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新血奔湧,氣象崢嶸
字數:5649 加入書籤
祭酒衙門前的萬頭攢動、爭相報名的盛況,最終凝結為一份份墨跡未幹的考卷和一場場緊張激烈的麵試。當周鐵硯親自主持的最後一場博士廳主事麵試結束,厚重的錄取名冊終於謄抄完畢,蓋上了那方象征著破舊立新的“京師大學堂祭酒之印”時,塵埃落定。
塵埃落定,亦是新天地的開啟。
錄取榜單張貼於祭酒衙門與京大各主要學舍之前,引發了新一輪的轟動。榜上有名者,歡呼雀躍,相擁而泣,如同登科及第;名落孫山者,雖黯然神傷,卻也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希望,隻待下次招考。
史芳芳,這位曾因揭露前祭酒貪墨而險遭不測、被周鐵硯慧眼識珠帶入京大的女子,以其紮實的經史功底、清晰的實務思路和堅毅果敢的品格,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高居榜首!周鐵硯力排眾議,一紙任命,將其擢升為京師大學堂司業,正六品!此任命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入巨石,不僅因其破格提拔,更因史芳芳乃女子之身!然而,有周鐵硯的鼎力支持,有光武帝新政“唯才是舉”的聖諭在前,更有史芳芳在考場上展現的絕對實力,京大內部雖有微瀾,卻無人敢公開質疑。史芳芳,這位從基層殺出的改革幹將,正式成為周鐵硯推行新政的左膀右臂,站到了京大權力中樞。
同時,兩名年富力強、精於庶務的原地方府學教諭被任命為監丞,執掌學規風紀、生員管理、學舍修繕等繁巨事務。
博士三百人的職位,不再局限於皓首窮經的老學究。榜單上,既有新科進士中的佼佼者,亦有數屆之前懷才不遇、在民間書院或幕府積累了豐富教學經驗的飽學之士,甚至還有幾位在特定領域如算學、天文、堪輿)有獨到見解、卻因科舉不第而流落市井的奇才。他們成為京大教學的中堅力量。
助教一千人,這個龐大的群體構成了京大教學的基石。他們來源最為廣泛:有屢試不第但教學經驗豐富的落第舉人秀才,有在縣衙、府庫、工坊積累了豐富實務經驗的書吏、賬房、工匠精通文字與記錄者),有曾在民間義塾執教的寒士,甚至還有幾位精於騎射武藝、被特招來負責新設武備科教學的退役軍官。他們年輕、有活力、有強烈的進取心,更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
學正一百人、學錄一百人,則從往屆京大畢業生中擇優錄用,負責各學舍的具體管理、生員考勤、學業輔導等細致工作,成為連接教授、博士與廣大學子的橋梁。
其餘如典籍管理員、書吏、賬房、庫管、乃至重新招募的門房、雜役等其他人員若幹,無一例外,皆是從社會招募、經過嚴格考選側重實務能力與品性)的新鮮血液。
至此,一張覆蓋京大所有層級、由全新麵孔構成的權力與職能網絡,被周鐵硯以雷霆手段,硬生生地嵌入了這座千年學府的肌體之中!
天塌了! 對於那些被驅逐的舊員而言,這張名單的公布,無異於宣告了他們那個世界的徹底終結。自京師大學堂創立近四十年來,由門第、師承、資曆、以及盤根錯節利益關係構築的森嚴壁壘和運行秩序,在周鐵硯的虎狼之策下,轟然坍塌,碎為齏粉!那些曾經高高在上、視職位為禁臠的“清貴”們,此刻隻能遠遠望著京大煥然一新的氣象,在追繳令的陰影下瑟瑟發抖,咀嚼著家破人亡孟邵等人)或傾家蕩產的苦果。
新秩新俸,氣象一新
與舊秩崩塌相伴的,是全新的、迥異的俸祿體係。周鐵硯嚴格執行光武帝升龍諭令,所有新錄用人員,最高月薪僅為五兩白銀! 即便是史芳芳這位新晉司業,亦不過月俸五兩。監丞、博士長、資深教授等,依職掌繁簡,月俸在三至五兩之間。助教、學正、學錄等,月俸在一至三兩。書吏、雜役等,則按市價給付。
這與被驅逐舊員動輒二十兩起步,資深教授甚至高達百兩,外加各種巧立名目的“冰敬”、“炭敬”、“節敬”、“車馬費”、“潤筆費”、“閱卷費”……形成了雲泥之別!舊員們正是靠著這些遠超常理的畸高收入,過著奢靡生活,購置田產商鋪,結交權貴,形成了一個吸食國家教育經費和學子膏血的巨大利益集團。其結果,是坑了無數因高昂學費和“門檻費”而失學的寒門子弟,坑了被攤派“教育捐輸”而苦不堪言的百姓,更蛀空了本應用於教學和研究的國庫撥款!
