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4章 屍易無限(209)

字數:14547   加入書籤

A+A-


    西耳室的清理工作則讓我們收獲了更多驚喜。這裏堆放著大量的生活用具和祭祀器物,有鎏金銅盆、銀質酒器、彩繪陶俑,還有幾麵鑲嵌著琉璃的銅鏡。shirley楊在一個彩繪陶俑的底座上發現了一行小字,用軟毛刷清理掉灰塵後,辨認出是“貞元十六年,大和城造”“貞元十六年是公元800年,大和城是南詔都城,這說明這些陶俑是南詔國官營作坊製作的,用於貴族的祭祀活動。你看這陶俑的造型,有舞俑、樂俑,還有手持兵器的武士俑,服飾上既有南詔本土的‘披氈’‘貫頭衣’,又有中原風格的‘襦裙’,明顯是文化融合的產物。”
    最讓我們意外的是,在西耳室的一個暗格裏,我們發現了一個紫檀木盒,裏麵裝著幾卷用絲綢包裹的漢文書籍。打開一看,竟是《論語》《禮記》和《孫子兵法》的手抄本,書頁邊緣雖然有些磨損,但字跡依然清晰,落款處寫著“南詔清平官鄭回抄”。“鄭回!”張教授激動地說,“鄭回是中原人,後來被南詔俘虜,成為南詔的清平官,他曾向南詔王勸誡‘尊儒重道’,推動南詔學習中原文化。這些手抄本就是他傳播中原文化的實物證據,太珍貴了!”
    隨著耳室清理工作的推進,我們對墓主人的身份也有了更清晰的判斷。結合出土的金冠、玉印和木牘記載,墓主人正是南詔國的清平官“趙迦寬”,他在南詔異牟尋時期擔任要職,曾參與南詔與唐朝“蒼山會盟”,推動兩國恢複友好關係,還主持過南詔的官製改革和文化建設,是南詔國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墓葬規模和陪葬品規格,也與他的身份地位完全相符。
    在發掘工作接近尾聲時,警方傳來了追捕“段老三”的消息——經過多日排查,警方在麗江古城的一個偏僻客棧裏將其抓獲,當場繳獲了一批還未來得及倒賣的南詔國文物,其中包括一件完整的鎏金銅迦樓羅造像和三卷南詔文木牘。當我們在大理文物局看到這件迦樓羅造像時,都被它的精美工藝震撼了造像高約八十厘米,神鳥展翅,鷹嘴鋒利,爪子緊握寶珠,全身鎏金完好,翅膀上還鑲嵌著細小的綠鬆石,正是南詔國圖騰崇拜的典型代表。阿貴看著造像底座上的南詔文,解讀道“上麵寫著‘為清平官趙迦寬祈福,永保南詔安寧’,這說明這件造像就是專門為墓主人製作的陪葬品,能失而複得真是太幸運了!”
    發掘工作結束後,雲南文物局在大理舉辦了一場隆重的總結會,李局長親自為我們頒發了“雲南文物保護突出貢獻獎”,還邀請我們參與“南詔文明特展”的籌備工作。“這些文物不僅是南詔國的曆史見證,更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重要證明,”李局長說,“我們計劃在大理州博物館舉辦特展,讓更多人了解南詔國與中原、吐蕃的文化交流,感受古代雲南的文明魅力。”
    我們欣然接受了邀請,開始投入特展籌備。shirley楊負責展區設計,她將展廳分為“政治盟會”“文化交融”“生活風貌”三個板塊“政治盟會”區用沙盤還原了“蒼山會盟”的場景,搭配出土的盟書木牘複製品;“文化交融”區陳列鄭回手抄的《論語》和南詔文木牘,直觀展現中原文化與南詔文化的融合;“生活風貌”區則擺放彩繪陶俑、鎏金銅器等文物,輔以大理白族傳統民居模型,讓觀眾感受南詔人的生活日常。
    阿貴則忙著整理文物解讀資料,他不僅編寫了詳細的講解詞,還製作了南詔文與漢文的對照手冊,甚至錄製了南詔文的發音音頻,方便觀眾了解這種古老文字。他還在展廳設置了“木牘臨摹體驗區”,準備了仿製的南詔文木牘和毛筆,不少遊客尤其是孩子,都興致勃勃地嚐試臨摹,感受南詔文字的獨特魅力。
