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光武內閣

字數:6242   加入書籤

A+A-


    光武七年·秋·大明京師·紫禁城
    帝國的心髒——京師北京,沐浴在金秋的肅穆與豐收氣息之中。
    闊別京師兩年有餘的光武帝王錦繁,終於率領著征服了北海北大西洋)、懾服了歐陸的龐大艦隊,在萬民山呼海嘯般的“萬歲”聲中,禦駕回鑾。
    艦隊停在天津港,旌旗蔽日,艨艟連雲,那象征著帝國無上威嚴的龍旗,在秋日豔陽下獵獵作響,宣告著一位開疆拓土的雄主凱旋。
    荷蘭的臣服,不僅為帝國增添了近五百萬平方公裏的新土包括荷蘭本土及其廣袤的海外殖民地),更將帝國的勢力範圍前所未有地楔入了歐洲腹地,將北海變成了大明的內湖。
    這份功績,足以彪炳史冊。
    正如帝國朝野私下流傳的那句話:“無開疆拓土之皇帝,不是完美的。”
    光武帝王錦繁,以其青年天子的銳氣與魄力,親冒矢石,萬裏遠征,終成此不世之功,其個人威望在帝國境內,已然如日中天,光芒萬丈,僅次於其父永昌帝在軍事征服方麵的巔峰成就,成為帝國軍民心中當之無愧的“武皇帝”。
    然而,光武帝甫一踏入紫禁城,甚至未及在奉天殿接受百官的正式朝賀,一個明確無誤的信號便從深宮傳來:太上皇永昌帝王淩,攜皇太後朱媺娖、以及隨行的石紅玉、趙敏、張雪等一眾太妃、妃嬪,連同次子爪哇總督王錦世一家,已悄然啟程,前往爪哇省巴厘島的皇家度假村度假。
    這道旨意下得迅速而決絕,沒有絲毫拖泥帶水。
    太上皇甚至連一句對光武帝西征功績的口頭嘉勉都未曾公開留下,仿佛那震動歐陸的勝利於他而言,不過是帝國運轉中一件尋常的、完成了的公務。
    其用意昭然若揭:將帝國權柄,毫無保留、徹底地交還給正值盛年的光武帝。
    這兩年光武帝親征在外,帝國中樞的政務,名義上由監國太子王錦繁長子)與留守內閣處理,但真正掌舵、定策、處理重大危機的,依然是那位深居簡出卻洞察萬裏的太上皇。
    如今,功成身退,太上皇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訴他的兒子:舞台是你的了,帝國是你的了,放手去幹吧。
    皇極盛典:老臣榮退,赤心永銘
    光武帝理解父親的深意,也深知肩上擔子的分量。他回京後的首要大事,並非慶功宴飲,而是著手進行一場意義深遠的權力交接與格局重塑——改組內閣,啟用新人。
    光武七年九月九日,重陽佳節,天高氣爽。象征著帝國最高權力中樞的皇極殿注:此處沿用永樂北京皇宮規製名稱),被布置得莊嚴肅穆,金碧輝煌。丹陛之下,文武百官按品秩肅立,鴉雀無聲,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新舊交替的凝重與期待。
    光武帝身著十二章袞服,頭戴十二旒冕冠,端坐於高高的龍椅之上,目光如炬,掃視著階下的群臣。他的視線,首先落在了站在文官班列最前列的幾位老者身上:內閣首輔朱慈烺前明太子,光武帝舅舅)、次輔吳偉業文壇泰鬥,永昌朝重臣)、兵部尚書兼五軍都督府大都督李定國永昌朝第一名將)、海軍元帥鄭成功海洋開拓的奠基者)、戶部尚書趙全海與永昌帝一起造反的鐵兄弟)、以及雖未在內閣正式掛職,卻始終參與核心決策、影響力巨大的皇太妃趙敏代表太上皇的財政監管)。還有如盧象升之子盧師淮時任南海艦隊司令)、以及一批永昌朝中後期崛起、如今也已年過五旬的重臣。
    這些麵孔,代表了永昌朝近四十年的輝煌與積澱。
    他們輔佐永昌帝王淩,篳路藍縷,開疆拓土,奠定了這橫跨寰宇的超級帝國。
    他們功勳卓著,德高望重,是帝國的基石。然而,歲月不饒人,他們中最年輕的也已近花甲,精力、思維與新科技、新世界的節奏漸顯脫節。
    光武帝銳意進取,需要一個更年輕、更具活力、更能理解並執行他全球戰略和科技興國理念的新核心團隊。
    “諸卿!”光武帝的聲音洪亮而沉穩,回蕩在空曠的大殿中,“朕遠征歐陸,兩載有餘。賴列祖列宗庇佑,將士用命,終使荷蘭臣服,疆土再拓。然此功業,非朕一人之力。帝國能有今日之強盛,能支撐朕萬裏遠征而無後顧之憂,全賴爾等老成謀國,夙夜在公,於朕離京之時,坐鎮中樞,運籌帷幄,安民理政,輸送糧秣軍資。此乃擎天保駕之功,社稷柱石之勳!朕,感念至深!”
