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奶奶的!錯失進步良機了!
字數:7461 加入書籤
“開乾坐標係……?”這個完全沒聽過的稱呼,自然又讓在場幾人都感到無比陌生。
應對這種場麵。
已經有過多次開荒經驗的朱允熥也是十分熟練的了,當下也不多說什麽,直接簡單地給他們解釋了一番「坐標係」所代表的含義,以及其表示方法和具體作用。
畢竟這裏用到坐標係。
主要也就是引入經濟學最基礎的一個「供求關係」概念,而不是做複雜的數學題目。
所以也不需要太過深入,能明白意思就行。
而在場幾人之中,或是本就在戶部擔任重要職務,或是自己對一些表麵的經濟現象會細心關注的人,理解起來卻也不是那麽困難。
“供給……需求……與物品價格之間的變化關係……竟然還可以通過如此準確的方法進行表述?”
“雖然在此之前聞所未聞……”
“可卻不得不承認,這是極其有道理的!把這一套理論套在實際現實情況上,細細一想便知,是相符的!”
“……”
當他們理解了朱允熥這種從未出現過的表述方式,當下不由先後露出豁然開朗的神色。
至少那塊板子上最簡單的那個「供需關係圖」在他們的眼裏,也不再是亂七八糟的橫線、豎線了。
——這是一個全新的體係!
這時候。
幾個人也驟然回過神來,將目光從畫有坐標圖的板子上收回來,轉而先後落在了長身而立於板子旁邊的少年身上。
那個少年還是那樣,一身淡金色常服,長得俊秀好看。卻與之前躺在軟榻上那個「吊兒郎當的昏君」好似完全變成了兩個人,前後沒有任何關係了。
此刻,他是一個皇帝。
卻更是一個讓人完全看不出深淺的學者,那雙如星如淵的眸子裏,好像裝著最廣袤無垠的東西……
看到此刻認真起來的朱允熥。
流連於他們眸中的,已然變成了肅然的敬意,還有欣喜、佩服,乃至羞愧。
因為他們已經意識到。
之前自己心裏那所謂的「不服氣」、「不相信」、「看笑話」,統統都隻是毫無意義的——那僅僅隻是源於自己的無知,源於自己眼界太低,源於自己的傲慢自大。
看笑話,可自己才是真正的笑話。
夏原吉看著朱允熥的眼神裏帶著狂熱,當下甚至有些忘記了所謂的謹言慎行,看著朱允熥道:“陛下言簡意賅、深入淺出,給學生等講解了市場上的供求關係變化,學生鬥膽,想再聽一聽陛下眼中的……「通貨膨脹」!”
原本他也認為,大明寶鈔、物價上漲這些問題,很難去進行一個準確的聯係和解釋,可現在卻不一樣了。
他覺得……
麵前這位少帝,他能解釋明白!!
所以現在,夏原吉沒有別的想法,隻是對這個複雜的問題其深層次原因的,純粹的求知欲——因為他知道,天底下隻怕隻有麵前這位少帝,能給他解惑了!
而對於夏原吉這一份幾乎有些失了分寸的狂熱。
鬱新和古樸都不由稍稍側目看了他一眼,沒敢跟著接話。
他們可沒忘記。
麵前的少年再像學者,可他始終是一朝帝王。
誰敢讓他做事?
“好!朕就喜歡你這樣的人!求知,才會有探索,才會不斷發現和學會新東西!才能更好地給朕、給大明實心辦好實事!”
朱允熥向來是一個並不那麽在意繁文禮節的人,他辛辛苦苦屎裏淘金把這群人搜羅過來,就是要他們學東西。
夏原吉才正合他心意。
所以他也不吝讚賞。
夏原吉也反應過來自己之前的冒犯,不過麵前的少帝也已經對自己表示了肯定,所以也隻是後知後覺有些後怕,同時憨憨地撓著腦袋:“陛下謬讚了,是學生一時唐突了,陛下願意垂憐學生,費些心神功夫講解,便是學生畢生之幸了。”
一邊說著,他的目光已經不自覺地飄到板子最中間,那個最複雜的坐標圖了上去了。
這幅圖最大,最複雜,他覺得答案約莫就在其中。
而另外一邊的戶部右侍郎鬱新、兵部主事古樸二人,則是看著彼此交換了一個震驚的眼神。
夏原吉或許還沒聽明白。
可是他們這些官場上混最懂聽弦外的意思——陛下剛剛說要夏原吉給他、給大明實心辦事……給皇帝、給大明辦事的是啥?不就是朝官麽!這是要直接給這個國子監學生一個官身的意思啊!是天大的恩典!