    老煙槍的工作依舊圍繞文物保護展開,他在博物館的文物庫房裏搭建了專門的恒溫恒濕儲存區,還配製了適合南詔絲織品和木牘的保養藥劑,定期檢查文物的保存狀況。閑暇時,他還會在博物館的院子裏種上雲南本地的艾草、薄荷,既美化環境,又能起到驅蚊防潮的作用,偶爾還會給遊客講解這些草藥在南詔時期的用途。
    胖子則成了特展的“活招牌”,他不僅負責文物搬運和安保,還主動承擔了講解工作。他用通俗幽默的語言,把南詔國的曆史故事講得生動有趣,比如給孩子們講“迦樓羅神鳥的傳說”,給遊客介紹“鐸鞘兵器的威力”,常常圍滿了聽眾。他還和當地的白族手藝人合作,在展廳外設置了非遺體驗區,教遊客製作南詔風格的彩繪陶俑,讓大家更直觀地感受南詔的工藝文化。
    經過五個月的籌備,“南詔文明特展”在大理州博物館如期開展。開展當天,博物館外擠滿了人,有大理本地的白族同胞,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還有研究南詔史的專家學者。當觀眾們看到鎏金銅迦樓羅造像、鄭回手抄《論語》和蒼山會盟木牘時,紛紛駐足驚歎,不少白族老人還帶著孩子,指著文物講述南詔國的故事,場麵十分熱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真沒想到古代雲南有這麽發達的文明,”一位來自北京的遊客感慨道,“以前隻知道大理的風花雪月,現在看了這些文物,才明白南詔國早就和中原有著密切聯係,這才是真正的曆史魅力啊!”
    特展舉辦期間,我們還收到了一個好消息——國家文物局決定將南詔清平官趙迦寬墓的發掘成果納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並計劃將部分文物送往北京、上海等地巡展,讓更多人了解南詔文明。聽到這個消息時,我們都格外激動,覺得這段時間的辛苦付出都有了回報。
    就在“南詔文明特展”熱度正高時,張教授的手機突然收到一封來自浙江文物局的緊急郵件——在浙江杭州臨安附近發現了一座南宋時期的皇室墓葬,墓中可能藏有大量的南宋文書、金銀器和瓷器,但墓葬已遭到盜墓賊的嚴重破壞,部分文物被盜,當地文物局希望我們立刻前往協助搶救性發掘。
    “南宋皇室墓!”胖子一聽到這個消息,眼睛立刻亮了起來,“南宋的瓷器可是大名鼎鼎啊,尤其是官窯瓷,那可是稀世珍寶!還有南宋的文書,說不定能找到嶽飛、文天祥相關的記載,咱們趕緊收拾東西去杭州!”
    shirley楊也十分期待“南宋是中原文化南渡後的重要時期,臨安作為都城,皇室墓葬的規格和文物價值都極高。這些文物對研究南宋的政治製度、經濟文化、手工業發展都有重要意義,盜墓賊的破壞肯定很嚴重,我們得盡快出發。”
    老煙槍則開始思考發掘準備工作“杭州臨安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多雨潮濕,墓葬裏的文書和絲織品容易發黴腐爛,咱們得帶足防潮設備和修複材料。另外,南宋墓葬多有‘石藏子’(一種石製棺槨),結構複雜,可能還有防盜機關,得提前做好探測和防護準備。”
    阿貴更是興奮不已“南宋的文書大多用楷書書寫,還有可能出現‘宋體字’的早期形態,我對南宋書法很感興趣,要是能發現完整的文書,比如皇室的詔書、大臣的奏折,對研究南宋曆史太重要了!咱們趕緊出發,我都等不及想看看南宋官窯瓷了!”
