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再興坦陳前塵事,眾人釋懷向未來
字數:5781 加入書籤
列位看官,上回書說到南華老仙一語點破楊再興乃是扭轉時代走向的關鍵變數,要他向眾人坦陳來曆。此話一出,關羽、張飛等人皆是心頭一震,滿是好奇與疑惑——畢竟這振武自少年時便伴在身邊,一同出生入死多年,他們自認再熟悉不過,怎料竟還藏著不為人知的隱秘?一場關乎過往與未來的揭秘,即將拉開帷幕。
石室之內,南華老仙眼角噙著幾分促狹笑意,緩緩開口:“你這小子,也不必再遮遮掩掩了,將其中原委與眾人說個通透吧。如今,也該是……讓他們知曉你來曆的時候了。”
張飛聽得這話,眉頭猛地一挑,滿臉都是按捺不住的詫異:“振武的來曆?我等再清楚不過,這裏頭難道還能有什麽隱情不成?”
身旁的關羽忙伸手按住他胳膊,沉聲道:“翼德,稍安勿躁!仙長既這麽說,必不會是空穴來風。況且振武他……”
不等關羽把話說完,張飛已猛地掙開他的手,急聲道:“二哥!當年咱與大哥返回涿郡,半道上撞見餓暈在路邊的振武,這事兒你我皆是親見的!這些年咱可以說是看著振武一步步成長,從隻會些粗淺功夫的少年,到如今獨當一麵,這世上還能有誰比咱更清楚他的過去?”
楊再興見他動了急脾氣,忙上前一步開口:“三叔,莫要爭執!仙長……所言非虛,當年我確實瞞了自己的來曆。我並非有意欺瞞,實在是這事太過離奇,生怕你們聽了也難以相信啊。”
說著,他話音微頓,目光轉向南華老仙,指尖輕輕朝上一點:“不知仙長可有法子,替我屏蔽天機?前番我剛欲開口,卻遭莫名阻撓。”
“就你那點事,還犯得上屏蔽天機?”南華老仙撇了撇嘴,語氣裏滿是不以為然,“有話盡管直說便是!天塌不下來。”
楊再興聞言,深吸一口氣,緩緩開口:“仙長有所不知,此事說來蹊蹺。那日我在合肥城外山穀與魏軍廝殺,身負重傷昏迷許久,幸得內子‘劍影’舍身相救才撿回性命。”
他話音一頓,眉峰微蹙似在回味當時情景:“迷迷糊糊間,前一世的種種竟如潮水般湧來——金戈鐵馬踏碎關河,血染征袍浸透甲胄,那些畫麵清晰得仿佛昨日親曆,每一處細節都死死刻在心間。”
“後來我悠悠轉醒,見影兒守在身邊,心裏又驚又喜。當時,她與我……已是坦誠相見,我便想著將這段離奇經曆說與她聽,好教她知曉我還有那樣一段過往。”
言及此處,楊再興眉頭猛地鎖起,語氣裏添了幾分困惑:“可就在話要出口的刹那,忽覺有股說不出的力量扼住喉嚨。那力道又快又猛,像道無形枷鎖勒得我喉頭發緊,任憑如何使勁,喉嚨裏卻發不出半點聲響。”
他抬眼望向眾人,眼神裏滿是茫然:“當時我心裏急得火燒火燎,明明話都頂到了舌尖,偏生一個字也吐不出。那股力量不光堵著嘴,還往心裏灌著莫名的恐懼,仿佛再敢多言半句,就有塌天禍事要臨頭一般。”
“影兒見我嘴唇動個不停卻沒聲響,隻當我傷重難語,一個勁地溫言安慰。我沒法子,隻得將話硬生生咽回去,強裝沒事,跟她說那不過是些荒誕夢話,這才遮掩過去。”
楊再興重重歎了口氣:“可我心裏跟明鏡似的——那絕不是夢。隻是那股神秘力量太過詭異,我實在猜不透來路。故而今日鬥膽請教仙長,可否知曉這其中緣由?”
南華老仙聽罷,神色驟然一凝:“你是擔心……那股力量是類似天道般的存在?”
楊再興忙頷首應道:“正是!原先我也不敢妄斷,隻是近來先是蒼狼之事,再是鹿門山之行,今日又得見仙長手段,如今已是由不得我不信了!”
