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海底城完工

字數:4500   加入書籤

A+A-


    第183章 海底城完工
    千米的深海,玻璃薄了根本沒用,想要抗住水壓就必須要有足夠的厚度。海底城想建立起來,全用玻璃肯定不行。原型玻璃房子隻是試驗用的。
    方形的房子內放著探照燈,有水壓的情況下沒有任何影響。圓形玻璃房子內,因為玻璃厚度足夠,在水排出後,頂著十幾個氣壓依然完好無損。
    排氣閥的房間是合金的,由星巢基地提供。很多技術隻是關鍵位置不出問題,主體的結構粗製濫造毫無問題。溶解沙子形成的粗玻璃直接溶解在圓形玻璃房上就可以完成加固。
    金屬的巨大減壓室是試驗的星梭號上的備用設備。它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一個斜坡通向大門。加壓室尾部連著一個圓形的小玻璃房子。
    李月穿著飛米級機器人組成的動力裝甲保護,本身的身體細胞又被納米機器人替換,這點水壓毫無影響。她走到減壓室的目的是為了進入圓形玻璃房子的內部。
    畢竟是海底城,她就是實在沒事才建造出來的。當然明麵上她依然是借口開發海底資源。星巢基地不是什麽嚴密的機構,實際上就是一個大家庭。
    秦明是指揮官也是家長,星巢、混沌、鰩魚結構三方分別是秦明的家,忘年交,得力手下。剩下的楚悅、艾希、星影、李月、雷頓、f107等智慧機器人都是家人。
    目前星巢基地的第一要務就是星巢艦隊的建造,多餘的產能用來發展幾顆行星,如果時間足夠就借助機械文明留下的超空間攔阻設備來進行作戰。
    如果發展不起來,就想辦法甩掉幽魂艦隊,然後盡快通過蟲洞遠遠的躲開。躲的越遠,幽魂艦隊就越難補給。隻要足夠遠,再一次性徹底消滅追蹤的幽魂艦隊,基本上就能擺脫幽魂族的糾纏。
    幽魂族喜歡按部就班的侵蝕正常宇宙的文明,他們很少沒有截至的追蹤目標。李月現在完成的任務就是可有可無的,也正是因為這樣,秦明才沒親自來進行。
    她走入玻璃房子中,這裏是10米直徑的小房子,通過一個2米的走廊就是一個20米直徑的大房子。中間一座大圓形玻璃房子,周圍有8座小圓形玻璃房子。
    李月走到大圓形玻璃房子正中間,頭頂的玻璃牆上全是四周探照燈散射的光芒。看著周圍美輪美奐的波光,肆意的揮灑在冰冷的地麵。腳下是也是玻璃底座,仿若置身水晶宮。
    “好看是好看,可是沒什麽實際用途。”李月自言自語,眉頭深鎖。
    她雖然玩心很大,卻不希望毫無作用。她低頭看看腳下,馬上下令雷猿開始向地下挖掘。
    挖掘是從玻璃房子邊緣開始,玻璃房子已經造好,破壞底部結構,容易產生不可控的後果。向地下挖掘的時候,依然是雷猿穿著動力裝甲作業。
    挖好的地方就用玻璃板固定。然後結合的位置用玻璃板進行溶解和連接。地下空間的挖掘速度很快,為了保證穩固,改用3層玻璃板進行牆壁加固。
    地下空間的挖掘先是一個筆直通道,接下來就是一個方形的巨大空間。這次有泥土抵禦部分壓力,空間也造的很大,4個邊長50米高度5米的正方形空間整齊排列。
    這四個空間會作為海底城的主要空間,海底城的目標本來就是可有可無。李月按照秦明的建議,把一個空間變成傳送門。把另一個空間當成礦場。
    一個是臥室,一個是上下通道。這四個空間都經過加固,外層是泥沙,然後是3層玻璃板,一層合金板,最後又是一層玻璃板。中間還有塑料填充。
    塑料這種聚乙烯材料本來就是化工產品,1號星上的工業發展雖然跳過塑料的開發,卻依然保留化工材料的少量生產。多層防護下,就算是地震也無法輕易損壞海底城。
    作為上下通道空間的用途也是專門聯通上下用,向上自然是用玻璃板聯通。同時在空間這端建立隔離艙。同時四個空間和周圍的連接的通道全用隔離艙隔離。
    這種每個房間一個隔離艙阻隔的方式,類似生化基地的建造方式。這種地方本身就隱秘,自然也要足夠堅固。海底有玻璃房子,淤泥下方有4個空間,一上一下正好形成一個整體。
    按照李月的計劃,這些空間建造好之後,周圍會成輻射方式繼續擴建。擴建時,先挖出一個5乘5的空間,然後安放減壓室。減壓室就是負責增減壓力的。