    我們迅速收拾好行李,告別了李局長和雲南文物局的工作人員,踏上了前往浙江杭州的旅程。飛機從大理起飛,穿過雲層,下方的景色從蒼山洱海的秀麗,逐漸變成江南水鄉的溫婉。想到即將麵對的南宋皇室墓,想到可能出土的官窯瓷、皇室文書,我們每個人的心裏都充滿了期待。
    抵達杭州蕭山機場時,浙江文物局的周局長早已在出站口等候。他手裏拿著一張墓葬勘探圖,神情急切地說“墓葬在臨安的太廟山附近,是施工隊在進行基建時發現的。盜墓賊挖了兩個盜洞,其中一個已經打通了主墓室,我們在盜洞裏發現了南宋官窯瓷的碎片和絲綢殘片,情況非常緊急。”
    我們跟著周局長驅車前往太廟山,路上,他繼續介紹“從墓葬的形製和出土的墓誌銘殘片來看,墓主人很可能是南宋孝宗的皇後謝氏,身份尊貴,陪葬品肯定極為豐富。南宋皇室墓葬保存完好的非常少,這座墓的發現對研究南宋皇室曆史和臨安都城文化具有重大意義。”
    車子駛入臨安城區,路邊的古建築與現代高樓交相輝映,遠處的太廟山隱約可見。想到很快就能揭開南宋皇室墓的神秘麵紗,我們每個人都加快了腳步,期待著新一輪的發掘工作能帶來更多驚喜,也盼著能再次守護好這些珍貴的曆史遺存,讓南宋文明的光芒重新照亮世人。我們的文物保護之路,還在繼續,而那段偏安江南卻依舊璀璨的南宋曆史,正等待著我們去喚醒……
    抵達太廟山墓葬現場時,周圍已經拉起了警戒線,幾頂藍色的考古帳篷搭建在山腳下,幾名考古隊員正圍著盜洞清理泥土。周局長指著一個直徑約一米的盜洞說“這個盜洞直接通向主墓室,我們用內窺鏡觀察過,主墓室裏有積水,很多文物都浸泡在水裏,還有部分瓷器已經被打碎,情況比預想的更嚴重。”
    老煙槍蹲在盜洞邊,用手摸了摸洞壁的泥土,又聞了聞“土裏有腐木味和瓷器的釉麵氣味,說明主墓室裏的木質棺槨已經腐朽,瓷器也有破損。杭州的雨水多,土壤濕度大,咱們得先搭建防雨棚,再用水泵抽幹主墓室的積水,不然文書和絲織品很快就會腐爛。”
    shirley楊拿出便攜式溫濕度儀,將探頭伸進盜洞“洞內溫度18c,濕度92,這種環境對文物保護極其不利。咱們得準備好除濕機,等積水抽幹後,立刻降低洞內濕度,同時準備好絲織品加固劑和瓷器修複材料,防止文物進一步受損。”
    阿貴則在盜洞周圍的泥土裏仔細搜尋,很快撿起一片帶有字跡的殘紙“你們看!這是南宋的文書殘片!上麵的字是楷書,還能看到‘臨安府’‘戶部’的字樣,應該是南宋朝廷的官方文書!”他小心翼翼地將殘片放進密封袋,又用放大鏡仔細觀察,“這紙張是南宋特有的‘竹紙’,質地輕薄,保存下來很不容易,主墓室裏說不定還有更多完整的文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胖子則和考古隊員一起,扛著水泵和水管,開始搭建排水係統。他一邊安裝設備一邊說“南宋官窯瓷啊,要是能挖出一件完整的,那可就太值了!我聽說南宋官窯瓷的釉色特別溫潤,還有開片紋,今天一定要親眼見識見識!”
    接下來的三天,我們都在進行發掘前的準備工作。老煙槍每天都會煮一大鍋祛濕的草藥水,分發給大家,還在帳篷周圍撒上艾草和雄黃,防止蚊蟲和蛇類侵擾。有天清晨,他發現盜洞邊的泥土有輕微塌陷的跡象,立刻帶著胖子用鋼樁加固洞壁,還在盜洞上方搭建了防護架“安全第一,可不能讓大家在清理文物時出意外。”
    shirley楊則忙著整理文物修複工具,她將絲織品加固劑、瓷器修複膠水、軟毛刷等工具分類打包,還特意準備了幾卷無酸紙,用於存放文書殘片“南宋的絲織品和文書都非常脆弱,必須用專業的工具和材料處理,一點都不能馬虎。”
    阿貴則每天都在研究那片文書殘片,他對照著《宋史》和《建炎以來係年要錄》,嚐試解讀殘片上的文字。有天下午,他突然興奮地喊道“我解讀出一部分了!這殘片是南宋戶部的‘賦稅文書’,上麵寫著‘淳熙十年,臨安府歲入糧米二十萬石’,淳熙十年是公元1183年,正好是孝宗皇帝在位時期,和墓主人謝氏的生活年代吻合!”
    積水終於在第四天上午抽幹,洞內濕度也通過除濕機降到了65。我們穿著防護服,戴著安全帽,沿著加固後的盜洞慢慢進入主墓室。主墓室約25平方米,頂部有彩繪的“星象圖”,雖然大部分已經脫落,但依然能看到北鬥七星的輪廓。墓室中央停放著一具石藏子,石藏子的表麵雕刻著精美的“鳳紋”和“纏枝蓮紋”,正是南宋皇室墓葬的典型裝飾。石藏子的周圍散落著大量文物,有破碎的瓷器、金銀器殘片、絲綢朽痕,還有幾卷浸泡在泥水中的文書。
    “這石藏子應該就是謝皇後的棺槨!”周局長激動地說,“咱們小心打開,看看裏麵有什麽珍貴文物。”
    shirley楊和幾名考古隊員一起,用特製的工具慢慢撬開石藏子的蓋子。隨著“吱呀”一聲輕響,石藏子被打開,裏麵鋪著一層厚厚的絲綢,雖然已經腐朽發黑,但依然能看出上麵的“雲紋”圖案。絲綢上放著一具屍骨,屍骨周圍擺放著大量陪葬品金冠、玉簪、銀手鐲、銅製香爐,還有幾件完整的瓷器,其中一件粉青釉瓷瓶,釉色溫潤,開片均勻,正是南宋官窯瓷的典型代表。
    “太好了!這是完整的南宋官窯瓷瓶!”胖子興奮地說,“你看這釉色,多漂亮啊,比我在博物館裏看到的複製品還要精美!”
