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3章 靖王發難
字數:4449 加入書籤
海運試航的成功與“海事院”的設立,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下巨石,激起的漣漪迅速擴散至帝國的每一個角落。
當第一批由新式海船運抵津門的糧食,通過縮短的陸路順利送達北境,極大緩解了糧荒壓力時,海運的戰略價值已毋庸置疑。
皇帝對葉明的信任與倚重達到了空前的高度,格物院與“海事院”的經費撥付、人員調配幾乎暢通無阻。
然而,輝煌之下,暗流愈發洶湧。舊漕運利益集團的怨恨在沉默中發酵,而更危險的敵人,也開始亮出獠牙。
這一日大朝會,氣氛原本因北境危機緩解而略顯輕鬆。
然而,當戶部匯報完漕運海運並行的最新進展後,一直沉默的靖王黨羽,禦史中丞劉文正,突然手持笏板,快步出列,聲音洪亮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陰冷:
“陛下!臣有本奏!彈劾工部右侍郎、格物院院判、海事院督辦葉明,十大罪!”
此言一出,滿殿皆驚!就連閉目養神的幾位老臣也猛地睜開了眼睛。十大罪!這是要將葉明置於死地的架勢!
皇帝眉頭微蹙,麵色沉靜:“講。”
劉文正深吸一口氣,如同背誦般,一條條羅列出來:
“其一,濫用職權,耗費國帑!格物院、海事院近年所耗內帑、國庫銀錢數以百萬計,然其所出,除火器外,多為奇巧之物,於國計民生實效幾何?臣恐其虛報冒領,中飽私囊!”
“其二,結交邊將,圖謀不軌!葉明與北境守將葉秋乃同胞兄弟,往來密切,更以格物院之物資、技術優先供給北境,培植私人勢力,其心叵測!”
“其三,破壞祖製,紊亂漕綱!擅自推行海運,致使數萬漕丁、沿岸百萬依賴漕運之民生計受損,怨聲載道,動搖國本!”
“其四,擅啟邊釁,邀功媚上!北狄本已勢衰,葉明卻屢獻犀利火器,激化戰事,致使邊關烽火連年,將士死傷枕籍,實為窮兵黷武!”
“其五,壟斷技術,結黨營私!格物院把持火器、海運等國之重器,非其黨羽不得與聞,儼然國中之國!”
“其六,蠱惑聖聽,敗壞士風!以其所謂‘實學’,蠱惑陛下,擾亂科舉取士正道,使天下士子不讀聖賢書,專務奇技淫巧,禮崩樂壞之始也!”
“其七……”
“其八……”
一條條罪狀,從經濟、軍事、政治到意識形態,幾乎將葉明描繪成了一個結黨營私、窮兵黷武、敗壞綱常、意圖不軌的國賊!每一款都引經據典,看似言之鑿鑿,實則充滿了惡意的揣測和歪曲。
朝堂之上一片死寂。所有人都知道,這絕非劉文正一人之意,其背後,必然站著對葉明和格物院崛起最為忌憚的靖王!這是一次蓄謀已久的、全方位的狙擊!
太子李君澤臉色鐵青,幾次想要開口駁斥,都被身旁的幕僚悄悄拉住。此時貿然出頭,容易被卷入其中。
葉明站在原地,麵色平靜,仿佛那些惡毒的指控並非針對自己。他甚至在劉文正陳述時,微微側耳,似乎在認真傾聽。這份定力,讓一些中立派官員暗自點頭。
待劉文正說完,殿內落針可聞。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禦座之上的皇帝,也投向那個被指控的年輕侍郎。
皇帝沉默著,手指輕輕敲擊著龍椅扶手,目光深邃,無人能窺知其內心想法。良久,他才緩緩開口,聲音聽不出喜怒:“葉卿,劉禦史所奏,你有何話說?”
葉明這才緩步出列,向皇帝深深一揖,然後轉身,麵向劉文正及滿朝文武,聲音清朗而平穩:
“劉禦史金玉良言,振聾發聵,葉某受教。”
他先肯定了一句,姿態放得極低,隨即話鋒一轉:
“然,禦史風聞奏事,亦需基於事實。葉某不才,願就劉禦史所言,一一澄清,請陛下與諸位同僚明鑒。”
他不急不躁,從袖中取出一本厚厚的冊子。
“劉禦史言葉某耗費國帑,虛報冒領。此乃格物院、海事院自成立以來,所有款項收支明細賬冊副本,每一筆來源、去向,皆有據可查,並經戶部、皇城司多次核查。所有研發、製造、人員薪俸,皆列其上。是否虛報,陛下一覽便知,亦可交由三司會審!”
