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2章 海路初通
字數:2887 加入書籤
十艘尖底龍骨海船組成的試航船隊離港,牽動著無數人的心。
朝堂之上,每日都有官員或明或暗地打探消息,既有真心期盼成功以解北地燃眉之急的,也不乏等著看葉明和格物院笑話的。
葉明表麵沉穩,心中實則也繃著一根弦。他深知,在這個沒有現代氣象預報和通訊手段的時代,大海的喜怒無常是最大的變數。
他隻能依靠相對科學的船隻設計、盡可能完善的準備和對航海資料的初步整理,來搏一個概率。
時間在焦灼的等待中一天天過去。快反船隊通過內河漕運,已成功將數批糧食運抵災區,暫時穩定了局麵,但杯水車薪,更大的缺口仍需期待海路的消息。
就在船隊出發後的第十八天,一匹來自山東登州的快馬,帶著沿海驛站的加急文書,衝入了京城!
“捷報!登州急報!格物院海運試航船隊,十船齊至,安然入港!所載糧秣、藥材完好無損!”
消息如同一聲春雷,瞬間炸響了整個京城!
成功了!竟然真的成功了!在相對平和的近海航線上,憑借著新式海船和初步的導航,格物院的船隊竟然真的克服了風浪,完成了這次具有曆史意義的航行!雖然隻是從江南到山東的一段,但其象征意義和實際價值無比巨大!
朝堂之上,先前那些質疑的聲音瞬間偃旗息鼓。皇帝聞訊,龍顏大悅,連下三道嘉獎旨意,表彰葉明及格物院、船隊所有人員的功績,並正式下旨,將“海陸並運”定為國策,命葉明全權負責,擴大海運規模,建立常備海運船隊!
“葉卿真乃朕之福將,國之幹城!”皇帝在禦書房召見葉明時,毫不吝嗇讚譽之詞。
葉明心中一塊大石落地,但他並未被勝利衝昏頭腦,反而更加清醒。
“陛下,此次試航成功,實賴天公作美,船員用命,僥幸而已。海運之途,依舊漫長。臣懇請陛下,準臣設立‘海事院’,專司海船研發、海圖測繪、航海人才培養及海上航線維護之事。此非一日之功,需長遠布局,方能真正將海運化為我大雍穩固之命脈!”
見識到海運潛力的皇帝,此刻對葉明幾乎是言聽計從,當即準奏,並撥付專款,令其著手籌建“海事院”。
格物院的聲望,因海運的成功而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葉明趁熱打鐵,將“海事院”的籌建與格物院的人才培養體係緊密結合。
他從格物院第二屆、第三屆學員中,選拔出對算學、天文、地理有濃厚興趣的苗子,組建了“航海專科”,由趙青川暫領,開始係統學習航海數學、天文導航、海圖繪製等知識。
同時,他命令墨恒帶領工匠,在尖底龍骨船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船型,設計更大、更適合遠洋運輸的“漕運海船”,並開始嚐試建造專門用於海上巡邏、護航的“巡海快船”。
海運的成功,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連鎖反應。首先,東南沿海依靠傳統漁業和近海貿易為生的百姓,看到了新的希望。
許多沿海州縣官員主動上書,請求在當地修建或擴建港口,以迎接未來的海運船隊。
一些膽大的海商,也開始通過各種渠道,打聽格物院新式海船的消息,希望能購買或合作。
其次,北狄方麵似乎也察覺到了大雍在運輸能力上的突破。
據邊境暗線回報,北狄王庭內部對於能否繼續通過長期圍困、消耗大慶國力的戰略產生了分歧。
大慶擁有了更高效、更不易被切斷的補給線,這無疑大大增強了其長期作戰的潛力。
然而,正如葉明所料,舊的利益集團絕不會坐視新的格局形成。以漕運總督衙門為首,一大批依靠運河漕運體係牟利的官吏、漕丁、乃至沿途依靠漕運繁榮起來的城鎮勢力,開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
雖然明麵上不敢反對皇帝欽定的國策,但暗地裏的抵製和使絆子層出不窮。
海運船隊在山東卸貨後,糧食通過陸路轉運至北境時,便遇到了各種“意料之中”的拖延和“合理”的加征。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葉明對此心知肚明。他知道,海運的推行,必將伴隨著與舊漕運利益集團的激烈博弈。這不僅僅是技術之爭,更是深刻的利益再分配。
他一方麵通過太子和皇帝,施加壓力,整頓陸路轉運環節的吏治;另一方麵,則加速推進海運的直接覆蓋範圍。他派出了第二批、規模更大的船隊,目標直指更北方的津門地區,試圖盡可能減少對傳統陸路轉運的依賴。
海路初通,繪就的不僅僅是一張新的航海圖,更是一張錯綜複雜的利益與權力版圖。
葉明站在新落成的“海事院”規劃圖前,目光銳利。他知道,打通海上通道隻是第一步,如何在這片新的藍海上建立起穩固的秩序,如何應對舊勢力的反撲,如何將海運帶來的紅利真正轉化為國力和民生的提升,才是接下來真正的挑戰。
海風已起,帆檣如林。格物院這艘大船,在引領了陸上的技術變革和朝堂的風雲之後,終於將它的航跡,延伸向了那更為廣闊無垠的海洋。
一個新的時代,正伴隨著潮汐的韻律,緩緩拉開序幕。而葉明,正是那個站在時代潮頭,奮力劃動船槳的領航者。
前路依舊波濤洶湧,但他信心滿懷。
喜歡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請大家收藏:()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