話音剛落,南華老仙沉吟片刻,屈指掐算幾下,隨即展顏笑道:“無須擔心!老夫雖未推算出那阻止你的究竟是何物,但能肯定一點——那絕不是天道。”
“若是天道,你哪還有機會站在此處?早在你起念的刹那,便已被滅殺當場了。不過有一說一,你小子豔福倒是不淺,當日在洞中那畫麵,可真夠旖旎的!”
楊再興聞言,頓時麵色漲紅,耳根都熱得發燙。他偷偷掃了圈眾人,忙定了定神,重歸正題,沉聲開口:“諸位,接下來我所說之事,或許太過光怪陸離,但絕無半句虛言!”
他深吸一口氣,理了理紛亂的思緒,緩緩開口:“其實,我並非這個時代之人。”
“啥?”張飛眼睛猛地瞪得溜圓,嗓門陡然拔高三分,“不是這個時代的?那你是打哪兒來的?難不成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成?”
楊再興苦笑一聲:“倒也不算從天上掉下來,隻是……我來自數百年之後。”
“數百年後?”關羽眉頭緊緊蹙起,雖心中早有幾分隱約的預感,此刻仍難掩詫異,“這世間竟有這等奇事?人竟能跨越時空而行?”
“我也不知究竟是何緣由。”楊再興輕歎道,“前世,我乃大宋一名武將,在與金兵的一場大戰中力戰而亡。待我再次睜眼時,便已躺在路邊,成了如今這副模樣——記憶雖在,卻已換了軀殼。”
諸葛亮羽扇輕搖的動作驀地一頓,眼中驟然閃過一抹精光,恍然道:“如此便說得通了!怪不得振武時常能提出些異於常人之見解,諸如那改良的投石機、新軍訓練之法……原來竟是來自後世。”
“大宋?金兵?”張飛抓了抓後腦勺,一臉茫然,“那是啥?聽著咋這麽陌生?那金兵……竟能將你生生耗死,豈不是比曹操、孫權還難纏?”
“三叔有所不知。”楊再興解釋道,“數百年後,天下早已不是漢家天下。那金兵,乃是異族,向來凶狠殘暴,常南下侵擾,百姓深受其苦。我前一世,便是為保家衛國,而戰死沙場的。”
關羽聽到“保家衛國”四字,眼神一動,驀地想起當年楊再興提過的身世,忍不住追問:“振武,那你當年所說的‘滿門忠烈,七子去六子還’……也是前一世之事?那……後世之人,可還記著我大漢?”
楊再興聞言一怔,沒想到關羽竟將這陳年舊事仍記在心上,眼中不免閃過一絲動容,忙拱手回道:“不瞞二叔,‘滿門忠烈’說的正是我前世家族先輩。我楊家自先祖楊業公起,世代忠良,鎮守邊關。”
“當年,恰逢異族來犯,先祖率七子出征,最終卻隻餘六子楊延昭一人得以歸鄉,其餘盡皆戰死沙場。到了我這一輩,又逢金兵來犯,族中子弟紛紛披甲上陣,戰死沙場者不計其數。我前世,便是承繼了這份忠勇,投身抗金大業,最終血灑疆場。”
他頓了頓,拳頭不自覺地握緊,聲音愈發鏗鏘:“至於大漢,後世之人非但記得,更是將其視為華夏榮光!史書之上,‘強漢’二字熠熠生輝,張騫通西域、衛霍破匈奴的壯舉代代相傳,那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更是刻在每個後人的骨子裏,成了不滅的信念!”
說到此處,他目光灼灼地望向關羽,朗聲道:“至於二叔,您那‘過五關斬六將’的忠義,三叔‘當陽橋喝退百萬兵’的勇武,還有諸葛軍師‘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赤誠,在後世皆是家喻戶曉的傳奇。百姓們建廟立碑,代代供奉,隻為銘記諸位守護大漢的功績。”
關羽聽罷,胸前長髯微微顫動,丹鳳眼泛起晶瑩淚光,抬手按在心口,喉間一陣哽咽,半晌才擠出一句:“能得後世如此相待……我等便是拚盡性命,也值了!”
張飛在旁聽得熱血上湧,忍不住“砰”地一拍胸脯,粗聲嚷道:“好!好!好!隻要後世還記著咱大漢的好,記著咱哥幾個的名字,往後這仗,俺老張定要打得更痛快,絕不能讓後人笑話!”
