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7章 立規矩 定方圓

字數:3330   加入書籤

A+A-


    演武場上,一邊是裝備著製式弓弩、披堅持銳的傳統精銳,另一邊,則是由葉明從北境帶回的那一什火器兵,以及五十名剛剛由訓導司完成基礎訓練的新兵組成的“火器試練營”。
    比試項目簡單粗暴:百步之外,擊破披甲標靶。
    傳統精銳弓弩齊發,箭矢如雨,大部分被標靶鐵甲彈開,僅有少數力道極強的弩箭能造成有效傷害,且裝填速度緩慢。
    輪到火器試練營。盡管新兵動作仍顯生澀,但在統一口令下,三輪排槍齊射!轟鳴過後,硝煙彌漫,遠處的披甲標靶已是千瘡百孔,如同破布!
    高下立判!
    葉明適時向觀演的皇帝及百官呈上了一份數據對比清單,詳細羅列了培養一名合格弓弩手與一名火銃手的成本、時間,以及兩者在單位時間內的投射量和破甲效能差距。
    事實與數據麵前,任何借口都顯得蒼白。
    皇帝當場申飭了那些暗中作梗的兵部官員,並明確下旨:“自即日起,凡火器製造、調配、訓導之事,一應由軍器局統轄,各部不得幹涉掣肘!”
    借此東風,葉明順勢推出了《火器管製律令》草案。
    草案規定:私藏、仿製、販賣火器及核心部件者,視同謀逆,立斬不赦,株連三族;火器彈藥實行嚴格的“記名領取、耗損核銷”製度;所有接觸火器的工匠、士兵皆需登記造冊,接受審查。
    這條律令草案,比眾人預想的還要嚴苛,引起了不小的爭議。連太子李君澤都私下詢問葉明,是否過於嚴厲。
    葉明肅然答道:“殿下,火器之力,可開山裂石,亦可毀家滅國。若不施以重典,嚴加管束,一旦流散,後果不堪設想。非常之時,需用重典!此非為苛政,實為護國保民之必須!”
    皇帝在深思熟慮後,最終力排眾議,準予頒布。這道鐵律,如同一道緊箍咒,為火器的迅猛發展套上了安全的韁繩。
    規矩初立,葉明並未停歇。他知道,技術是根本,人才是未來。
    他奏請皇帝,擴大格物院“算學科”與“格物預科”的招生規模,並首次明確提出,成績優異者,可不經科舉,直接進入工部、軍器局或邊軍效力,授予相應官身。這無疑是在僵化的科舉取士體係上,硬生生撕開了一道口子,為寒門庶族開辟了一條憑借實學晉身的新路。
    此舉更是引起了軒然大波。守舊派官員群起攻訐,稱其“壞祖宗法度,亂取士正道”。
    葉明再次展現出他高超的政治手腕。
    他沒有直接反駁,而是邀請了國子監祭酒及幾位當世大儒,參觀格物院,親眼目睹學員們如何演算水利模型、推演機械原理、分析火藥配比。他甚至讓墨恒、趙青川等人,與國子監的算學博士現場比試解題速度與準確性。
    結果不言而喻。當那些皓首窮經的大儒們,看到年輕人用簡潔的“格物數字”和符號,快速解決他們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才能完成的複雜計算時,當他們聽到趙青川條理清晰地闡述杠杆、滑輪組在漕運、水利中的實際應用時,不少人陷入了沉思。
    葉明趁勢說道:“格物之學,並非要取代經義,而是要補其不足。聖人亦雲‘格物致知’,我等不過是將聖人之道,用於實處。若空談性理而不知實務,與國何益?與民何益?”
    一番話,既抬出了聖人,又點明了實學價值,讓許多原本持反對意見的人難以辯駁。
    皇帝順勢下旨,認可了格物院的招生與授官方式,並將其定為“特科”,與科舉並行。
    一係列組合拳下來,葉明不僅穩住了軍器局的陣腳,初步確立了火器管理的規矩,更為格物院和實學的發展爭取到了寶貴的製度空間。
    朝堂上下都清楚地意識到,這位年輕的葉侍郎,不僅手握利刃,更懂得如何運用規則,為其鋒芒保駕護航。
    立規矩,定方圓。葉明用他的智慧與魄力,在這波譎雲詭的朝堂之上,為自己,也為格物院所代表的革新力量,劃下了一片不容侵犯的領地。
    軍器局的設立與《火器管製律令》的頒布,如同兩道堅固的堤壩,暫時約束住了因火器而洶湧的權力與利益洪流。
    葉明以工部右侍郎的身份坐鎮其中,憑借皇帝的信任和落鷹峽的軍功,初步站穩了腳跟。
    然而,他深知,格物院乃至整個“實學”體係的未來,絕不能僅僅係於火器一隅,更不能隻依賴於他個人的權位。必須讓星火燎原,讓格物之學真正開枝散葉,形成足以改變時代的力量。
    他的目光,投向了更廣闊的基礎領域。
    在穩定了軍器局的初步運作後,葉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以工部名義,聯合戶部、京兆尹,頒布了《大雍度量衡新製》。
    新製以格物院研發的標準尺、標準鬥、標準斤為基準,強製要求在官方文書、市場交易、田畝丈量中統一使用,並開始製作標準器,分發至各州縣。
    同時,他奏請皇帝,將格物院推行的“格物數字”阿拉伯數字)及簡易算法,列為戶部、工部及地方錢穀官吏的必修技能。
    這一舉措,表麵上看起來似乎並無特別之處,但實際上卻猶如一把利劍,直刺帝國運行的核心。因為統一且精確的度量衡以及算法,乃是提升行政效率、明晰國家賬目以及推動商業繁榮的基石所在。
    然而,這一改革所麵臨的阻力同樣是超乎想象的巨大。
    地方上的豪強勢力早已習慣了利用混亂的度量衡來謀取私利,而眾多的舊有官吏對於新的算法更是充滿了抵觸情緒。
    麵對如此艱難的局麵,葉明展現出了異常強硬的態度。
    他毫不猶豫地與太子一係的官員們緊密聯合起來,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堅決地推行這一改革措施。
    不僅如此,葉明還巧妙地利用格物院所培養出的第一批算學人才,將他們分派到各個地方,進行具體的指導和嚴格的監督。
    就在這風起雲湧的變革之際,格物院第二屆“算學科”與“格物預科”的招生活動,也如同一顆耀眼的明星,吸引了比首屆更為眾多的關注目光。
    喜歡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請大家收藏:()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