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討厭

字數:10858   加入書籤

A+A-


    不然,何以為人?
    言辭堅定,彰顯無畏決心與赤誠之心。
    朱標聽罷深受觸動,幾乎欲拍案叫好!
    目光滿含讚許,頻頻點頭。
    這般感恩圖報的品性,誰能不欽佩?
    忽覺此事頗有蹊蹺,朱標暗自思忖:這孩子怕是不知自身身世?
    奇哉怪也,父皇為何隱瞞?
    莫非並非親生?抑或另有隱情?
    朱標思索片刻,仍不得其解。
    不過,這並非關鍵,他欲趁機與父皇坦誠相對,探明真相。
    此時正是良機!
    至於朱政東征之事,朱標認為並無不妥。
    觀其習武表現,再添大軍勢如破竹,應對倭寇應無大礙。
    縱有波折,身為主帥亦難有性命之憂。
    父皇憂慮或許多餘。
    於是,朱標稍作沉吟,說道:
    “若你執意前往,孤並無異議。”
    謹身殿內,氣氛凝重。
    劉和稟報稱朱政依然固執己見,態度堅決。
    他隻希望皇上少安毋躁,因太子朱標已前去勸說。
    然而,老朱坐立難安,焦慮地在殿中徘徊。
    窗外雨勢漸大,更令他心急如焚。
    片刻後,當老朱正欲親自前往探視時,隻見朱標撐傘入殿。
    老朱眼中閃過一絲希望,快步迎上,急切地問:“情況如何?那頑固的小子肯聽勸了嗎?”
    望著父親焦急的模樣,朱標歎了口氣道:“父皇,朱麟年少氣盛,主意頗大。
    兒臣一番勸解,卻未見效。”
    老朱聞言怒不可遏,破口大罵:“這倔強的家夥,難道要逼我氣死嗎?”
    雖滿心惱火,但對兒子的疼愛使他難以割舍。
    他背著手,在殿中踱步,一時無計可施。
    朱標略作思量,建議道:“父皇,既然朱麟執意如此,不如順其心意,準他前去。
    以他的能力,又有精銳隨行,料也無妨。
    再派遣可靠親衛保護,謹慎行事便是。”
    “罷了,跪了這麽久,又淋了雨,也該讓他歇息了。”
    聽到這句話,老朱瞬間情緒激動,眼眶泛紅,聲音顫抖地斥責道:“傻孩子,他有什麽需要回報我的?是我對不起他啊!”
    朱政是他的親孫子。
    在他心中,對朱政的好是理所當然的,甚至帶著一種愧疚,覺得自己應該加倍補償。
    如果不是疏忽未察,怎會讓朱政差點流落民間?幸好有妹妹庇佑,才得以彌補這個過錯!
    但最讓老朱憤怒的,還是朱標這個罪魁禍首!
    想到這裏,老朱轉向朱標,毫不留情地數落起來:“你這不孝的東西,說得倒冠冕堂皇!什麽理由都找得出來。
    戰場上刀槍無眼,生死難料,哪有什麽萬全之策?我那年幼的孫子,萬一有個閃失怎麽辦?你說得輕巧,好像與你無關似的。”
    朱標麵對老朱激烈的指責,一時語塞,隻能愣在那裏。
    看著老朱憤怒的模樣,他也不禁啞然失笑,心裏感歎道:“寵得如此厲害,也算是少見了。”
    最終,朱標無奈地搖搖頭,選擇了沉默,沒有多說什麽。
    片刻後,老朱的情緒稍稍平複,才緩緩開口:
    “父皇究竟何意?難道真要讓麟兒一直跪著?依他的剛毅倔強,怕是不肯輕易妥協。
    這到底要跪到何時?”
    聽罷,老朱的臉色變得複雜,猶豫不決,似在矛盾中掙紮。
    許久,他長歎一聲,搖頭歎息:“這個倔強的家夥,真是上天派來跟我作對的!”
    朱標聞言心領神會,看出老朱已有退讓之意。
    他暗自讚歎,這世上能讓父皇束手無策的,大概隻有朱政了。
    稍作沉思,朱標急忙趁勢進言:
    “父皇不是有意讓麟兒在軍中曆練嗎?特意授予他驃騎大將軍之職。
    然而,麟兒雖有才華,卻未建赫赫戰功,難以令人信服。
    如今正是絕佳時機,若能領軍取得滅國之功,定能讓天下歸心,威名遠播,無人敢不服。
    如此壯舉,必將載入史冊,成為千古美談。
    父皇越是看重他,就越應給予磨煉的機會,一味溺愛隻會誤了他的前程。
    應當讓他獨立麵對風雨,才能錘煉成鋼,有所作為。”
    朱標話音剛落,老朱再次陷入沉默,臉上陰晴不定。
    良久,他揮了揮手,苦笑著說道:“罷了,不與他爭了,我終究拗不過他!”
    劉和,去把那小子喚來,就說我們應允了!”
    “是,老奴這就去!”
    劉和連忙應聲,不敢有片刻遲疑,轉身疾步而出。
    老朱隨後叮囑道:
    “再去拿件厚衣裳給他披上,免得受寒!”