諸葛亮卻想得更深,他羽扇輕搖,目光落在楊再興身上:“如此說來,問心鏡中那場不屬於這個時代的血戰,便是你前世的最後一戰?”
“正是。”楊再興重重點頭,眼底閃過一絲憾色,“此戰我雖力竭而亡,卻無半分悔意,隻恨未能助大宋徹底驅除韃虜,還我河山。”
南華老仙撫著長須笑道:“這下汝等都明白了吧?此子帶著後世記憶而來,本身便是最大的變數。他知曉曆史走向,便能避開許多彎路;他帶來的後世見識,更能助汝等富國強軍——這便是天道之外的機緣。”
諸葛亮聞言,忙頷首附和道:“仙長所言極是。前世已成過往,今生我等既已知曉結局,便更該奮力改寫。有仙長賜下的奇書相助,又有振武這變數在,何愁大業不成?”
南華老仙笑道:“看來汝等皆已釋懷,這便好。天色將明,也是時候該離開了。金光洞的機緣已了,剩下的路,便要靠汝等自己走了。”
眾人聞言,正欲起身告辭,張飛猛地想起適才南華老仙談及問心鏡時的那段話語,尤其是想到“陛下昏聵”那四字,心裏頓時癢得像被貓爪撓了般。
於是,他眼珠一轉,忙伸手拽住關羽的胳膊:“二哥,你就不好奇?你那乘龍快婿是如何繼承軍師之誌,九伐中原欲阻大廈傾頹的?還有阿鬥那小子……究竟昏聵到何種地步,方能致使成都城破的?咱好歹也得弄個明白吧!”
眾人聽到這邊動靜,紛紛轉過身子看向張飛。楊再興眉頭微蹙,苦笑一聲,上前勸道:“三叔,我勸你還是不要知曉的為好……那些畫麵,怕是會讓你動怒傷神,不值當。”
“動怒傷神?俺老張這輩子啥大風大浪沒見過?”張飛一聽,脖子一梗,反而更加堅定了心中所想。
他甩開關羽的手,往前兩步,一把拽住正要邁步的南華老仙,連拉帶勸地往石室外走:“仙長,您就行行好,麻煩您隨俺去趟問心鏡那邊,給俺看看我大漢,究竟是如何敗在了阿鬥那小子手中?”
南華老仙被他拽得一個趔趄,無奈地歎了口氣:“翼德,天道循環自有定數,況且如今時運已改,那些舊事知道了又有何益?徒增煩惱罷了。”
“怎會無益?”張飛梗著脖子道,“俺得看看那小子究竟犯了啥渾,往後若真遇上這等事,也好提前敲打著他!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大漢基業毀於一旦!”
關羽見他態度堅決,也上前一步拱手道:“仙長,翼德雖魯莽,這話卻也在理。我等雖知結局已能改寫,卻也想知曉症結所在,也好引以為戒。還望仙長成全。”
諸葛亮羽扇輕搖,亦點頭道:“仙長,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知曉過往失誤,方能在未來行得更穩。若能一觀,實乃幸事。”
南華老仙看了看眾人期盼的眼神,又瞅了瞅張飛那副不看不休的架勢,終是無奈搖頭:“罷了罷了,你這莽漢,真是拗不過你。隻是那鏡中景象過於紮心,待會兒可莫要動怒傷了身子。”
“仙長放心!俺老張保證,隻看不動氣!”張飛拍著胸脯應下,臉上早已樂開了花,連忙鬆開手,樂嗬嗬地引著南華老仙往問心鏡所在的石室走去。
眾人緊隨其後,楊再興走在最後,望著前麵的背影,輕輕歎了口氣——他太清楚那鏡中會顯現何等畫麵,隻怕張飛這“不動氣”的保證,多半是要落空了。
一炷香後,眾人來到先前一層那間裝著銅鏡的石室,夜明珠的清輝透過石縫灑下,將鏡麵映照得光可鑒人。
張飛急不可耐地走到最後那麵銅鏡前,搓著手道:“仙長,就是這麵鏡子。快請施法,俺倒要好生瞧瞧阿鬥那小子,究竟是塊啥料子!”
南華老仙無奈搖頭,抬手往鏡麵虛虛一點。原本光滑如洗的鏡身驟然泛起漣漪,如水波般蕩漾開去,漸漸浮現出模糊的影像。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正是:振武細說前世事,忠烈之名傳後世。機緣已了前路啟,共誓改寫舊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