    一番話,情真意切,充分肯定了老臣們在過去兩年乃至整個永昌朝的巨大貢獻。殿中老臣們,如朱慈烺、李定國等人,眼中泛起感慨的淚光。他們深知,這是新皇對他們過往功績的蓋棺定論,也是榮退的序曲。
    “然,”光武帝話鋒一轉,帶著帝王的決斷,“江山代有才人出。帝國欲求恒久強盛,欲領寰宇風潮,非銳意革新不可。諸卿皆國之瑰寶,為帝國操勞半生,功勳卓著,理當頤養天年,享天倫之樂,同時以其豐富經驗,為帝國未來之發展,提供寶貴的智慧與指引。”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全場,聲音更加高昂:“為此,朕決定:成立‘大明光武朝國事顧問團’!此顧問團,尊太上皇永昌帝陛下為終身榮譽團長,凡永昌朝功勳卓著之重臣,皆可入團,享超品俸祿,見君不拜,隨時可向朕或內閣陳奏國策建言!”
    此言一出,殿中微微騷動。顧問團!這是一個極其尊榮的安排,既給了老臣們崇高的地位和無上的體麵,讓他們退而不休,繼續發揮餘熱,又巧妙地實現了權力的平穩過渡,將決策核心位置讓了出來。更重要的是,尊太上皇為榮譽團長,既是對父親的無上尊崇,也暗示顧問團擁有極高的權威性,其意見新皇與新內閣必須高度重視。
    “首輔朱慈烺!”光武帝點名。
    “臣在!”朱慈烺出列,躬身行禮,雖已顯老態,但氣度依舊雍容。
    “次輔吳偉業!”
    “臣在!”吳偉業緊隨其後。
    “五軍都督府左都督李定國!”
    “臣在!”李定國聲如洪鍾。
    “海軍元帥、靖海侯鄭成功!”
    “臣在!”鄭成功雖因海風濕邪腿腳略有不便,但身姿依舊挺拔。
    “戶部尚書趙全海!”
    “臣在!”
    “皇太妃趙敏因其特殊身份,由內侍代為應聲)!”
    “……”
    光武帝一口氣念出了十餘位永昌朝核心重臣的名字。每念一個名字,便有一名內侍手捧一個覆蓋著明黃錦緞的托盤,恭敬地走到被點名的老臣麵前。
    光武帝站起身,聲音帶著無比的莊重:“爾等輔佐先帝,開創基業;拱衛朕躬,安定後方。忠肝義膽,日月可鑒!為彰爾等‘赤心報國’之功績,特賜‘赤心報國’金質勳章一枚!此勳章,乃帝國最高榮譽,非社稷之功不可得!望爾等珍之重之,永傳後世!”
    錦緞掀開,托盤上,一枚枚由純金打造、鑲嵌著璀璨寶石的勳章在殿內燭火和天光映照下,放射出奪目的光輝。勳章中心是熊熊燃燒的火焰環繞著一顆赤紅寶石心,象征著永不熄滅的報國熱忱,邊緣是盤龍紋飾,彰顯皇家恩典的無上尊貴。
    在禮官的高聲唱禮和莊嚴的宮廷雅樂聲中,光武帝親自走下丹陛,為每一位老臣佩戴上這枚沉甸甸、金燦燦的“赤心報國”金質勳章。當那枚勳章掛在胸前時,如李定國這般鐵血的漢子,也忍不住眼眶微紅。這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對他們一生功業的最大肯定。朱慈烺輕撫勳章,百感交集,從亡國太子到帝國首輔,再到今日功成身退,恍如隔世。鄭成功望著勳章上象征海洋的波浪紋飾,心中充滿了對帝國海權未來的期許。趙全海則感到一絲卸下重擔的輕鬆。
    佩戴完畢,所有獲勳老臣齊齊向光武帝行三跪九叩大禮:“臣等叩謝陛下隆恩!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願陛下引領帝國,再創輝煌!”