    “陛下放心,老奴明白!”
    劉和立刻答道,隨即快步離去。
    不久後,劉和返回,身後跟著全身濕透、披著鬥篷的朱政,緩緩入殿。
    老朱急忙迎上幾步,仔細打量一番,見他神色如常,這才長舒一口氣。
    隨後冷聲道:
    “你這孩子真讓人頭疼,罷了,這次東征倭國,就交給你指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如你所願,可滿意?”
    朱政聽罷,麵無喜色,眼中卻泛起紅光。
    他鄭重跪下,重重叩首道:
    “祖父不必為我操勞,孫兒並非不知感恩,更非胡鬧。
    祖父養育之情,孫兒銘記於心!
    但正因為如此,孫兒更要為祖父分憂。
    若不然,心中不安。
    況且,此次東征倭國,孫兒有必須前往的理由。
    唯有孫兒出征,才能確保帶回土豆等珍稀作物!
    助祖父成就宏圖大業,使大明繁榮昌盛!
    懇請祖父理解!”
    “好,好,起來吧,快起來!”
    老朱聞言,深受觸動。
    朱政的話句句戳在他的心頭,令他眼眶濕潤。
    他趕緊上前扶起朱政。
    緊緊握住朱政的手,連連點頭,聲音微微發顫地說道:
    “好孩子,爺爺沒看錯你。
    咱們的麟兒一向讓人省心。
    這一點,爺爺從不曾懷疑!倭寇算得了什麽?你想去就去,爺爺全都答應你!”
    朱政堅定地點了頭,望著老朱激動的臉龐,嚴肅地許諾道:
    “爺爺請放心,區區倭奴還不足以威脅孫兒。
    爺爺不必憂心!此次出征,孫兒必率大明將士凱旋!奪取土地,俘獲人口,奪其物資,取其金銀,毀其宗廟。
    抹去他們的文字與曆史,將其納入大明版圖,成就爺爺拓土之偉業!”
    “好!爺爺相信你。
    有這樣的好孫兒,還有什麽可遺憾的?此乃平生最得意之事!”老朱開懷大笑,連連點頭。
    然而,他忽然想起什麽,神色頓時變得凝重,叮囑道:
    “不過,你可以去,但必須答應我幾件事。
    不然的話,就算你說破嘴皮子,爺爺也絕不會同意!”
    “爺爺請講。”
    老朱語氣不容置疑:“首先,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把自身安全放在首位。
    事有不妥,先顧自身安危,再作打算。
    倭寇跑不掉,何時開戰都來得及,切莫冒險行事!”
    朱政鄭重應允。
    老朱接著說道:“其次,倭國雖是非打不可,但也不能操之過急。
    必須精心籌備,周密計劃。
    沒有一年半載,根本無法做好準備。
    特別是你親自領兵的情況下。”
    一切都要準備得萬無一失!
    所以,請你稍安勿躁,耐心等待。
    仔細挑選精銳將士,操練水軍,打造足夠的戰船……
    等我們確認毫無問題,才能安心讓你出征!
    明白了嗎?”
    朱政聽後略作思索,隨即果斷應允。
    他深知,這樣的滅國大戰絕非倉促可為。
    尤其在古代,這樣的大規模行動涉及方方麵麵的調度,耗時必定不少。
    他倒也不急,隻要明確由他領軍即可。
    這正是磨煉一支精銳海軍的好機會!
    後世偉人曾言:戰略上重視敵人,戰術上藐視敵人。
    倭國雖不及大明,但他必須全力以赴,確保穩操勝券。
    以壓倒性優勢一戰定乾坤,不容任何意外。
    “好!這樣一來,我也就放心了。
    到時候,等你凱旋,我會送上世間最珍貴的禮物!”
    老朱滿意地點頭。
    接著,他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
    而後不再多言。
    隻見朱政渾身濕透,頭發不斷滴水。
    老朱心疼不已,連忙擺手道:
    “好了,有事明天再說。
    你現在趕緊去泡個熱水澡,喝碗薑湯驅寒,好好休息。”
    務必小心別受寒!
    說完,老朱揮手示意劉和上前伺候。
    “是,爺爺!”朱政應聲答道。
    接著他向站在一旁默默注視的朱標拱了拱手,才告退離開。
    此時大殿裏隻剩下老朱與朱標二人。
    朱標心中微感感慨。
    剛才老朱與朱政間流露出的濃厚親情令人羨慕。
    以往他認為自己與父皇的關係最為親密,即便在皇家也屬罕見,比尋常百姓家的父子之情更勝一籌。
    但如今看來,卻遠不及朱政與老朱之間的關係。
    朱標默默搖頭,隨即回過神來,認真問道:
    “父皇,適才朱樉提到的土豆之事,是否屬實?真的能產四十石?”
    老朱聽後笑開顏,點頭肯定道:
    “沒錯,數月前我親自試種,今日收獲,果然如此!
    而且一年還能種兩茬,簡直難以置信!”
    朱標聽罷,徹底放心,也滿心歡喜:
    “太好了,這是上天護佑大明啊!
    百姓終於能過上好日子了!
