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建造海底城
字數:4549 加入書籤
第182章 建造海底城
整個石頭城遺跡被一層厚厚的泥沙覆蓋,隨著海水的流動,泥沙輕輕翻滾,仿佛是歲月的塵埃在訴說著曆史的滄桑。在這裏,時間仿佛凝固,每一塊石頭、每一處痕跡都承載著無數的秘密,等待著後人去探索、去解讀。
李月看到的全息圖像可不是聲納顯示器上的那些痕跡,而是經過智能係統還原後的彩色影像。文明廢墟表現出明顯的城市痕跡,讓李月有了新的想法。
打開通訊器,李月直接跟秦明溝通,“我想嚐試在海底建立一座城市。”
聽到李月的話,秦明有點遲疑,“你知道星巢現在正在全力生產艦隊,如果建立海底城,會嚴重影響艦隊的建造速度。”
李月認真的解釋,“我不會用星巢的力量,反正雷猿需要時間繁衍,2號星有足夠的食物,1號星有資源,稍微差點時間積累,我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完成海底城。”
李月的想法很簡單,她最近玩的很開心。星巢艦隊的建造不能被幹擾,持續發展也不能停。但是在不影響這兩個任務的時候,能讓自己隨意的按照喜好做事,自然最好。
玻璃的製作是很多材料中比較輕鬆的,隻要有足夠的熱量就可以融化沙子形成玻璃溶液。對玻璃溶液進行冷卻就可以完成對各種形狀的塑造。
確認要建造海底城之後,李月就想到一個主意。此時雷猿每天能增加1000人,還是星巢基地的培育結果。想要把1號星、2號星住滿,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她正好可以用這段時間建造海底城。
雷猿的好處是隻有4個月的孕期,一次1胎到3胎不等。1號星此時出生的雷源超過10萬,還在陸續增加。2號星能供應充足食物的情況下,人口增長可以一直下去。
繼續開發3號星為時尚早,目前星巢基地剩餘的產能都用在查缺補漏上麵。她準備等1號星徹底穩定下來,雷猿文明徹底進入工業時代後在繼續開發新的類地行星。
李月建造海底城的原因有很多,之前她在湖底看到的風景就很好。此時她不用開發新行星,現有的兩顆行星也可以穩定運轉。她有足夠的時間主持建造海底城。
海底城的材料無非是石頭和玻璃,金屬在海底很快就會腐蝕。而且金屬也較軟,容易變形。石頭可以就地取材,不過形狀很難控製。相比於之前的幾種材料,玻璃的優勢明顯。
2號星上就沙子多,玻璃的製作也走向正軌。她正好利用這種便利,同時也能消化過剩的生產力。讓雷猿不至於因為產能過剩而缺乏應有的活力。
1號星、2號星都沒有經濟係統,想要維持文明的活力就需要有一種價值來增加雷猿們的活力。有用的情緒價值就是性價比非常高的選擇,讓雷猿們認為自己被需要就可以提供情緒價值。
讓雷猿們看到自己生產的資源被用在偉大的事業上,可以增強這種情緒價值。如果讓雷猿們看到自己生產出來的東西落地吃灰,那麽雷猿肯定不願意繼續生產,活力也就沒了。
海底城選擇玻璃後,第一個需要的就是玻璃板,1平方米的麵積,5厘米的厚度。李月選擇這種規格是因為,玻璃立體打印機的出料口這麽設計更合理。
在金屬立體打印設備的基礎上,稍微修改一下,就成了玻璃立體打印機。沙子從入料口倒入,然後等待溶解,在出料口冷卻定型就可以完成生產。
幾十個這種設備,一天就能生產幾千塊玻璃板。另外一種玻璃建材就是玻璃磚。是真的磚頭大小的玻璃。這種玻璃磚的作用就是砌牆,李月準備在深海砌牆。
用玻璃磚砌牆也非常容易,隻要放下一塊玻璃磚,然後加熱表麵,之後用另一塊玻璃磚砌上去,如此反複就是一堵玻璃牆。同時玻璃磚也可以適應較為複雜的建築環境。
玻璃磚準備好後,還需要準備納米機器人,用來隨時在玻璃牆內打通線路或者更複雜的規劃。玻璃磚,玻璃板,玻璃棍。玻璃棍的長度是1米,直徑是3厘米。
玻璃棍的作用就是代替鋼筋,用來給需要的地方進行加固。需要更長的玻璃棍,可以將兩根玻璃棍,首尾相連。形成更長的玻璃棍。3種基礎材料生產不難,難就難在運輸。
李月想直接用傳送門,不過水中打開傳送門,海水就會順著傳送門流出來,這就非常危險。目前李月能想到的就是直接用玻璃船拉到海底去。
