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1章 漕運新策 海陸並進
字數:3340 加入書籤
麵對來自士林清議的微詞、官僚體係的暗中掣肘以及藩王日益露骨的覬覦,葉明深知,消極防禦絕非良策。
格物院必須以更進取的姿態,拿出更令人無法忽視的成果,將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將目光投向了帝國的經濟命脈——漕運。
大慶仰賴東南財賦,每年數百萬石糧米布帛經由大運河源源不斷北運,維係著京畿與北境防線的運轉。
然而漕運積弊已久,效率低下,損耗驚人,且受天候、河道狀況影響極大,堪稱帝國肌體上一道時常作痛的舊傷。
曆任工部官員皆曾試圖整頓,卻因牽扯利益太廣,往往無功而返。
葉明要做的,並非簡單的修修補補,而是引入全新的思路。他再次召集格物院核心,成立“漕運革新項目”。
“以往整頓漕運,多在吏治、在河道疏浚、在漕船規製上做文章。”葉明在項目啟動會上,開門見山,“我們此次,要從根本上提升效率!關鍵在於兩點:船,與路!”
他命人抬出一具精心製作的模型,那是一條形製奇特的漕船模型,船身更顯修長,船底輪廓也與現行平底漕船大不相同。
“此乃‘尖底龍骨帆船’模型。”葉明解釋道。
“相較於現行平底漕船,其加裝龍骨,穩定性大增,配合我設計的這種可調節角度的硬帆,能更有效地利用風力,逆風時亦可行駛‘之’字形路線,航速預計能提升三到五成!且船體結構經過力學計算,更為堅固,可適當增加載貨量,更能適應近海航行!”
墨恒等人圍著模型,眼中放光,他們能看出這設計背後蘊含的流體力學和結構力學原理。
“然而,僅改良船隻,仍受製於運河本身。”葉明話鋒一轉,指向懸掛的巨幅沿海地圖,“真正能打開新局麵的,是開辟第二條生命線——海運!”
“海運?!”眾人皆是一驚。海運風險巨大,前朝也曾嚐試,皆因風浪損失慘重而廢止,被視為畏途。
“我知道諸位顧慮。”葉明神色肅然,“但諸位請看,若由江南出發,沿海岸線北上,至津門登陸,其路程雖略遠於運河,但若能避開運河擁堵、閘壩延誤及黃河水患之擾,總耗時未必更多,且運力潛力巨大!關鍵在於,我們需要能抵禦風浪的船,和熟悉海況的導航!”
他指向那尖底龍骨船模型:“此船形製,正是為適應海上風浪而設計!此外,格物院需立即著手改良指南針,提升其精度與穩定性;研究潮汐、天文導航之法;繪製更精確的沿海海圖!我們不僅要造船,更要培養懂海的人!”
這個計劃同樣石破天驚,但相較於虛無縹緲的“蒸汽機”,似乎又更具可行性。趙青川立刻開始計算潛在航線和風險,墨恒則帶著工匠研究如何進一步強化船體結構。
就在格物院緊鑼密鼓地籌備漕運革新之際,北方數道卻傳來了不好的消息——春夏連旱,赤地千裏,秋糧絕收已成定局,饑荒的陰影籠罩大地。
朝廷雖緊急調撥錢糧賑濟,但漕運效率低下,遠水難解近渴,局勢岌岌可危。
消息傳來,朝堂之上氣氛凝重。戶部尚書焦頭爛額,計算著捉襟見肘的國庫和龐大的糧食缺口。
就在這時,葉明出列,呈上了《漕運革新暨平抑北糧緊急條陳》。
“陛下,北地大旱,漕運維艱。然坐等南糧北調,恐緩不濟急。臣有一策,或可解燃眉之急,並為長遠之計奠定根基!”
所有人的目光瞬間被他吸引。
“講!”
“其一,即刻啟用格物院新設計之‘尖底快船’五十艘,組建‘漕運快反船隊’,專司運輸朝廷緊急調撥之賑災錢糧及種子。此船航速快,可縮短漕運時間近三分之一,搶運救命糧!”
“其二,懇請陛下準臣試行‘漕糧海陸並運’!”
“海陸並運?!”朝堂之上一片嘩然!
“葉明!你可知海運風險?!風波險惡,十船能存五六已是萬幸!且我朝海船不適遠航,你此舉豈非拿國帑與災民性命兒戲?!”一位老臣厲聲駁斥。
葉明早有準備,從容道:“大人所言甚是,傳統海船確不適遠航。然格物院設計之尖底龍骨船,穩定性、抗風浪性遠勝平底河船。”
“臣所言‘海陸並運’,並非全走海路。而是將船隊分為數批,選擇風浪較小之季節與近海航線,進行分段運輸。”
“比如,江南之糧可先海運至山東登、萊等地,再由陸路或內河轉運至北境。如此,既可避開運河瓶頸,又能控製海運風險,縮短整體運輸時間!”
他接著拋出了更具體的方案:“首批可先以十船試航,裝載部分糧食及北方急需之藥材、布匹,擇風平浪靜之日出發,探明航路。同時,快反船隊全力保障內河運輸。雙管齊下,方為萬全!”
支持與反對的聲音在朝堂上激烈交鋒。反對者固守“祖製”,強調風險;支持者則著眼於解決眼前危機和長遠利益。
最終,龍椅上的皇帝一錘定音:“北地災情如火,不容拖延!葉卿之策,雖有風險,卻顯擔當!準其所奏!著即抽調船隻、人員,由葉明全權負責,組建快反船隊,並籌備海陸並運試航事宜!戶部、工部、沿海各州縣,需全力配合,不得有誤!”
聖旨一下,葉明肩頭的擔子陡然加重。這不僅是技術挑戰,更是政治豪賭。
格物院再次進入不眠不休的狀態。船塢裏,工匠們日夜趕工,新建和改造尖底龍骨船。
碼頭旁,水手們在格物院人員的指導下,熟悉新船操作和初步的海上導航技術。葉明更是親自參與,指導改良羅盤,並組織人手搜集整理沿海水文資料。
一個月後,由五十艘尖底快船組成的“漕運快反船隊”滿載糧食,率先揚帆北上,果然比預期提前十餘日抵達災區,緩解了燃眉之急,贏得了災民的一片感激。
與此同時,經過更加周密準備,十艘經過特別加固、滿載糧食與希望的“海運試航船隊”,在一個風平浪靜的清晨,於無數人期盼、憂慮、乃至幸災樂禍的複雜目光中,緩緩駛離江南港口,沿著海岸線,向著北方,勇敢地開始了探索之旅。
喜歡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請大家收藏:()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