    張教授仔細觀察著瓷瓶,點點頭說“這是南宋官窯中的‘粉青釉弦紋瓶’,屬於皇室專用器物,存世量極少,堪稱國寶。你們看瓶底的‘官’字款,正是南宋官窯的標誌。”
    阿貴則將注意力放在了石藏子角落的幾卷文書上,他小心翼翼地將文書從泥水中撈出,用無酸紙輕輕吸幹水分“這些文書是用竹紙書寫的,上麵的字跡雖然有些模糊,但還能辨認。你們看這卷,上麵寫著‘謝皇後起居注’,記載了謝皇後的日常活動,比如‘淳熙十二年春,皇後幸玉津園,觀牡丹’,對研究南宋皇室生活太重要了!”
    shirley楊則在清理絲綢朽痕時,發現了一件精美的“蹙金繡香囊”,香囊雖然已經破損,但上麵的金線依然閃爍著光澤“這是南宋宮廷特有的‘蹙金繡’工藝,用金線在絲綢上刺繡,工藝極為精湛。香囊上的‘雙鳳紋’,也是南宋皇室的典型紋飾,能保存下來真是個奇跡。”
    接下來的一周,我們都在主墓室裏清理文物。阿貴幾乎把所有時間都花在了文書的整理和解讀上,他將文書殘片按照內容分類,用無酸紙小心包裹,然後逐字逐句地辨認。有天深夜,他突然從睡袋裏爬起來,舉著一卷剛拚接好的文書跑到我們帳篷“重大發現!這卷文書是南宋孝宗皇帝給謝皇後的‘詔書’!上麵寫著‘皇後謝氏,賢淑恭謹,輔佐朕躬,特賜金千兩,錦百匹,以表嘉獎’,還蓋有‘皇帝之寶’的印璽,這可是南宋皇室的重要文獻,太珍貴了!”
    shirley楊在修複那件南宋官窯瓷瓶時,發現瓷瓶的頸部有一道細小的裂痕,她用特製的膠水小心修補,再用細砂紙輕輕打磨,很快就將裂痕修複得幾乎看不出來“南宋官窯瓷非常脆弱,修複時必須格外小心,一點差錯都不能有。這件瓷瓶能完整保存下來,已經是萬幸了。”
    老煙槍則每天都會檢查文物儲存室的溫濕度,確保文書、絲織品和瓷器處於適宜的保存環境。他還在儲存室裏放了幾包幹燥劑,定期更換,防止文物受潮“這些文物都是南宋曆史的重要見證,要是因為保存不當受損,咱們可就成了曆史的罪人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就在我們準備清理耳室的時候,警方傳來了好消息——他們根據我們的盜墓賊留下的工具和腳印,在杭州的一個古玩市場抓獲了三名盜墓賊,還繳獲了大量被盜的南宋文物,包括金簪、玉璧、文書殘片和幾件瓷器碎片。
    “太好了!這些文物終於追回來了!”周局長接到電話後,激動地在帳篷裏來回踱步,“盜墓賊交代,他們還把一件完整的南宋官窯瓷碗賣給了一個叫‘老顧’的文物販子,這個‘老顧’長期在江浙一帶倒賣古代文物,警方已經展開追捕,相信很快就能將他抓獲,追回被盜的瓷碗!”