精兵簡政,效能倍增
周鐵硯新政的威力,在財務上體現得最為直觀。
改革前,京師大學堂一年的各項支出,包括畸高的學官俸祿、龐大的冗員開支、名目繁多的“公費”、虛高的采購、以及被層層盤剝的修繕、實驗經費等等,累計高達五百萬兩白銀之巨!這筆錢,足夠養活數萬精銳邊軍,或賑濟數省災民!而真正用於教學、購買書籍儀器、資助貧寒學子的,十不足一。
改革後,在周鐵硯的鐵腕治理和史芳芳的精明打理下:
· 薪資總額斷崖式下跌: 新體係下,所有人員薪資總和,一年僅需十餘萬兩。
· 砍掉所有虛浮開支: 取消一切不合理津貼、公費報銷被嚴格審核、采購實行公開招標、杜絕回扣。
· 機構精簡高效: 裁撤大量重疊、閑置的機構和崗位,明確職責,減少內耗。
· 資源精準投放: 節省下來的經費,被大量投入購置急需的圖書典籍、實驗儀器、改善學舍環境、設立貧寒學子助學金、資助有潛力的科研項目。 一年核算下來,京師大學堂的總支出,竟奇跡般地壓縮到了一百萬兩白銀左右!
節省下來的四百萬兩白銀! 這不僅是一個冰冷的數字,更是刮骨療毒、斬斷貪腐毒瘤後,京大煥發新生所釋放出的磅礴能量!它無聲地宣告著新政的巨大成功,也為光武帝推行全國教育改革、削減不必要開支,提供了最有力的實證!
銳意革新,不懼試錯
新體係建立,新血液湧入,帶來的不僅是成本下降,更是思想觀念的劇烈碰撞和教學模式的積極探索。當然,缺乏經驗的新人們,在具體工作中難免手忙腳亂,甚至出現差錯。
新任化學係博士長是一位年僅三十出頭、曾在藥鋪做過多年學徒、對物質變化充滿好奇的原落第秀才。他甫一上任,便大膽革新:將實驗課程的比例從原來的不足一成,大幅提升至四成! 他認為“格物致知,重在躬行”。同時,他力主將動手操作能力納入學生考核的核心範圍,占比高達五成!理論考試隻占三成,平時觀察記錄占二成。此議一出,在係內引起不小震動。有老學究少數留用的、認可新政者)擔憂過於激進,恐影響“正學”。新人助教們則摩拳擦掌。
消息傳到周鐵硯耳中,他非但沒有斥責,反而在學政會議上公開讚許:“怕什麽出錯?京大如今,就是要打破陳規,勇於嚐試!隻要方向對,是為了讓學生真學本事,出點小岔子,總結經驗便是!史司業,著人記錄此例,若成效顯著,當推廣各係!博士長,放手去幹,本祭酒為你撐腰!” 這番話,如同給所有新人吃了一顆定心丸。
物理係新招募的幾位年輕博士,不滿於舊有教材的陳舊與脫離實際。他們自發組織,在史芳芳支持下,利用有限的經費,嚐試自行編寫結合生活實例如杠杆、滑輪、水力)的實用物理教材,並設法從工部借來廢棄的機械零件用於課堂拆解演示,教學效果立竿見影,學生興趣大增。
國語係的新銳博士們則發起了一場“白話入堂”的小範圍試驗。他們認為,八股製藝固然重要,但學子將來無論為官為民,清晰流暢的表達溝通能力更為根本。他們在部分初級課程中,嚐試引入市井白話文的分析與寫作訓練,教導學生如何撰寫清晰明了的公文、訴狀、書信,甚至鼓勵用白話記錄見聞心得。此舉雖被一些守舊派私下譏為“不登大雅之堂”,卻深受大多數學生歡迎。
曆史係的變革更為大膽。幾位年輕博士不滿於死記硬背帝王將相家譜和幹巴巴的編年史。他們在周鐵硯默許下,組織學生走出書齋,進行小規模的“田野訪史”。或探訪京郊古戰場遺址,采訪當地老人傳說;或搜集整理市井流傳的民俗故事、行業變遷;甚至嚐試利用有限的檔案權限,引導學生分析某一時期某地的糧價波動、人口遷徙數據,探究其背後的社會動因。這種“接地氣”的史學方法,讓學生們第一次感受到曆史的血肉與溫度。
