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這暑假,是熬出來的

字數:3742   加入書籤

A+A-


    六月底那張期末成績單被我塞進抽屜最深處時,我是真鬆了口氣。盯著兒子背著書包走進校門的背影看了半分鍾,轉身就去超市買了兩斤小龍蝦,回家配著冰啤酒坐沙發上刷劇——總算不用每天早上六點半爬起來煎雞蛋,不用晚上蹲在他書桌旁盯著他改數學錯題,不用在他說“媽我校服找不到了”“媽我作業本落學校了”的慌亂裏打轉。那時候滿腦子都是:暑假可算來了,這下能清靜了。
    現在才知道,那時候的“清靜”,是我對暑假最大的誤解。
    七月初還行。剛放假那幾天,兒子像隻剛出籠的小鳥,白天自己抱著平板看紀錄片,我下班回家他還能湊過來問“媽今天做什麽飯”,偶爾還會主動把自己換下來的襪子扔進洗衣籃。我甚至偷偷跟同事炫耀:“你看我家那小子,放假也不鬧,挺省心。”同事當時笑了笑沒說話,現在想想,她怕不是早就知道我要遭罪。
    轉折點是七月十號。那天他約了同學去公園打球,回來一身臭汗,把髒球鞋直接踢在玄關,濕乎乎的運動服扔沙發上,自己衝進浴室衝涼。我正在廚房燉排骨,聽見動靜出來,看著沙發上那攤印子,血壓瞬間就上來了。“你不能把衣服放進髒衣簍嗎?”我喊了一聲。浴室裏水聲嘩嘩響,他應得含混:“等會兒嘛,先衝澡。”
    這“等會兒”就等到了晚上。我收拾客廳時,那運動服還在沙發上,都快幹了,硬邦邦地貼在布麵上。我把衣服拎起來遞給他,他正趴在書桌前玩手機,頭都沒抬:“哦,忘了。”那語氣輕描淡寫,好像忘了收衣服是什麽天大的小事。我壓著火說:“自己的東西自己收拾,這是基本的吧?”他終於抬眼看我,皺著眉:“放假了還管這麽多啊?”
    那一刻我才反應過來,這孩子不是“省心”,是“沒到鬧的時候”。
    從那天起,家裏就沒真正幹淨過。他的書桌上永遠堆著東西:半塊吃剩的麵包,翻開的漫畫書,充電線纏成一團,還有喝完沒扔的可樂罐。我每天早上收拾一遍,晚上回來準又恢複原樣。有次我實在忍不住,把他桌上的空罐子全扔進垃圾桶,他放學回來一看,居然跟我急了:“媽你扔我東西幹嘛?那罐子我本來想攢著賣廢品的!”
    我看著他那認真的樣子,氣笑了。“你攢了倆星期,就攢了三個罐子,”我指著垃圾桶,“賣廢品能換五毛錢不?”他不說話了,蹲下來從垃圾桶裏把罐子撿出來,擺回書桌角落,還特意用個塑料袋裝著。行,算他有“環保意識”,可那塑料袋旁邊,照樣扔著咬了一口的蘋果,都氧化發黑了。
    除了亂,更讓我頭大的是“作息”。上學時他七點起床,現在能睡到中午。我早上八點出門上班,他房間門還關著,窗簾拉得嚴嚴實實,不知道的還以為屋裏沒人。有次我特意早醒半小時,想去叫他起來吃早飯,剛走到他門口,就聽見裏麵傳來“砰砰”的聲音——他根本沒睡,戴著耳機打遊戲呢。
    “你怎麽還不睡?”我推開門。他嚇了一跳,趕緊把手機往被子裏塞,眼神躲閃:“沒、沒打遊戲,我看時間呢。”屏幕還亮著,遊戲界麵都沒關利索。我沒戳穿他,就說:“都淩晨一點了,趕緊睡。”他含糊應著,我關上門,聽見裏麵窸窸窣窣響,估摸著是把手機藏得更嚴實了。
    第二天中午我回家,他果然還在睡。我把他叫起來,他迷迷糊糊坐起來,第一句話是:“媽,我餓。”冰箱裏有早上熱好的包子,我讓他自己去熱,他磨蹭了十分鍾才挪到廚房,熱完包子又拿著手機坐回沙發,一邊吃一邊刷短視頻,包子渣掉得沙發上到處都是。
    我看著他那副樣子,忽然就想起他上學的時候。那時候他早上七點準時坐餐桌旁,規規矩矩吃早飯,吃完背著書包跟我說“媽再見”,晚上放學回來,先把作業拿出來寫,雖然偶爾會拖拉,但至少有個“學習”的樣子。現在倒好,作業堆在書包裏沒動過幾頁,問他就說“老師說八月初交就行”,每天不是打遊戲就是刷視頻,要麽就約同學出去瘋跑,回來一身汗,倒頭就睡,晝夜顛倒。
