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臨安血詔
字數:3451 加入書籤
錢塘江的潮信撞碎臨安城門時,趙佶在六和塔頂聞到了熟悉的龍涎香。
十八年前他南巡至此,曾在此塔題寫"吳越江山"四字。此刻金鉤鐵畫的匾額上,卻濺著新鮮血漬。楊驚鴻銀槍挑開第九具黑衣刺客的蒙麵巾,露出的竟是禦前侍衛統領張俊的臉!
"連殿前司都成了秦檜走狗。"趙佶劍指東南,暮色中的皇城輪廓猶如盤踞的巨獸,"今夜子時,鳳凰山必有血光。"
江風送來急促的馬蹄聲。三百背嵬軍鐵騎衝破夜色,當先將領高舉的鎏金令牌上刻著"禦賜嶽"字。楊驚鴻瞳孔驟縮——這是嶽家軍獨有的勤王令,持令者本該是二十年前戰死的嶽雲!
"將軍且慢!"
銀槍橫掃,擊飛三支狼牙箭。那將領掀開麵甲,右頰十字刀疤在月光下猙獰如蜈蚣:"楊姑娘不認得張某了?鄢陵城頭並肩殺金狗時......"
話音未落,六和塔簷角銅鈴驟響。趙佶龍泉劍出鞘三寸,劍氣震落七枚透骨釘——釘尾係著的素絹上,赫然是宋高宗趙構的筆跡:"速至淨慈寺"。
淨慈寺的晚課鍾聲帶著血腥氣。
趙佶踏過十八羅漢殿的斷肢殘骸,在釋迦牟尼像前駐足。佛像掌心托著的不是蓮花,而是顆仍在跳動的人心。楊驚鴻以槍尖挑開供桌黃幔,桌底暗格中躺著半枚虎符——與柔福帝姬當年所持正好吻合。
"官家果然守信。"
陰影中走出個戴青銅儺麵的老僧,手中禪杖掛著十二顆骷髏頭。趙佶認出這是大理寺地牢獨有的九轉鎖魂鏈,二十年前用來鎖拿梁山好漢的刑具。
老僧突然揮杖擊地,地麵青磚應聲翻轉。三百具身披金國鎧甲的屍體破土而出,咽喉皆插著禦製箭矢。趙佶劍眉微挑——這些分明是三月前北伐陣亡的韓家軍!
"韓元帥的頭顱,還在金兀術帳中當酒器。"老僧掀開儺麵,露出張被烙鐵毀去的臉,"而官家卻在靈隱寺參禪!"
楊驚鴻銀槍突刺,卻被禪杖格開。槍杖相擊的火星照亮佛龕,龕中《金剛經》突然無風自動,經文字跡化作利刃襲向趙佶麵門!
子時的更鼓驚飛棲霞嶺的夜梟。
趙佶以閉氣訣貼在飛來峰峭壁,看著下方舉火搜山的禁軍。兩個時辰前那場惡戰,淨慈寺已成修羅場。老僧臨死前捏碎的傳訊煙花,在夜空繪出金國狼旗圖案。
"是完顏宗弼的狼煙印。"楊驚鴻包紮著滲血的右臂,"臨安城防圖恐怕早已......"
話音未落,西湖方向突然騰起三道血柱。趙佶瞳孔驟縮——那是當年方臘起義軍用的血蓮信號!龍泉劍感應到殺氣,劍鞘上的血紋竟如活物般遊向劍柄。
斷橋殘雪處,七名白衣琴師正撫弄焦尾琴。琴聲淒厲如鬼哭,驚起滿湖寒鴉。楊驚鴻銀槍點水,槍尖觸及湖麵瞬間,整片湖水竟沸騰如煮!
"快退!"
趙佶揮劍斬斷三根琴弦,斷弦卻化作毒蛇纏上劍身。為首琴師掀開鬥笠,眉心火焰紋刺青在月光下妖異非常:"道君皇帝可還記得明教聖火令?"