碩果盈枝,未來可期
改革伴隨陣痛,創新孕育希望。周鐵硯所鼓勵的“大膽嚐試,不怕犯錯”的氛圍,如同催化劑,在短短一年內,便讓這座剛剛經曆大換血的古老學府,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科研項目數量激增: 在新政節省的經費支持下,以及新人新思維的推動下,京大各係申報的、麵向實際問題的研究項目如雨後春筍。從農學係培育抗旱稻種、工科係改進民間紡織器械效率、算學係研究更便捷的田畝丈量算法,到醫學係整理驗證民間驗方、天文係觀測記錄星象修訂曆法誤差……林林總總,一年內新立項的科研課題達到四十餘項,遠超改革前每年不足十項的窘況。
實用成果不斷湧現:
· 化學係在博士長的帶領下,師生通過大量實驗,初步整理出一套相對規範的實驗操作流程和安全守則,並改良了幾種常見染料的提取工藝,其報告引起工部注意。
· 物理係師生設計的簡易省力水車模型,在京郊某村試用效果良好。
· 農學係一位寒門出身的助教,結合自身農家經驗和在學所得,提出了一種堆肥新法,在學田試驗中顯著提高了貧瘠土地的肥力,獲得嘉獎。
· 醫學係整理驗證的幾則治療小兒疳積、跌打損傷的民間驗方,經初步臨床觀察,療效確切,準備匯編成冊,惠及百姓。
· 國語係學生的優秀白話文習作被《大明民生報》選登,其清晰流暢、言之有物的文風,獲得坊間好評。
· 曆史係學生的幾份“田野訪史”報告,雖顯稚嫩,但其獨特的視角和詳實的民間素材,讓閱卷的博士們耳目一新。
學風為之一振: 新上來的教授、博士、助教們,大多出身寒微,深知機會來之不易,教學極為認真負責,對學生一視同仁,傾囊相授。學生們感受到新氣象,加上貧寒學子助學金製度的設立,使得更多聰慧卻家貧的少年得以安心向學。以往彌漫在學府中的頹廢、鑽營之風被勤勉、務實、探索的新風所取代。清晨的學舍書聲琅琅,夜晚的實驗室燈火常明。
站在祭酒衙門的高樓上,俯瞰著這座浴火重生的學府,周鐵硯心潮澎湃。一年前那場腥風血雨、萬夫所指的虎狼之策,如今已結出了沉甸甸的碩果。節省的四百萬兩白銀是看得見的成效,而眼前這勃勃生機、這銳意進取的氛圍、這不斷湧現的新思想新成果,才是新政更深遠的勝利。
史芳芳侍立一旁,眼中也閃爍著堅定的光芒:“大人,新血已成,氣象初成。然此僅是開端,前路猶長。如何讓此新秩穩固,讓這革新之火持續燃燒,讓京大真正成為陛下所期望的‘育才報國、清正公平’之典範,仍需我等殫精竭慮。”
周鐵硯重重頷首,目光投向更遠的宮闕方向:“不錯!京大之變,乃陛下聖心獨運、革故鼎新之縮影。我等身處洪流,唯有砥礪前行,不負聖恩,不負這天下寒士之望,不負這再造乾坤之偉業!傳令下去,各係所呈報之優異成果,務必精心整理,連同歲支節餘詳表,奏報陛下禦覽!讓天下人看看,這刮骨療毒之後的京大,是何等模樣!”
京師大學堂的鍾聲,在晨曦中悠揚回蕩,帶著新生的力量,傳向遠方。這座古老的學府,正以嶄新的姿態,承載著無數寒門學子的夢想和帝國的未來,步履堅定地走向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