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黑幕

字數:4205   加入書籤

A+A-


    詔獄的審訊持續了整整三天三夜。
    隨著錦衣衛緹騎的輪番審訊和交叉質證,一個橫跨全球、盤根錯節的巨大利益網絡逐漸浮出水麵。
    這些貴族學子的供詞,猶如一把鋒利的手術刀,剖開了大明留學政策背後最肮髒的膿瘡。
    \"說!你們是怎麽拿到留學名額的?\"王錦天把玩著一柄寒光閃閃的繡春刀,刀尖在鬆平信義眼前晃來晃去。
    日本貴族早已沒了往日的傲氣,額頭抵在冰冷的地磚上:\"回...回稟大人...是通過"考牙專送"...\"
    \"考牙專送?\"王錦天眉頭一皺,\"詳細道來!\"
    隨著審訊深入,一個令人震驚的全球產業鏈逐漸清晰:
    1. 名額壟斷:考牙專送的全球布局
    大明每年一萬餘人的留學生名額,分散到全球一百多個番邦和邊遠行省,每個地區平均不到五十人。在朝鮮、日本這樣的近藩,名額稍多也不過百人;而在遙遠的非洲、美洲,一個部落王國可能幾年才能分到一個名額。
    這種稀缺性催生了一個名為\"考牙專送\"的跨國中介組織。
    他們在各番邦都城和行省首府設立分支機構,表麵上是\"協助選拔優秀學子\",實則是倒賣留學名額的黑市交易所。
    \"在江戶...不,日本行省省城,\"鬆平信義戰戰兢兢地交代,\"考牙專送的管事住在最好的町,門口每天排著長隊。我父親...不,我叔父花了三千兩銀子,才買到這個名額...\"
    威廉·範·德·波爾的供詞更觸目驚心:\"巴達維亞的考牙專送由荷蘭東印度公司控股,一個名額公開拍賣價是五千荷蘭盾約合四千兩白銀),還要額外給管事"茶水費"...\"
    2. 層層盤剝:從報名到入學的賄賂鏈條
    獲得考牙專送的\"推薦\"隻是第一步。隨後的每個環節,都是一場赤裸裸的權錢交易:
    報名階段:考牙專送會為\"客戶\"偽造貧困證明、學業履曆。
    金昌浩交代:\"我們朝鮮三人的"家徒四壁證明",是花了二百兩銀子讓漢城府的戶曹主簿做的假文書...\"
    入學階段:大學招生官員收取\"審核費\"。樸誌勳供認:\"京師大學負責招生的李主事,每人要收二百兩"辛苦錢",否則再優秀的材料也會"遺失"...\"
    宿舍分配: 想要好住處?得給學監送\"喬遷禮\"。奧通杜交代:\"我住的單間小院,每月要給學監送一盒非洲血鑽...\"
    3. 補貼黑洞:五百兩隻剩二百五
    最觸目驚心的是對補貼銀兩的瓜分。名義上每年五百兩的最高補貼,實際到學生手中的不足一半:
    申請環節: 負責審核的學官要抽三成。恩辛巴說:\"管補貼的周教授明碼標價:一百五十兩"手續費"...\"
    發放環節: 禮部官員要\"漂沒\"兩成。阿列克謝交代:\"每季度領補貼時,戶部的小吏直接扣下一百兩,說是"損耗"...\"
    監管環節: 都察院的巡察禦史也要分一杯羹。鬆平信義顫聲道:\"每年都有禦史來"巡查",我們都要湊份子送上"車馬費"...\"
    \"好一個"考牙專送"!好一個"漂沒"!\"王錦天怒極反笑,手中的繡春刀猛地劈在審訊桌上,木屑飛濺,\"把這幫蛀蟲的名字都給本王記下來!一個都不許漏!\"
    隨著審訊的深入,錦衣衛很快繪製出一張驚人的關係網:
    考牙專送的實際控製人:竟是原禮部尚書的小舅子!這個跨國腐敗網絡的神經中樞,就藏在南京城最繁華的秦淮河畔!