    減壓室兩端各有一個門,一端是建好的門,一端是準備修建的地方。修建好的一端也能受到減壓室的保護。這些減壓室由於工藝問題都需要星巢基地來進行製作。
    星巢基地的絕大部分產能都在全力製作星巢艦隊。星巢艦隊目前保持2個月一支,1個月全力製造幻想級戰列艦,1個月製造2艘雲獸級航空母艦。
    戰列艦和航空母艦的製造必須在星巢基地外麵進行,剩下的飛船都是邊角料,星巢基地內部製造。星梭級護衛艦上有減壓室,建造減壓室的時候也可以順便多建造幾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海底城的基礎建造好之後,剩下的就是擴建。通道的大小都是3米高2米寬,長度都是5米長。海底城建造的時候,增加的房間都是50米寬50米高,10米高。
    統一的規格可以方便海底城的建造,建造的時候這些空間都會有相應的作用。包括居住區,休閑區,工業區,倉儲區。這些區域都有不同的功能,雷猿們都安靜的生活在這裏。
    這裏是深海,卻不影響雷猿居住。雷猿是星巢基地培育出來的,都能常年在太空中自然生存,深幽海底跟宇宙空間相比差不多。畢竟飛船上也有人工重力和模擬自然光。
    海底城有了雛形後,地下二層緊跟著建立起來,和地下一層不同,地下二層中間是50米邊長的空間。周圍則是八個空間,跟一層不同,二層中間直接安裝一個護盾生成裝置。
    護盾生成裝置是海底城的必要防護,就算沒有外敵入侵,也能應對天災威脅。防禦外敵是護盾的本質,應對天災也是如此,隻要護盾打開,就可以將海底城和整個行星直接隔開。
    海底城的建立消耗1個月時間,這段時間1號星上的雷猿產生了更多的後代。2號星上又多開發十幾座島嶼。島嶼上都有雷猿建造的木屋和一些生活設施。
    李月依然在海底城,海底城已經擴展到五層,海底城西南角的海底淤泥都被挖空。露出淤泥下麵的金屬原礦。有幾百名穿著動力裝甲的雷猿在這裏揀取原礦回到海底城。
    有傳送門的原因,海底城可以直接聯通到島嶼上。原礦也可以直接運回1號星進行冶煉。2號星沒有足夠的燃料,發現的木材都留著建造木屋。
    海底城的入口位置修了一條通往礦區的路,雷猿們穿著動力裝甲走一趟也就十幾分鍾。雷猿們來來回回的搬運到是入口位置,等到存儲到一定數量後,在通過減壓室運入海底城。
    減壓室是電力維持,聚變發電機很少的燃料能用很久。水可以直接電解成氧。在能源無限的情況下,有水就有無限的氧氣。減壓室來回減壓消耗的完全不用在意。
    海底城的建造不會停止,李月準備把海底城擴大到10公裏的範圍。想要完成這種規模的城市,幾千雷猿也要挖很長一段時間。每天1千雷猿雷打不動的被送過來。
    海底城的設施比較單一,能生產的東西不多。畢竟是地下,還是海底的地下。雷猿們有固定的休息室,都是成雙成對的居住在一起。雷猿的自然繁衍才是增加數量的正確方式。
    無土栽培這種技術被用在海底城,這種技術既簡單又方便。隻要有一個可以循環水的水箱,配比合適的化肥元素形成營養液,把種子泡在營養液中就行。
    有一部分雷猿專門用車床加工零件,他們加工的零件都是釘子、錘子、之類的東西。雷猿的力氣不小,很多需要工具才能加工的零件,他們徒手就能製作。
    有高科技的支持,根本不用這麽原始的方式,隻不過1號星、2號星都需要釘子和錘子這種修建房子的普通工具。這種簡單的工具浪費星巢基地的產能就顯得有些多餘。
    李月離開海底城的時候,海底城依然在緩慢的繼續擴展。她離開海底城是因為1號星上發現一個巨大的露天礦藏。她通過幾次傳送門就到了1號星。
    1號星才過去幾十天時間,雷猿的活動範圍有些變化,整體上變化確不大。在西側的主幹道上,穿過西邊群山的地方是一個天然的露天礦藏。
    這是一顆巨大的隕石,屬於天然隕鐵,直徑100公裏的天然隕鐵。從測量的數據判斷,這顆100公裏的天然隕鐵甚至改變過行星的公轉軌道。
    喜歡星空的奇異之旅請大家收藏:()星空的奇異之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