他將賬冊高舉過頂,由內侍接過,呈送禦前。
“其二,言葉某結交邊將,圖謀不軌。”葉明看向劉文正,目光坦然,“葉秋確為家兄,然其鎮守北境,浴血奮戰,保家衛國,乃陛下之忠臣,國之幹城!格物院之物資、技術優先供給北境,隻因北境乃國之門戶,最為急需!”
“此乃陛下明旨!莫非在劉禦史眼中,優先保障邊關,便是培植私勢力?那是否所有與邊關將領有親者,皆需避嫌,任由邊關將士缺衣少食,缺槍少炮?!”
這一反問,犀利無比,直接將“結交邊將”的指控與“不保障邊關”聯係起來,讓劉文正臉色一白。
“其三,言葉某破壞漕綱,致使民生受損。”葉明語氣轉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漕運積弊,非一日之寒,效率低下,損耗巨大,此乃共識。海運之舉,是為開辟新路,提升轉運效率,以應國需,尤其在此次北地大旱,漕運緩不濟急之時,海運更是救命之策!”
“至於漕丁生計,陛下已下旨,命各地妥善安置,並引導其轉入海運、港口等相關行業。變革必有陣痛,然因噎廢食,絕非良策!難道要為了少數人之利,置國家大局與北地百萬災民於不顧嗎?!”
他句句在理,擲地有聲。
“其四,言葉某擅啟邊釁……”葉明冷笑一聲,“北狄狼子野心,侵我疆土,殺我百姓,莫非我大雍隻能被動挨打,不能研發利器以自保?依劉禦史之言,可是要我等自縛雙手,將邊關拱手相讓?!”
“其五,壟斷技術?格物院所有非核心民用技術,皆已通過格物商社推廣天下,惠及萬民。火器、海運導航等國之重器,嚴加管控,此乃陛下旨意,是為國家安全!莫非劉禦史認為,此等國之命脈,應公之於眾,任由敵國細作窺探?!”
“其六,蠱惑聖聽,敗壞士風?”葉明最後看向皇帝,躬身道,“陛下聖明,自有決斷。格物之學,旨在‘格物致知,實幹興邦’,與聖賢之道相輔相成。陛下開設‘特科’,取用實學之才,正是為了廣納賢路,強盛國家。臣不知,為國選才,強兵富民,何來‘敗壞士風’之說?!”
他一番駁斥,有理有據,有節有度,將劉文正的指控一一化解於無形。最後,他再次向皇帝躬身:
“陛下,臣年少德薄,或有行事不周之處,然一片忠心,天地可鑒!所有作為,皆在陛下旨意之下,為江山社稷,為黎民百姓!劉禦史所言十大罪,臣,不敢領受!懇請陛下明察秋毫,還臣清白!”
金殿之上,一片寂靜。葉明的應對,堪稱完美。他沒有氣急敗壞,沒有徒勞辯解,而是用事實、邏輯和忠誠,構建了一道堅固的防線。
皇帝看著禦案上那本厚厚的賬冊,又看了看下方神色坦然、目光清正的葉明,再瞥了一眼臉色難看、有些騎虎難下的劉文正,心中已然明了。
他緩緩站起身,目光掃過群臣,最終定格在劉文正身上,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葉卿之所為,樁樁件件,皆朕所知,皆朕所準!其所耗錢糧,皆有明細,其所創之物,利國利民!北境安穩,災民得濟,海運初通,此皆葉卿與格物院之功!”
他語氣轉厲:“劉文正!”
“臣……臣在!”劉文正噗通一聲跪倒在地。
“爾身為禦史,風聞奏事本是職責,然捕風捉影,羅織罪名,構陷忠良,險些誤朕大事!著革去禦史中丞之職,貶為庶民,永不敘用!”
“陛下!陛下開恩啊!”劉文正麵如死灰,磕頭不止。
皇帝不再看他,目光掃過其他蠢蠢欲動的靖王黨羽,冷聲道:“日後若有再敢無故攻訐實幹之臣,擾亂朝綱者,嚴懲不貸!”
“陛下聖明!”太子率先躬身,眾臣齊聲附和。
喜歡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請大家收藏:()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