想到這一點,鬱新和古樸都在對方眼裏看到了懊悔:奶奶的!錯失進步良機了!!
“你果然很聰明。”朱允熥看到夏原吉盯著最關鍵的那一幅坐標關係圖,當下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你想的沒錯,「通貨膨脹」,乃是朕給「大明寶鈔這類紙幣貶值,物價持續而普遍的上漲」這一現象進行的命名,至於其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正藏在這幅圖中。”
夏原吉好學,朱允熥同樣樂意教——好用的牛馬,當然是多多益善,而且越快培養出來投入使用就越好不是麽?
聽到朱允熥這話。
不止夏原吉,鬱新、古樸、林承軒三人也立刻把自己心中雜念摒除,全神貫注地開始認真聽了起來。
其一,他們已經基本理解朱允熥講的東西代表的意義了。
其二,他們更看到了當朝少帝對此事的重視——甚至這個夏原吉隻是表現出了求知欲,陛下便幾乎明晃晃地說要破例直接給他一個給大明辦實事的官身!
其三,這是一門令人耳目一新,卻無比實用的新學科,這本就足夠令他們自己本身就好奇的。
朱允熥頓了頓,掃視了神色認真的眾人一眼。
這才緩緩開口道:“前麵朕已經解釋過,一件物品的價格,決定於市場上該物品的需求量和供給量,現在我們將目光放高,放到最高的一整個國家層麵來看,貨幣,也就是如今市場上流通的「大明寶鈔」,也可以當做一個物品……”
“整個大明皇朝的百姓,進行交易操作,都需要「貨幣」這個物品,自然而然,市場會產生一個「貨幣需求」,至於「貨幣供給」量,便是由朝廷這邊控製的,「大明寶鈔」加印刷,便代表供給量的增長……”
“……”
有了朱允熥之前對他們進行的概念引入。
現在朱允熥所說的這些好似天書一般的說法,就不顯得那麽晦澀難懂了。
隨著朱允熥耐心的解釋。
幾人也很快沉浸其中,麵上的神情也隨之不斷變化。
「原來如此」的豁然;
明白過來自己之前從來沒有想過的道理那種驚喜;
「如此複雜的事情竟還能從這個方向進行剖析」的震撼;
「他這腦子是怎麽創立出這一套複雜分析」的敬佩;
……
殿內則陷入了一種安靜,一種其他任何人都不敢講話生怕錯過了一個字兒的安靜,隻有一個溫潤好聽的聲音,將其中的道理娓娓道來。
不知不覺間,時間悄然流逝。
直到殿外的天色都在慢慢變暗下來,馬三寶悄悄在殿內把燭火都點亮起來。
殿內幾人仿佛都沒有太大的察覺。
而在這種不知不覺的時光流逝之間,兩個不同的時空,仿佛在逐漸交匯融合起來……
“在長期中,物價總水平會調整到,使貨幣需求等同於貨幣供給的水平,如果物價水平低於均衡水平,整個大明皇朝的百姓需要的貨幣量就會低於朝廷發布的貨幣量,此時物價水平必然上升以使供求回到均衡。”
“也即所謂的「通貨膨脹」!”
