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又偏袒

字數:9381   加入書籤

A+A-


    此前試探中,朱標已表明態度: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會廢長立幼。
    老朱深知,朱標無論魄力還是手腕都不缺,唯獨欠缺幾分果斷狠厲的性格。
    他無法確定,朱標是否真的有決心做出那個艱難抉擇。
    畢竟,朱允炆、朱允熥自幼由朱標撫養長大,朝夕相伴。
    而朱政卻是失散多年的私生子。
    兩者相較,朱標究竟會如何取舍,實在難以預料。
    所以,老朱始終不懈努力為朱政鋪路。
    安排他主管軍人退役轉業事務,凝聚軍心;
    掌握驃騎衛,調動瞿能、平安等青年將領為其效力;
    不顧輿論壓力,授予朱政驃騎大將軍之職,位居眾將之上,統禦軍營。
    這些布局旨在增強朱政在軍中的聲望,乃至天下範圍內的影響力,形成牢不可破的地位。
    唯有如此,才能為朱政順利繼位奠定堅實基礎。
    到時候,朱標同意與否已無關緊要。
    這次之所以鬆口,答應朱政出征倭國,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
    若能成就如此滅國大功,聲望必將大幅提升。
    當年李世民在李淵欲傳位李建成時仍能上位,靠的就是無人能及的威望與強大的軍權。
    如今老朱不過是讓朱政重走李世民之路,他當然不會讓朱政重演玄武門之變。
    此時計劃接近尾聲,他絕不會半途而廢。
    唯有朱標讓他有所猶豫,但這也隻是瞬間之事。
    他很快堅定決心,決定在確認朱政為平倭主帥後再告知朱標。
    當下,他故意裝出憤怒神色,連連搖頭,痛心疾首地說:“胡鬧!咱雖喜愛麟兒,但與你何幹?
    你每日胡思亂想什麽?咱栽培你多年,耗費無數心血,怎會毀了你?
    你以為咱如漢武帝般昏庸?告訴你除了年紀漸長,咱並未糊塗。
    咱對你寄予厚望,你難道不知?曆朝太子,有誰比你更穩固?
    這點讓咱自豪,就連唐太宗也不及。
    你竟質疑吾意,簡直荒謬,令人心寒!”
    “竟真如此?”
    朱標聽罷,心中疑惑依舊未解,反而愈發濃重。
    在他看來,這話大有避實就虛之感,實在令人費解。
    隻說無意廢黜他的太子之位,卻對朱政的身份絕口不提!
    這又是為何?
    若朱政非父皇親生,直言即可。
    何必這般吞吞吐吐?
    可若他是嫡子,父皇又何必如此費力地扶植他在軍中的勢力?
    為達目的,甚至不惜對淮西功臣宿將痛下殺手!
    這難道僅僅是為了偏愛幼子?
    毫無必要!
    而且,為何要對朱政身份守口如瓶?
    連他也被蒙在鼓裏,究竟是為了什麽?
    諸多疑問交織,處處難以自圓其說!
    朱標緊鎖眉頭,苦思不得其解。
    思索良久,仍是一頭霧水。
    此時,他索性不再糾纏,決心一探究竟。
    並非有意逼迫父皇,而是若不解開朱政身世之謎,將來因征伐倭寇之事,父皇與淮西派係若發生衝突,他將不知所措。
    於是,朱標目光堅毅,再次發問:
    “父皇既言無意廢我,便請明示。
    朱政究竟是不是父皇血脈?
    難道還有什麽是我不該知曉的?抑或父皇信不過孩兒?”
    見朱標態度堅決,不容動搖。
    老朱揉了揉眉心,神情複雜地安慰道:“並非你不該知曉,也不是我們對你有所懷疑。
    你是我們的嫡長子,最受重視的兒子,更是未來的儲君,我們還能相信誰?隻是眼下時機未到,你隻需稍安勿躁,耐心等待。”
    “可是……父親?”朱標眉頭緊鎖,滿臉疑惑,“您到底顧慮什麽?政兒的身份究竟有何特別之處,讓您這般忌憚?無論我如何追問,您始終避而不談。
    這實在令人費解。”
    朱標本想繼續追問,卻被老朱抬手止住。
    老朱嚴肅地看著他,一字一句承諾道:“你放心,再等等。
    最遲數月,待一切妥善安排後,我會向你詳細說明。
    現在絕不能透露,你也別再問了,聽明白了?”