寅時的露水凝在嶽王廟的鬆針上。
趙佶看著供桌上碎裂的"盡忠報國"碑,香爐中插著三支人骨香。楊驚鴻以槍為筆,在地上畫出昨夜琴陣的方位圖——七星方位竟與汴京皇城布局完全吻合。
"這不是琴陣,是風水局。"趙佶劍指"天權"位,"當年蔡京為修延福宮,在此處埋過鎮龍釘。"
廟外突然傳來金鐵交鳴聲。三百禦林軍手持神臂弩圍住院落,弩箭箭簇泛著幽藍毒光。當先將領高舉的聖旨上,赫然蓋著傳國玉璽的印痕!
"偽帝趙佶接旨!"
楊驚鴻銀槍橫掃,擊落七支弩箭。箭杆裂開,爆出的毒霧中浮現出秦檜虛影。趙佶突然大笑,笑聲震碎廟宇琉璃瓦:"好個指鹿為馬!"
龍泉劍脫手飛出,在空中劃出北鬥軌跡。劍光所過之處,聖旨上的璽印竟漸漸褪色——那分明是用西夏狼毒花汁偽造虎符按進昴宿位置,門內傳出機括轉動的轟鳴。二十年前他南巡時密藏的太祖秘寶,今日終於重見天日。
地宮深處,九口鎏金棺槨呈九宮格排列。趙佶撫摸著棺蓋上的蟠龍紋,忽然記起兒時在資善堂偷看的秘史——開寶九年,趙匡胤夜訪華山,帶回來的不是棋譜,而是這九具裝著前朝龍脈的鎮國棺!
"官家小心!"
楊驚鴻突然擲槍擊飛三枚透骨釘。暗器觸及棺槨的瞬間,整座地宮劇烈搖晃。七名黑衣忍者破土而出,手中鏈鐮組成天羅地網。趙佶揮劍斬斷鐵鏈,卻發現鏈環上刻著平江府軍械監的徽記!
"連江南製造局都淪陷了......"
午時的日光照在風波亭殘碑上。
趙佶以劍為筆,蘸著心頭血在碑上書寫《滿江紅》。血跡未幹,已被蜂擁而至的禁軍鐵蹄踏碎。楊驚鴻率背嵬軍殘部結成錐形陣,銀槍所指之處,竟無人敢攫其鋒芒。
"聖旨到!"
黃門侍郎尖利的嗓音刺破戰陣。八抬龍輦中走出的,竟是身著龍袍的宋高宗趙構!趙佶瞳孔驟縮——這位"中興之主"的右手,分明戴著金國皇室的狼頭扳指。
"九哥別來無恙?"趙構把玩著傳國玉璽,"父皇可知,這二十年兒臣是如何......"
龍泉劍突然自鳴如泣。趙佶福至心靈,劍鋒劃過玉璽缺角,激起的火星竟在空中顯出一行血字:太祖遺詔,誅偽帝者王!
殘陽如血時,三萬嶽家軍舊部齊聚錢塘江畔。
趙佶站在海潮中,任憑浪濤打濕僧袍。楊驚鴻捧著完整的虎符跪呈:"北地義軍已克潼關,隻待......"
"不必等了。"趙佶將龍泉劍拋入江心,"告訴韓世忠,明日辰時,火燒鳳凰山。"
夜色降臨時,臨安皇城燃起衝天大火。趙構站在垂拱殿頂,看著禦道上的血河倒映星光。在他身後,九口鎏金棺槨同時開啟,棺中射出的不是珍寶,而是九百支淬毒的神臂弩箭!
子時的更鼓聲中,趙佶踏著《瑞鶴圖》的步法走進火海。二十年帝王業,三千江湖劫,終究化作錢塘江上一聲鶴唳。
喜歡禪鋒刃:帝王江湖血菩提請大家收藏:()禪鋒刃:帝王江湖血菩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