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藥罐裏的日子
字數:2394 加入書籤
藥罐底部結著一層厚厚的深褐色垢跡,宛如一塊被時間浸透的琥珀,散發著歲月的滄桑。這垢跡不僅厚實,而且異常頑固,我用竹片反複刮了三次,才好不容易露出了下麵的瓷白色。
當水被燒開時,藥罐裏發出咕嘟咕嘟的聲響,這聲音中似乎還夾雜著一些細小的爆裂聲。我仔細聆聽,仿佛能聽到那些蜷縮在罐底的藥材正在舒展它們的筋骨,發出輕微的劈啪聲。
第一次拎著這袋藥回家時,塑料袋勒得指節發紅。藥房老板用草繩捆紮藥包的手法很舊,十字結係得緊實,白芷和當歸的氣息從牛皮紙縫裏鑽出來,混著地鐵裏的汗味,倒有種奇異的安穩。
這口熬藥的砂鍋是我在舊貨市場偶然間發現的,當時它被隨意地放置在一個角落裏,顯得有些破舊不堪。攤主告訴我,這物件比我的歲數還要大呢!
我仔細端詳著這口砂鍋,它的外表雖然有些磨損,但整體保存得還算完好。鍋底有一圈淺淺的痕跡,仿佛是歲月留下的印記。攤主解釋說,這些痕跡是前主人常年熬藥所導致的,每一次的燉煮都在鍋底留下了淡淡的痕跡,見證了無數次的藥香四溢。
我不禁想象著這口砂鍋曾經經曆過的故事,它或許陪伴過某個病人度過了漫長的康複時光,又或許見證了某個家庭對健康的執著追求。而現在,它將繼續承載著我的期待,為我熬製出一碗碗溫暖的藥湯。。我蹲在地上看了半晌,覺得那圈痕跡像道年輪,便付了十五塊錢抱回來。
頭煎要四十五分鍾。我搬了小板凳坐在廚房,看火苗舔著砂鍋底,藥香先是淡的,像雨後牆角的青苔味,慢慢就濃起來,帶著點苦意往人骨頭縫裏鑽。手機在口袋裏震了震,是上周掛號的醫院發來的複診提醒。我盯著冒泡的藥汁,把提醒刪了。
這半年來的檢查單攢了厚厚一遝,a4紙邊緣都磨出了毛邊。從西醫的ct片到中醫的舌苔圖譜,醫生們的語氣都差不多,“問題不大”“注意休息”“再觀察觀察”。可那種鈍痛總在陰天準時來報到,像塊濕抹布堵在胸口,喘口氣都覺得沉。
朋友把偏方發來時,我正在給加濕器加水。屏幕上的字跡有點潦草,“柴胡三錢、鬱金五錢、合歡皮一把”,後麵跟著句“試試吧,我姑當年就是這麽好的”。我對著光線看了半天,覺得這行字比任何診斷書都實在。
去抓藥那天飄著小雨,中藥房在老巷深處,木門上的銅環磨得發亮。穿白大褂的老先生戴著老花鏡,稱藥的戥子晃悠悠的,每一味藥都要倒在紙上,用手指撚撚、聞聞。“要熬夠時辰,”他把包好的藥遞過來,“忌生冷,別熬夜。”
藥渣倒在樓下的花壇裏,鄰居阿姨看見,說這是“借土氣養藥氣”。我看著那些被雨水泡脹的根莖,忽然想起小時候外婆熬藥,總會把藥渣倒在路中間,說是讓路人踩一踩,病就能跟著走了。那時覺得這說法荒誕,現在倒願意信了。
喝藥的瓷碗是超市買的,白瓷麵上印著朵淡藍的花。藥汁倒進碗裏,沉底的渣子像片微型森林。第一口下去,苦意順著舌尖往太陽穴衝,我捏著鼻子灌了半杯溫水,還是覺得苦,苦得眼眶發燙。
手機相冊裏存著去年爬山的照片,我站在山頂笑得齜牙咧嘴,襯衫被風吹得鼓鼓的。現在連爬三層樓梯都要歇兩歇,褲腰上的皮帶鬆了兩個扣,鏡子裏的人臉色總帶著點灰。
熬到第七天,藥味已經滲進了廚房的瓷磚縫。我在煮湯時,嚐著都帶點若有若無的苦味。同事湊過來聞了聞,“你家燉什麽呢?這麽香。”我舉著湯勺愣了愣,原來苦日子過久了,連苦味都能品出香來。
砂鍋內壁結了層薄痂,用清水泡一夜就能刷掉。我摸著那層光滑的痂,忽然覺得這藥熬的不是病,是心。那些急著要答案的日子,那些輾轉反側的夜晚,都隨著咕嘟聲慢慢沉了底。
今天倒藥渣時,發現花壇裏的月季抽出了新芽。我慢慢地蹲下身子,仔細端詳著眼前的這株嫩芽。它是那麽的嬌嫩,仿佛一碰就會碎掉。我凝視著它,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莫名的感動。
這嫩芽讓我想起了藥罐裏的那些草藥,它們都是生命的象征,都蘊含著無限的可能性。雖然我不知道這嫩芽最終會長成什麽樣子,也不知道它是否真的能帶來我所期望的效果,但我依然對它充滿了希望。
就像那藥罐裏的草藥一樣,它們在黑暗中默默生長,等待著被發掘、被利用。而這嫩芽,也許就是我生活中的一個小小奇跡,一個不經意間出現的希望之光。
至於它的效果如何,誰又能說得準呢?畢竟,生活中有太多的未知數,太多的不確定。但那又怎樣呢?砂鍋還在火上咕嘟著,日子也照樣一天天往前過。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要勇敢地麵對,用心去感受每一個瞬間的美好。
雨又下起來,我把晾在陽台的藥包收進來,每一包都沉甸甸的。它們躺在櫥櫃裏,像排沉默的士兵,陪著我,等著某個晴朗的早晨,胸口的濕抹布忽然被抽走,深吸一口氣,全是陽光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