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章 譽滿天下

字數:3487   加入書籤

A+A-


    江南水患的成功應對,讓“格物院”與“葉明”這兩個名字,真正意義上響徹了大雍的朝野江湖。
    如果說之前的複合竹材、信號火箭、乃至威力驚人的火銃,還帶著幾分“奇技淫巧”的神秘色彩和軍國利器的肅殺之氣,那麽此次以精準計算分流洪水、以新奇材料加固堤壩、以實用器物安撫災民的舉措,則讓格物之學徹底走入了尋常百姓的認知中,與“安民”、“救難”、“務實”這些充滿善意的詞匯緊密相連。
    民間輿論的風向悄然轉變。茶樓酒肆間,說書人口中的葉明,不再僅僅是那個能造“雷神之器”的年輕侍郎,更添了幾分“算無遺策、心係黎庶”的能臣色彩。
    甚至江南一些受災較輕、因格物院之法得以保全家園的州縣,開始有鄉紳自發地為葉明和格物院立生祠、送萬民傘。
    這種來自底層的、真摯的擁戴,其力量遠超任何官方的嘉獎。
    李雲軒對此樂見其成,多次在公開場合褒獎葉明“允文允武,實乃國朝棟梁”,並賞賜不斷。太子李君澤也與有榮焉,與葉明的關係愈發密切。
    然而,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當讚譽如同潮水般湧來時,潛藏的暗流與謗議,也以更加隱蔽和惡毒的方式,悄然滋生、蔓延。
    首先發難的,並非朝堂之上的公開彈劾,而是來自士林清議的“微詞”。
    一些自命不凡、自視甚高的文人雅士,他們以清高自居,堅守著所謂的“義利之辨”。這些人開始在自己的詩文和筆記中,以一種貌似客觀、超然的口吻,對格物之學進行評價。
    “葉侍郎所研究的學問,雖然在器物方麵頗為精通,但在道德和義理方麵卻有所疏漏。”
    “器物不過是細枝末節,而道德和義理才是根本。整天忙於瑣碎的計算和土木建築等事務,這與普通的工匠有什麽區別呢?恐怕長此以往,這種風氣會愈演愈烈,使得天下的學子們都拋棄聖賢之書,而去追逐那微不足道的利益,那麽國家的靈魂就會逐漸喪失啊!”
    “格物院廣泛招收門徒,不論出身貴賤,雖說這是‘有教無類’的表現,但實際上卻是良莠不齊,恐怕這並非教化的本意。長此以往,工匠的後代也能夠躋身士林,這豈不是擾亂了社會的綱常倫理嗎?”
    這些言論,並不關注具體政績的正確與否,而是從道德、禮法,甚至是“國魂”的高度,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進行批判。
    這種批判的影響更為深遠和惡劣,它們就像無形的毒霧一般,在士大夫階層中悄然彌漫開來,潛移默化地塑造著人們對格物院和葉明的負麵印象。
    與此同時,一些與葉明或格物院存在利益衝突的勢力,也加大了暗中動作的力度。
    軍器局的獨立運作,觸動了兵部武庫司和工部軍器監的原有利益鏈條。雖然明麵上不敢再反對,但暗地裏的掣肘從未停止。
    例如,在調配製造火器所需的優質鐵料、木炭時,總會遇到各種“意料之中”的拖延和“合乎規矩”的克扣。
    負責質檢的皇城司吏員,也頻頻收到各種匿名舉報,稱格物院工匠“虛報損耗”、“中飽私囊”,雖查無實據,卻足以擾人心神。
    更讓葉明警惕的是,幾位藩王的“興趣”似乎變得更加具體和急切。
    他們不再滿足於暗中接觸格物院的中下層人員,開始試圖通過更高級別的官員,向葉明遞話,或重金求購火器圖紙,或希望能派遣“子弟”進入格物院“學習”。
    其中,以鎮守西陲、素有不臣之心的靖王動作最為頻繁。
    這一日,葉明在工部衙署,收到了一份來自靖王轄地“西涼府”的公文。公文以商議邊境榷場事務為名,行文客氣,但在末尾,卻“不經意”地提及,靖王世子“素慕葉侍郎之學”,希望能“遊學京師,拜入格物院門下,親聆教誨”。
    這是一個極其敏感的信號!藩王世子,身份特殊,若真讓其進入格物院,無異於引狼入室,後患無窮。
    葉明拿著這份公文,眉頭緊鎖。他知道,直接拒絕必然得罪靖王,但應允更是絕無可能。
    “譽滿天下,謗亦隨之……”葉明輕聲自語,嘴角泛起一絲冷意。他早已料到會有這一天,隻是沒想到,各方勢力的反撲會來得如此迅速和多元。
    他沉思片刻,提筆起草回文。回文首先以極其恭謹的語氣,感謝靖王殿下對格物院的“看重”,隨後話鋒一轉,言明格物院乃朝廷所設,專司研發“軍國利器”與“民生要術”,院內章程嚴格,人員進出皆需陛下禦批。
    且院中學子,皆需從基礎學起,考核嚴格,恐世子殿下千金之軀,不堪其苦。最後,他“誠懇”地建議,若世子果真對格物有興趣,他可推薦幾本基礎的格物讀物,供世子“閑暇閱覽”。
    回文寫得滴水不漏,既守住了底線,也給足了靖王麵子,將皮球巧妙地踢了回去。
    處理完靖王之事,葉明召來了石柱和冷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樹欲靜而風不止。”葉明對二人道,“如今我格物院看似風光,實則已立於風口浪尖。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三少爺葉院判)有何吩咐?”石柱和冷鋒齊聲道。
    “石柱,格物商社那邊,賬目要做得更清晰,與各地往來要更謹慎,絕不能授人以柄。
    同時,加快一些民用技術的推廣,尤其是能在地方上創造收益、惠及普通百姓的,要讓更多人因格物而得利,我們的根基才能更穩。”
    “冷僉事,”葉明看向冷鋒,“皇城司的眼睛,要看得更遠,更細。不僅要防著北狄細作,更要留意朝中、地方,乃至藩王的一舉一動。任何針對格物院的風吹草動,我都要第一時間知道。”
    “是!”兩人領命而去。
    葉明獨自坐在衙署內,望著窗外漸漸西沉的落日,目光深邃。他知道,接下來的路,將更加艱難。他不僅要繼續推動格物之學的發展,更要小心翼翼地在這譽謗交織、明暗並存的複雜局麵中,維持平衡,化解危機。
    格物院這艘大船,在駛過驚濤駭浪後,如今進入了一片看似平靜,實則暗礁密布的水域。他這位掌舵者,需要更加敏銳的判斷和更堅定的意誌。
    然而,他心中並無畏懼,隻有一股愈發強烈的信念——既然選擇了這條革新之路,便隻能勇往直前,用實實在在的成果,去擊碎一切流言與謗議!真正的較量,現在才真正開始。
    喜歡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請大家收藏:()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