    七月中旬那幾天,我天天盼著下雨。不下雨他就往外跑,下雨了好歹能在家待著。可在家待著也沒省心的。他在家待著,要麽是在自己房間打遊戲,鍵盤敲得“劈裏啪啦”響,嘴裏還時不時喊兩聲;要麽就是在客廳看綜藝,笑得驚天動地。我下班回來想安靜看會兒書,根本不可能。
    有次我跟他說:“你能不能小點聲?我累了一天,想歇歇。”他把音量調小了點,沒過五分鍾,又跟著綜藝裏的人笑起來,音量不自覺又大了。我歎了口氣,回了自己房間,關上門,還是能聽見他那邊的動靜。那時候就特懷念他上學的日子——晚上他寫作業,我看書,客廳安安靜靜的,隻有翻書的聲音,多好。
    更無語的是“吃飯”。上學時他在學校吃,我中午隨便對付一口就行。現在他在家,我中午得特意回來給他做飯,不然他就吃泡麵或者外賣。有次我加班沒回去,晚上回家一看,外賣盒子堆在茶幾上,湯灑了一地,他趴在沙發上睡著了,嘴裏還叼著根薯條。我一邊收拾一邊氣,可看著他睡得沉,又舍不得叫醒他罵。
    那天晚上我坐在沙發上,看著一地狼藉,忽然就有點委屈。我盼暑假,是盼著能跟他好好待幾天,比如一起去公園散散步,或者他陪我逛個超市,可實際上呢?他要麽不著家,要麽在家就抱著手機,我們倆一天說不上十句話。我倒是清閑了,不用管他學習,可這“清閑”,怎麽比管他學習還累?
    七月底的時候,我跟他說:“還有一個月開學,你作業趕緊寫點吧。”他從書包裏掏出作業本來,翻開一看,就寫了幾頁。數學題空著一大片,作文更是一個字沒動。“這怎麽寫啊?”他撓著頭,“放假哪有心思寫作業。”我指著他桌上的漫畫書:“你看漫畫就有心思?”他嘿嘿笑:“漫畫好看啊。”
    我沒轍,隻能陪著他寫。他寫作業,我坐在旁邊看書,跟上學時一樣。可他哪有心思寫,寫兩道題就問:“媽,幾點了?”“媽,我能喝口可樂嗎?”“媽,這題太難了,我明天再寫行不行?”我耐著性子說:“不行,今天的任務得完成。”他就磨磨蹭蹭,半天寫不完一道題。
    有次我盯著他寫,他忽然抬頭問我:“媽,你是不是特別盼著我開學啊?”我愣了一下,沒敢說實話,就說:“開學了你就能跟同學玩了,也挺好。”他撇撇嘴:“我覺得你就是盼著我開學,省得我在家煩你。”
    我沒說話。其實他說對了。那時候我天天刷日曆,算著還有多少天開學。刷到八月初,看見學校通知“八月二十五號報到”,心裏居然鬆了口氣——快了,總算快了。
    前幾天跟同事聊天,說起這事,同事笑:“都這樣,我家那丫頭放假在家,我跟我老公天天盼開學。上學時嫌她煩,覺得天天管學習累,放假了才知道,上學那點累,根本不算啥。”
    可不是嘛。上學時盼放假,是覺得“自由”,不用天天圍著孩子轉;放假久了盼開學,是覺得“清靜”,不用天天看著他亂造、熬夜、不寫作業。說白了,就是當媽的矛盾——既想孩子在身邊,又想孩子“懂事”到不添麻煩;既想讓他享受假期,又怕他荒廢時間。
    昨天兒子又約了同學出去,臨走前問我:“媽,開學前咱們去遊樂園玩一趟唄?”我愣了一下,說:“行啊,等你作業寫完了就去。”他眼睛一亮:“真的?那我今天回來就寫作業!”
    看著他跑出門的背影,我忽然就不那麽盼著開學了。雖然他在家天天鬧得我頭疼,雖然他不愛收拾、晝夜顛倒、不寫作業,可這畢竟是他的暑假啊。等開學了,他又得天天背書包、寫作業,想讓他在家鬧,都沒機會了。
    隻是這剩下的二十天,估計還是得熬。不過熬歸熬,等他真開學了,我大概又會站在門口,看著他走進校門的背影,偷偷想:這小子,怎麽開學這麽快,暑假好像還沒好好跟他待過呢。
    當媽的,大概就是這麽矛盾吧。
    【暑假放得我真心想快點開學去,每天都重複一遍又一遍的事情好煩,隻能又借用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