    至此,永昌時代核心班底的謝幕儀式,在莊重與榮光中完成。他們正式卸任了所有實權職務,以“國事顧問”的身份,進入了象征崇高地位與智慧儲備的“光武顧問團”。帝國權力的接力棒,即將傳遞到新一代的手中。
    新朝新銳:內閣與軍政班底亮相
    勳章授予儀式結束,皇極殿的氣氛為之一新。光武帝回到禦座,目光投向殿中那些更為年輕、充滿銳氣的麵孔。他們是永昌中後期通過新式教育融合中西)、科舉考試內容已革新,加入算學、格物等)以及實際政務、軍旅曆練成長起來的新生代精英。
    “國之重任,需有賢能擔當。”光武帝聲音清朗,帶著對未來的期許,“經朕深思熟慮,並報請太上皇陛下允準,現任命光武朝新內閣及五軍都督府、海軍、各部院主官!”
    殿中一片寂靜,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著決定帝國未來十年乃至數十年走向的名單。
    “內閣首輔——”光武帝的聲音清晰地傳遍大殿,“著永昌二十一年殿試狀元,原吏部左侍郎,山東行省巡撫,王紫涵 擔任!”
    一位年約四旬,麵容清臒,目光深邃沉穩,氣質儒雅中透著幹練的官員大步出列,深深叩首:“臣王紫涵,叩謝陛下天恩!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輔佐陛下開創光武盛世!”王紫涵是永昌帝推行新學後的第一批受益者,狀元及第,文章、實務俱佳,在地方任上政績斐然,尤以清廉、高效、重視民生與工商著稱,是銳意改革派的中堅,深得光武帝賞識。
    “內閣次輔——”光武帝繼續宣布,“著永昌二十四年進士,原戶部右侍郎,江南製造總局督辦,傅啟光 擔任!”
    又一位年富力強約三十七八歲),身材挺拔,眉宇間英氣勃勃的官員出列叩首:“臣傅啟光,謝陛下隆恩!必竭盡所能,協助首輔,推行新政,不負聖望!”傅啟光背景深厚其家族與皇室商貿聯係緊密),自身精通算學、格物,是帝國工業化進程中的重要推手,在江南製造總局任內成績卓著,是技術官僚的頂尖代表,作風務實而富有開拓精神。
    這兩位核心閣臣的任命,清晰地傳遞了光武帝的治國思路:王紫涵代表穩健改革與吏治民生,傅啟光則代表科技興國與工業發展。
    “五軍都督府左都督,總領帝國陸軍及防務——”光武帝看向武將班列,“著原南洋艦隊司令,盧師淮 擔任!”
    一位身材魁梧,麵容剛毅,目光如鷹隼般銳利的中年將領約四十五歲)鏗然出列,甲胄輕響:“末將盧師淮,領旨謝恩!定為陛下守土開疆,練就鐵血雄師!”盧師淮乃名臣盧象升之子,將門虎子,深諳新式陸軍戰法,在北方邊疆與俄羅斯、蒙古諸部的衝突中屢立戰功,是堅定的擴張派和軍事現代化推動者,深得光武帝信任。
    “五軍都督府右都督,協理陸軍,並掌帝國禁衛、憲兵及新軍編練——”光武帝的目光落在另一位更年輕的親王身上,“著原爪哇行省總督,瑞安郡王,王錦世 擔任!”
    光武帝同父異母的弟弟,永昌帝次子王錦世年約三十五六)身著親王常服,英姿勃發,出列行禮:“臣弟王錦世,謹遵皇兄旨意!必恪盡職守,拱衛京畿,整軍經武!”王錦世在爪哇總督任上展現了出色的軍政才能,對南洋及印度洋事務熟悉,且作為皇室近支,忠誠毋庸置疑,他的任命加強了皇室對核心軍權的直接掌控。
    “大明海軍元帥,統領帝國所有海上力量及海外領地防務——”光武帝的聲音帶著對海洋的重視,“著原南洋水師提督,大明美洲永樂都司副都督,安平侯,朱和偉 擔任!”
    一位膚色微黑,海風刻畫出堅毅輪廓,約四十歲出頭的將領出列,聲如洪鍾:“末將朱和偉,謝陛下信任!帝國龍旗所向,即末將航跡所至!必使我大明水師,雄霸七海!”朱和偉是鄭成功一手培養的海軍悍將,參與過平定台灣、經略南洋、遠征印度洋等幾乎所有重大海戰,實戰經驗極其豐富,是海軍中少壯派的領袖,深諳新式鐵甲艦戰術。
    “戶部尚書,掌帝國度支、賦稅、錢糧——”光武帝看向文官隊列,“著原大明皇家銀行副總裁,金聲 擔任!”
    一位氣質精幹,目光敏銳,約三十五歲的官員出列:“臣金聲,叩謝陛下!定當殫精竭慮,為國理財,充盈府庫,支撐陛下宏圖!”金聲是永昌朝後期金融改革的幹將,精通現代銀行運作和財政管理,是趙敏皇太妃)在財政領域的得意門生,他的任命標誌著帝國財政體係進一步向專業化、現代化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