    聲音堅定,毫無商量餘地。
    朱標聞言,無奈地歎了口氣。
    父皇總說自己倔強,殊不知,他才是最固執的人啊!
    事已至此,身為兒子的他也不好再多說什麽,隻能勉強點頭應允。
    片刻間,父子二人陷入沉默。
    許久,朱標輕歎一聲,平複情緒,心想:既然父皇讓他耐心等待,那便靜觀其變吧。
    看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此刻,朱標暫時放下此事,準備行禮告退。
    然而剛有所行動,忽然想到什麽,隨即展顏一笑,緩解了緊張氛圍,才開口說道:
    “父皇,兒臣還有一事想與您商議。”
    見朱標不再追問且麵帶笑意,朱元璋鬆了一口氣,溫和地問:“何事?說吧。”
    “是允玟的婚事。”
    朱標笑著道。
    “哦?”
    朱元璋略顯驚訝,隨後點頭道:“允玟的年紀確實到了成家的時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接著他笑著問:“哪家姑娘讓你這麽上心?特意來問我意見,難道你自己拿不定主意?”
    朱標回答:“允玟乃是我長子,婚事需謹慎對待。
    況且對方身份特殊,是已故中山王徐達之女徐妙錦。”
    “啥?徐妙錦?”
    朱元璋聽後愣住,立刻搖頭拒絕:“不行!”
    “為何?”
    朱標疑惑,追問道:“徐妙錦無論身份還是年齡,都很適合允玟。
    難道父皇還有什麽顧慮?”
    朱元璋稍作沉吟,坦率回應:
    徐家那女兒早許配給了我的兒子,此事已定。
    “難道又是朱政?”
    朱標聽了這話,渾身不自在。
    他本想替朱允炆說親,卻再次牽扯到朱政。
    徐妙錦是徐達之女,朱政若與她聯姻,豈不是與徐家捆綁在一起?
    這不是皇上扶持朱政的又一策略嗎?
    這般用心良苦,絕非尋常血脈可比。
    然而,朱標隻能忍耐,靜候皇上的決定。
    但朱允炆對徐妙錦一見鍾情,茶飯不思。
    作為父親,他必須為兒子爭取。
    於是試探性地問:
    “父皇,兒臣知錯。
    允炆苦苦哀求,他心儀徐家女兒,非她不娶。
    兒臣不忍拒絕,他是長子啊。
    父皇能否成全他們?”
    “絕不可能!”
    朱元璋堅決反對。
    這事關乎朱政的重要布局,怎能因朱允炆而改變?
    雖說是他的兩個孫子,但老朱對朱政的寵愛遠超朱允炆。
    若非朱標提起,他幾乎已經將朱允炆拋諸腦後。
    此刻,老朱麵無表情地搖頭,語氣堅定地說:“什麽一見鍾情、情根深種,全是胡言。
    朱允炆年紀輕輕就整這些荒唐念頭,簡直是玩物喪誌。
    讀書不成,習武亦廢,毫無可取之處。
    婚姻大事向來由父母決定,豈容他自行選擇?你這父親當地糊塗至極,竟讓他考慮此事。
    休想讓他改變親事,你自己倒不如換個更合適的。”
    說完,不等朱標開口,老朱略作思索便揮揮手:“我記起光祿寺少卿馬全有個女兒,據說容貌端莊,氣質出眾,與朱允炆年紀相仿。
    既然他有意成家,那就娶她為妻吧。”
    朱標聽罷,目瞪口呆。
    一個是他鍾情的中山王之女徐妙錦,另一個不過是光祿寺少卿之女。
    兩者相較,實在天差地別。
    況且朱允炆傾心的是徐妙錦,而非馬家女兒。
    作為嫡長孫,這樣的安排未免太過偏頗。
    朱允炆的地位竟連為朱政提鞋都不配,這般差別對待,實屬令人難以接受。
    朱允炆雖為長子,卻常被視作非嫡出,連朱標也隱隱感到不平。
    他本想向朱元璋解釋,但對方已顯不耐,催促他離開。
    朱標無奈歸家,憂慮如何向呂氏及朱允炆交代。
    兩兄弟早有嫌隙,如今似又添新矛盾。
    待朱標走後,朱元璋未歇息,召劉和入內。
    他對劉和說道:“朱棣堅持親征倭國,戰場凶險,我實在放心不下。
    你把暗衛中的精銳安排到他身邊,藏於親軍中,務必萬無一失。
    若有閃失,他們無需再來見我。”劉和聽後遲疑,擔心此舉影響朱元璋自身安全,卻被斷然否決。
    這天下,誰能奈何得了我們?
