在府中聽著線人匯報,笑得直搖頭:
"那烏孫使臣發現帶去的五十匹良駒賣出了天價,現在正急著寫信回國,讓再送一百匹來呢。"
姚飛雪一邊哄著懷中的小綰晴,一邊嗔道:"你這招也太損了。"
"這算什麽,"蘇辰安接過咿咿呀呀要抱的兒子,"明日還有更損的。"
果然,第二日的宮宴上,當使臣們照例提出"求賜"時,皇帝和顏悅色地表示:
朝廷最近財政緊張,不過可以為他們引薦幾位"熱心"的富商...
宴會結束後,皇帝特意留下蘇辰安:"愛卿此計甚妙。不過朕聽說,太子昨日又溜去你府上了?"
蘇辰安連忙告罪:"是臣疏忽..."
"不必緊張。"
皇帝擺擺手,忽然壓低聲音,"太子回宮後,背了一篇《諫太宗十思疏》,說是從你那兩個孩子身上悟出的道理...朕很欣慰。"
蘇辰安愕然。小硯舟和小綰晴?他們除了吃奶睡覺,還能啟發什麽治國之道?
皇帝意味深長地笑了:"太子說,看到弟弟妹妹無憂無慮的樣子,才知道什麽是"為君者當使百姓如赤子"..."
春風穿過殿門,帶著遠處梨花的香氣。蘇辰安忽然想起那日草地上,太子放飛紙鳶時純粹的笑容。
或許治國的真諦,本就藏在最樸素的童真裏。
喜歡蘇辰安的科舉之路請大家收藏:()蘇辰安的科舉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