    沒料到倭國會有這樣的奇糧,如此看來,必須出征!”
    “正是!”老朱點頭道,“這次定要好好教訓倭國。
    明日早朝,我便會宣布此事。
    屆時就要著手準備征伐倭國了。”
    必須奪取其境內所有類似土豆的珍稀作物,以及石見銀山,絕不能錯失良機。
    如此一來,我大明的國力必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具體如何強大,連我自己都難以想象。
    說起來,這都要歸功於朱政的努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若非他常與外邦交流,還派遣鄭和下西洋,我們或許至今都不會知曉土豆的存在。
    這孩子自幼對外界充滿好奇,難怪主動請纓討伐倭寇。
    朱標聽後沉思片刻,憂慮地說:“朱政在演武中表現出色,出征倭國應當無虞。
    但我擔心朝中官員可能會反對,尤其是淮西係將領,恐怕不會服氣,可能引發麻煩。”
    老朱聞言眼中閃過寒光,冷笑道:“誰敢反對?我的決定不容他人置喙。
    既然朱政決心前往,我已應允,誰敢阻撓,必斬無赦!為了我的兒子,哪怕殺盡反對者,我也毫不猶豫。”
    說到這裏,他轉向朱標,語氣嚴厲警告道:“此事你莫向李善長、藍玉、傅友德等人透露。
    一切由我決斷,聽明白了?”
    既然答應了朱政領軍出征,老朱立刻想到更多布局。
    特別是為了扶持朱政,早已開始削弱淮西勢力的計劃
    若是一再執迷不悟,他也再無耐心與對方糾纏下去。
    老朱自然清楚淮西集團與朱標的關聯,因此早先已向朱標打過招呼。
    朱標聽聞老朱毫不掩飾殺意的話語,不禁眼皮直跳,滿臉驚駭。
    隨即按捺不住內心的疑惑,決定趁此機會詢問清楚。
    當下便直接發問道:
    “兒臣鬥膽請問父皇,為何對這些淮西武將及老臣執意要削弱?”
    老朱聞言一怔,臉色略顯尷尬,隨後忙安慰道:
    “你莫多疑,這也是為你好。
    他們權勢過大,恐生禍端。
    將來隻會礙事,我替你清理一番,你也好掌控。”
    “少來這套,哄誰呢?”朱標聽了,無奈地翻了個白眼,在心裏腹誹。
    他對老朱的話半信半疑。
    這麽多年過去,若真擔心控製不住,早該動手,何必等到如今?
    再說,憑他的能力和威望,多年輔政,根本無需擔憂。
    在他看來,老朱此舉明顯是為了朱政鋪路。
    既然話已至此,朱標索性直言道:
    “父皇不必嚇唬我,兒臣又非愚人。
    豈會不知,父皇此舉皆因麟兒而起?之前讓麟兒主管軍人轉業事務,還一同乘坐龍輦檢閱軍營,又特意舉辦演武大會,授予驃騎大將軍之職,節製兵馬。
    這些安排,即便兒臣再遲鈍,也看得分明。”
    說到此處,朱標目光銳利。
    朱標目光凜然,注視著臉色微變的老朱,緩緩說道:
    “自幼子入宮以來,父皇對他寵愛有加,這一點兒臣一直看在眼中。
    即便是兒臣,也自愧不如,更何況其他宗室子弟。
    如此厚待,怎可能是尋常棄嬰可比?”
    “兒臣早有疑慮,但父皇未曾提及,兒臣也不敢貿然詢問。
    如今,父皇既已讓幼子執掌軍權,又打壓淮西勳貴,兒臣實在難解其意。
    此等舉措恐生動蕩,動搖國本,令兒臣憂心忡忡。”
    “因此,兒臣不得不冒昧請命,懇請父皇明示:幼子是否為父皇親生?父皇是否有意讓他繼承大統?若屬實,還請直言,父子之間何事不可相告?兒臣對父皇的決定向來遵從。
    況且,兒臣近年來體弱多病,精力日衰,難以勝任重責。
    而幼子天賦異稟,在父皇教導下更是卓爾不群。
    兒臣深感欽佩,也願退位讓賢,絕無半分怨念,隻盼父皇賜示。”
    朱標將心中疑惑盡吐而出,毫無保留。
    接著,他目光灼灼,凝視著老朱,靜候回複。
    然而,老朱聽罷,頓時變了臉色。
    他在躊躇,是否該立刻告知朱標朱政的真實身份。
    若此刻全盤托出,朱標能否坦然接受?
    老朱清楚地記得,上次與朱標飲酒閑談時的試探。
    當時朱標的反應充滿迷茫掙紮,甚至坦言不確定自己會不會對這個突然出現的孩子產生排斥心理。
    這固然是原因之一。
    不論朱標是否接納,老朱終究有義務告知真相。
    關鍵在於,老朱的目的並非僅限於讓朱標認可朱政這個兒子。
    他的真正意圖,是確保朱政成為皇太孫,穩固大明未來的繼承權。
    喜歡大明皇孫:開局教朱元璋當皇帝請大家收藏:()大明皇孫:開局教朱元璋當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