    我們跟著警方去了古玩市場的臨時扣押點,看到繳獲的文物整齊地擺放在地上,其中一卷文書殘片引起了阿貴的注意。他仔細一看,興奮地說“這是南宋著名大臣辛棄疾的手書殘片!上麵的字跡豪放灑脫,和我見過的辛棄疾手劄拓片一模一樣!上麵還能看到‘醉裏挑燈看劍’的字樣,應該是他晚年所作的詞稿殘片!”這一發現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激動不已,要知道,辛棄疾的手書真跡存世極少,這卷殘片的價值不可估量。
    在繳獲的文物中,還有一枚金質的“皇後之寶”印璽殘片,雖然隻剩下一半,但上麵的篆字依然清晰可辨。周局長拿著殘片,感慨地說“這枚印璽應該是謝皇後的隨身之物,是她身份地位的象征,要是能找到另一半就好了。”
    回到太廟山發掘現場後,我們把追回的文物小心地進行了清理和登記,然後開始清理東耳室和西耳室。東耳室裏存放著大量的南宋文書和賬簿,大部分都是皇室的財政記錄和宮廷用度清單,其中一卷賬簿詳細記載了南宋宮廷每年的瓷器采購數量和花費,比如“淳熙十三年,官窯瓷百件,花費銀五千兩;民窯瓷三百件,花費銀兩千兩”,這為研究南宋官窯的生產規模和瓷器價格了重要依據。
    阿貴拿著這卷賬簿,對照著《宋會要輯稿》中的記載,興奮地說“史書中關於南宋官窯的記載非常簡略,這卷賬簿不僅寫了采購數量和花費,還提到了官窯的工匠人數和燒製周期,說‘官窯工匠五十人,月產瓷十件’,這對研究南宋官窯的生產製度太關鍵了!”
    西耳室裏則存放著大量的瓷器和金銀器,有南宋官窯的粉青釉瓷盤、米黃釉瓷碗,還有銀質的酒壺、金質的筷子等。shirley楊在一個銀質酒壺的底部發現了一行小字,用軟毛刷清理掉灰塵後,辨認出是“淳熙十四年,臨安府銀作局造”“淳熙十四年是公元1187年,銀作局是南宋宮廷專門製作金銀器的機構,這說明這件酒壺是宮廷禦用之物,工藝非常精湛。”
    最讓我們驚喜的是,在西耳室的一個木箱裏,我們發現了幾幅保存完好的南宋書畫。其中一幅是山水畫,畫麵上峰巒疊嶂,江水浩渺,落款處寫著“馬遠作”。“馬遠!”張教授激動地說,“馬遠是南宋著名的畫家,號稱‘馬一角’,他的作品存世極少,這幅畫應該是他的早期作品,太珍貴了!”
    隨著耳室清理工作的推進,我們對這座南宋皇室墓葬的了解也越來越全麵。根據出土的文物和文書記錄,我們確定墓主人就是南宋孝宗皇帝的皇後謝氏,她一生賢淑恭謹,輔佐孝宗治理朝政,深受孝宗的寵愛和百姓的愛戴。她的墓葬規模宏大,陪葬品豐富,不僅有大量的金銀器、瓷器和書畫,還有許多反映南宋宮廷生活和政治製度的文書,為研究南宋曆史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
    在發掘工作結束的那天,浙江文物局舉辦了一場隆重的慶祝儀式,當地的官員、考古專家和市民都趕來參加。周局長親自為我們頒發了“浙江文物保護先進集體”的獎牌,還邀請我們參加南宋文物特展的籌備工作。
    “這些文物是南宋曆史文化的瑰寶,”周局長在慶祝儀式上說,“我們打算在浙江省博物館舉辦一場‘南宋皇室文物特展’,讓更多的人了解南宋的曆史文化,了解臨安作為南宋都城的繁榮景象,了解南宋皇室的生活風貌。希望你們能繼續支持我們的工作,為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做出更大的貢獻。”
    我們爽快地答應了周局長的邀請,開始參與特展的籌備工作。shirley楊負責文物的展示設計,她根據文物的種類和曆史背景,將展示區分為“宮廷生活”“工藝藝術”“曆史文獻”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采用了對應的場景布置,比如“宮廷生活”區還原了南宋皇後的臥室和書房,擺放著仿製的家具和生活用品;“工藝藝術”區展示了南宋官窯瓷、金銀器和書畫,讓觀眾能直觀地感受南宋的工藝水平和藝術魅力;“曆史文獻”區則陳列了南宋的文書和賬簿,輔以文字說明,讓觀眾了解南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製度。