講到最後,朱允熥把手上的粉筆往旁邊一甩,嘴角噙著一抹胸有成竹的弧度,看向眾人。
而隨著他的話音落下。
死寂……整個大殿之內不再有任何的聲音,陷入一片死一般的寂靜。
鬱新、古樸、夏原吉、林承軒幾人死死盯著被朱允熥寫下了諸多備注和板書的黑板,仿佛被攝走了心神。
解釋清楚了……
居然從頭到尾,全部都一五一十地解釋清楚了!——用一種極其理性的、量化、數據化的方法,把一個看起來無比混亂的問題解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信息量不小,而且新,所以朱允熥也沒打斷他們,隻自顧自地拍了拍自己手上的粉塵,略顯疲憊地打了個嗬欠,伸了伸懶腰,吊兒郎當地活動活動了自己的四肢筋骨。
與此同時,一旁的馬三寶則立刻給朱允熥遞了塊溫水沾濕的綢緞帕子。
朱允熥不以為意地用帕子把手擦擦幹淨,然後才慢悠悠地踱步,直接沒形象地一把子躺回了軟榻上去,有種身體被掏空了的感覺。
從上午到下午一直批卷子。
完事兒剛休息了會兒,就開始講課講到了天黑。
屬實有點費人了。
不過他追求的就是效率,而今天的收獲和成果也不錯,他拋出去的魚餌釣到了好魚——都是好使的牛馬。
“陛下,剛晾好的茶,不涼也不燙,您潤潤。”馬三寶端著茶盤走上前來,貼心的道。
劈裏啪啦講了一大堆。
這會兒還真有些口渴,朱允熥順手端起來,仰頭就是一飲而盡,而當他放下手中茶杯的時候。
盯著黑板各有所思的幾個人。
這才有了動靜:
“陛下目光深遠,是微臣井底之蛙了,陛下的目光,比天底下任何一個人都更加高遠!!”
“清楚了!導致通貨膨脹的原因,果然是講得清楚的!”
“陛下大才!學生佩服!五體投地!大明江山有陛下扛鼎,必將是盛世!”
“……”
此刻,幾個人的聲音裏,都不再有之前那種影影綽綽的不服氣、質疑等等,每一句慨歎,都帶著十二分的狂熱和真心實意。
一件事情難以解決,很大程度是因為太過複雜,或是其背後最大的根源根本就令人看不清楚。而如果能做到對一個問題進行抽絲剝繭的深度解析,那麽……
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許便也不那麽毫無頭緒了。
“所以你們現在覺得……「大明寶鈔」這個發也不是、不發也不是的燙手山芋,當如何對待?”這是朱允熥之前對他們問出來的第三個問題,也是最後一個問題。
找到導致問題的深層原因不是重點。
解決問題才是終點。
而這一次。
當朱允熥再次問出這個之前就問過的問題之後。
鬱新、古樸、夏原吉、林承軒四人臉上雖沒有勝券在握,胸有成竹一定能解決的把握,卻也遠遠不似之前一般迷惘,不似他們一開始那種「這個問題根本無解,根本就沒人能切切實實地把兩頭都難的事情說出個所以然」的篤定。
反而。
幾個人麵上都露出躍躍欲試、若有所思的神色,仿佛覺得自己好像終於在迷霧裏抓到了什麽,同時也在自己的腦子裏,把之前聽到的、學到的內容再過了一遍。
片刻的思索過後。
幾人便開始主動分析起來:
“首先,大明寶鈔必然不能一味地停發廢止,否則市麵上隻有銅幣流通,許多大宗商品的交易,光是錢幣的支付就是個最大的事情,即便身處同城,一旦交易額過大,隻怕付錢都得拿車鬥來付,更別提不同州府之間的遠距離交易。”
“不錯,這對大明來說,必然是極損傷元氣的。”
“可若是大明不想放棄「大明寶鈔」這種輕便的紙質錢幣帶帶來的好處,朝廷便必然麵臨一個大問題——如何控製大明寶鈔的發行,每年發行多少為宜。”
“這便要回到陛下之前給咱們講解的那幅「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決定貨幣平衡的關係圖」。”
“根據這幅關係圖的原理。”
“朝廷需要在一定範圍之內,控製貨幣發行量以達到均衡的物價水平。如果貨幣發行量過低,便會影響市場的活躍度,影響整個大明的商業活動,若是發行量過高……”
“便成了如今已經有了苗頭的「通貨膨脹」了。”
“學生以為,最終的難題就落到了——如何控製市麵上的貨幣流通數量。”