    各大學堂的涉案人員:上至校長、下至門房,幾乎人人有份。
    京師大學校長李敏哲一人就收受\"推薦費\"逾十萬兩!
    朝中的保護傘: 更令人震驚的是,前內閣的管家,竟定期從考牙專送收取\"分紅\"!
    \"本王要立即麵聖!\"王錦天霍然起身,眼中燃燒著憤怒的火焰,\"這已經不單單是學政腐敗,這是動搖國本的蠹蟲!\"
    當這份沾著血淚的供詞呈遞到光武帝案頭時,年輕的皇帝氣得渾身發抖。他猛地將茶盞摔得粉碎:
    \"查!給朕一查到底!無論涉及誰,絕不姑息!\"
    一場席卷全球的大清洗就此展開:
    考牙專送全球據點:被錦衣衛緹騎連夜搗毀,賬冊查抄。
    各大學堂涉案官員:全部鎖拿下獄,家產充公。
    朝中保護傘:原禮部尚書被當天捉拿,押赴詔獄嚴審。
    詔獄的刑房裏,燈火徹夜通明。王錦天端坐在太師椅上,麵前跪著的正是原禮部尚書崔明遠。這位曾經位極人臣的二品大員,此刻隻穿著一件單薄的囚衣,花白的胡須上還沾著詔獄特有的黴味。
    \"崔大人,\"王錦天把玩著一枚象牙腰牌,聲音冷得像冰,\"這上麵刻著"考牙專送"四個字,是從你小舅子身上搜出來的。說說吧,一個五品主事的小舅子,是怎麽把生意做到四大洲去的?\"
    崔明遠渾身發抖,額頭抵在冰冷的地磚上:\"下官...下官實在不知...\"
    \"不知?\"王錦天突然拍案而起,案幾上的賬冊嘩啦啦散落一地,\"那這些賬冊上每月準時送到你府上的"冰炭敬",都是大風刮來的?\"
    隨著審訊深入,一個觸目驚心的利益分配體係浮出水麵:
    1. 學府分肥製
    京師大學校長李敏哲的供詞最為詳盡:\"每名留學生五百兩補貼,要先抽一百兩給校長...五十兩給係主辦...三十兩給學監...剩下的才發給學生。\"他顫抖著補充,\"這還不算...每年三節兩壽,戶部、禮部的老爺們都要來"視察"...\"
    2. 名額拍賣製
    原禮部侍郎錢有財交代得更加赤裸:\"每個行省的名額...明碼標價。朝鮮行省一個名額三千兩...日本行省兩千八百兩...南洋諸邦便宜些...一千五百兩...\"他說到這裏突然痛哭流涕,\"下官該死...但這些銀子...下官隻拿三成...其餘七成都要上交啊!\"
    3. 孝敬分成製
    考牙專送的實際掌控者——崔明遠的小舅子趙德全,在受了三遍刑後終於吐露實情:\"每賣一個名額...利潤的三成要孝敬禮部官員...兩成打點戶部...一成半給都察院的禦史老爺們...\"他癱在地上像條死狗,\"剩下三成半...還要分給各地管事...\"
    王錦天越聽臉色越青。他突然拔出繡春刀,刀尖抵在趙德全咽喉:\"說!十年間經你手賣了多少名額?\"
    \"大...大約兩萬...\"趙德全話未說完就昏死過去。
    這個數字讓在場的錦衣衛都倒吸一口涼氣。按每個名額最低一千五百兩計算,這就是三千萬兩白銀的驚天大案!相當於大明整整三年的財政收入!
    更可怕的是牽扯的官員數量。當王錦天將連夜整理的名單呈給光武帝時,年輕的皇帝盯著那密密麻麻的二百多個名字,突然冷笑起來:\"好啊...六部九卿,竟有一半都伸了手!\"
    翌日清晨,南京城的百姓被一陣陣銅鑼聲驚醒。一隊隊錦衣衛押著戴重枷的官員遊街示眾,打頭的正是昔日威風八麵的崔明遠。百姓們先是目瞪口呆,繼而爆發出震天的歡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