    阿貴則負責展覽的講解和文物解讀,他編寫了詳細的講解詞,還製作了南宋曆史年表和臨安都城地圖,讓觀眾更清楚地了解南宋的曆史背景和都城布局。他還在展覽中設置了“文書臨摹區”,準備了仿製的竹紙和毛筆,讓觀眾親手臨摹南宋的文書,感受南宋書法的魅力。有不少書法愛好者都在臨摹區駐足,認真地臨摹著辛棄疾的詞稿殘片,感受著南宋文人的豪放情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老煙槍則在博物館的院子裏搭建了一個“南宋草藥園”,種植了南宋時期常見的艾草、薄荷、金銀花等植物,還設置了科普展板,介紹這些植物在南宋時期的用途,比如艾草用於驅蚊和入藥,薄荷用於清熱解暑,金銀花用於清熱解毒,讓觀眾了解南宋的醫藥文化和生活方式。他還經常在草藥園裏給觀眾講解草藥的知識,不少觀眾都聽得津津有味,還會向他請教一些簡單的草藥使用方法。
    胖子則負責文物的搬運和安保工作,他每天都會提前來到博物館,仔細檢查每一個展櫃的鎖具和玻璃,確保文物的安全。他還會在展廳裏巡邏,向觀眾宣傳文物保護的重要性,遇到有觀眾靠近展櫃太近或者想用手觸摸展櫃,他都會耐心地提醒“這些文物都有上千年的曆史了,非常脆弱,咱們得小心保護,讓它們能流傳給更多的人看。”他還和當地的學校合作,組織了多場“南宋文化進校園”活動,帶著仿製的南宋官窯瓷和文書,去學校給孩子們講解南宋的曆史故事,比如“嶽飛抗金”“辛棄疾的愛國情懷”“南宋官窯的製作工藝”等,孩子們都聽得格外認真,還會積極地提問,胖子也會一一耐心解答,很多孩子都表示長大後想當考古學家,去發掘更多的古代文物。
    經過六個月的緊張籌備,“南宋皇室文物特展”終於如期舉辦。開展那天,浙江省博物館裏人山人海,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考古專家、曆史學者和文物愛好者都齊聚一堂,共同欣賞南宋文物的魅力。展廳裏,觀眾們駐足在每一件文物前,認真地聽著講解,時不時發出驚歎聲。有的觀眾在“文書臨摹區”裏興致勃勃地臨摹著南宋文書,有的觀眾在“工藝藝術”區裏仔細地欣賞著南宋官窯瓷和書畫,還有的觀眾在“宮廷生活”區裏感受著南宋皇室的生活氛圍,整個博物館都充滿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真沒想到,咱們能發掘出這麽多珍貴的南宋文物,還能舉辦這麽成功的特展,”胖子站在展廳裏,看著來來往往的觀眾,臉上滿是自豪的笑容,“以前我隻在曆史書上看到過南宋的故事,現在通過這些文物,才真正感受到了南宋曆史的真實和厚重。尤其是那幅馬遠的山水畫,太漂亮了,簡直就像真的一樣。以後要是還有機會,我還想參與更多的考古發掘,去發現更多的古代文明。”
    shirley楊看著展櫃裏的南宋官窯瓷和金銀器,感慨地說“每一件文物都是曆史的見證者,它們承載著古人的智慧和文化,也連接著過去和現在。這次南宋文物的發掘和特展,不僅讓更多的人了解了南宋曆史,也讓大家更加重視文物保護工作。我們作為考古工作者,責任就是守護好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讓它們能夠永遠流傳下去。”
    老煙槍抽著煙,望著遠處的西湖,眼神裏滿是懷念“這次太廟山的發掘,雖然辛苦,但也收獲滿滿。那些文書、瓷器、書畫,就像一個個老朋友,向我們講述著南宋時期的故事。我這輩子挖過不少古墓,見過不少文物,但南宋的文物最讓我難忘,因為它們不僅有曆史的厚重感,還有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仿佛在告訴我們,南宋雖然偏安江南,但它的文化和藝術依然輝煌燦爛。”
    阿貴則拿著一本剛出版的《南宋皇室文書集釋》,興奮地對我們說“這是我這六個月的心血結晶,裏麵收錄了這次發掘的所有南宋文書,還有詳細的解讀和注釋。這本書不僅能為考古專家和曆史學者重要的研究資料,也能讓更多的普通讀者了解南宋的曆史和文化。以後我還要繼續研究南宋曆史,爭取能解讀出更多的曆史細節,還原更真實的南宋風貌。”
    我看著身邊的夥伴,心裏充滿了感動和期待。從西藏日喀則的吐蕃墓葬到雲南大理的南詔國墓葬,再到浙江杭州的南宋皇室墓葬,我們跨越了大半個中國,見證了不同朝代、不同民族的文明輝煌,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考古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每一次發掘,都是一次與曆史的對話;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段鮮活的曆史記憶;而我們,正是這些曆史記憶的守護者和傳承者。