或者是直接在建成區的海麵上直接把大包的材料丟下來。這樣隻需要潛水員在海底直接等著原材料慢慢落入海底。這兩種方式李月更喜歡第一種。
第二種選擇危險係數太高,萬一有個暗流,玻璃材料就會徹底報廢和消失。能潛水的玻璃船,目前已經造好5艘,其中2艘玻璃船會不斷尋找新的島嶼。
剩下的3艘玻璃船則將玻璃建材直接捆在玻璃船身上。雖然每次運輸的都不多,持之以恒的情況下,也能產生不少的運力。李月當然不會跟著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月會親自參加海底城的建造,她此時正在星梭號上等待雷猿們把足夠的玻璃材料運到位。然後她才會離開星梭號,前往建城位置親自指揮建造海底城。
從水麵降落到海底需要幾個小時的時間,不間斷的運送下。李月的選的建城地點是城市廢墟的邊緣平地區域。平地就表示有完好的地基可以用。
幾天後,在平地的中間位置就堆放了各種玻璃建材。李月穿著動力裝甲,無視水壓的威脅,無視惡劣的環境。此時的李月正指揮一個大型智能機器人打開它配屬的探照燈。
探照燈在海底照射的距離不遠,好在功率足夠大。此時李月麵前十幾米的距離內都燈火通明。她指揮雷猿,“先起一個玻璃牆。”
隨著李月的命令,這些雷猿把玻璃磚直接擺放到地麵,然後手掌按在玻璃磚上,等玻璃融化或者軟化後再把另一塊玻璃磚直接粘上去。如此反複下來,一個標準的長方型玻璃房子就搭建完成。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封頂。這需要先建造一個三角屋頂,用玻璃板搭建三角結構,在把三角結構組合成更大的三角結構。然後直接平放到屋頂。
隨著屋頂徹底融合到牆上,玻璃房子就剩下最後一個步驟。玻璃房子還沒有地板。鋪設地板自然不能直接就鋪。地麵凹凸不平,玻璃又沒有金屬的韌性,
鋪設地板前還需要平整海底,然後用玻璃磚作為支撐,在把玻璃板鋪上。結合位置都是直接加熱後在進行粘合。在完成一係列複雜工作後,一個玻璃房子就算是造好了。
這個玻璃房子不是居住區,而是海底城的了望塔。作為海底世界,水壓才是最恐怖的。盡管三角結構很穩固,但是麵對四麵八方的水壓還是原型結構更靠譜。
此時房子造好後,巨大的智能機器人把背上的探照燈直接放進去。再放上偏光鏡,直接把集中光線變成漫射。這是為了增加探照燈的照亮範圍。
地下城的第一期選址,李月準備建造一個1公裏直徑的小城。在模擬中,玻璃城中的房屋不能建造的太大,否則玻璃承受不住那麽大的海水壓力。
李月打算把房子造成10米直徑和20米直徑兩種規模。玻璃房子都是圓頂設計,為了確保屋子內部的水被排出後,原型屋頂依然能承受來自海水的壓力。
原型的玻璃房子很快就一座挨著一座的被建立起來。每9間房屋一組,中間的房間特別大就當成功能建築。玻璃房之間也用玻璃建材進行連接。
在玻璃房子搭建好之後,李月還特別讓雷猿們給玻璃屋上麵在覆蓋一層玻璃溶液。當溶液冷卻後,就會形成一個玻璃保護層。隨著並無全部聯通,角落開始有水泵把水抽出來。
水泵的功率很大,頂著上方幾百個大氣壓硬是把玻璃房子中的水全部抽了出去。李月靜靜的觀察了十幾分鍾,確認玻璃房能承受住壓力後,她才算徹底放心。
星巢基地內,秦明聽著李月這幾天的建城匯報,也是一臉的好奇,“真能頂住?”
“能,不過我需要建造幾個減壓艙,不然進出很麻煩,而且氧氣也是問題,需要建立一個生態圈來維持生存需要。”李月說的很興奮。
“直接搭建傳送門就行,用不著建立生態圈,另外可以在地下挖掘,地上是玻璃建造的海底城,地下則可以簡單加固後在進行使用。”
“我怎麽沒想到,有傳送門確實可以暫不考慮後勤問題。”李月倒是把傳送門給忘得一幹二淨。
結束通話後,李月再次回到星梭號休息。在確認海底城安全的情況前,她絕對不會進入海底城。星梭號也不會離開。至少在李月安排下,星梭號尋找下個類地行星的任務暫時停止。
喜歡星空的奇異之旅請大家收藏:()星空的奇異之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