    無需多言,就這麽決定了。”
    說完,老朱從袖中取出一塊青色玉印,拋向劉和。
    “拿著吧,遵旨行事。”
    劉和恭敬接印,答了一聲,隨後悄然退出。
    次日寅時末,滿朝文武官員齊聚奉天殿外廣場。
    靜候早朝開始。
    眾人雖默不作聲,卻眼神交流頻繁。
    今日早朝不同尋常,陛下下令在京九品以上的官員全部參加,連致仕的老臣如李善長也到場,受傷在家的藍玉也在其中。
    氣氛莊重,不知有何大事宣布。
    忽聞三聲淨鞭響,奉天殿大門打開。
    文武官員回過神來,迅速入殿,整齊站好,跪拜迎接。
    不多時,朱元璋父子步入大殿,內侍高呼:“陛下到,太子殿下到,群臣接駕!”文武百官齊聲叩首。
    “吾皇萬!”
    “吾皇萬!”
    老朱端坐龍椅,威嚴地俯視群臣。
    “免禮,都起來吧!”
    眾人起身,低頭垂目,屏息靜氣地等待。
    即便不敢妄言,卻無不專注傾聽。
    顯然,今日早朝,老朱欲言之事,眾人心中滿是好奇。
    李善長也不例外,雖無官職在身,但他地位尊崇,位列文臣之首。
    他略帶疑惑地望著老朱,揣測今日召見之意。
    畢竟,他已多年不過問政事,卻近來屢次被老朱提起:先有練兵,後又命其參與早朝。
    隻是,先前練兵之舉並不愉快,致使幼子李鸞仍被囚於詔獄。
    今日早朝,是否也暗示著某種征兆?
    想到這裏,李善長眉間微蹙,右眼輕跳。
    另一邊,武將們以藍玉、馮勝、傅友德為首,倒顯得平靜許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們本就與朝議無甚關聯,隻待戰時才顯真章。
    此時索性閉目養神。
    老朱忽然打破沉寂:“想必諸位好奇,為何朕今日召集群臣?”
    “其實很簡單,就是要開戰!打一場大仗!”
    此言一出,文臣們麵麵相覷,一時難以回神。
    藍玉、傅友德、馮勝,連同徐允恭在內的諸多武將,聽聞消息後立刻振奮起來。
    雙眼驟然睜開,先前的倦意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難以掩飾的激動神色。
    打仗,太好了!
    大戰更令人熱血沸騰!
    這意味著海量軍功正在等待他們!
    他們大多渴望通過立功來提升爵位,以便庇佑後代。
    更何況,這正是他們的生計所在。
    許多人在京城久居,早已無所事事。
    像徐允恭這般繼承祖上爵位的年輕人,更是希望通過戰場上的表現證明自己。
    於是,藍玉等人齊齊出列,高聲呐喊:
    “吾皇英明!末將久未征戰,心中早已迫不及待,渾身都懶散了。
    懇請陛下賜我等出征之機,必不負陛下厚望!”
    “陛下,北元那些畜生,是不是又蠢蠢欲動?那些不知悔改的東西,萬萬不能輕饒!”
    “陛下,讓我前去吧,定將敵人殺得片甲不留!
    凡膽敢冒犯我大明者,一個不留!”
    目睹此景,一眾武將如同打了興奮劑一般。
    旁邊站著的文官們則眉頭緊鎖,表情複雜。
    他們內心深處並不希望發生戰爭。
    這不僅需要消耗大量錢糧,還涉及諸多繁瑣事務,全需他們來籌措安排。
    這些武將卻仿佛甩手掌櫃,根本不考慮朝廷財政麵臨的巨大壓力,也不顧及國家實力的損耗。
    隻知道一味的衝衝衝、殺殺殺!
    這些人,簡直不可與之共謀大事!
    然而,文官們雖有異議,卻無法直言反對,隻能默默低頭。
    畢竟,誰都明白,北方的蒙元始終是大明心頭的大患,必須鏟除。
    不然,一旦勢力壯大,後果不堪設想。
    喜歡大明皇孫:開局教朱元璋當皇帝請大家收藏:()大明皇孫:開局教朱元璋當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