    就在“南宋皇室文物特展”舉辦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張教授突然收到了一封來自福建文物局的緊急電報——在福建泉州附近發現了一座元代的海外貿易商人墓葬,墓中可能藏有大量的元代海外貿易文書、外國貨幣和陶瓷器,但墓葬已經遭到了盜墓賊的嚴重破壞,很多文物被盜走,當地文物局希望我們能立刻前往協助進行搶救性發掘。
    “元代海外貿易商人墓葬!”胖子一下子跳了起來,眼睛裏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泉州可是元代的重要港口,號稱‘東方第一大港’,海外貿易非常繁榮。這座墓葬裏的文物肯定有很多外國特色,比如阿拉伯銀幣、波斯陶瓷、印度珠寶,說不定還有用阿拉伯文、波斯文書寫的貿易文書!咱們趕緊收拾東西,去泉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shirley楊也麵露期待地說“元代的海外貿易是中國古代海外貿易的鼎盛時期,泉州作為重要的貿易港口,留下了大量的海外貿易遺跡和文物。這座商人墓葬的文物,對研究元代的海外貿易、中外文化交流和泉州港的曆史具有極高的價值。盜墓賊的破壞肯定很嚴重,我們得盡快出發,爭取能追回更多的文物,保護好剩下的遺址和遺存。”
    老煙槍想了想,說“福建泉州的氣候潮濕多雨,夏季還常有台風,墓葬裏的文物容易受潮發黴,尤其是文書和絲織品。咱們得準備好防潮設備、除黴劑和文物修複材料,還要帶足應對台風的物資,比如加固帳篷的鋼繩、防水布等,確保發掘工作能順利進行。另外,泉州的海外貿易文物中有很多外國貨幣和陶瓷器,這些文物比較脆弱,搬運和保存時都要格外小心。”
    阿貴則激動地說“元代的海外貿易文書可能有漢文、阿拉伯文、波斯文等多種文字,雖然我對阿拉伯文和波斯文不太熟悉,但我可以負責漢文文書的解讀和整理,還能幫忙記錄和分類其他文字的文書,為後續的研究幫助。而且,泉州是元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墓葬裏可能會有反映不同文化融合的文物,比如帶有中國和外國風格的陶瓷器、首飾等,這對研究元代的中外文化交流太重要了。咱們趕緊出發吧,我都等不及想看看那些外國貨幣和貿易文書了!”
    我們迅速收拾好行李,告別了周局長和浙江文物局的工作人員,踏上了前往福建泉州的旅程。火車在江南的水鄉和福建的山地間穿行,窗外的景色從西湖的秀麗變成了泉州港的繁忙,遠處的晉江像一條銀色的帶子,在城市中蜿蜒流淌,最終匯入茫茫大海。
    我看著身邊的夥伴,他們臉上都充滿了期待和向往,仿佛已經看到了元代海外貿易商人墓葬中那些珍貴的外國貨幣、陶瓷器和貿易文書。我知道,前方等待我們的,可能是潮濕的氣候、頻繁的雨水,還有複雜的發掘工作和未知的危險,但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團結一心,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難,保護好這座元代海外貿易商人墓葬和裏麵的文物,讓它們重見天日,向世人展示元代泉州港的繁榮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魅力。我們的文物保護之路,還在繼續,而那段發生在泉州港的元代海外貿易曆史,也正等待著我們去喚醒和探索……
    火車抵達泉州站時,福建文物局的陳局長早已在出站口等候。他穿著一身深藍色的工作服,手裏拿著一張墓葬的勘探圖,神情焦急地說“墓葬在泉州東郊的後渚港附近,是當地的漁民在清理灘塗時發現的。盜墓賊已經在墓葬裏挖了三個盜洞,我們在盜洞裏發現了一些元代的青花瓷碎片和阿拉伯銀幣殘片,情況非常危急。”
    我們跟著陳局長往後渚港方向趕,路上,他繼續介紹“從墓葬的形製和出土的文物殘片來看,墓主人應該是元代泉州的一位大商人,名叫‘蒲壽庚’(與元代著名海商蒲壽庚同名,推測為其家族成員),主要經營與阿拉伯、波斯的貿易,家境非常富裕,墓葬裏的文物數量可能非常多。元代泉州的海外貿易文物存世量雖然不少,但像這樣保存相對完整的商人墓葬還是第一次發現,對研究元代海外貿易和泉州港的曆史具有重大意義。”
    抵達後渚港時,墓葬周圍已經搭起了臨時的防雨棚和遮陽棚,幾名考古隊員正拿著工具在清理盜洞周圍的泥土。陳局長指著一個深約6米的盜洞說“這就是通往主墓室的盜洞,我們用探地雷達掃過,主墓室的底部有積水,裏麵還有大量的文物堆積,隨時可能有坍塌的危險。”
    老煙槍蹲在盜洞邊,用手指撚了一點泥土,又放在鼻子下聞了聞“土裏有海水的鹹味,說明墓葬曾經被海水浸泡過,文物容易受到鹽堿的侵蝕。咱們得先在盜洞周圍搭建排水係統,把主墓室裏的積水抽出去,再用中和劑處理文物表麵的鹽堿,防止文物進一步受損。另外,泉州的夏季多台風,咱們得盡快加固帳篷,準備好防風防雨的設備。”
    shirley楊拿出便攜式文物探測儀,在盜洞周圍掃了掃“探測儀顯示下麵有大量的陶瓷器和金屬物品,應該是元代的青花瓷和外國貨幣。咱們得先製定詳細的發掘方案,分區域清理文物,避免在清理過程中損壞文物。”
    阿貴則蹲在盜洞邊,仔細觀察著泥土裏的碎片,突然撿起一片帶有文字的瓷片“你們看!這是元代青花瓷的瓷片!上麵有阿拉伯文!雖然隻有幾個字,但能看出是元代的典型字體,說明這件青花瓷是專門用於出口阿拉伯地區的,是元代海外貿易的重要實物證據!”他小心翼翼地把瓷片放進密封袋,又在筆記本上畫出文字的形狀,“主墓室裏說不定有完整的青花瓷和阿拉伯文貿易文書。”
    胖子則在搭建排水係統,他扛著水泵和水管,和幾名考古隊員一起,很快就把水管接到了盜洞裏,開始抽水“泉州的水真多,這積水不知道要抽到什麽時候。等水抽幹了,咱們就能進去發掘了,希望能找到阿拉伯銀幣和波斯陶瓷,我還沒見過元代的外國貨幣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接下來的四天,我們一直在進行發掘前的準備工作。老煙槍每天都會煮一大鍋祛濕的草藥水,分發給所有人,還在帳篷周圍撒上艾草和雄黃,防止蛇蟲侵擾。有天下午,天氣預報說晚上有台風,老煙槍立刻帶著胖子和考古隊員們加固帳篷,用鋼繩把帳篷固定在周圍的木樁上,還在帳篷周圍挖了一圈排水溝“台風天氣很危險,咱們得做好萬全準備,不能讓帳篷被風吹倒,也不能讓雨水灌進帳篷裏損壞文物。”
    shirley楊則在整理文物修複工具,她將青花瓷修複膠水、金屬文物除鏽劑、文書加固劑等工具分類打包,還特意準備了幾卷無酸紙,用於存放文書殘片“元代的青花瓷和金屬貨幣都非常脆弱,修複時必須格外小心,一點差錯都不能有。而且,海外貿易文書可能是用多種文字書寫的,保存起來也需要特殊的方法。”
    阿貴則每天都在研究盜洞裏清理出來的瓷片和銀幣殘片,他對照著隨身攜帶的《元代海外貿易史》和《阿拉伯文詞典》,嚐試解讀瓷片上的阿拉伯文。有天上午,他突然興奮地喊道“我解讀出一部分了!這瓷片上的阿拉伯文意思是‘真主保佑’,說明這件青花瓷是為阿拉伯穆斯林製作的,體現了元代海外貿易的針對性和多樣性!”
    積水抽幹、主墓室環境穩定後,我們開始準備進入主墓室。我們穿著防水服,戴著安全帽,沿著加固後的盜洞慢慢往下爬。盜洞很狹窄,爬了約6米,終於到達主墓室。主墓室的規模很大,約30平方米,頂部有彩繪的“航海圖”,雖然大部分已經脫落,但依然能看到船隻、海洋和島嶼的輪廓。墓室的中央放著一具木質棺槨,棺槨已經腐朽,露出了裏麵的屍骨。棺槨的周圍散落著大量的文物,有青花瓷、青瓷、阿拉伯銀幣、波斯金幣、金屬首飾,還有幾卷用絲綢包裹的文書,部分文物表麵還殘留著鹽堿的白色痕跡。
    “太好了!這麽多文物!”陳局長激動地說,“咱們得小心清理,把每一件文物都妥善保存起來。”
    shirley楊用工兵鏟小心地清理文物周圍的泥土,然後用軟毛刷輕輕掃去文物表麵的灰塵和鹽堿“這是一件元代青花瓷瓶,上麵繪著‘纏枝蓮紋’,還有阿拉伯文裝飾,是典型的‘外銷瓷’,專門用於出口阿拉伯地區。你們看這瓷瓶的釉色,白中泛青,青花發色濃豔,是元代青花瓷中的精品。”
    喜歡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